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扬帆1980 >

第77部分

扬帆1980-第77部分

小说: 扬帆198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意思,咱们不跟农科所正面接触了,那他们的计划岂不成了竹篮打水?”周建平诡异地笑着。

    “农科所这种单位,你看他们平时经费显得捉襟见肘,紧紧巴巴,一旦见了这样的合作项目,就像见到唐僧肉,都想一拥而上,恨不能把单位的所有费用都加到这里面。你手头那份对方传真过来的核算报告,根据我的判断,它的取费至少涉及二三十人,但真正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的,也就那么两三个基层技术人员,仅此一点,就可以理解它的收费为啥那么高了。”赵馨梅道。

    “你认为通过这两位校友就能解决蔬菜基地的技术问题?”

    “他们在农科所本来就是基层农技员,如果跟农科所签订正式技术合作协议,说不定派去现场干活的,就有他们两个。”

    “这样说来,他们在技术上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怎么展开合作呢?涉及到那么多农户,可不是三两天就能完事的。”

    “合作形式可以采用以前跟张工那种方式,做业余兼职。”

    “那倒没问题,关键是背着单位,他们抽得出时间吗?”

    “我跟他们谈过了,时间问题他们有办法解决,但我们只达成了初步意向,我建议今明两天你抽个时间跟他们见个面,把需要他们做的工作提出来,再把细节和报酬定下来。我做了个估算,如果用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比直接跟农科所打交道,至少节省三分之二的经费。”赵馨梅道。

    “好,见面时间你来安排,这两天我不外出。”

    “另外,先不要让他们俩知道咱们跟农科所接触过。”

    第三天是星期六,赵馨梅通知于学才跟何力来健生食品公司面谈。

    上午九点左右,两人来到健生食品公司门口,他们说明来意,门卫把他们领到赵馨梅办公室,打过招呼后,赵馨梅领着他们直接去了公司会议室,随后,周建平也到了会议室。

    赵馨梅先对双方做了介绍,然后道:“两位校友,周总今天抽出时间跟你们见面,主要想把整个事情敲定下来,我们这边希望尽快实施。”

    “周总,赵总,请先给我们谈谈具体的工作内容,以便我们对时间做出安排。”于学才道。

    周建平对具体情况更加了解,他说道:“主要工作内容首先是通过实地查看,提出当地适合种植那些品种的蔬菜;第二,指导村民进行蔬菜种植的具体操作;第三,帮助每个自然村培训两名蔬菜栽培种植方面的技术人员。”

    何力跟于学才稍作商议后,他们提出了初步工作方案,同意先确定当地适合种植栽培的蔬菜品种,接下来进行理论培训,最后阶段把实际培训跟技术指导结合在一起进行。其中,理论培训期间,感兴趣的村民都可以自愿参加听课,但每个自然村重点培养那两名村民,不仅必须参加课程学习,而且最后考评还要过关。

    周建平跟赵馨梅赞同这一方案,接下来谈到了经济报酬,周建平道:“你们两位既是校友,又是同事,在考虑报酬时,我们想把你们两位作为一个整体,你们认为这样行不行?”

    “一共就我们两个人,都是我们的工作,我少干了,你就得多干,你少干了,我就得多干,是这么回事儿吧?”于学才看着何力。

    “那就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吧,我相信咱俩应该有这个素质,不可能把该自己做的事,故意推给对方。再说,如果分开考虑,周总赵总他们也很难做。”何力道。

    “多谢理解,你说的很对,如果分开考虑,我们真的很难做。谁多了,谁少了,谁的贡献大,谁的贡献小,要让我们来做判断,实在是难为我们。”赵馨梅道。

    “报酬方面,我这里提出的也是初步方案,如果有不同意见,咱们可以商量。”

    根据周建平的方案,理论培训期间,报酬按课时数计算,如果每天讲授五堂课,两人得到的平均报酬是一般职工工资的三倍。

    对于每个自然村的技术带头人,周建平的方案建议,每培训合格一人,公司奖励六个工作日的社会平均工资。

    具体操作期间,不管是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还是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均按蔬菜的栽培种植面积给报酬,初步定为每指导一亩地的栽培种植,给半个工作日的社会平均工资。

    赵馨梅接过话题,“按照周总说的报酬支付标准,我估算了一下,那个村里大约有六千亩地,如果你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能在一到两个月内把这项工作完成,总报酬大约是八千个工作日的社会平均工资,你们可以大致知道这项工作的报酬了。”

    “而且来回交通和在当地的食宿,均由公司负责。”周建平道。

    说实话,如果光听周建平说的那些,真把于学才和何力绕晕了,赵馨梅这一概括,他俩明白了干完这件事,自己能得到多少经济报酬。

    在于学才跟何力看来,即使用两个月时间完成这件事,所得报酬相当于在农科所两年的工资,这对他们无疑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

    “你们还有什么不同意见或需要补充的?”赵馨梅道。

    “一时也想不起来,大概也就这么多吧。”于学才跟何力几乎同时说道。

    “没关系,现在没想起来不要紧,啥时候想到了,可以随时告诉我们。你们尽管放心,健生食品公司是民营企业,对所有为我们企业做过贡献的人,我们都不会亏待。”周建平道。

    “两位校友,你们能不能估算一下,单位面积需要的蔬菜种子和肥料用量?还有上哪儿购买种子。”

    “这个不需要估算,我们那里有个表,什么品种的蔬菜需要多少种子和多少肥料,一看便知。星期一上班后我用传真给你发过来。”

    “不用等到星期一,那张表的内容我俩应该记得住。赵总,请给我纸和笔。”

    何力用了十来分钟在纸上画了一张表,又填上相关内容,再递给于学才,“你看看里面有没有遗漏和错误。”

    “就是这样的。”于学才看了一遍,递给赵馨梅,“蔬菜种子好办,到时候我们推荐几家种子公司,你们自己去谈。”

    事情定下了,周建平道:“明天是星期天,正好你们有时间,跟我去村里实地看看。”

第100章 良苦用心() 
元坝村村委会,周建平向几位村委成员介绍道“这两位是我从市农科所请来做技术指导的农艺师,等会儿咱们商量完事情以后,带他俩去地里转转,请他们根据咱们这里的土质气候,看看村里适合栽培种植哪些品种的蔬菜。”

    许支书和周建良跟何力和于学才一一握手,“我们代表元坝村欢迎你们!”

    见村委们跟周建平有事商量,于学才和何力退出门外,他们正好到外面的路边查看当地的土质。

    村委办公室,周建平向村委成员们通报“上次本来准备跟村民们签定协议,结果因为宋成全在背后捣蛋,导致很多村民对我们不放心。回到公司以后,经过研究我们决定,对所有愿意调整种植结构的村民提供蔬菜种子和肥料,实际上相当于我们公司为种植户垫付生产成本,将来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的农技人员的报酬,也由我们全部承担,村民们不用投入任何资金。”

    “建平,元坝村有一千多户村民,这个办法可得让你们垫付一大笔钱呐!”许支书道。

    “许书记,这些年来我深有体会,要做成一件事没那么容易。本来我的一番好心,想带村民们跟我一同往前走,结果因为宋成全的几句话,他们居然就信了,归根到底,还是大家的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件事要是放在稍微发达一点的地区,宋成全说的再多,也没有几个人相信。但我是土生土长的元坝村人,村里的老少爷们都是我的父老乡亲,他们观念落后,我不怨他们,我只好用更大的诚意让他们接受我的好意。”周建平道。

    “建平,我们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只是觉得你垫付这么多生产成本,对你的企业在资金上也是一种压力。”村主任周建良道。

    “这没有办法,其实我完全可以把这个蔬菜基地建在别的地方,那会省事得多。但元坝村是我的老家,正因为这里贫穷落后,人们观念陈旧,我才想通过这件事,既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又在经济状况上得到改善,当然,也为我的企业解决了原料问题。这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我们企业在资金方面受点压力,也倒没什么。”

    “建平把自己企业的发展跟村民的利益集合起来,既出项目又出资金,很令人感动,咱们村委成员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希望大家回去再做宣传动员,把建平的意思跟村民讲清楚。”许支书叮嘱各位村委成员。

    周建平的诚意足可打动村民的心,村主任周建良道“大家关键要把建平的目的和诚意跟村民讲清楚,我觉得只要不用他们出资金,村民一般都会同意。事情已经往后拖延了,应该抓紧时间签协议,双方好开展下一步工作,谁也别耽误谁。”

    “另外,我们不可能长期跟农科所的人合作,想趁此机会为每个自然村培训两名蔬菜方面的农技人员,你们帮忙物色一下,看谁合适,在每个自然村挑选两名这样的人,男女不限。”周建平道。

    “起码得初中文化程度,头脑还要比较灵活的。”有村委成员建议道。

    “这件事不急于确定,在正式培训开始前定下来就可以了。许书记,二哥,要是没有别的事,我想带两位农科所的老师去地里转转,你们看怎么安排一下。”

    “这好办,现在就可以去。”

    周建良跟许支书带着周建平来到外面的大道上,看见农科所的两位农技员正在地里一边转悠,一边查看,周建平把他们招呼过来,“咱们跟村里的领导去地里转转。”

    于学才跟何力走了过来,“几位领导,咱们村里的土质跟这里有多大差别?”

    “全村土质都差不多。”周建良道。

    “那就用不着去别处查看了,刚才我们在地里看了看,等回去分析对照一下,就知道哪些蔬菜品种适合这里栽种。”于学才道。

    “如果不去别处查看,今天就到这里,我们回去了,等你们把村民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我再来。”周建平说着就要往停车的方向走去。

    周建良一把拽住了他,“建平,你着什么急呀?为了咱们村里的事,你都来村委会多少次了,还从来没在我们这里吃过饭,正好前两天村里有村民开了一家饭店,今天中午留下来,咱们去那里尝尝鲜。”

    “我看还是算了吧,事情还没做起来,这顿饭留在那里,以后再吃也不晚。”周建平道。

    “很多次了,你都推辞,今天还有农科所的两位老师,建平,你就留下来吃顿午饭,耽误不了你多大的事。”许支书也极力挽留。

    盛情难却,再不答应,要是产生瞧不起人的误会,那就太没必要了。“好吧,尊敬不如从命,”周建平又转向于学才和何力,“两位老师,咱们在村里吃了午饭再回城里。”

    村民开的那家名叫“利民快餐”的小饭店,离村委会有二百多米,许支书、周建良和周建平走在前面,一行人步行过去,没用十分钟就到了。

    村文书小周早已小跑似的前去安排房间,眼看后面的大队人马到了跟前,小周出来迎接,“许书记,咱们上2号间。”

    房间里的大桌子能坐十二个人,宾主双方一共九人,座位之间显得很宽松。许书记做主陪,副陪位置自然属于村主任周建良的,村文书小周负责服务。主宾位置当然非周建平莫属,在许书记左边,是两位农技人员中年纪稍大的于学才,其余人等没有讲究。

    村支书和主任邀请周建平去厨房点菜,周建平对吃喝本来就很外行,他对酒桌上的点菜一直很头疼,请许书记跟周建良随便安排。

    “建平,这里不像城里那些饭店,你不去点菜,我们怎么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走吧。”周建良催促道。

    三人来到厨房,摆在案台上的除了鸡鱼肉,还有一些蔬菜,据说这些青菜都是在乡里街道上的一个小市场买回来的。

    既然非点不可,周建平点了四样青菜,其中包括一个酸辣土豆丝,他先回到了房间。

    支书跟周建良回到房间里,搬来了一小箱(六瓶)当地产的白酒。“你们搬来这么多酒,谁喝呀?”周建平道。

    “除了司机,大家都要喝,喝多喝少是另一回事儿。”周建良道。

    周建平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当然知道当地喝酒的习惯,所以事先声明“许书记,建良二哥,还有其他几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