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谋天下 >

第77部分

明谋天下-第77部分

小说: 明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顺天府已经成了摆设,也成了大明朝高级官员的养老之地,还有皇帝看不顺眼的人,统统都往那打发!

    若是将朱常洛打发到南京去的话,也不算说不过去……

    只是……大臣们那一关还是不好过啊……

    “朕考虑考虑!”

    朱翊钧有些头疼,他的确是看不顺眼朱常洛很久了,要是能将他打发走,自然是愿意的,但是问题是,该用个什么由头呢?

    眼见皇帝有所意动,郑氏眉间一喜,只要能够将朱常洛赶出去,自己就可以在京中继续从容布置,过几年朝中势力布置好之后,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还不是顺理成章?

    至于对方会不会暗中积蓄力量?开什么玩笑,大明朝自建立以来,除了成祖皇帝,还没有人能够起兵反攻京城而成功的,甚至于当初成祖皇帝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因为建文帝实在太过不成器,屡屡错失大好良机。

    而如今的这位皇帝,显然不是建文帝那等心慈手软之辈!

    甚至于郑氏巴不得朱常洛暗中图谋不轨,若是他真的敢如此的话,她的儿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直接登上太子之位,大明朝以孝治国,谁会支持一个目无君父,起兵作乱的皇子呢?别说只是一个区区的长子了,就是嫡长子,胆敢谋反也是有死无生!

    “不过,张诚这些日子有些跋扈了!你和他关系不错,适时提醒他几分,莫要让他行差踏错!”

    郑氏正欲再添一把火,却听得皇帝开口道,显然是不愿意再继续先前的话题。

    “是,臣妾知道了!不过外间的事情,臣妾也听说了,这个孙暹真是大胆,竟连陛下也敢欺瞒,下了诏狱也是活该!”

    说起来,郑氏是个有眼色的女人,知道点到为止,见到皇帝不愿意继续谈下去,也就顺势将话题转了过去。

    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孙暹是死有余辜,所以他的同党自然也是死有余辜,下一任东厂提督,自然不能是和孙暹一个阵营的……

    眼瞧着自己不过透了一点话头,郑氏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朱翊钧心中满意的很,张诚和郑妃站在一起,自然是他默许的,不然的话,张诚也不会被留到现在。

    只是他这次做的实在太过分了……

    不过想起东厂的继任者,朱翊钧却忍不住又头疼起来,一个能够撑得起东厂,又不喜争斗的内使,上哪去找啊。

    “陛下,娘娘,陈秉笔前来传旨,言道太后娘娘召娘娘去问话!”

    侍女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却是让朱翊钧的眼前一亮。

    陈矩吗……(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风起(4/10)() 
这段时间对于朝臣们来说,可谓过的惊心动魄,先是闹出了吕坤所上的《闺范》疑似迎结内宫,图谋不轨,皇帝虽然下旨解释,但是朝臣们谁不是人精,这种牵强的解释又怎会有人相信?

    且不说皇帝宠爱郑氏,而赐书这等明显具有警示意味的事情又怎么会发生在他的身上,单说那后来出现的《忧危肱议》所说,便知闺范四册并不简单,郑氏隐约将自己与历代储君之母并置一起,其用心不言自明。

    不过既然皇帝都下旨了,朝臣也不好多闹,谁知道那吕坤竟然在民间有如此坏的名声,百姓闻听皇帝下旨诏吕坤无罪,竟致齐聚吕坤府邸谩骂,险些引起民变!

    不错,这其中虽然有内情,但是至少大多数朝臣都是不知道的,他们看到的就是因为吕坤,竟致京畿之地发生民变,如此大事,岂可轻易作罢!

    所以连篇累牍的上书弹劾,也就是应有之义了,如此大的事情,吕坤一人显然不足以平息朝臣的怒火,故而弹劾的重点就转移到了皇亲郑承恩以及吕坤同党的身上了……

    至于最近京中发生的锦衣卫和东厂械斗之事,都没能压过这场风波,不过想想也是,锦衣卫的事情虽然牵扯出了矿税之事,但是这矿税收的也不是他们,而是地方豪绅,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加上皇帝认罪态度良好,区区三天的时间,便诏将此次矿税的一干人等具下诏狱,严惩不贷,所以朝臣的注意力,自然也就再度回到了吕坤一案上面了。

    “殿下,奴婢不明白,您不是说皇上最善于用别的事情转移朝臣的注意力吗?怎么这次……”

    书房当中,王安看着朱常洛在一张白纸上写写画画,一边研墨一边开口问道。

    虽说太祖皇帝早有明令,宦官不得干政,但是事实上,历朝历代就数明朝宦官干政最严重,不过不同的是,明朝由于体制原因,宦官虽然干政,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权势,他们的权力依附于皇权,所以永远是皇家最忠诚的助手。

    即便是后世如魏忠贤这等权倾朝野的大珰,也是被崇祯一道诏命给免了职,最终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由此可见,明朝的宦官是难以对皇权造成任何威胁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皇权,或者说君权的延伸,当然,基于君权和臣权的天生对立,历代宦官在士大夫当中的臭名声,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虽则如此,任何一个有远见的皇帝都不会放松对于宦官的培养,大名鼎鼎的司礼监,本职工作就是干这个的,不然一个个大字不识的内宦,如何能够扛起大旗和外朝的内阁乃至六部抗衡,从而贯彻皇帝的意志呢?

    朱常洛手头没有司礼监这样的机构,只能亲自上阵,慢慢培养王安的政治敏感性,为未来做准备!

    所以时不时的,他也会和王安谈论些朝事,有意无意的点拨他……

    “你说的不错,每次外朝的那帮大臣闹起国本,皇帝惯常的法子就是服个软,然后抛出另一件事情来转移朝臣的注意力!”

    放下手中的笔,朱常洛笑了笑,开口道。

    这的确是神宗一向的手法了,远的不说,自己封郡王那会,他不就是大肆封赏李如松,挑起文臣武将的矛盾来转移朝臣的注意力吗?

    可惜的是,大明朝的文官执着的很,无论什么大事儿,只要一解决,绝对会转身回来继续和皇帝死磕国本。

    不过这回却是有些不一样……

    “你仔细想想,这次发生的什么事儿,涉及的又是什么人?锦衣卫和东厂!一个是天子亲军,一个是天子家奴,说白了,是皇帝的亲信窝里反,他就算是再不想和朝臣扯皮国本,也不会让朝臣把手伸进这摊子事儿里面的!”

    自己人怎么斗是一回事,无论孙暹这回有多么惹怒皇帝,锦衣卫干的有多么出格,说到底,两边都是自己人,或赏或罚,那是皇帝的事情,轮不到别人来插手。

    何况那帮文臣对锦衣卫和东厂的意见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皇帝的爪牙,锦衣卫和东厂,还有存在时间极短的西厂,曾是无数文臣的梦魇,但凡被文臣抓到了机会,一定是把他们往死里整的。

    这一点从明末就可以看的出来,崇祯刚一继位,朝臣就连党派之争都不顾了,争先去弹劾魏忠贤,骗的崇祯把手下的宦官一窝端了,结果到最后鞑子入关,那帮大臣一个比一个投降的快,反倒是几个宦官,跟着崇祯共赴国难,不得不说是一个极端讽刺的事儿!

    收回已经飘远的思绪,朱常洛却是将心思收回到正事儿上。

    “宫里那边怎么样了?可传出消息了?”

    他要改变,就自己就必须先强大起来,否则的话一切免谈,而如今的计划,则是重中之重!

    “回殿下,今早宫中就传出了消息,说是昨日的行动很成功,郑氏果然毫无防备,掉进了我们的陷阱当中,不过可惜的是,昨儿太后娘娘招了郑妃去宫里,免了她的禁足!据说……还是皇后娘娘给求的情!还有一点就是,皇上回宫之后,单独召见了陈秉笔,据说两人谈了很久……”

    提起正事儿,王安不敢怠慢,连忙开口说道。

    朱常洛微微沉吟,却是并无意外之色。

    “郑妃那边不用担心,你且去永年伯府一趟,告诉那边,可以动手了!”

    关于郑氏,朱常洛心中自有思量,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非轻易可以动摇的,一个能够专宠后宫这么多年的女人,绝不单单是以色娱人,她和朱翊钧的关系,已经开始朝着亲情的方向转变,所以无论如何,只要皇帝还在一天,她在后宫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没看太后也只是屡屡罚她禁足,最严重的一次也不过夺去了金印罢了,实际上地位并没有什么变化。

    至于禁足什么的,不过是一时快意罢了,朱常洛这次的计划,是全面打击郑氏一族在朝中的势力,从而换得一段平缓的时间,来让自己发展。

    皇后那边,的确是朱常洛的意思,归正既然皇帝已经去看望过郑氏了,估计她禁足的日子也就差不多到头了,还不如把这个功劳揽在王皇后的身上……

    既然后宫的布置已经成了,那么接下来,就要看外朝的博弈了,他布置了这么久,终于要到最关键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毓德宫议事(5/10)() 
毓德宫本是西六宫之一,原本应当是住着皇帝的后妃,但是因着皇帝如今的后宫当中有资格独占一宫的妃子并没有多少,加上距离长春宫近,所以从万历十四年,皇帝罢朝开始,就代替了乾清宫成为了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所在,因为身处后宫。

    所以对于大臣们来说,自然是非奉诏不得入内,而朱翊钧的耳边也因此少了无数的聒噪,每有政务需要和朝臣商议之时,便召有关朝臣入毓德宫觐见,论毕,诏内阁奉旨,从而绕过了朝会,开创了万历朝独有的政务处理模式。

    而如此一来,到内阁时候最多的,无疑是内阁的三位辅臣,毕竟大多数时候,皇帝的政令和诏命都是要经由内阁下达的。

    “诸位先生,如今孙暹入狱,东厂空缺,朕意命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提督东厂,诸位先生以下如何?”

    一大早上,皇帝便宣了几位阁臣觐见,开口说道。

    “可!”

    张位和王锡爵,沈一贯对视一眼,随后便沉吟片刻,开口说道。

    虽说东厂提督的任命乃是天子乾刚独断之事,但是照例还是要只会内阁一声的,毕竟东厂提督乃是大事,朝臣若是激烈反弹,皇帝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不过这只是走个程序而已,基本上内阁不会越权开口置喙这种事情,何况陈矩的为人,张位素有耳闻,出身李太后身旁,性情方正,廉洁奉公,最出名的是万历十一年,陈矩奉命押送被革去官爵的代藩奉国将军朱廷堂往凤阳高墙禁锢,一路上低调安静,不扰官不害民,在朝中风评很好。

    只是可惜并不受皇帝喜欢,如今由他来提督东厂,想必东厂也能平静一段时间了。

    于是,东厂提督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紧接着,张位上前奏道。

    “陛下,礼部已经再三上书,言及皇长子保定郡王出阁读书之事,如今殿下已经出阁半年,然读书之事陛下一直未曾示下,礼部已经具本推文,将人选上奏,请陛下御览!”

    说罢,从容的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疏递了上去。

    朱翊钧翻开一瞧,顿时眼角一抽。

    这件事情的确早就应该办了,但是鉴于种种原因,他一直拖着没有给礼部批复,看来这回是拖不过去了,不然的话,区区一份奏疏,应当先送到司礼监才对,如何能够劳动张位这个首辅亲自送过来。

    只是看着这礼部拟好的名单,他却是无奈的紧。

    先不说别的,单看这份名单里,不但囊括了内阁所有辅臣,就连还未到任的沈鲤都带上了,剩余的也都是翰林清流,完全是标标准准的按照太子出阁读书的礼仪安排的。

    要知道,内阁当中的文华殿大学士,名义上就是专门为太子讲学而设置的,所以发展到现在,内阁的大学士几乎都要轮流为太子讲学。

    这帮大臣如此安排,意图可想而知,这也是朱翊钧一直没有同意的原因,叹了口气,他将奏疏翻了过来,说道。

    “此事朕需要好好思量,暂且留中不发!”

    很明显,皇帝还是不满意,只可惜这次张位却是没有像往常一样领命,反而上前一步说道。

    “皇上,不可在拖了,如今皇长子出阁已经接近半年,若往常尚可以年节将至而说,但是如今却是不得不定下讲授礼仪人选了!”

    从朱常洛出阁的时候,皇帝给的理由就是年节将至,等年后再说,如今已经是三月了,无论如何不可以再拖下去了……

    王锡爵也上前跟进,开口说道。

    “陛下,老臣亦是如此认为,如今殿下已然十三,从古自今,岂有子弟十三尚不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