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107部分

席卷天下-第107部分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不多是接近狭隘半岛约二十里,有侦骑回来禀告,说出的消息令阳裕一阵愕然,慕容恪听了却是眯起了眼睛。

    长度约一两里的林道,两边吊着被冻成冰棍的尸体。那些尸体是之前派来汉部的那批人,每个人都是被挑断手筋脚筋,甚至还有两个京观和一个石碑。石碑上写啥玩意侦骑看不懂,自然也就无法回报。

    “熊心豹子胆呐!”慕容恪在笑,只是看着那张俊美的脸庞看去比较冷:“竟然真的是如数奉还了。”

    “……”阳裕陪着笑了一小会,心情却是比较忐忑,心想:“胆子真的太大了,可千万不要起什么波澜。”

    没有多久,又有派出去的侦骑回禀,将话说出来直接是让所有人都愣住。

    “城墙?长度十余里的城墙!?”阳裕一脸的难以置信:“不会是看错了吧?汉部才多少人,可以在半年之内修建一条长度十余里、高度约四丈,不知几丈宽的城墙?”

    其实是三个月之内修建起来的城墙,可要是讲实在的,若非刘彦有“金手指”并且是忍受发展停滞和消耗巨量的石料,真的是建不起来。

    按照正常的情况,想要建造城墙光是准备相关材料都该是至少数年,然后看城墙的规模征集数万乃至于是数十万的民伕,花上三五年的时间,才算是能够建造起城墙。而这个还是夯土城墙,若是讲究一些的石料城墙什么的,耗时就更久了。

    慕容恪带着少量的护卫脱离大队,走其它的道路花了点时间找了个开阔地,看到耸立在地平线上的城墙,那张俊美的脸庞却是“挤”了一下,有震惊还有觉得荒谬:“真的半年筑了一条城墙,还是石头城墙!”

    太不可思议了,不是吗?什么时候石料城墙那么容易建了?并且可能是什么地方出错,汉部到底是有多少人口?

    另一边的阳裕却是行走在挂满了人体冰棍的林道,实体都被冻着自然是没有什么臭味,可画面看着却是比较恕

    大概是野兽什么的看到了这个“储肉场”,地上被啃的骸骨和一些残肢很明显就是食肉动物的杰作,他们也是发现了大量狼、虎和一些其它动物的脚印。

    “什么声音?”阳裕仔细聆听了一下:“钟声?”

    ……

    辽1东这个半岛上原本的荒芜已经被一个又一个村庄取代,每个村庄的管事者基本就是伤残退役的老兵担任。

    小寒曾经在军队是一名伍长,比较可惜的是在一次攻坚坞堡的时候没了一条胳膊,仅以二十四岁就不得不退役。

    汉部为了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创建军国主义社会体系,对待伤残退役兵一直十分优厚。让伤残退役的基层军官担任村长、保长之类只是其中之一,长期拥有一份抚恤之外的俸禄,甚至在介绍婆娘上面其实也有倾斜。

    没有了一条胳膊自然是很难受的事情,小寒比较安慰的是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伤残而就陷入困境,他退役之后是成了村庄的保长,还有了之前怎么都不敢想的婆娘。虽说婆娘是比自己大了六岁,是个三十岁的再嫁妇,可不知道有少人羡慕他呢。

    就在小寒晒着太阳,寻思着婆娘有身孕了,来年是不是该好好操练村里的青壮,给评个什么优等服务啥的,怎么也是累积一下功勋,将来孩子出生多点福利什么的,长期合作管理村庄的老伙计出现了。

    “急令!敲钟!赶紧敲钟!”

    小寒愕然了一下,下一刻是连滚带爬地好不容易站起来,快速奔跑时因为身体不适那么协调还摔了一跤,爬上了村里唯一的一处高塔,单手握住铜钟的绳要拉动时,远处已经传来了阵阵的钟声,并且越来越多的地方响起了钟声。

    “这是……要打大战了?”小寒现在都还是懵的,深吸一口气,一边拉动绳子敲响铜钟,一边忍不住想:“那我就是能够成为临时军官再上战场了?”

    警钟在辽1东这个狭隘的半岛到处敲响,原本在干任何事情的人都是听得一愣,随后是一个个脸色大变丢掉任何可以丢掉的东西往家里跑。

    回到家中的青壮,他们重新出门的时候手上拿的是部族下发的兵器,大多是以长矛居多。

    没有家人的青壮,合居的人拿上长矛,基本上就是五个人形成一个军队编制最基础的“伍”,然后列队往村庄的广场处行进。

    有家室的青壮,他们大多是一边纠结地看着婆娘孩子,一边松了又紧地握着长矛,最后在家人沉默的注视下离门而去。

    自紧急征召制度确认,除了一开始的独一次进行试验,此后就没有再搞过。

    遍处都是钟响的狭隘半岛,随处可以看到跑动的人,年纪太大或是太小的人,他们先是沉默地站在道路旁,等待妇女也开始向道路两旁集中,成了一副夹道目送一批又一批青壮向东边行军的画面。

    不知道是谁带头,沉默被歌声打破,那是在唱《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采薇”那一段,还直接让过了前面的几段,直接进入了第四章和第五章。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瞧……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啊……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嗯……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看来……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一人唱,众人唱,民送娃……上战场!(未完待续。)

第158章:小人物也有野望() 
“我们……这就要上战场了吗?”

    “不会吧?应该是那个什么……检验,还是效验?”

    “不像啊……”

    “呃……”

    别奢望被紧急征召起来的兵源会有多么优秀,他们是青壮没错,每年也有两个季度会操练一下,可真的没有学到太精深的军旅知识,纪律强调一下长久不被约束又再次失去纪律性。

    对于汉部的相当多人来讲,战事什么的并不陌生。汉部自成立之后几乎是每年都处在战争状态,可非军方人士也只有在需要的时候会当一下民伕之类的角色。自辅兵制度完善之后,军队中就有了专门的辅助角色,战时的伺候战兵、运输辎重、保护粮道等等,就是由辅兵在做,民伕也就除了紧急时刻才会征集。

    汉部的高层大概是有一年半左右没有征集过民伕了?民伕减少了征召的次数,青壮们被一种叫“更卒”的制度所约束。

    更卒是什么制度?秦帝国和汉帝国大概是将更卒制度运用得最好的两个时期了。所谓的更卒制度,其实是“赋”和“税”制度中的一部分,徭役和当兵算是“赋”一种“卒”军方制度,也就是每年乡间青壮需要完成既定的徭役,徭役可以是充当劳役,也能是成为士卒。

    刘彦不是要搞耕战制度吗?赋税制自然也是要搞起来。现在汉部还是吃大锅饭的阶段,税这一部分只能是针对那些家族和对外贸易上面,普通平民基本上就没有税可以缴。

    汉部在辽1东这个狭隘半岛安置的部众已经接近小十万,后面村落制度重更之下,每个村庄都是增加在户人口,从一千到两年不等,得看到底是什么用途的村庄。

    吕绍阳是刚刚丢弃下锄头跑回家中,一进门就看到妻子神色紧张地站着。

    “矛。”小少妇手里递出了长矛,看起来擦拭得相当干净:“要注意安全……”

    吕绍阳沉默着接过长矛,转身走到了门口停顿下来,回头笑着说:“细君,你知道我一直在等待今天。”

    “奴奴知道。”细君不是名字,类似于现代的老婆之类的昵称,她福了一礼,随后大拜而下:“祝夫君武运长久!”

    偏处是钟声,吕绍阳庄重执礼,再次笑了一下踏步出门,小跑着向村庄的广场而去。

    手持长矛在奔跑的人有许多,他们甚至就不需要更换穿着就是统一的服装,毕竟汉部现在依然是草创阶段,吃大锅饭就等于是什么都需要统一调度,那么不管是粮食还是服装肯定依赖于公家发放。

    要说起来,能够有名有姓的人肯定是有着家世背景。要知道这是一个姓氏依然没有普及的年代,有个不伦不类的昵称是常态。不过话又说回来,哪怕是姓氏普及了,但是叫二狗或狗蛋的人还少了?

    汉部给部众发放的衣服是一种统一款式,一并称呼为“袍”,由于是黑色因此叫黑袍。那是两汉时期的平民服饰,汉承秦制不止是制度,由于开国之初的国都是在关中,那么首选自然就是继续传承秦人的穿衣习惯,所以叫汉服、秦服都可以,但还是统一叫华夏衣冠。

    有衣就必须要有冠,要不难道还披头散发?不过“冠”自古以来就不是谁都能戴,需要一定的身份。纶巾则没有被限制,但一般是被文化人用来骚包(现代叫装逼)。平民随便弄个能够绑头发的绳子什么的,或是戴个皮瓜子……随便绑着再戴个皮瓜子比较流行。

    吕绍阳有这么一个名字,只会证明他曾经是一个家族的子弟,像是一块奔跑向村庄广场处的人,叫阿一、阿二、阿三的绝对有重复,什么石头和二狗之类的一喊,绝对是一大片人应声。

    汉部这边的好处是,到了军务的时刻除非是军官,要不都是直接喊编号,像是那一位因为残疾而退役当了保长的人,他现在就是在念编号。

    喊到了“127810”的时候,吕绍阳在应“到”。

    这也是刘彦带来的新鲜产物,便于点卯,同时也是激励士卒立功好有晋身之资,或许可以在篇篇的青史中留下一个记号。

    “如此……”一只手没有手掌的保长大吼:“全员抵达。我们出发!”

    远处在唱响《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采薇》,稍后似乎是变了,变成了在唱响《诗经。小雅。出车》。

    要说吧,汉部真的是在极力“汉化”,平时有什么活动,基本是要拿起《诗经》来教一教,教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有明显军国主义色彩的诗篇。

    《诗经。小雅。出车》是说什么的?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描绘了受命点兵、建旗树帜、出征北伐、转战西戎、途中怀乡、得胜而归六个不同的意志和画面。

    刘彦觉得华夏苗裔是一个诗的民族,那是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培养下来的习惯,偶尔复古一下有绝对的必要。

    看看现在吧,一个又一个村庄的强壮召集,然后在夹道唱响《诗经》的欢送下,原本是紧张和沉默,但高声地回应着欢送的人,似乎也不是那么紧张,相反还产生一种连自己都没有搞明白的使命感。

    对,没开玩笑!就是一种使命感。然而,大多数人依然是懵,只是觉得好欣慰好激动,可欣慰啥,又激动啥,真的就是形容不出来。

    汉部是以年轻化人口居多,一个两千人的村子被征召,那基本就是能征召出八成以上的人口出来。结果是,钟响之初人潮涌动,绝大多数的人是手持兵器踏上大道,夹道欢送的人反而才是少数。

    “阳哥儿,咱们要上战场了?”二狗看去比较激动:“阳哥儿经常抱怨加入部族晚了,错过了屡次的士卒甄选,这一次该是如愿了!”

    阳哥儿就是吕绍阳,他真的是加入汉部的时间略晚,错过了最好的加入军方时机,一直都在期盼可以成为军队一员,特别是在军方的人待遇一再提高,得知曾经默默无闻的一些人得以用战功获享高位,真的是感到遗憾。

    “以阳哥儿的武技,斩杀一个敌人获得首级成为‘公士’可不要太轻松!”一样叫二狗,但是另外的人,他说:“到时候要是能和阳哥儿编在一什就好了。”

    都是乡里乡亲,说知根究底就是讲这样的。谁有真本事,接触久了肯定知道,到了自己心虚的时候,想要依附,肯定是依附觉得强大的人。

    “上了战场,大家伙互相照应。”吕绍阳可不是在谦虚,他一脸的真诚:“希望咱们村,多立战功!”

    武技什么的也就是单打独斗时能够尽显优势,战场就是个箭矢飞来飞去的地方,武技再高也会不小心被射死。再说战场吧,人挤人的机率大一些,绝对是没有施展武技的足够空间,根本就是实打实的你一刀来我一枪过去,身法再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