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平淡为官 >

第546部分

平淡为官-第546部分

小说: 平淡为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许多租界刚开始规划的时候,大概只有二十万人口左右,因为在他们想来,租界只不过是一个中转站,而兵站,但最后随着贸易的体量越来越大,租界的面积也是越来越大,虽然宋朝提议大家可以把工厂搬到殖民地上去,但大多数的资本家是不愿意这么干的。

    因为殖民地上盖工厂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动不动一个起义,整个工厂就报废了,要么被暴徒们焚烧殆尽,要么就是在战场上变成了灰灰,所以大多数的人盖工厂还是会选择在租界,或者是租界附近,不愿意深入到殖民地中去,就像当年的上海,一个城市便拥有整个中国接近百分之八十的生产总值,当时的整个中国,若是算工业城市的话,也就只有上海那么一座了。

    直到改革开放在即的时候,上海这一作城市的工业生产总值都占据整个国家接近百分之三十左右,可以想象,不到百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不到百分之三的人口数量,便创造了这样的数据,可以想象,那时的中国,其他地区的工业水平到底有多么的落后,而与之相比的上海,又有多么的发达。

    而如今宋朝的资本家们也是如此,大多数人根本不愿意进行任何形式的搬迁,所有的工厂都拥挤在租界的周围,即便这里的地皮价格贵到惊人,但他们还是愿意在这里建,起码在这里,没有人敢造反,就算有人敢造反,军队也会立刻将这些歹徒给抓进监狱里面,所以原本规划的二十万人口根本就满足不了租界的需求,整个租界就像是吃了甜甜圈一样,快速的膨胀,如今宋朝下辖的殖民地中,人口超过三百万的租界便有七座,分布在南亚,中亚,东南亚等地,其中印度次大陆地区便有三座,这样恐怖的人口面积,就决定了其中大多数的人都只可能是本地人。

    三百万人的都市,这在古代是不可能搭建成功的,历史上著名的巴格达城人口不过八十万,君士坦丁堡不过五十万,唐朝时期的长安城不过一百万,江户时期的江户城也就一百万而已,三百万的大都市,其管理的复杂性远远不是这些城市所能比拟的。

    而又因为设计的时候出现了误差,二十万人的城市扩张成为了三百万人的城市,这些城市的状况就变得十分糟糕了,除了中心城区,也就是宋朝人和本土贵族们所居住的地区之外,其余地区的建设情况非常糟糕,就像现在的印度大城市一样,高楼大厦中穿插着贫民窟,这就是外围租界的样貌。

    不过这些景象,宋朝人是看不到的,因为随着宋朝对于租界地区的管理措施发生改变,核心租界地区,除了少数本地人权贵之外,只允许宋朝人和附庸国子民居住,而所有的工厂也都搬离了租界核心地区,整个租界的核心地区,相比起外面的地狱人间来说,其居住环境跟在宋朝本土几乎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整个租界的大学,高等学校,贵族学校,以及医疗,公共机构,政府全部都设立在核心地区,一般来说,一个租界的核心地区大概在一百平方公里左右,上面居住着二十万左右的人口,是绰绰有余的,所以这些租界核心地区往往还会修建许多花园和艺术展览馆之类的。

    当然,建筑风格也是宋朝本土的样式,毕竟异国风情虽然有趣,但人们住起来还是更加喜欢本国的文化,而中国的建筑是出了名的大,人人都喜欢盖庄园,稍微有点钱,园林就盖得跟公园一样,并且不喜欢高大的建筑物,而是依旧盖那些小型建筑物,所以即便是一百平方公里,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比如孟买租界,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到处都是园林,总计大概有一百处左右,整个核心地区看上去不像是城市,反倒像是一片森林似得。

    而在这片森林旁边,则是几十栋的摩天大楼,负责处理金融,贸易,以及外交等事宜,在这之外的地区,便是随意建设了,在核心地区往往还会有有轨电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打扫的也十分干净,国际酒店在其中穿插,花园雕塑,如同本土的大城市,徐启明显然也想要建设这样的城市,当然,以苏拉威西的人口潜力,是不可能像孟买租界,或者是亚历山大租界那样,成为数百万人口的聚居地的,但依旧是一座二十万人口规模的城市,他们的地位就远远不是如今这般了。

    在宋朝,优先进行开拓的人,是可以得到爵位的,将一个小租界发展到二十万之后,朝廷便会派遣官员来进行管理,然后派驻一支部队来驻防,而发展者则可以获得相应的爵位,正四品,这是外省官员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了,并且可以世袭五世,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因为这一点,李珍在思虑过后,最终同意了徐启明的意见,将那些孩子留了下来,并且允许他们进入学校上课,那些孩子自然是感恩戴德,而苏拉威西的其他部落在听闻这件事之后,也纷纷把自家的孩子带了过来。

第688章() 
对于这个情况,徐启明早有预料,他仿照其他的租界,在租界外头设立一个临时的培训中心,将送来的孩子先送到那里去,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之后,若是有人能够粗懂汉语,那么便可以进入学校读书,至于其他人,自然是放归故里了。

    可别小看这一个月,真正能够学会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若是在那些大的租界,或许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了,因为在大租界,对于殖民地学童的选拔是有一套严格标准的,首先会对整个学童进行一个智力测试,就像许多小学在招生的时候都会做一个简单的智力测试以保证所招收的孩子智力水平是正常的。

    可别小看这一套智力测试标准,许多殖民地的孩子,因为天生营养不足,在母体的时候,没有得到充足的营养,所以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智力发育,相比起其他人来说,都要差得多,而尤其是一些没有文明的地区,人长期处于一种原始的状态中生活,在他们的生存环境之中,人之所以能够活下来,靠的是生存的本能,而不是所谓的智慧。

    所以他们的智商本来就要比文明国度的人低一些,而在体能上则要高得多,因为他们是依靠身体活下来的,而宋朝人则不同,从农耕时代开始,智力就要比体力重要的多了,所以孔子才会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样的话,脑力劳动者管理体力劳动者,这是一个文明国家应该有的状态。

    而这就导致许多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配接受宋朝宝贵的教育资源的,尤其是这些大租界,每年来报考的殖民地孩童数量经常会突破百万,如果给每个人一个月的时间来训练,便是两百个人一个老师,都得需要五千个老师才可以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这是不现实的,大部分的老师都会教导宋朝本土的孩子,和那些本土王公大臣们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抽调出这么多的老师来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呢。

    再说了,一个租界里面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的老师加起来,一般来说也不会超过两千名,五千人的规模,除非是宋朝本土的国际大都市,不然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些大租界往往会利用智力测试,将大部分的人直接筛选下去,这些智力题往往是科学院的专家们根据人脑的思考能力和情商等方向所做的,可以系统评价一个人的能力。

    当然,对于租界人的标准是肯定要比对于本土人的标准来得高的,对于本土人民来说,六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只要是宋朝公民,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接受,所以只要保证孩子的智商是正常人的水平,就可以进入学府接受教育。

    而对于殖民地的孩子们来说,上学是奢侈品,他们的人生本应该是没有学校这个概念的,等于是租界恩赐他们的机会,让他们拥有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何况报考的人员那么多,自然不可能给出那么多的名额,如孟买这样人口超过三百万人的大租界,一年招收的本地学生也不过只有六千人而已,比起宋朝学生来说要稍微少一些,而这个规模也是核心租界区的人们所能接受的极限。

    而孟买租界区每年报名参加入学考试的人,则足足有四百多万人之多,四百多万之中取六千人,相当于八百个人里面选一个,纵然其中有大量的智力不合格孩童,但也无法全部进行测试,所以对于智力测试,自然标准是十分高的,如果一个普通人的智力水平是一百的话,那么对于孟买租界地区的招收水平,则要保证在一百二十左右。

    对于智力测试,现代有不少人曾经做过许多的测试,这些测试的标准和所出的题目各不相同,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大同小异,欧洲和东北亚地区的人智力水平最高,可以达到一百零五左右,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则是犹太人,为一百一十以上,东南亚人八十七,太平洋岛屿土著八十五,印第安人八十六,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为六十七,澳大利亚原住民为六十二,从中可以看出,越是原始的民族,其智商便越为低下。

    而宋朝对此是不管不问的,如同孟买地区,宋朝平均智商为一百零五,那么孟买地区的招收水平就是一百二十,如此一来,便可以将四百多万的学童数量降低到十万这个级别,这些人可以说是整个印度最为精英的一帮人了。

    但这些人也不可能都接受宋朝的教育,接下来他们会被送到租界外的临时教室接受教育,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汉字,还有对于他们的政审,考验他们对于宋朝是否有敌意,又或者是他们的父母有没有做过造反的事情,总而言之,必须确认他们的身份清白,然后对宋朝毫无敌意,这才能让他们通过考验,当然,若是忠诚与宋朝那就更好了。

    这些人被招收进来的时候往往是六七岁的年纪,想要骗过大人们的眼睛是非常困难的,通过这些政治审问和调查之后,孩子们将接受真正的教育,他们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学习最为简单的汉语,然后进行一定程度的体能测试,包括田径,游泳,行军,扎营等活动,以此来保证他们的身体可以跟得上宋朝人。

    毕竟如今的宋朝学校,在徐清的倡导下,不仅仅提倡要读书,更加是要连带着发展身体,再加上宋朝的生活水平上来了,营养不良的情况几乎没有,营养过剩的情况倒是越来越多,对于他们来说,跑步,游泳并不是什么问题,而对于这些殖民地的孩子则不同,他们之中几乎绝大多数底层或者是中产阶级的孩子,生活水平并不高,毕竟上层贵族的孩子,不需要经过考试便能直接进入宋朝租界核心区的贵族学校入读,根本不需要像这些孩子那么麻烦。

    所以他们的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营养不良,通过体育锻炼,来识别出其中不适合继续学业的人,然后加以放弃,通过这一步之后,十万人大概就会只剩下三四万人左右,这些人也还不能全部进入宋朝的教育体系之中,这三四万人会在临时学校中继续接受学业,从而在三个月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统一考试,其中最为优秀的六千人将进入核心区的学校读书,接受租界最好的教育资源,他们这些人长大之后,基本全部都能够通过高中,其中还有百分之十的人可能就读大学,这些人,便是未来宋朝放置在殖民地的管理人才,他们将帮助宋朝,维持殖民地的稳定,是一个社会的顶端力量。

    而剩下的人宋朝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们虽然不能就读宋朝在租界最好的学校,但他们会进入到宋朝和本土乡绅们在租界核心区之外所建设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水平虽然跟核心区的学校水平无法相提并论,但其教育水平还是十分可以的,在租界,也是只有中产阶级才能就读的,这对于许多贫困学子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福利,而这些人长大之后,便将成为新的中产阶级,是宋朝在殖民地的中坚力量,利用这些本土民族中最为聪明的一群人,在教育体制之下,把他们培养成宋朝忠实的臣民,这就是如今宋朝在租界执行的教育制度,可以说是十分有效的,在最大范围内将一个殖民地的可用之才全部都收拢在了自己的手里了。

    但苏拉威西显然没有这个条件,首先便是他们连老师都很缺乏,在苏拉威西只有一个小学,并没有中学,其主要原因便是苏拉威西的孩子实在太少了,小学生一共就四十多个,还能勉强组织起来当一个班级,至于中学生一共就十一个,根本不值得组织起一个学校来。

    苏拉威西的孩子若是想要上中学,父母们往往会坐船把孩子们送到附近的爪哇岛去,那里有金矿,所以朝廷指定了一个港湾作为租界,按照当地人的取名习惯,称呼为雅加达,人口大概有十万人左右,不仅仅有小学,中学,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