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83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83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对皇帝,轻易不能指责君父,否则就是有违忠孝。

    “官家固然英明,但架不住小人蒙蔽圣听,谋害国公。”

    张宪走了进来,身后还有一位面相陌生的中年人,顿时引起众人关注。

    “这位先生是?”

    “高阳王府记室参军苏泽拜见鄂国公。”

    苏泽出身眉山苏氏,自苏红袖进入徐家后宅之后,苏氏便归心徐还。待高阳郡王正式开府建牙之后,以苏泽为首的一批蜀中才俊进入王府,担任职务。

    此举是吸纳人才为我所用,在一定程度上却也是权力和利益分配,保证蜀中和高阳王府成为统一的利益集团。

    毕竟蜀中是徐还的钱粮大本营,实际控制远不如秦陇,好在临安对其也是鞭长莫及,控制力十分有限。

    也正是因此,蜀中官员和士绅的支持就显得至关重要。苏泽是苏范的族弟,才有胆识,口才不错,此番劝说岳飞的差事便落到了他身上。

    岳家军上下不会关心他籍贯何处,出自某个名门世家,在意的只是前面的头衔——高阳王府。

    许多人不禁为之惊讶,临安十二道金牌前来催促撤军,高阳郡王又派人前来,意图何在?

    “不知王爷有何见教?”

    岳翻的语气里,对徐还没什么好感。好像只记得这些年徐还抢了他们岳家军的风头,全然忘记,或者完全没有意识到,当年在莫邪关,徐还对他有救命之恩。

    苏泽欠身一礼,恭敬对岳飞道:“王爷命下官转告鄂国公,千万不可回临安。”

    岳翻本来不大客气,但听到这句话,态度顿时有所缓和,劝慰兄长算是件好事。可是一转念,想到徐还的身份,又不禁怀疑其动机,徐还为何要这么做呢?

    岳飞却不由一怔,王命大于天,徐还却让他不要遵从,这是何意?

    “鄂国公忠义无双天下皆知,身为人臣也确实该遵从君王诏命,但是”

    苏泽见状,朗声道:“可若君王遭人蒙蔽,因而一时有所疏忽,难道也要不查究,稀里糊涂遵从吗?

    如此并非忠孝,反而是陷君父于不义,还请国公三思。”

    “先生何出此言?”岳飞不由皱起眉头。

    苏泽不疾不徐道:“据临安消息,也许鄂国公的奏报并未到官家面前,所以这其中可能有所误会”

    “怎么可能?军报送至枢密院”

    “送到枢密院就等于呈递官家了吗?”

    苏泽的一句反问,顿时让众人目瞪口呆,包括岳飞也是大为震惊,难道天下还有人敢于拦截军报不成?

    “莫要信口开河。”

    “岂敢!”

    苏泽看着岳飞,朗声道:官家英明,以常理度之,怎么会连下十二道这等诏书?若无奸佞蒙蔽圣听,其中岂能没有误会?诸位相信吗?

    国公此事撤军,前线大好形势毁于一旦,若轻易回临安,恐有奸佞谋害高阳郡王转告鄂国公,务必三思。”

    苏泽就差直说奸佞名讳,直言皇帝昏庸了。以其身份,话到说到这份上已经足够直白。

    其实某种程度上,徐还能派人前来劝说挽救,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仁至义尽。

    但岳家军上下似乎并不相信徐还的诚意,甚至对其动机多有猜疑。岳飞倒是没有猜疑,却并不认同。

    只听他说道:“官家诏命,岂能不遵?既是有人蒙蔽圣听,中存误会,此去临安正好当面对峙。”

第五六八章退而求其次() 
苏泽想不通,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岳飞为何听不进去?

    信任问题?有可能,岳家军与高阳王府素有“隔阂”,不信任也是有的。

    但临安摆明了就是个火坑,这是不争的事实,岳飞难道看不清?

    什么回临安当面对质,有那个机会吗?

    一旦放下兵权,就注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临安的则是龙潭虎穴,有进无出,甚至有死无生。

    岳飞何必非要往里跳呢?

    不懂!

    但想来王爷应该懂。

    想起临走时徐还和司马靖的叮嘱,苏泽心里有种由衷的佩服,高阳郡王果然非同一般,对人心和事态洞察的如此清晰。

    而今也不知岳飞能不能想明白,或者张宪能否劝说岳飞了。

    苏泽这个外人走了,岳家军的心腹仍在。

    纠结的问题还是到底要不要罢兵撤军,要不要回临安的问题。当然了,苏泽所言的真实性,以及真正的目的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徐还所言是否确实?如此举动又意图何在呢?”

    “高阳王府非同一般,无论是长安还是临安,都经营日久,消息灵通也不足为奇。”

    “有人拦截军报,此事可信与否?”

    “并非没有可能,此事确实有些蹊跷。”

    张宪对此事最为存疑,从“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到“以攻占佐和谈”,岳飞的政治态度已经改变。

    如此让步,官家赵构难道视而不见?还是一意孤行?显然是不合常理的。那么徐还所言便不无道理,也许其中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误会。

    “国公,高阳郡王所言不无道理,撤军之事还是慎重为宜。”

    “此事确实需要慎重,但徐还的意图”

    “他是驸马,按理说该与官家一条心;要么,他是另有所图,此举会不会是挑拨国公与临安的关系呢?”

    人生总会有这样一些无奈,一片好心想要做好事,却被人怀疑动机。

    没有人知道徐还对岳飞的情绪,自然也就没有人能理解徐还的做法。

    岳飞似乎并不在意:“好了,不必再争执,无论是否有小人蒙蔽圣听,回到临安,很快就能水落石出。”

    “国公不可,临安现在危机重重”

    “大兄,现在回去岂不是自投罗网吗?”

    事到如今,岳翻已经顾不得许多,直言道:“官家摆明了是要如此纷乱的朝廷,昏庸的君主,何必”

    “住口!”

    岳飞厉声呵斥道:“朝廷君父岂容你诽谤?简直无法无法”

    “大兄,我只是据实而”

    “闭嘴!”

    岳飞恶狠狠地瞪着岳翻,作为一个忠君观念深入骨髓的人,他无法容忍这样的言论。倘若不是自己的亲弟弟,恐怕在就命人拖下去斩了。

    “官家十二道金牌,若不奉诏,岂非真成了乱臣贼子?”

    岳飞似是反问,似是叹息,低声道:“二弟,叫上云儿,随我回临安啊!”

    “大兄”

    “国公三思!”

    众将纷纷出言劝阻,但岳飞似乎态度坚决。

    “不必再说,我意已决。”

    张宪见状,无奈摇头,上前欠身一礼:“国公可曾想过,就此撤军,返回临安,中原战事岂非功亏一篑?”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我何尝不知?只是事已至此,奈之若何?”

    岳飞长叹道:“即便不去临安,大军补给也已断绝,最多打下东京,我们便再无力前行。

    城池新复,正是需要钱粮接济百姓,守卫城池,稳定局势的时候,我们却偏偏无粮草,无补给。

    强弩之末,若强行突入,或许就真成了孤军深入,届时金贼若大举反扑,该当如何是好?”

    “这”

    众将顿时无言以对,原来岳飞并非单纯愚忠,也是考虑到了现实问题。

    岳翻也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看似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看似临安对他们鞭长莫及,实际上却掐着他们的命脉——粮草。

    皇帝敢于下达十二道诏书,并非全无凭恃。就看岳家军到底是知难而退,还是玉石俱碎,很显然岳飞选择了前者。

    但张宪以为,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国公,粮草并非不能解决。”

    “果真?”岳翻率先眉头一动,目有喜色。

    张宪沉声道:“早两年,我军粮草供给并非完全仰仗东南,蜀中,荆湖亦有粮草供给。”

    “蜀中徐还?”

    “没错,蜀中,长安。”

    张宪沉声道:“高阳郡王既然派人来了,说明他有心帮助我们,只要提出要求,想必他会支持的。”

    “粮草若是依赖他人,岂非又要受制于人?”岳翻闻言,沉吟片刻,似乎有些顾虑。

    张宪无奈道:“言重了,总好过目前处境,不至于被奸佞谋害,也不至于让眼前大局毁于一旦。”

    “这”

    “都什么时候了,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张宪十分无奈,转身看向岳飞,希望他能够一锤定音。

    “暂且退回颍昌府,眼下粮草姑且够自保,我回临安去向朝廷催促粮草,请大家稍安勿躁。”

    听到岳飞如此回答,张宪不由一阵失望。

    “国公,你不相信高阳王?”

    “我相信高阳王急公好义,可是如此一来,岂非臣子将领私下勾结?于岳家军不利,于高阳王清誉也不利,非是为臣之道。”

    岳飞态度坚决,摆明了是一定要回临安,不想麻烦其他人。

    张宪心里相当不是滋味,虽然他也明白,徐还绝对不是无缘无故,完全大公无私帮助岳家军。

    但事已至此,如果非要在临安朝廷和长安高阳王府之间做出选择,张宪情愿选后者。

    但岳飞似乎心意已定,怎么劝说都全无作用。

    无可奈何,张宪只能退而求其次:“国公既然非要回临安,还请小心保重。至于岳翻将军,岳云少将军,还是暂时留在朱仙镇吧!”

    “这”

    “大军在此,总归需要有人照应”

    张宪声音不大,也没有直说,但言下之意已经再明确不过了。

    免得你们岳家兄弟父子的都遭遇危险,再者,有岳翻和岳云在外策应,也许对岳飞而言是一重保障。

第五六九章必死之局() 
张宪的提议,岳飞只同意了一半。

    留下岳云在朱仙镇,带着岳翻同回临安。

    岳翻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乐意,在他看来,临安现在就是火坑,就是龙潭虎穴,回去就是送死。

    “大兄,你莫回去,我也不必”

    “你和我都回去。”

    岳飞明白张宪如此提议的深意,但仍旧态度坚决,并非是他偏爱儿子,不顾念兄弟,而是一种大公无私的态度,或者说一种美好的愿望。

    岳云只有十五岁,留下朱仙镇是个象征,代表岳家,但不足以掌控大军,如此虽然亦有违朝廷旨意,但已经诚意十足,十分坦诚,官家不至于有过多猜忌。

    至于岳翻,他到底年长些,久在军中,虽也不足以掌控整个岳家军,倘若不回临安,在朝廷眼中,难免会有猜疑忌惮。

    他更担心,岳翻性命急躁,容易冲动,眼下又是如此态度。让他留在朱仙镇,保不齐不冷静,弄出乱子。

    也许本来可以解释清楚的误会,届时反而百口莫辩。无论临安之行结果如何,岳家的清誉不能有损。

    哪怕君上猜疑,誓死都要做忠臣,决不能有乱臣贼子的嫌疑,更不能贻人口实,被人诟病。

    岳飞叮嘱道:“我走之后,军务暂且交由张宪、王贵二位将军主持”

    “国公,我们定然辅佐好少将军,整顿兵马,坚守中原,等候国公归来。”

    张宪和王贵二人态度明确,纷纷表示要奉岳云为主,只是从旁辅佐。

    “说哪里话,此乃朝廷兵马,并我岳家私军,况云儿不过十五,年少稚嫩,有何能耐掌军?”

    岳飞摇头道:“大军在外,还得靠你们,掌管好兵马,等候朝廷诏令便是。”

    “是!”

    张宪嘴上答应了,但心底里却忧虑不已。

    岳家军到今天这个地步,是朝廷的兵马没错,但岳家烙印已经十分明确,是轻易抹杀不掉的?

    岳云留在固然是好,但确实太过稚嫩了,未来难以服众,岳飞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若是岳飞在临安有所闪失,朝廷在派人前来肢解岳家军,天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当务之急,保护岳飞的安全乃是第一要务。

    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但张宪相信,徐还会有办法。

    柔福帝姬还留在临安,高阳王府手段高明,人力物力充沛,且徐还本人谋算擘画明白,想来早有准备。

    他既然能派人前去劝阻,想必也是愿意施以援手,但愿能够保障岳飞安全。

    没有丝毫停留,张宪快步前去寻找苏泽

    得知岳飞的决定,苏泽也是愕然沉默。

    说了半天,终究全无用处,岳飞终究还是要回临安。

    王爷交代的差事没能办好,苏泽不免有些失落。但他也知道,兹事体大,不是他动动嘴唇就能做到的。

    好在张宪劝说,让岳云留下了,也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