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第7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也还有一些活在天国上朝的世界里不愿意出来的人,对于辽国在电站修建数量上超过宋朝这一事实,大肆诋毁,认为辽国修的那些电站根本不是电站,而是爆炸厂,不出一两年就会爆炸,根本就没有什么实用功能,还有的人则认为辽国是在制造假消息,对于这些人徐清也只能无奈。
就像日不落帝国一样,明明已经是落日余晖,国家日暮的时候了,但整个英国的民众却依旧沉浸在大不列颠的辉煌之中,直到看着自己的殖民地一个个离自己而去,他们才终于意识到,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的时代是属于苏美的了。
当然有识之士不会那么认为,辽国修建的电站虽然质量不好,但通过大量的修建,他们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就能很快得到修建电站的经验,在下一轮修建中,他们就能将这些电站上的缺点得以补足,将来或许在技术上无法赶超宋朝,但在应用领域上,无疑会实现赶超。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今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在研发专门为电力而使用的机器了,尤其是辽金宋三国,但因为电站始终无法普及,这些机器也只能束之高阁,主要存在与实验室中,但随着辽国的电站开始铺开,那么辽国的这些产品就可以率先实现量产,通过量产,他们就能很快发现这些产品的问题,到时候他们的品牌会率先树立起来,随后这些产品自然会贩卖到宋朝来,到时候宋朝这边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些机器又都是在实验室中诞生的,根本无法与经过实践的产品相互抗衡,那么未来电子产品市场,宋朝就会天然落于下风。
所以对于这一点,徐宁是看的十分重要,在电力市场上,宋朝必须要保证宋朝始终处于第一的位置,这一点绝对不能变,看看欧洲那些国家,为什么凭借这么少的人口可以始终占据发达国家的地位,便是因为三次工业革命,他们都参与其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专业权,科技研究都在前面,这就使得他们的产品可以最早得以完善,从而推广到市场上,从而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丰厚的利润。
卖农产品才能赚几个钱,卖一个手提箱的芯片就可以买整整一个货柜的廉价衣服,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距,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成为发达国家,而如今宋朝就必须要保住这些工业上十分重要的领域,开放电力市场,这已然是一件十分急迫的事情。
所以休宁将这四百份申请全部都发回各地,由他们自己来做决断,若是出了事,自然也由当地衙门负责,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快这些电站的审批,同时说明,从今以后,三百万伏以下的电站由当地自行解决,不再上报工部,如此一来,民间的资本力量立刻开始一拥而上,显然,他们也能够通过朝廷的这一道命令意识到,电力时代即将到来的场景。
若不在此时下注,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一时间原本申请的四百座电站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增加到一千三百座电站,足足三倍的数量,从中就可以看出,宋朝的电力技术并不落后于辽国,在投资热情上更是超过辽国很多,但只是因为宋朝的政府对于这一行实在太过谨慎,害怕广泛修建电站会影响环境,会伤害到周围居住的居民,从而停止了修建的脚步,以至于如今电力发展已经超过四年的时间,但整个宋朝完工投入使用的电站不到二十座,而另一边的辽国投入使用的电站已经超过三十七座。
总发电量也超过宋朝两百六十万伏,一个明明科技水平低于宋朝的国度,但电力的普及率却超过了宋朝,这无疑是巨大的讽刺,同时也让整个社会对于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福祉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困惑和争论。
宋朝官府的谨慎无疑是一件好事,这直接让宋朝的环境得以保持干净,让宋朝的人民得以安全的生活的,但也正因为如此,间接导致其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超过了宋朝,如今宋朝需要奋起直追,自然会伤害到百姓的利益,两者之间该如何进行平衡,这显然是一个十分深奥的话题。
站在徐宁的角度来看,国家发展显然是处于第一位的,唯有宋朝始终保持第一的位置,才能控制殖民地,同时为宋朝带来巨量的财富,至于民众受到的损失,完全可以用这些创造出来的财富在未来进行弥补,若是因为伤害到现在的民众,从而放弃对于这些领域的拓展,那么未来他们的子孙恐怕都会憎恶如今的祖先,为什么在当时不作出更加正确的选择,以保证国家始终走在最前列,正是因为这一前提,徐宁决定放宽对于电站的行政关卡。
而这一点也获得了朝堂上有识之士的认可,很快便得以施行,看着全国各地都在飞速建设的电站,徐宁的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原本因为整合建筑公司的事件,给他在民间取得了巨大的声望,而如今因为修建电站,又让一帮老百姓开始恨上了他。
社会的精英自然知道越早修电站越好,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电站的,同时他们对于电站也没有特别大的想法,更多的还是憎恶,首先是前几年各大媒体轮番报道电站爆炸的惨状,使得整个社会对于电站都有一种恐惧感,而第二点便是电站往往修建在郊区,以防止浓烟滚滚影响到市区的生活和出行,但这也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困扰,那就是电站是修建在郊区的,而使用电的人却是市区的人和公司,如此一来,郊区的人民自然不满意。
他们首先要承受电站修建在周围的恐惧,同时还要吸收这些电站排出来的废气,以及污水,都将会使得他们的生活遭受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有可能让他们家破人亡的,毕竟这些废气和废水可不是开玩笑的,长期生活在这些地方,得癌症的几率都要比其他地方同比高出几十倍来,而他们却根本享受不到电站修建之后的好处,这些电都将供应给市区的人,你让他们怎么满意?
而百姓不满意,自然会把这一切的源头推倒在徐宁的身上,毕竟是因为他直接的关系,导致电站大规模建设的,原本他们只有少数人需要忍受这些电站,而如今他们大多数人则需要忍受这些电站,他们自然不可能满意,尤其是一些地方衙门对于修建电站是十分粗暴的,不会像中央朝廷那么细致,所以他们的速度往往比较快,但往往对于居住在附近的民众便会不太友好。
民众不会去责怪周围的衙门,但却会记恨徐宁这个人,毕竟自己周围的父母官他们也不关心,报纸上也见不到他们,所以他们也记不住这些人是谁,但徐宁无疑是经常出现在报纸上的人,因此徐宁便也被他们记恨上了,对此,徐宁也是只能有苦自己吃。
890()
要想在朝廷上不被人骂,那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做事,你什么事情都不做,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来骂你,遇到问题相互推诿,碰到功劳争相去抢,这样的官是绝对不会被人骂的,但这样的官又有什么意思呢,徐宁并不想做这样的官,他想要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既然如此,他就必然会得罪一批人,而这批人自然会骂自己。
但同时也会有一批人称赞自己的果决,让电站放松审批,虽然得罪了大批生活在郊区的民众,但城市居民对此无疑是欢欣鼓舞的,电力的出现让人们迅速迷恋上了新的生活,但电站的稀少和供电的紧张,导致只有极少数地区才能够有电,电力始终是极少数人的日用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够在极少数的街头看到一丝丝的光亮,回到家中,依旧是煤油灯陪伴度过一个空虚的夜晚。
而如今电站开放建设,上千座电站在全国陆续开工,这些电站将极大的促进城市用电的水平,保守估计可以使超过三千万人可以使用上电力,当然,这是不算工厂用电的后果,必然如今发电水平实在是过于低下,每一座电站不过五十万以下的水准,一千座也不过只有五亿伏而已。
这么一点电亮灯泡或许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要开动机器来生产,恐怕根本不够这些机器用的,但即便如此,对于民众来说也是极大的方便,而另一方面,精英阶层对于徐宁的决定无疑也是支持的,大规模的民众用电,无疑会促进许多电器产品打入民众市场,不再只是研究所里的机器,只能够少数人使用,他们将进入生产线,成为流水线下的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创造无穷的利润。
精英阶层和市民的称赞让徐宁的政策得以执行,虽然郊区的反对声浪十分高涨,但徐宁显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这些郊区的民众,徐宁能够做的只有发一些补贴,或者是让这些民众进行搬迁,除此之外,他不可能放弃这一项计划,资本家也不可能放弃,已经有超过一百座电站准备立项,开始动工,这只是短短两个月时间所批准的电站而已,之后两年的时间里,这一千座电站会全部开工,在五年时间内完工,以建设宋朝最为基础的电力网络,钱都已经下去了,这可是上亿贯的财富,根本不可能收手。
如果收手,这些投钱进去的资本家将血本无归,他们是不可能承受这种代价的,因此对于郊区的民众,徐宁也只能尽量安抚,至于实在没办法的,那也只能通过当地衙门的管理,来让他们闭嘴了。
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总是要牺牲一些什么的,年少的徐宁或许会为这些民众鸣不平,但如今的他已然是一名成熟的官员,他必须要冷静的去思考利与弊,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可以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去批评这种行为,然后用哲学和道德,将这一切都给予否定,但作为一名官员,他必须要在国家前途以及大多数民众的福祉上做出努力,然后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
这是作为一名官员必须要做的事情,就像你按杀掉眼前的人可以救全世界所有的人,你是杀还是不杀,若是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或许会觉得不杀才是对的选择,因为即便全世界都要死,这个人也没有被剥夺生命的权利,这一套理论用在普通人身上绝对没有问题,但如果这个问题问徐宁,他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必须杀掉,作为官员,他不会去思考道德,国家利益才是他思考问题的核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宁必须要背负一些骂名,就像徐清他的父亲一样,徐清的改革如此成功,但依旧有许多人并不待见徐清,比如说那些守旧的卫道士们,便认为徐清的做法是数典忘祖,那些皇亲国戚们同样不满意徐清,因为徐清剥夺了他们手中的特权,同样还有殖民地上的民众,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因为徐清的出现,让他们无法再享受身为贵族的荣誉,他们必须要匍匐在宋朝的脚下,奴颜婢膝的生活着。
这就是执政者必须要面对的,谦卑如徐清,也依旧有恨他的人,更何况是徐宁了,所以徐宁对于这些批评,他只能听过就让他过去了,他的命令对于郊区民众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情,他们的安全和生命,财产都将受到打击,但徐宁必须这么做。
同时,大规模的电站新建也必然会带来建筑材料的又一波上扬,原本垃圾建筑的拆除和修复工作就已经让建筑业的生意火爆起来,如今随着电站的修建,生意无疑是更加蒸蒸日上,这就使得城市需要更多的工人来生产这些原料,农村中的壮劳力自然成为了最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站的大规模使用,使得煤炭的开采必须要加大数量。
这一方面,就需要移民来解决,如今宋朝大多数的矿都是由移民来开采的,毕竟挖矿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做的,即便是在现代,挖矿依旧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在古代就更是如此,随时都有可能被活埋的危险,因此这种危险的工作,大部分都交给了殖民地人,当地人则主要从事一边边际工作,比如说为这些矿工提供食物和住宿场地,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另一方面则是当老板的和贩卖煤炭的公司,至于底层百姓,虽然也有下矿的,但大部分都是担任工头,在地面上进行指导和监工。
真正下到矿底的大概只占矿工数量的三成不到而已,挖矿人员七成以上是有殖民地人所组成的,随着电站的进一步扩张,未来煤炭行业势必会继续膨胀,以如今的煤炭产业来说,是远远不能够应付未来电站扩张的。
毕竟电站对于煤炭的使用量是要远远超过蒸汽机的,且效能也更好,因此煤炭必然会成为更加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而宋朝的煤矿主要集中在山西地带,这里自然也成为了工部重点关注的对象。
如何引进劳工扩大生产,对于新机器的建造和研发,以及新的煤炭矿场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