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帝国再起 >

第64部分

大明之帝国再起-第64部分

小说: 大明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黄得功部的战力算是四镇最强的话,高杰部的战力应该可以算第二,本部六千多敢拼敢杀的关中大汉,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百战老卒也不是吃素的,而且高杰跋扈归跋扈,朝廷的命令多少还是肯听一些的,缓急时勉强可以一用,至于执行力有多少,就全看他的良心了。

    战力最差的当属花马刘刘良佐和东平伯刘泽清部,这两个军阀投机取巧,政治投机的水平一流,打仗的水平怕是三流都入不了,像政客远胜过像武将,所部兵马三四万人,看似不少,实则除了本部的几百上千个家丁,其他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军纪涣散,除了抢掠百姓,骚扰地方外,几乎一无是处,原本历史上多铎的十万大军一到江北,他们一炮未放就投降了。

    这些墙头草一样的汉奸军阀,心里根本没有民族大义,也没有君臣伦常之念,与吕布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上面有督抚压着他们,平时尚能勉强号令一致,一旦满洲大兵攻来,哪怕只是三顺王的汉奸军,他们也必然没有丝毫抵挡的勇气,纷纷投降为快,这些潜在的汉奸军镇必须在满清大举南下前清理掉。

    特别是刘良佐,其同胞亲弟刘良臣早在1631年(明崇祯四年)大凌河之役时任游击,就已随总兵祖大寿投降清廷,颇得重用,此时满清已然入关半年,他们兄弟指不定已经暗中联络上,筹划着机会准备降清了。此人必除!

    朱由桦决定携大胜之威来完成削藩!

    “左贼受戮,内乱已经平定了,堵爱卿是江北督师,接下来要好好留意一下江北诸镇了。”

    “江北诸镇?难道――”

    “是的,据密保,广昌伯刘良佐私下与鞑子联络密切,涉嫌叛国投敌!”禀退了内侍宫女后,朱由桦语出惊人的道。

    “斯――!”堵胤锡得到这个消息后震惊异常,刘良佐现在名义上也算是他的部下了,又是实力派勋镇,他若是叛变投敌,后果将会十分严重,震惊过后,堵胤锡一脸的凝重之色,正在心中紧急思考着该如何处置。

    “如今人心不古,数典忘祖,汉奸辈出,卖国求荣者真是比比皆是。”朱由桦沉声道:“江北诸镇素来跋扈,私下罔顾圣意,肆意妄为者不乏其人,致使纲纪不振,督抚号令不行,刘良佐如果算其一,东平伯刘泽清就算其二!

    其镇守淮安半年以来,不见有尺寸之功,反弄的淮安府四野哀嚎,鸡飞狗跳,民怨一片沸腾,真是混账!

    东虏近来动作频频,江北形势已是十分危急!如此乱相,堵爱卿是时候要拿出魄力来好好整治一下了啊!否则等鞑虏大军一到,一切休矣!”

    朱由桦特意点了刘良佐和刘泽清两人,用意不言而喻!

    堵胤锡认真思考着皇帝的话,朱大典则在一旁安静的听着,江北四镇是督师堵胤锡管的,他不便插话,皇帝让他在这里一起旁听,定有其用意,没问到他的话,只需要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即可。

    其实,刘良佐和刘泽清两个跋扈勋镇平日里是些什么德行不用皇帝说,堵胤锡也很清楚,战力没什么却只会**掳掠,搜刮地方,弄得民愤极大。

    江北诸镇军纪废弛已久,督抚号令不行,堵胤锡觉得确实有必要借这两人的人头一用来好好整肃一下军纪了。只是具体该如何实施还需要再好好谋划一下。

    “广昌伯和东平伯各自手绾数万兵权,势力庞大,非同小可,臣担心冒然拘捕可能会发生火拼,徒让东虏坐享渔翁之利。”堵胤锡有些担忧的道。

    朱由桦点点头:“爱卿担忧的极是,如今正是收拾人心之时,杀戮太甚可能会引起激变,所以只能智取,不可力拼,最好以不流血或少流血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两刘麾下的兵马。”

    沉默了片刻后,堵胤锡小声的试探道:“那依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桦呵呵一笑,道:“朕是这么考虑的”

    朱由桦把他的想法和计划跟堵胤锡详细的解说了一下。

    “此法甚妙,吾皇英明。”堵胤锡听完后,脸露欣喜之色,心中显然已经有底。

    “嗯,到时候朕会派朱先生助爱卿一臂之力的。”朱由桦顿了顿,用庄严而有信心的声调说:“如能制服二刘,皆卿等之功。”

    堵胤锡和朱大典忙起身躬身说:“托天子威灵,臣以驽钝之才,不敢辜负天子信赖。”

    朱由桦微微一笑,小声嘱咐:“今日问对事宜,两位爱卿万万不可有半分泄露。”

    朱大典和堵胤锡神情庄重的道:“个中厉害,臣等明白。”

    朱由桦点了点头:“今日权且先谈到这里吧。”

    “臣等告退。”两人叩头再三,这才依礼退下。

第114 南京的士民沸腾了()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初十,留下忠武镇阎应元部原地协助朱大典整编降卒后,朱由桦带了御营两万水陆大军,押解着一干逃往湖广政治避难的东林复社子弟班师回朝,督师堵胤锡随同入朝,黄得功部两万步骑则顺道返回镇地。

    自从皇帝御驾亲征后,南京城内的士绅百姓们上到内阁大学士,下到黔首小民,都有一种惶恐不安的感觉,对于这次的亲征行动,绝大部分人并不看好,私下里认为皇帝太过轻浮莽撞,有欠稳重。

    毕竟是第一次带兵,毫无战争经验,直接对上沙场宿将左良玉,十分不明智,而且亲征大军拢共四万多人马,叛军却号称八十万,虽然实际兵力不见得有那么多,但怎么也不会比四万人少吧,亲征大军在兵力上也是毫无优势,怎么看都会是另一个“土木堡”事变。

    不少有志之士心下一阵惋惜,今上求治还是太过心切了,行事太过鲁莽,强硬,若没有逼反强藩,或许不会是现在这个局面。

    一些仇恨彰武政权的东林复社子弟却兴奋难言,因为高宏图、侯方域、黄宗羲、姜曰广等人造反被抓后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他们,再次高调的走上了街头,他们呼朋唤友,把酒临风,暗自弹冠相庆,并借机在民间造谣新皇迫害崇祯太子,得位不正,朝中奸贼当道,民不聊生,并极力给叛军洗白,说宁南侯此番起兵是清君侧,讨奸臣,是顺天应人,千古难遇的义举。直到马士英用强硬手段压制,出动了锦衣卫抓人,他们的行为才有所收敛,不敢再明目张胆的鼓动人心了,否则城中怕是早就谣言四起,乱成一团了。

    自左良玉造反,皇帝出征后,南京可谓是一日三惊,生怕战败的消息传来,不少士绅大臣已经悄悄往乡下转移财产,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心理准备了。

    就是看过御营军操,见识过御营整肃军容的马士英,阮大铖,卢九德等皇帝的心腹文武内臣,心里依旧不怎么放心,不敢报以完全的信任,毕竟是新军,没有多少战场杀伐的经验,可以说这是一场豪赌。压上了身家性命的豪赌。

    然而他们和皇帝已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管情况多么恶劣,他们都希望亲征大军能赢,他们把大部分希望寄托在了黄得功部的身上,御营的战力如何不可估,但是黄部的战力他们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底的,不比左良玉的辽东嫡营军士的实力差,只要黄部的两万步骑肯效死力,还是有战胜左逆的可能的。

    马士英、阮大铖、卢九德、韩赞周等内外大臣心里沉甸甸的,每天都是强打着精神处理政务。在患得患失中,前线终于传来了大捷的军报,几个传信兵露布以闻,一路高喊着“大捷”,飞骑入南京。

    城内的士绅百姓们,看到报捷的使者后,先是惊讶,继而一片欢呼雀跃。

    得知左良玉已死,天子带着亲征大军全歼了左逆的军报后,马士英等人张大了嘴吧,一脸的难以置信,再三确认后,才知大捷的消息确实为真。不由得喜欣若狂!

    在他们看来,亲征大军能暂时击退左逆的进攻都算是侥幸,没想到竟然在短短数十日内一战全歼了左部,顺带着还俘杀了左良玉父子,分明是天佑大明啊!

    得到这个意外的惊喜,马士英不顾一品大臣的形象,拍案大叫,激动地不可自制。一战平贼,朝廷终得安矣!

    内臣司礼监秉笔韩赞周,卢九德等人也是满脸泪水,对着西方――皇帝朱由桦所在的方位叩拜道:“吾皇英武,大明中兴有望,中兴有望啊!”

    如果在左良玉起兵之前讲大明中兴,众人一定嗤之以鼻,笑他痴人说梦,而现在,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看到了中兴的曙光!

    天子用事实在在的战功告诉世人,他不是一个轻浮鲁莽的昏君!

    左逆起兵号称“八十万大军”,麾下强兵勇将无数,百舸争流,携滔天之势,一路东下,气焰熏天,不可一世。

    谁曾想最后却被天子带着四万亲征大军,其中还包含着两万的新军,在短短不到一月内就轻易破之,全军被歼,逆首被杀!

    国朝危难之际,没想到竟能出这么一位杀伐决断的主儿,真是邀天之幸啊!

    平叛失败,后果严重,平叛成功,获益同样惊人,这种收益不仅仅体现在战争的胜利上,更多的体现在政治的意义上,比如震慑群藩,人心归附,宣告东林党政治图谋破产等等,战争说到底只是政治的延续!

    因为天子在关键时刻的乾纲独断,中枢继万历以后,第一次展现出如此强硬的一面,硬怼藩镇,毫不妥协,并以雷霆之势,扫灭不臣,成功树立起了威权!

    这是一场豪赌,幸运的是,他们和天子一起赌赢了!

    榜样已经竖起来了,以后哪个藩镇总兵再敢造反,就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了。

    当大捷的消息传遍南京城后,城中到处鞭炮阵阵,响个不停,全城百姓欢欣鼓舞,像过年一样,纷纷走上街头,舞狮子,耍龙灯,欢庆大捷。

    平叛大捷的消息通过百姓们口口相传,到最后越传越神,越传越离谱,百姓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把天子说得跟神仙一样,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斩杀了左梦庚和左良玉的黄得功描绘成了巨灵神,身高一丈,持着数百斤战斧,一个人就斩杀了成千上万的叛军,杀得叛军们抱头鼠串,在经过说书人一番演绎,立马就成了一部充满着传奇色彩的神话演义,虽然故事荒诞无稽,百姓们依旧听得精精有味。

    这些天,因为担心朝廷战败,他们过得实在太压抑了,所以一得到大胜的军报,众人的喜悦可想而知。

    唯有那些东林复社子弟们一个个摇头晃脑,长吁短叹,简直可以用“如丧考妣”这个词来形容。外面的鞭炮声听在他们的耳中是如此的刺耳,与他们恶劣的心情格格不入,左良玉被杀,意味着他们彻底失去了翻盘的资本。

第115 侯、黄的最终结局(一)() 
十二月十四日,当南京城内的军民得知亲征大军凯旋回师,即将登陆城外龙江关的时候,城内军民一片欢呼,万人空巷,纷纷涌向龙江关码头,迎接凯旋大军。

    鉴于主动迎驾之人太多,忻城侯赵之龙和诚意侯刘孔昭不得不出动京营来维持秩序。

    官员们自首辅马士英、魏国公徐弘基、司礼监掌印韩赞周以下,南京城内的七品以上朝臣及公、侯、伯勋贵及内臣等,都被组织到了分手关迎驾,洋洋洒洒几百上千人,乌纱罩顶,绯绿相间,好不热闹。

    众人这边刚刚到达龙江关,就看到江面上上千艘大大小小的江船,从上游飞驶而下,领头的一艘八百料舰船之上,却是打着醒目的明黄色龙旗和天子仪仗!

    “圣驾要到了”

    在场无论官民,都是十分的紧张,原本纷纷攘攘的码头上,一下子变得很是安静,众人不由自主的踮起了脚,把头伸的老长,翘首以待王师。

    马士英轻咬着嘴唇,双拳紧紧握着,全身隐隐有些颤抖,显示了内心极为不平静。

    当他圆睁着双眼,看到站在座船的前方甲板上,身着元青色龙纹绢甲,正对着他微笑凝望的皇帝朱由桦时,顾不得满地的尘土,忍不住就地跪拜了下去。

    “臣马士英,叩见皇帝陛下!”

    “臣阮大铖,叩见皇帝陛下!”

    “臣路振飞”

    “臣王铎”

    “臣徐弘基”

    “奴婢韩赞周”

    “奴婢卢九德”

    码头中央,随着首辅马士英的起头,众臣紧跟在后,以最郑重的姿态缓缓叩拜了下去。

    不用官员们特意吩咐,紧接着码头四周的士绅百姓们也都齐刷刷一片,主动叩拜了下去,山呼之声不绝于耳,响彻上空,虽然不甚整齐,但那虔诚的姿态任谁都是一眼看出来的。

    马士英趴伏在码头的青石板地上,眼角不觉间已有泪光闪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