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55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55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朔看了他一眼,不以为然道:“哈哈哈,看穿了又如何?大权全在上头手上,刘裕能有多少主动权?他敢公开违抗圣旨吗?”

    “而且,刘裕还得感谢咱们援助,不然凭着一群步兵,碰上胡骑跟送死没啥两样。”

    “主公是说除了北伐,刘裕没得选择?”郭逸满脸惊色。

    “可……可一旦刘裕再立殊功,恐要一飞冲天了,大都护难得不担心养虎为患?”

    “养虎当然会为患,可有时被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卫朔喟然叹道:“更何况刘裕本是枭雄,很难压制!”

    “解决对方的唯一办法,便是靠优势实力碾压。”

    “只要顺利拿下关中、蜀中,再收复中原、河北,刘裕又何足挂齿?”

    顿了一会儿,卫朔对郭逸吩咐道:“你去告诉镇恶,说本都护已答应免费赠送刘裕五千匹战马,请他酌情安排妥当。”

    “记住!所赠马匹必须是骟马。”

    “朔虽然不得不养虎为患,却不希望为患越小越好。”

    “诺,属下这就去办。”说完郭逸转身匆匆离去。181

第410章 荆州北伐() 
p

    桓玄在荆州影响力日益扩大,渐渐有取代殷仲堪之趋势,这是殷仲堪不能容忍的。

    然而面对强势的桓家,他又束手无策,只能日夜惊忧惶惧。

    这日,殷仲堪在与心腹议事时,捻着胡须,对杨佺期惴惴不安道:“当年,桓玄之父桓温生前想篡夺晋室,只因被谢公阻止,才没让桓家得逞。”

    “如今桓玄继承父志,野心勃勃,妄图窃夺荆州大权,进而图谋不轨。”

    “天子让老夫坐镇江陵,本是为了牵制桓玄,没想到他那么轻易与河西搭上关系。”

    “如今短短数年间,桓玄由此坐大,愈发难以控制。”

    “早知如此,本官就该强硬压制对方,使其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

    一想起正是由于自己步步示弱,导致桓玄最终坐大,殷仲堪不由后悔不迭。

    杨佺期眉头一皱,恶狠狠道:“明公,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今日不除掉他,将来再想除掉他就难了,而且会后患无穷。”

    正当殷、杨两人秘密商议时,却见管家轻手轻脚地进来禀报:“南蛮校尉殷顗求见。”

    殷仲堪一听,喜上眉梢,高兴地说:“我这个堂兄极有谋略,正好听听他的意见。”

    不一会儿,殷顗顺走进客厅,只见走至殷仲堪跟前,拜道:“使君安好,卑职有礼了。”

    “哎呀,兄长见外了,免礼请起。”

    殷仲堪虚扶一把,大刺刺地指着旁边的椅子,示意殷顗坐下。

    殷顗是一个善于观言察色的细心人,刚一坐下来,就看见殷杨二人脸色与往日不同。

    殷仲堪看了一眼杨佺期,努努嘴说:“伯通不是外人,你来告诉他吧。”

    杨佺期微微颔首,将一封书信递给殷顗,又满脸不忿道:“眼下桓玄日益跋扈,不将使君放在眼里。”

    “末将担心长此以往,恐有不测之祸,遂建议使君当机立断。”

    殷顗接过书信,仔细看了一遍,只见上面全是桓玄培植私兵、意图不轨的证据。

    他将书信轻轻地放到书桌上,叹了口气说:“原来使君是为桓玄烦心。”

    “不过,仅靠这些扳不倒桓玄,冒然行事恐危及使君自身。”

    殷顗低着头,想了想,又道:“看了这封书信,让人心惊肉跳。”

    “由此可知,桓玄一直野心勃勃,只要他在荆州一天,使君便一日不得安稳,迟早会有祸患发生。”

    “那该如何是好?不知兄长可有妙计良策?”殷仲堪忧心忡忡地问。

    闻言殷顗拱手,十分果断地说:“眼下最稳妥之计,莫过于设法将桓玄调出荆州。”

    “没了桓玄这头地头蛇在,那些依附桓玄身边的阿猫阿狗则不足为虑。”

    “届时使君身为刺史,奉天子以令群下,谁敢不从?”

    “若能将桓玄调离荆州,自是最好。”

    “可……可桓玄愿意吗?”殷仲堪皱着眉道。

    直到这时,殷顗才将来意向殷仲堪禀明。

    殷仲堪与杨佺期一听桓玄想得到江州刺史之位,不由瞠目结舌。

    其中殷仲堪大喜过望,而杨佺期则满心疑虑。

    “桓玄诡计多端,怎么会轻易离开荆州老巢?安知不是其调虎离山之计?”

    “杨将军所言不无道理。”

    殷顗先附和杨佺期一句,而后话音一转又道:“不过,在下以为桓玄恐真有意离开荆州。”

    “哦?伯通为何言之凿凿?”殷仲堪满脸激动道。

    “敢问使君与杨将军,如今桓玄固然咄咄逼人,可他真敢举兵叛乱吗?”

    杨佺期、殷仲堪两人相互对视一下,良久,同时摇了摇头。

    “那桓玄不傻,自然也知道目前跟朝廷作对,只有死路一条。”

    “可眼下他逼迫日甚,即便桓玄不想起兵叛乱,想来杨将军与使君也会逼他造反。”

    殷仲堪、杨佺期闻言浑身一震,满脸惊骇地看着殷顗,他俩刚刚不正在商议如何除去桓玄?

    “既如此桓玄另寻他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听了殷顗所言,殷仲堪当下再无迟疑,毫不迟疑道:“只要桓玄离开荆州,老夫愿保举他担任江州刺史。”

    不久,殷仲堪以荆州刺史名义上书朝廷,请求率荆州军北伐关中。

    ……

    正当卫朔筹集粮食,忙着迎接天灾到来时,没想到建康朝廷又生出波澜。

    原本天子已同意谯王司马尚之担任北伐军统帅,殊料扬州刺史王恭对此却极力反对。

    王恭上书天子,认为不该由会稽王一派主导北伐事宜。

    他愿亲自出马,领兵出征北伐。

    天子司马曜暗地里一琢磨,觉得王恭所言不无道理。

    如今他好不容易才逼得司马道子节节退让,怎能再给其复起机会?

    于是乎,天子在朝议当中,推翻之前决议,提出由王恭取代司马尚之任大军统帅。

    对此,司马道子自是不同意。

    于是为了争夺北伐主导权,朝野上下陷入纷争当中。

    建康朝中发生的事,让卫朔有点大失所望。

    朝野上下只知争权夺利,也难怪历史上东晋始终蜗居江东,一直不能收复失地。

    甚至,假若不是北方胡人自相残杀,恐怕东晋都不能保住江东一隅之地。

    正当卫朔想着要不要出面调节一下时,荆州刺史殷仲堪又突然上书朝廷,自请北伐。

    殷仲堪提议分设左右两路大军,从而结束了北伐主将之争。

    随后天子下诏,分别以谯王司马尚之、荆州刺史殷仲堪担任两路大军统帅。

    然而当殷仲堪即将北伐关中消息传到河西后,引起一片哗然。

    ……

    都护府内,以左长史宋繇、右长史崔浩、左司马王镇恶、右司马刘穆之四人为首的大大小小官吏,正默默立在大厅中,静候大都护到来。

    不一会儿,但听殿外一阵脚步响起,只见卫朔在康龙、郭逸、沮渠蒙逊陪同下,龙行虎步般步入大厅之中。

    “臣等拜见大都护。”众人纷纷躬身施礼。

    “尔等且说说,这殷仲堪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居然敢提兵北伐关中?难道他不怕桓玄趁机夺了荆州基业?”

    眼看关中这颗果实即将熟透,河西马上要下手摘取,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殷仲堪。

    假若真让荆州军摘了果子,那卫朔不得哭死?

    “回主公,臣以为殷仲堪举兵北伐,极有可能是受了桓玄蛊惑。”

    “桓玄也真是,好好当他的南郡公便是,暗地里搞什么搞?倒弄得河西极为被动。”

    “主公,桓玄蛊惑殷仲堪北上,显然是急于拿下荆州。”

    这时,卫朔看到宋繇、崔浩等人都没有出声,站在那里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似乎一点也不为当前变局担忧。

    “体业,伯渊,你二人有何意见?”

    见大都护直勾勾盯着自己,崔浩忙开口道:“主公您不必紧张,殷仲堪既然想北伐那就让他北伐,臣倒要看看他如何拿下关中。”

    “不是臣小觑殷仲堪,他还不如当年那个殷浩,兵败关中是迟早的事。”

    “主公,臣与右长史所见略同。”

    “后秦虽已衰落,姚兴又萎靡不振,可国内还有尹纬、姚硕德等重臣在,荆州打不下关中。”

    “不仅如此,还会因荆州出兵将消耗后秦实力,为日后河西东入关中减少了阻力。”

    “像这样的好人好事,主公不但不该阻止,还应大加鼓励。”

    “请主公派人问问殷刺史,看他缺不缺甲械,河西可以酌情卖给他一些。”

    原本卫朔着急不过是事关今后大计,一时慌了神,今经两位心腹安抚,已平复下来。

    他细细一思量,发现果真如崔浩、宋繇所言,荆州北伐不会影响河西大计。22181

第411章 视察灵洲() 
p

    太元二十年,大都护卫朔启程前往灵洲县,视察造船作坊。

    早在数日前,他已接到刘穆之密报,称其已以远洋捕捞为名,组建了一支船队。

    在信中,刘穆之还指出,远洋航运离不开强大的造船业。

    对此,卫朔深以为然,特地下令整顿河西造船业。

    从两年前开始,河西开始从江东招募人才,极大地加快了造船业发展。

    六月初,都督李暠、刺史寇赞、郡守贾虔等朔州文武,迎大都护于大河东岸。

    这是卫朔第二次来朔州视察,与第一次满目狼藉不同,眼下朔州已今非昔比。

    看着模样大变的朔州,卫朔不由对崔浩赞叹不已。

    朔方有今日之局面,与当年崔浩悉心治理不无关系。

    当年崔浩刚一上任朔州刺史,便亲自实地深入考察了各地。

    随后又因地制宜提出了各种计划,最终让朔州经济有了巨大飞跃。

    “大都护,在灵洲县西南有一座艾山,其隔断了大河与灵洲联系,让灵洲成为有名的缺水之地。”

    “后来崔长史上任朔州刺史,组织人力成功凿穿艾山(艾山也叫峡口山,是今日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牛首山、青山的统称),贯通了大河。”

    “并在艾山地区修建一条引大河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即艾山渠。”

    “正是这一条水利工程,为灵洲发展农业奠定了基础。”

    “经数年发展,今灵洲县已成为朔州西部重镇,是河西链接朔方的枢纽之一。”

    听了继任者寇赞述说往日功绩,崔浩也是感慨不已。

    “直到今天,臣尤记得首次入灵洲县见到的情形。”

    “当时因黄河变迁,汉代遗留下来的古渠道高出河床两丈,根本无法饮水、灌溉。”

    “而本地又缺少雨水,要解决此难题,只有引黄河水另外修渠,进行灌溉。”

    “随后臣上书都护府,提出了修建艾山渠计划,并得到主公鼎力支持。”

    “艾山渠工程于太元十五年春正式动工,前后历时六十天完成,新渠道长四十里,下接汉时古渠道,总长一百二十里。”

    “得益于艾山渠建成,让周边四万余顷荒田,变成了可灌溉之良田。”

    “伯渊此举实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也!”

    “主公过誉了,臣不敢当此盛赞。”

    说话间,众人一行来到了艾山渠附近。

    卫朔当即翻身下马,兴致勃勃地走在田间地头,实地视察渠道。

    卫朔看着空荡荡的渠道满脸不解地问:“咦?渠道中怎么没水?”

    见大都护动问,朔州刺史寇赞看了一眼崔浩,迈步上前解释道:“主公所有不知,当年右长史建成艾山渠后,又对当地农业生产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一个‘节水灌溉法’。”

    “何为节水灌溉法?”

    “按规定:每一旬灌水一遍,前后灌水四遍,谷得成熟。”

    原来灵洲县降水很少,即使建成艾山渠也没彻底解决缺水难题。

    为了节约用水,同时做长远考虑,在艾山渠建成后,崔浩遂提出了农田轮溉之法。

    “自从艾山渠建成,本地农业连年丰收。”

    “灵洲县乃至北地郡已从贫瘠之地,一跃成为有名的大粮仓。”

    “光今年为赈济流民,臣奉命调集数百艘船只,利用内河水运,将本地囤积的粮食共五十万斛,尽数运往并州。”

    卫朔心中一动问:“所用船只可是产自灵洲船坊?”

    “正是!”

    “三年前,刺史府在牵屯山(今宁夏六盘山北)就近伐木,通过清水河河道,将木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