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72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72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避免华夏走向原有命运,他觉得有必要开阔华夏民族视野。

    更何况民族进步与发展,不能靠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必须对外展开交流。

    卫朔来自现代,他的眼光要比当世任何人看得更远。

    当众人只顾盯着脚下这片土地时,他的目光已跳出了狭小中土,越过浩瀚大洋、无边大陆投向了世界四方。

    其中三个地方吸引了他最大注意,其一自然是西方罗马帝国。

    作为当前世上仅存的两大文明古国之一,对华夏来说,罗马好比是一面镜子。

    欧洲蛮人都能在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基础上,诞生了文艺复兴,开启了现代文明,华夏为何不能更上一层楼?

    除了西方罗马帝国之外,美洲大陆与澳洲也是未来开拓目标之一。

    前往美洲主要是为了寻找高产作物,至于澳洲则将来华夏最重要的移民地。

    卫朔不是没想过横渡太平洋、殖民民美洲,但以目前航海技术而言简直难于青天。

    而澳洲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可即使如此,没有百十年估计也消化不了澳洲。

    提起美洲,卫朔不禁又想起了现代网络上或文史界曾广为流传的一个传说。

    周武灭商时,淮夷将军攸侯喜带领殷商遗民东渡“天之浮桥”,来到美洲并成为了后来的印第安人,即“殷地安人”。

    当然了,这不过是一些人自欺欺人罢了,其实印第安与殷商人之间毫无关系。

    但这不妨碍卫朔用之推动海外冒险。

    毕竟在华夏传统文化下,你很难让古人像大航海时代西方人那样为了钱去冒险。

    可若是冠以寻找炎黄苗裔后代为名,想必定有不少人愿意尝试一下。

    至于法显,卫朔忽然很想见见这位高僧,最好能说服对方将沿途地理、民情记录下来。

    翌日一大早,法显受邀来到了太极殿上。

    法显已六十岁了,能在这个年龄做出西行求法决定,可见他求取真经意志十分坚定。

    今天把发现招来,卫朔已决定对其西行资助一二,以好方便他开口求人办事。

    “听说大师要去天竺求取真经,可有此事?”

    “阿弥陀佛,确实如此。”

    “贫僧有感于佛门典籍残缺不全,想去天竺求取真经,以此来完善佛门清规戒律。”

    卫朔不管法显去取什么真经,反正取来也没什么卵用,日后华夏必是新天师道天下。

    不过,他非常希望法显在取经之余,给他带来中亚、南亚一带地理民情。

    “大师可知如何才可以到达天竺?”

    “不知!”

    “额?!”

    这一句话差点儿没把卫朔噎死,他凝眉看了法显一眼,却见其面上古波不惊。

    如此看来,法显是真的不知具体路线,当然了这也不算意外。

    在当前这个年代,除了少数商人之外,估计也没多少人了解西方世界。

    想了一下,卫朔提起笔在纸上画了一副草图,这是历史上玄奘法师西行时所走路线。

    虽然路途遥远了些,但在眼前这个年代,却是一条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线,也是被证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线。

    因为这条路线与有汉以来,商旅们走了数百年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路。

    画完地图后,卫朔将其递给了法显。

    “这是孤根据商贾描述大致描绘出来的西行路线。”

    “大师据此西行,只要不是倒霉到半路丢了性命,几乎可安全抵达天竺。”

    “阿弥陀佛,多谢殿下!”

    法显拿着地图很激动,他很清楚这份地图的重要性,让他对西行充满信心。

    然激动之余,法显不由暗暗嘀咕,雍王一向不待见佛门,为何会给他地图?

    在他心中,官府不阻止西行已是得天之幸,哪会想到有今天这一幕!

    “阿弥陀佛,不知殿下……”

    卫朔摆摆手,打断了法显道:“希望大师明白,孤对佛门没有偏见,只是对打着佛门旗号欺世盗名之辈不满。”

    “今后只要佛门遵照河西规矩来,自可安然无恙。”

    法显闻言不由暗暗撇了撇嘴,别看雍王说得好听,不会打压佛教。

    可新天师道背后有官府明目支持,佛教想要有所发展何其难也!

    不过,雍王能如此表态,至少也让他松了口气,不用担心河西灭佛。

    正当法显心思乱转时,却听雍王又开口道:“孤给你地图,其实还有一事相求。”

    “请殿下明言,贫僧一定尽力而为。”

    “虽然迫于身份缘故,孤不能给大师更多支持,只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除了这张地图外,孤还会让内阁给你开具一份文书,以方便大师路上通行。”

    “孤只希望大师西行途中,将沿途地理民情记录下来,尤其西域以西、天竺诸国。”

    “只是这些?”法显有些不敢相信道。

    “只此一件!不过内容自是越详细越好,不知大师是否应允?”

    “阿弥陀佛,贫僧答应了。”

    “好!孤预先祝大师一路顺风。”

    “多谢殿下,贫僧告辞。”

    “对了,忘了提醒大师。”

    “这条路被称为绝路,大部分路段荒无人迹,而且各地战乱不断,希望大师好自为之。”

    临别时,卫朔又叮嘱了法显几句。

    法显听了卫朔讲解路上艰难,并未露出丝毫畏惧之色,只把西行当成一次长途旅行。

    他牢牢记住了各种危险提醒和简单的应对方法,并答应卫朔一定会记录沿途山川地貌与人情风俗。

    ……

    在法显西行后不久,寇谦之从长安匆匆来到了洛阳。

    显然他听说了有关法显与雍王之间对话的传闻,虽然寇谦之并不担心雍王改信佛教。

    但对于任何有可能降低新天师道在雍王心目中地位的事情,他都会重视起来。

    “咦?寇天师?你怎么来了?难得教中发生了变故?”

    “不不不!此次贫道是专门来视察新天师道在中原传教情况。”

    “哦,那情况如何?”

    “一切很顺利,在各地官府、道长努力下,新天师道正以极快速度在底层传播。”

    “嗯,不错!回去转告你师父,替孤向他道一声辛苦了。”

    “这些年来,新天师道为稳定河西做出了卓越贡献,孤不会忘记。”

    “能为殿下做事,此乃贫道师徒荣幸。”

    “若非殿下一力支持,我新天师道也不会今日之盛世。”

    寒暄过后,寇谦之犹豫再三,忽然一咬牙问:“听说殿下派了一位佛门高僧西行求法?”

    “什么?!孤派高僧去求法?这是谁说的?”卫朔皱眉道。

    “如今外界都传遍了,说殿下让法显大师前往天竺求取真经,还给了他一张地图。”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传闻?!法显大师西行是其自发行为,与孤有何干系?”

    “不过,孤倒是真给了他一张地图。”

    原本寇谦之亲耳听到卫朔否认与法显西行有关,不禁松了口气,可后面一句却又让他把心提了起来。

    见寇谦之一副心怀惴惴的样子,卫朔不禁笑了,同时心中一动。

第594章 向外探索() 
    p

    “天师可知孤为何支持法显西行?”

    闻言,寇谦之不由凝眉陷入沉思。

    是呀!雍王为何支持法显西行?难得真是为了求取真经?

    不,这不可能!雍王绝不可能自毁根基。

    以寇谦之对雍王了解,雍王压根儿不看好佛教,不然当初也不会扶持新天师道。

    可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了雍王,竟会对一个和尚西行抱有如此大兴趣?

    “贫道不知,恳请殿下明言。”

    “法显西行真正吸引寡人之处,在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对未知世家的探索?”寇谦之满头雾水道。

    “然也!法显能不能取来真经,孤并不关心。”

    “但他沿途所记录下来的海外地理风俗,对中土来说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中土看起来很大,因为她容纳了数千万华夏百姓在此生存、繁衍、发展。”

    “但其实又很小,因为华夏人口会越来越多,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将越来越严重。”

    “总有一天,华夏将再也无法承担华夏民族发展。”

    “也许你会说,寡人在杞人忧天。”

    “然亚圣孟子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忧患意识,这是激励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了预防这一天到来,华夏需要提前布局,需要向外探索,去发现、去征服更多土地。”

    “而眼下法显记录下的文字、地图,将是未来华夏对外扩张的指路明灯。”

    尽管卫朔道理讲得很清楚,但显然寇谦之并不十分理解,对海外探索颇不以为然。

    不过,寇谦之有此想法也不算意外。

    毕竟在古代华夏人眼中,海外均是蛮荒之地,如何能比得上中土繁华?

    另外,华夏人有很重的乡土情结,并不十分情愿离开故土远行。

    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民族大迁徙,似乎都是在战乱影响下被迫进行。

    想按部就班推动华夏人自主去探索海外世界太难,卫朔只好将目光放在天师道身上。

    既然佛教徒都能为了求取真经远行域外,新天师道为何不能去海外探索仙家洞天福地?

    “寇天师,孤是不是对你们天师道太宽容了?”

    “以至于让你们过得太安逸,内心深处缺乏忧患意识与上进心?”

    “殿下何出此言?新天师道怎会没有上进心?”寇谦之额头满是汗水地否认道。

    “孤看未必。”

    “看看法显,为重振佛门,甘愿以六十高龄孤身前往天竺求取真经。”

    “再看看你们天师道,教中有谁堪与相提并论?”

    “或许你们成功来得太容易,缺少佛教所经历的磨难,以至于你们开始满足于现状。”

    “同时,因为缺少忧患竞争意识,你们开始变得故步自封,不敢甚至不愿向外发展。”

    “殿下,这可真是冤枉我教啦。”

    “那佛教产自域外,传到中土时纰漏众多,自然需要法显亲到其发源地以辨真伪。”

    “但……但我天师道脱胎于传统道教,各种典籍十分齐全,哪需要向外求取真经?”

    “嘿嘿,孤不否认你讲得很有道理。”

    “但孤来问你,难得你教中就没有需要向外验证东西?”

    “比如典籍中记载的各种洞天福地、海外仙山,难到你们就不去探索一下?”

    “这……这玩意儿不都是胡诌的吗?”寇谦之苦着脸道。

    卫朔故意憋着不笑道:“你怎么知道那是胡诌?万一是真的呢?”

    “你没有亲身去验证,怎么敢出言否定?!”

    “所谓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岛究竟在哪儿?九州之外是否还有九州?”

    “这些不都该你们道教徒去探索、去发现吗?”

    “除此之外,难道寇天师只满足于在中土传道,就没有想过将新天师道传遍天下?”

    “你看看人家佛教,原本只是域外蛮夷天竺所有,如今却都在中土生根发芽。”

    “当初若不是孤帮了你们一把,还不知眼下道教会是什么光景!”

    “想想孤都替你们感到羞愧,在自家大本营被佛教打得一败涂地!”

    原本他与师父成公兴一直未重振了道教荣光而沾沾自喜,如今听了雍王一番论述,顿让寇谦之无地自容。

    不过,想想也是,他有什么资格沾沾自喜,眼下道教大兴确实与他关系不大。

    即便没有他寇谦之,哪怕再换个人,只要有雍王一力支持,道教照样会兴盛起来。

    没错!雍王说得没错,天师道不该满足于只在中土传教,应该勇于向外开拓。

    “总体来说,你们新天师道或者说传统道教缺乏向外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向外探索?”

    “是的!”

    “犹如汉博望侯张骞通西域那样,向着未知世界大胆探索。”

    “如此不仅对传播新天师道大有裨益,对华夏来说也大有益处。”

    在西方殖民时代,宗教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作用,甚至充当着先行者身份。

    基督传教是列强殖民时代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传教士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殖民者,他们用比较平和的手段,支持着殖民、从事着殖民。

    甚至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