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在大明 >

第92部分

崛起在大明-第92部分

小说: 崛起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见秀确认一个机关没有问题之后,知道贺珍说的李先生就是李长茂,只是轻声说道:“哪有什么好奇怪的?读书人就是这样,看到新鲜的见闻和知识,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和了解。”

    “可是,田队长,你也是读书之人啊,也没见你怎么着迷那些书籍,和汤若望那么关系莫逆?”

    “呵呵,贺珍,我这算什么读书人,也就上了几天私塾,看过几本书而已,怎么比得上李先生?人家才是大才,不仅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古今历史,更是博学,懂术数,还将太白山根据地打理的井井有条,发展的蒸蒸日上。不到两个月的时日,太白山根据地的人口就增加到了近五千人,想不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而且,李先生和汤若望一见如故,短短十几天关系就发展的那么好,也不是没有原因。汤若望在术数方面造诣极高,两人算得上志趣相投。还有汤若望的那些书籍和瓶瓶罐罐,真够神奇的,几种东西混合在一起,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按照洋人讲的,那叫什么化学反应。这些东西,想不吸引人都不可能!”

    贺珍听得频频点头,从怀里掏出望远镜,兴奋地说道:“田队长,还真是如此。别的我不懂,就是我手里的这个玩意儿,就是非常神奇。通过这个玩意儿看东西,几里外的东西都好像近在咫尺,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老大回来,看到这个东西,也会啧啧称奇!”

    “不过,就是有一些可惜,那个洋人的手里居然就只有这么一个。如果咱们能够人手一个,再打仗之时,也能清晰地看到老大下达的命令。”

    贺珍刚一感叹完,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道:“对了,田队长,老大让咱们潜入西安府一趟,将教堂里的洋人和书籍全部弄出来,还有那些瓶瓶罐罐,运到根据地这里,你准备什么时候行动啊?料想再过不久,老大他们就该来了。”

    田见秀沉吟了一下,当然明白贺珍的意思,在李自成来之前,将那些东西盗取出来,好给老大一个惊喜。然而,田见秀的眉头却紧锁起来,声音有一些低沉。

    “我已经派一些兄弟潜入西安府,那个教堂的方位也摸索得差不多,随时都能行动。可是,教堂的那些书籍和瓶瓶罐罐好弄出来,但那些洋人却委实有一些费事。毕竟都是大活人,不可能堂而皇之的绑架起来,运出西安府。”

    一时间,两人安静了下来,陷入深思之中。片刻之后,似乎想到了什么,贺珍忽然说道:“田队长,或许我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

    田见秀面色一喜,问过之后,贺珍神秘的一笑,随即走上来,附耳说了一通,前者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等到贺珍说完之后,不禁问道:“贺队长,这样能行吗?”

    贺珍依旧笑着,笑得十分自信,徐徐说道:“田队长,你有所不知,洋人对于这件事情非常敏感。我在朝廷当官之时,就听说过南京教案。万历四十四年的时候,朝廷下过一道旨意,驱除西洋人。就在十几年前,南京教案席卷天下,各地的教堂纷纷被捣毁,那些传教的洋人或是被杀,或是关入大牢之中,放置于囚笼,驱逐到澳门,将他们遣返回去。”

    “所以,田队长,你就听我的,只要让汤若望修书一封,就说天下再次掀起了反西洋传教。到时候,西安城的洋人一定会悉数逃出,躲藏起来,就连他们教堂内的书籍和瓶瓶罐罐也会带出了。只要咱们在外面布置好口袋,不信他们不会中计!”

    此刻,田见秀已经信了八分,但心里还是有一些疑虑:“可是,咱们又不懂那些洋文。如果汤若望乱写一通,内容却是向教堂里的洋人示警、通风报信,又或者是求救,咱们不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贺珍笑了,笑得有些诡异:“嘿嘿。。。田队长,咱们是不懂洋文。可是,咱们抓回来的那些人之中,有两个懂啊。只要将徐正明和焦勖分别关押,置于密室之中,让他们两个分别翻译汤若望的书信,只要翻译的内容是否一致,不就知道其中有没有什么猫腻了?”

    田见秀恍然,随即长舒一口气,心里猛然一松:“好,就这样办。只要教堂里的洋人出来,落入咱们的手中,教堂里的书籍和瓶瓶罐罐就好弄了。”

    “哎,对了,田队长,王微那边怎么办?是提前办,还是等到那些洋人的事情办妥了之后,再带着兄弟前往尖担堡?”

    田见秀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想了想,沉吟片刻,随即说道:“还是等到西安城里的洋人办妥之后,咱们再行动吧。毕竟,王微那边只能用强,到时候,动静肯定不小。如果先办了,肯定会打草惊蛇,引起西安城的警觉。”

    “嗯,田队长,我也是这么样想的,将王微那边的事情安排到后面办,反而更加的稳妥。”贺珍点了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与此同时,远在百里之外的蟠冢山根据地,刘芳亮、袁宗第、李过和吴汝义,将李自成围在中央,刘芳亮一脸的兴奋之色,忍不住的问道:“老大,你不是说,在马衔山和兴隆山要待上个两三个月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还带来了这么多的粮食!”

    “去,净想好事儿!刘大脑袋,我可告诉你,这里面只有三成的粮食是给你们的,剩余的都是终南山根据地和太白山根据地的。”

    李自成说完这句话,似乎是在解释,进一步地说道:“蟠冢山根据地刚刚成立不久,并没有多少人,只要将这些玉米、土豆和番薯种好,收获之时,即便根据地的人口增加三倍,也饿不着肚子。”

    四人当然相信这个结论,别的不说,单单是番薯这一项,绝对满足百姓的肚皮所需。

    在榆中县的时候,他们可是见到过,几米长的番薯秧子剪成一截一截,每截也就巴掌长短,插在土里就能生长,这样的东西只要有最初的番薯作为种子,培植出番薯秧子,就能一大片一大片的种植。而且,玉米和番薯可以套种,并不影响两者的生长。

    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无心都留在蟠冢山根据地。如果不是宋应星要做出一番安排,交代玉米、土豆和番薯的栽种方法,李自成恨不得肋生双翅,立即飞到终南山根据地。

    虽然只有高中的学历,在学校里纯粹就是一个学渣,李自成还是知道化学的一些仪器的。一路走来,他从宋应星那里得知,无论是在家守孝的王微,还是西安城里的教堂里,都有做实验用的化学仪器。

    听到这个消息,李自成怎能不兴奋?怎能不激动?

第一百四十四章 火器发达() 
三月末,终南山根据地,李自成站于一处某茅草屋里,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宋应星就在一旁,翻阅着书架上的书籍。屋里静悄悄地,唯有翻书的莎莎之声。

    李自成手里厚厚的书籍正是《天工开物》,一页一页快速翻阅之后,不由得暗自感叹,宋应星还真是一个天才、全才,著作的这本《天工开物》,不仅囊括了农业,像养蚕种桑、谷物稻类等农作物的种植方法,还涵盖了冶炼、开采矿藏、火药、兵器、染色、采煤、制盐等方方面面,图文并茂,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

    然而,李自成无心留意这些,根据目录,直接翻阅到火器那一页。

    入目的是一幅幅插图,全都是关于火枪火炮的,并在旁边辅以文字,详尽了操作方法,如何制作,以及火器的特点。

    顿时,李自成的眼里尽是兴奋的光芒,整个人激动不已。尤其是其中的火器三眼铳和迅雷铳,两者不仅能够连续使用,还可以当作兵器,反手而持,那就是狼牙棒和长枪!

    “玛德,古人的脑袋是怎么长得?简直就是脑洞大开,放在现在,绝对是研发武器前沿的存在!”

    看着一幅幅火器图和上面的介绍,李自成忍不住的心里赞叹般的爆了一句粗口。随着浏览的深入,李自成愈发的着迷,被这个时期的火器震撼了!

    如果《天工开物》、《武备志》、《神器图》等这样的书籍幸存,上面的火器能够全面推广,清朝末年的八国联军那就是渣渣的存在!

    什么抬枪啊,五雷神机啊,拐子铳啊,三眼铳啊,等等,这些都是连发的火器。尤其是迅雷铳,拥有十八个管,那就是最为原始的转膛炮!将枪管数量降至十二,就是单兵作战武器,热兵器、冷兵器的结合体,可以两用,堪称最简易、制作粗糙的机关枪!

    渐渐地,李自成发烫的脑袋开始冷却,渐渐回归理性,心中暗暗盘算,如果将这些火器批量生产,准备到李家军之中,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只需两到三万人,他李自成就可以带兵横扫天下,无人能敌!

    这一刻,李自成心花怒放,心里乐开了花,对于谋夺天下,愈发的自信。只要再在山西和河南建立秘密根据地,暗中开采煤矿和铁矿以及硫磺矿。那么,他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和制造火器,暗暗发展那么一支军队,火器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

    到时候,只要时机一到,一旦成熟,几万,乃至于几十万的火器军汹涌而出,走出根据地,振臂一挥,谁与争锋?

    八旗军算什么东西?不过就是快速奔跑的移动靶,面临密集的火力,直接就能将其射程筛子,轰成渣!就算是没有吴三桂的配合,收拾清军,就跟玩儿似的!

    同时,李自成清醒的意识到,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自己还必须蛰伏,韬光养晦,暗中发展根据地,广积粮,密造枪,从而蓄积力量,随后才能一飞冲天,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天下,一举谋得大好河山!

    李自成又翻了翻《天工开物》,最后停留在两幅插图上面,看向宋应星,扬了扬手里的这本书,询问道:“宋先生,这两个火器你能够制造的出吗?”

    正在沉浸在书籍的宋应星清醒了过来,看了看那两页上面的火器图纸,眉头微微皱了一下,沉吟了片刻,随即说道:“老大,迅雷铳和三眼铳确实很适合李家军,没有火药之时,可以分别当作长枪和狼牙棒使用。可是,如果让我来制造,就算是有根据地的锻造工协助,要想弄出成品,并能够投入实战使用,没有个七八年,将会很难。”

    话音刚落,看到李自成露出失望之色,紧接着,宋应星又转而说道:“不过,老大,如果能够有天下最为擅长火器的两位能工巧匠之一协助,造出这两样火器的工期最少可以缩短一半。”

    一时间,原本有些失落的李自成再次燃起了希望,兴奋了起来,张口问道:“哪两位火器方面的能工巧匠?”

    “一个是焦勖,另一个就是随同孙承宗镇守山海关的孙元化,尤其是后者,在火器方面的造诣极高。如果能够获得他的从旁协助,加入根据地之中,《神器谱》中的绝大多数火器都能轻而易举的研制出来。”宋应星没有认可的停顿,脱口而出,可见其对火器方面有多么的了解。

    李自成一阵苦笑,无奈地说道:“对于焦勖这个人,我问所闻,更谈不上如何找他?孙元化倒是听说过,师从徐光启,习得火器之术,并著有《备京》、《防边》两策,受到朝廷的重视。为今之时,又受到蓟辽经略孙承宗的重用,身居将军之职,怎么可能为我所用,跑到终南山这旮沓里造火器?”

    语气一滞,似乎想到了什么,李自成忽然变得心情大好,乐了起来,一副奸笑幸灾乐祸的嘴脸,更像是在诅咒一般。

    “嘿嘿。。。孙元化虽然现在得到重用,但不代表将来。以崇祯老儿那性子,恨不得一下子将辽东之患解决,还有陕西之乱。如果皇帝老儿真的有那个耐心,脑袋灵光一点,也不会临危之际,将袁崇焕打下天牢,将祖大寿等人吓回山海关,置京城之危而不顾。”

    李自成笑得很开心,一脸欠揍的样子,又坏坏的说道:“等着瞧吧,无论是孙承宗,还是孙元化,都蹦跶不了多久,只要崇祯老儿身边的奸佞之人煽风点火,使一些绊子,进一点谗言,丢官罢职都是轻的。”

    宋应星知道,这个老大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可是,一连串的话语,虽然粗糙,不将皇帝放在眼里,蔑视崇祯帝,但内容却是振聋发聩,引人深思,颇含深意,将皇帝剖析的入木三分,非常在理。

    崇祯虽然拔出了魏忠贤这个毒瘤,为天下除了一大害,但这个皇帝实在不咋地,不敢恭维。为人生性多疑,很容易偏听偏信,更是急功近利。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论,只要是一个明眼人,就知道其中的水分很大,居然就那么天真的相信了。

    而且,最让人心寒的事情,这个皇帝不仅听信谗言,还看事情只看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