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小侯爷 >

第430部分

三国小侯爷-第430部分

小说: 三国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情况,就怕对方不接受。”

    “刘修和曹操来势汹汹,都是要一鼓作气灭掉吴国。”

    “也不知,该怎么度过。”

    孙权的脸上有着沉重神色,他强自一笑,道:“不过母亲放心,儿子必然会保住一家平安。”

    吴国太不再多言,道:“老身这就书信一封。”

    当即,吴国太让人准备了笔墨纸砚。

    孙权却让人拿了新的毛笔,又让人拿了一尊新的砚台。

    吴国太看向孙权,一脸不解的神色。

    不过是写一封书信,怎么搞得这么复杂,还要更换笔墨。

    孙权却是拔出腰间的长剑,大拇指在长剑上一划,呲溜一声,一道深厚的血痕乍现,殷红的鲜血,汩汩刘溢出来。

    孙权把血滴在砚台中,咬牙忍着痛道:“母亲,下笔吧。”

    吴国太看到这一幕,心如刀割。

    同时,也被震撼到了。

    此时此刻,她更是明白情况有多么的危急。

    吴国太也不犹豫,提笔蘸着砚台中的鲜血,然后下笔书写。

    书信中,吴国太先问候孙尚香的近况,过得好不好之类的,有没有孩子之类的,总之都是关心孙尚香的话。

    然后话锋一转,才说血书的鲜血,是孙权的血。

    最后,才说到吴国的情况,请孙尚香代为转达,向刘修求情。

    一封书信写完,煽情诉苦,令人震动。

    孙权看到吴国太写好了书信,也松了口气,然后让人包扎了受伤的大拇指,又接过书信,道:“母亲,儿子这就去安排人送信。事情繁杂,儿子便不留下了。”

    说完,孙权转身就离开了。

    陆家!

    书房中。

    陆逊和陆绩相对而坐。

    陆逊神色欣喜,道:“叔父,我们的机会来了。刘修和曹操联合攻打吴国。这一回,孙氏插翅难逃。”

    话语中,陆逊带着兴奋。

    孙氏在吴国立足,早有根基。

    这些年对陆家等世家,百般打压,甚至动辄灭门。

    如今留下来的家族,已经不多。

    陆绩眼中神色更是兴奋。

    论起来,陆绩对孙家的仇恨,那才是真正的大仇。因为陆绩的父亲陆康,因为孙策而死。

    陆逊是陆康的从孙,只是小时后跟着陆康,和陆康颇有感情。

    陆绩沉声道:“伯言,你在孙权麾下做官。这段时间,一定要小心谨慎,切莫不要再关键时候,被孙权抓到把柄。”

    对于陆逊和法正往来的事情,陆绩也是知道的。

    陆逊道:“叔父放心,我明白的。”

    顿了顿,陆逊道:“现在有一则消息,至关重要,得马上传出去,让楚王知晓。”

    陆绩问道:“什么消息?”

    陆逊回答道:“孙权派遣顾雍往徐州去求和,孙权愿意向魏国称臣,并去王号,遣送质子。”

    “嘶!”

    陆绩倒吸了口凉气,道:“孙权这是狗急跳墙了,竟然连称臣去王号的做法都同意了。”

    陆逊正色道:“楚国和魏国联合出兵,孙权自然紧张。这样的局面,凭吴国的力量,不可能挡住,只能暂时隐忍,以后再想办法了。话说回来,也就是称臣、去王号、遣质子罢了。一旦孙权真的要反悔,一个儿子能影响什么?无非是抛弃一个儿子。”

    陆绩问道:“你认为,曹操会不会接受?”

    陆逊思考了片刻,道:“不好判定,如今曹操和楚王都准备着决战,要一决雌雄,所以才攻打吴国。”

    “孙权这个时候求和,又会维持现状。”

    “只要孙权归顺了曹操,便又是三足鼎立。一旦曹操攻打刘修,彻底压制了刘修后,孙权为求自保,肯定又会倒向刘修的。”

    “曹操能看穿这一点,但未必会不接受。总之,看曹操怎么考虑了。”

    陆逊也摸不准情况。

    现在的局势,有些错综复杂,他只能跟着局势走。

    陆绩说道:“既然看不穿,那就不管了。你马上安排人传信,小心一点,别漏了马脚。”

    陆逊笑道:“叔父放心。”

    向陆绩行了一礼,陆逊便转身退下,然后去传达消息。

第713章 顾雍出使() 
徐州,广陵郡!

    广陵郡是徐州最南边的郡,和吴郡接壤。

    曹丕率军南下,最后驻军在此。

    此番南下,曹丕虽然是军队主帅,但主将是张辽,军师是荀攸。

    曹丕对这两人都极为尊敬。

    张辽是曹操麾下的大将,在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战死后,曹军的主将少了一些,张辽的位置便更为凸显,而荀攸更是不必说,是曹操绝对的心腹。

    除此外,又有于禁、乐进、许仪随军。

    这一战的兵力,多达八万精锐。

    八万精兵南下攻打吴国,气势汹汹。

    城内,军营内。

    曹丕身披甲胄,正在巡视士兵。

    自己跟着一起出战,曹丕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多看多听,少干涉军事。

    曹丕做得最多的,是看士兵是否偷懒,再看士兵的伙食如何,保障士兵不会被克扣军粮等。

    “踏!踏!”

    急促的脚步声,从曹丕身后传来。

    “世子!”

    一名士兵喊到。

    曹丕停下,看向士兵道:“什么事?”

    士兵禀报道:“吴国有使臣抵达,张将军和荀军师请您回中军大帐。”

    “知道了!”

    曹丕转身就走,快速朝中军大帐行去。

    不一会儿,曹丕就回到营帐中。

    曹丕的目光,落在了站在营帐中的一名中年人身上。他见此人器宇轩昂,英姿不凡,心中暗赞一声。

    站在营帐中的,赫然是顾雍。

    从吴县到徐州并不远,他没用多长时间就到了。

    顾雍行礼道:“吴国使节顾雍,拜见世子。”

    面对曹丕,顾雍不卑不亢,言行举止,令人赞叹。

    曹丕落座后,目光盯着顾雍,道:“顾雍,孙权派你来做什么?”

    顾雍取出一封帛书,道:“回禀世子,我主派遣在下送上降表,向魏王称臣。”

    士兵结果帛书,送到曹丕手中。

    曹丕打开迅速的浏览了一遍,脸上表情有些惊讶。

    去王号!

    送质子!

    孙权竟然要向魏国称臣。

    曹丕眉头皱了起来,眼中有着沉吟神色。

    孙权的这个决定有些意外。

    曹丕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他看着顾雍,问道:“顾雍,你看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顾雍道:“回禀世子,我主孙权是雄才伟略之主。”

    曹丕哈哈笑了起来,摇头道:“依本世子看,孙权是碌碌无为之主还差不多。他如果是雄才伟略之主,天下间,岂不都是雄才伟略的人。”

    历史上的孙权,周旋于曹操和刘备之间,左右逢源,终成帝业。

    然而,如今的孙权却极为落魄。

    江东的势力始终没有扩张,而孙权也是屡次败给刘修。

    顾雍正色道:“世子,请听在下一言。”

    “我主孙权,据江东而虎视天下,是其雄也。”

    “治六郡政通人和,人心所向,是其才也。”

    “遇刘修屡败屡战,性格坚韧,是其伟也。”

    “如今,我主为吴国安定,百姓不受波及,屈身于魏国,是其略也。”

    顾雍侃侃而谈,神态自若,道:“以此而论,我主孙权,岂不就是雄才伟略吗?”

    曹丕身子微微前倾,眼神盯着顾雍,有着浓浓的赞赏。

    顾雍此人,有大才华。

    曹丕冷不禁说道:“顾雍,你可愿意为本世子效力?”

    顾雍面色变化,脸上有着不愉神色,道:“世子,请慎言。在下乃是吴国使节,非背主之徒。”

    曹丕道:“吴国遭到魏国和楚国夹攻,焉有存在的可能?”

    顾雍道:“这么说,世子是拒绝接受我主投降了?”

    曹丕眼珠子转动,却并不回答,说道:“顾雍,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有才华,难道不为自己的后路考虑吗?”

    顾雍拂袖道:“请世子不要再说。”

    曹丕姗姗一笑,道:“罢了,罢了,本世子不提就是。”

    顾雍越是拒绝,曹丕越觉得顾雍难能可贵。

    这样的人才,给孙权浪费了,应该为他效力,为魏国效力。

    顾雍说道:“世子,魏国如果不愿意接纳吴国。那么,我主只能归顺刘修。好歹,我主和刘修之间还算姻亲。”

    曹丕说道:“你这是威胁本世子吗?”

    顾雍淡淡说道:“在下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曹丕眼神中,有着一抹忌惮,一旦吴国正题归顺刘修,对魏国影响会很大。

    有孙权的归顺,到时候刘修势力必定大增。

    曹丕说道:“顾雍,你且在营中稍事歇息,本世子要考虑一番,再给你答复。”

    顾雍问道:“休息多长时间?”

    如今局面危在旦夕,战事更是一触即发,一旦拖延时间,对吴国将是灭顶之灾。

    曹丕道:“最多一天,便有答复。”

    “好!”

    顾雍应下。

    曹丕喊来士兵,带着顾雍离开了,然后曹丕又吩咐士兵,请荀攸和张辽前来议事。

    曹丕是主帅,但实际上,张辽才是真正的负责人。

    这一战,还得听张辽的安排。

    张辽和荀攸进入营帐,拱手向曹丕行礼,然后落座。

    曹丕开门见山的道:“张将军、军师,孙权派遣使节顾雍来归顺,说是愿意向魏国称臣,并去王号,遣质子。此事,你们怎么看?”

    张辽听了后,面色平静,却在思考着。

    荀攸却是不觉得奇怪。

    这样的事情,也符合孙权的风格。

    荀攸问道:“世子有什么想法?”

    曹丕秉承不多说的原则,他摇头说道:“本世子一时间,也是难以抉择,才请两位前来商量。如果魏国不接纳孙权,那么,孙权必然会归顺刘修。”

    “到时候,岂不是给魏国树立一个大敌吗?”

    “虽然吴国和楚国连年交战,但孙权的小妹还嫁给了刘修。”

    “双方之间,还是存在一层姻亲关系的。”

    “基于这一点,本世子有些犹豫。”

    曹丕看向荀攸,道:“军师,你认为孙权倒向刘修的可能性有多大?”

    他的这番话,看似提出想法,但相当于没说。

    没给出决定!

    没提出解决的方案。

    荀攸捋着颌下的胡须,不急不缓的道:“如果我们不接纳孙权,在下肯定,孙权必定会归顺刘修。但是,刘修不会接纳的。”

    曹丕一听,便明白这相当于答案了。

    只是,为什么呢?

    曹丕询问道:“军师,为什么你如此笃定刘修不会接纳?”

第714章 拖延() 
荀攸神色淡然,解释道:“刘修不会接纳孙权,理由有四。”

    曹丕眉头一挑。

    有四点理由?

    他怎么觉得刘修接纳了孙权更好呢?

    在荀攸面前,曹丕忽然有种智商不够用的感觉。

    曹丕道:“本世子洗耳恭听。”

    荀攸缓缓道:“第一,此次攻打吴国,本就是刘修发起的,是刘修提出和魏国联盟的。”

    “由此可知,刘修灭吴之心。”

    “如果刘修接纳孙权,便违背了楚国和魏国联盟。”

    “刘修率先毁掉两国盟约,信义何在?”

    “国与国之间,是以利益为主。但如果刘修违背盟约所获得的利益,与违背盟约损失的利益权衡,违背盟约损失更大,他何必要违背盟约呢?”

    荀攸侃侃而谈,说出了第一个理由。

    曹丕说道:“拉拢孙权,取得的利益,明显更大啊。”

    荀攸道:“世子缪矣。”

    顿了顿,荀攸顺势就说道:“第二,楚国和吴国世仇,时至今日,也不曾缓解。”

    “孙坚死在荆州,是刘表所致。”

    “不论是已死的孙策,还是现在的孙权,都记恨在心。”

    “到了孙权这里,太史慈、鲁肃背叛孙权,投降了刘修。而后,张纮、周泰、吕蒙等人,死在刘修的收下。”

    “这一桩桩仇恨,早已刻骨铭心。”

    “刘修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仇恨早已铭记在吴国上下的心中。”

    “刘修明知如此,还会接纳孙权吗?”

    “接纳孙权,岂不是自讨苦吃?”

    荀攸正色道:“双方的世仇,也是加重刘修不违背盟约的关键。”

    曹丕眼珠子转动,思考着荀攸的分析。

    这一分析有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