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皇帝分身-第5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兰人的崛起,也就是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
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
17世纪,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
而荷兰的船几乎没有装备武器,所以荷兰的船造价很便宜,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也很便宜,于是荷兰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这样做的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价格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于是,货物的运费也低。
以至于到了后世的21世纪,荷兰的成年人还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总的来说,荷兰人更像是生意人,和赌徒,其实战斗力也就那样了。
只不过发了点财,最近几年开始武装起来了,才算从纯粹的运气王,变成有运气,有名声,有武力的海上车夫了。
但是,“海上马车夫”的好景不长。从17世纪中叶,英荷便在各大海洋展开了海上争霸战,后来,法国也参与进来。法荷战争席卷了荷兰本土,最终以荷兰的惨败而告终。荷兰从此一蹶不振!
当然这些事情,现在还没发生,还在酝酿的过程中。但是这时候,无疑是荷兰的扩张到了一个极限的时候。
此时此刻的话,要比远洋,现在的山东海军和后勤肯定有些太勉强。而且,朱子龙也不喜欢赌!
但是,控制大明周边,远交近攻,这么个战术,是个人都会。
…
所谓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
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
自然,所谓的大员岛,也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其实并不是一个小海岛。
而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朱子龙的先头部队,加上当地以前发展的一个小势力,现在也坐大了。
在这里有中转站!
到了海岛后,带着大军的朱子龙,很认真的一一与迎接者握手,不停的说着:“辛苦了!”
(安抚中转人员的人心)!
……(未完待续。)
第1012章 流外人之血,进行融合计划!()
对于朱子龙的海军,大规模的到来,远在这一区域不远的荷兰人不可能不知道。
毕竟,荷兰人在这个时间点,自认为在整个世界都是老大。
仅仅在朱子龙到达的第二天,驻南洋荷兰最高长官,雷德曼就给东印度公司去信,陈述了目前的境况。并且附上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人的做法,伤害了荷兰的贸易利益,希望引起注意。
最好是能请来军事打击计划!
然而,这个时候,荷兰的重心还是在欧洲和南非,没有余力顾及大明这边。这就是人口小国,地盘小国的无奈之处。
当人力和物力达到了极限,再想上升就难了。
就像后来的大英日不落帝国,在1588年击败曾经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帝国,开始慢慢发展壮大。
在1763年,英国又从法国手里夺取了加拿大,至此大英帝国的新兴海洋霸主身份便确定下来。
据记载,英国殖民领土最大的时期,涵盖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大的国家。
它的领土一度横跨六大洲、四大洋,所以,英国人常自豪地称自己的国家为“日不落帝国”。
1879年,维多利亚女王举办了纪念她即位60年的庆典。
在庞大的仪仗队凯旋在伦敦的街头那一刻,英国的自信与强大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位于北海与大西洋间的一个小小的岛国——英国,竟然征服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疆域,及其土地上的民众。
当时的英国人普遍自信的认为,英帝国代表着那一时代的人类的最高文明。
在帝国全盛时期的英国人,常常拥有着一种统治世界的使命感,他们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最强的。估计就和现在还没败光家底而自大的荷兰人差不多!
那么,大英帝国为什么会衰落呢?
综合说来,原因有几条。第一就是成也工业革命,败也工业革命。
第二个原因,就是英国僵化的外交政策。
第三还有个因素:中国因素。
没错,在这里面,就算没有朱子龙穿越而来,它的败落也有中国方面的巨大原因。
不开玩笑说,虽然近代史上的中国,都是落后挨打。但哪怕中国最弱的时候,也是西方列强争霸里,不可缺的重要一环。
谁搞好了和中国的关系,拿到了在中国的最大利益,谁就是当时的世界一哥。
但英国的衰落,也从他脑残选了另一个猪队友开始:日本。
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开始傍英国的粗腿,促成了《英日同盟》。也正因为俩家暧昧关系,甲午战争的时候,英国就出卖清政府拉偏架,卖力帮了日本忙,条约签订后更是各种支持。
日本后来打俄国,也是英国背后捣鬼。
但没有想到,收这个小弟,在英国的大事上,日本非但不帮忙,相反更是捣蛋。一战和德国掐,日本除了看热闹,就是抄英国后路,动英国对华利益奶酪,逼中国签二十一条。
一战结束后更大闹巴黎和会,引发中国五四运动。
后来虽说日本战败,但这些被日本吞过的地方,英国回来也守不住,只能一个个放掉。英国日不落体系崩溃,日本就是导火索,堪称英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历史经验也证明,哪个西方国家把日本当自己人,最后都会死的惨。德国如此,英国如此,历史教训要记牢。
嗯,朱子龙自然是牢记了。
他亚根就没把日本扶持这个国家当人看,就是当成入侵他国的炮灰军团使用。
他的计划之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希望能看到有生之年,日本的男人全部成为炮灰死光光。只残存日本女人归大明男人们,然后大和民族从地球上消失。
当然,表面上这个计划是不能对任何人说的。
相反,还得给一些好处,骗日本男人们去上前线拼命。
…
朱子龙的海军在中转站休整,以及整编培训的时候。
雷德曼没有等到他的回信,整天在惶惶不可终日中流过。让线人打听了一下,大明海军来的规模和大概的武器弹药之后,更是差点给吓尿。
在大明的海域混了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感觉到恐慌。
他也算是一个有远前的人,心想:大明这样一个大国,一旦不再闭关守国。开始进军大海,迸发出来的能量,根本就不是荷兰这样的小国可以比的。
太可怕了,这绝对是一个未来的海战劲敌。
不行,我得再多发几封信回荷兰国内,引起高层的重视才行。
就在荷兰人那边有动作的时候,朱子龙一边在中转站,让海军和船上的陆军,进行适应性训练。
一边开会讨论各种针对方案!
明确的表示,在目前有限控制的几个海岛上,本地的土著中的顽固部族,一定要严密的监督和防御。而对一些友善的土著,则给于了很多优惠。食盐、铁器、日用品之类的贸易,并且可以视情况赔本交易。
比如说,朱子龙以前扶持的这个南洋村落势力。
要让他们,渐渐的融入了大明人的圈子。与过的不好的南洋部落和小国们,看到和大明友好,以及与大明为敌,两种不同的结果。
形成鲜明对比,让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更快更好的和大明进行融合,才会过的更好!
当然,朱子龙说的这个融合,这个结果,过程之中,铁定是血淋淋的。
所谓的民族融合,从来都不是友好的。
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一个不好的例子。
外族人靠的是刀子,汉族人靠的是文化,无论是南北朝的五胡乱华,还是蒙元和满清时期的汉人直接被灭国,所谓的民族融合汉人从来都是被动的。
都是靠着新进的文化和庞大的人口优势,才最终将外族人融合进来的,中间付出了多少代价,只有看史书才能明白。那都是汉人在流血牺牲呀,tm的!
相比之下,美国屠杀印第安,把印第安杀的快灭族了,从而完成了融合,反而更有效,对自身伤害也小。
结论就是,历史上血淋淋的民族融合告诉我们,从来都是枪杆子里出主导权,打铁要靠自身硬。
所以,朱子龙当然不会走,被动融合的路子。
他的想法,很简单。
融合是必须的,但是这个流血的对象,绝不能像以前他穿越之前的历史那样。流血的是汉人,要流,就让外国人的血,拼命的流!
…(未完待续。)
第1013章 心情沉重的雷德曼!()
只有在你占了强势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才能谈所谓的融合。 将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强行灌输!
1。民族融合趋势不可阻挡。2。先进民族文化必将取代落后民族文化,民族融合的关键在于主体民族文明的先进性。3。保持民族多样性是历史的选择。4。民族融合会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
朱子龙想不出,自己不当一个侵略者,哦不,融合者的理由是什么。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促进民族融合的必要。过程嘛,嗯,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来书写的。
后来者们,你真以为你今天看到的历史书上的内容,百分百是真的?
小小的几个中转海岛,来了二三万海军,三四万新老混合的陆军,(一半是炮灰日本士兵),再加上中转海岛上本来就有的人口,亦然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十几万人以上的山寨港口城市。
虽然很多建筑,还是很普通的砖瓦房为主,但是这里充满了生气。
因为运输的关系,山东产的水泥这个东西,是不会用在这里的道路上的。这里的路,都是用小石子压实了用的,然后用巨石头压平,掺杂一些土水泥,但也实用。一样过车!
当然,这种路水渗透的多了,就肯定会变软。一场雨下来就是坑坑洼洼的很正常,道路需要经常的修补。
集市意外的热闹,几乎是除了晚上外,整个白天都人很多的样子。
路边摆摊的,有大明人,也有本地人。
朱子龙化妆和侍卫们一起出行,不动声色的东张西望。发现本地土著商人,多以出售人参,动物皮,药材,以及一些大明人指定要的矿石为主。
大明的生意人,则显得比较有组织,十几个摊位用板车为摊,上面摆着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门。
有山东的商品,也有江南的,更有其它各省的。
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各种铁器(不是兵器),应有尽有。还有专门出售食盐、糖的摊点!
交易的行为,基本上都是以货易货的形式,本地人难得有用钱的时候。
朱子龙寻思着,再发展个一年,估计就可以强行推行,使用山东人民银行的纸币了。
另外,边上还有几个空海岛。
先不管战争,反正是铁定赢的。得加紧搞一搞移民计划了,来的汉人越多越好。
当然,移民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千头万绪,没那么简单的。
…
就在朱子龙这边寻思什么时候发动战争,以及移民的时候。
雷德曼等不及荷兰那边的回信,当然,也是为了争取点自己这边的主动权,以及试探一下。毕竟,放在大明这边的军事力量太弱了,主动来到了朱子龙的中转站海岛,进行拜访。
进来时,看见港湾里云集的大明战船时,雷德曼的心沉到了谷底。
海面上,高速行进的山东海军新式战船,在海面上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而且还不是飞剪船,体型更大,立时给吓出了一身的冷汗珠。
(飞剪船又名飞剪帆船或飞剪式帆船,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高速帆船。)
以1832年建造的“安·玛金”(ann)号为代表,排水量为493吨,使用横帆装,不少人认为她是第一艘真正的飞剪船。不过,她还是没有空心船首,故实际上仍不够格,只能称亚飞剪船。
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航速每小时15~20海里,横越大西洋只需13天,标志着帆船的发展达到顶峰。
19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当时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