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在大明 >

第82部分

崛起在大明-第82部分

小说: 崛起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这样,崇祯帝不可能不知道抓捕袁崇焕所带来的后果,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而且,即便中了反间计,崇祯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他怎么不改,放了袁崇焕呢?”田见秀更加的不解。

    这时,位于一旁的李长茂突然说道:“或许是因为袁崇焕的多次请求,想要大军进入京城修整,引起了崇祯帝的猜忌。”

    李自成转头再次看向前方,恢复平静之色,没有再说什么。田见秀却直直地盯着李长茂,等待对方的进一步解释。

    “田队长,自古以来,君臣之间,尤其是皇帝与手握军权的将领之间,最忌讳的就是存有猜忌之心。一旦存有猜忌之心,再有人在旁边煽风点火,多次进谗言,那个将领必有大祸来临。”

    田见秀恍然大悟,李长茂却是继续说道:“或许袁崇焕拥有千般的理由,想要手下的将领部署入城修整,补充给养。可是,京城不比其他的地方,极为敏感。如果援军的主帅拥有不轨之心,一旦进入京城,皇家就会朝不保夕,遭到很大的钳制。”

    “所以,袁崇焕被打入天牢,是迟早的事情。”田见秀点了点头,似有感慨一般,转而说道:“只是崇祯皇帝表现的过于着急,反而给了皇太极可乘之机,使得原本大占上风的优势荡然无存,只能被动挨打,又无可奈何。”

    似乎李长茂更加了解大明的情况,更加了解各路援军的心中所想,又补充道:“所以啊,袁崇焕被逮捕下狱,被按上各种叛国的罪名。一时间,使得京城再无名将,使得各路援军的总兵信服,以至于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援军虽多,却等同于散沙。”

    这时,一直没有再言语的李自成突然说道:“娘的,不管后金军什么时候走,返回辽东,都不关咱们,那是崇祯皇帝该操心的事情。”

    仿佛想通了什么,李自成的眸子变得明亮起来,转而说道:“李先生,见秀,你们立刻返回临时的村落,召集兄弟们。让他们准备好,我这两天就会带领一部分人,兵出秦岭,继续活跃陕西这一带,扩充咱们的兵力,提升与朝廷对抗的实力。”

    话题的突然转移,田见秀和李长茂都是微微一愣,再看李自成认真地模样,不像是在开玩笑,随即同时点头,异口同声道:“是,老大!”

    两人离开之后,李自成陷入深思之中,开始整理思绪,回想过往。尤其是穿越前的记忆,关于闯王李自成的种种所知,名家对这位大顺皇帝的评价,为何建国只有一个多月,就兵败如山倒,一发不可收拾。

    其中不乏李自成安于享乐,沉迷于攻下京城的成就感之中。还有称帝之后,对于一些良将大肆清洗,远离忠臣,听信奸臣的奸佞之言,等等。

    可是,现在的李自成清晰地记得,有那么一个观点。闯王之所以兵败如山倒,不仅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还是因为根基未稳。从占领河南之地,再到完全控制陕西,也就几个月的时间。

    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并未实际控制河南和陕西两地,存在许多的隐忧。闯王身死之后,大顺军几乎一夜之间失去了对陕西和河南的控制,就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明。

    建立大顺朝之后,更是在一个月之内,攻占了山西全境,拿下了京城。如此一来,放大了闯王虚荣心的同时,也分散了了大顺军的兵力,更加不能牢牢地控制住占领的地区。

    因此,失去民心,吴三桂的刀戈相向,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想到这里,如今的李自成已经有了对策,双眼里闪烁着莫名的光芒,喃喃自语道:“现在还不是明目张胆拉起反明的时候,官军的实力犹在。一旦引起明军的注意,重点围剿,处境将会十分困难。”

    “既然如此,何不借助着各路起义军为祸陕西之际,自己在各个深山老林中建立秘密根据地。一来培植自己的心腹势力,二来可以储藏粮草,为以后彻底反明做好准备。”

    李自成越想越兴奋,仿佛看到了将来的某一天,自己登高一招,隐藏在陕西各地的小队纷纷涌出,占领附近的城池,昼夜之间,迅速控制住整个陕西。

    那样一来,就不存在控制陕西不稳的事情!

    思及于此,李自成的思路更加的清晰,更加的开阔,将这种想法推广,完全可以在河南等地也实施这种做法!

    “嘿嘿。。。”

    李自成奸笑起来,笑得很是得意,灿烂无比。

第一百二十七章 以战养战() 
这一天,李自成率领着八百兵马游荡在西安府蓝田县附近,徐霞客在前面带着路,还在不断介绍着:“老大,这秦岭往小的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水以及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四五百公里,南北宽达一百多公里。”

    “而从大的方面来讲,东起昆仑山,途经陇南、陕南,东至山西的大别山以及河南境内的张八岭。按照山脉的地段走势来分,又可以笼统地分为西、中、东三段。咱们建立的那个秘密基地就属于东段,位于华州的太华山附近。”

    然而,面对徐霞客的侃侃而谈,李自成听得却是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有些无聊地打断了徐霞客:“哎~徐先生,这是哪里啊?你怎么将兄弟们带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了?”

    霎时,徐霞客意识到,自己太过于教书气了。讲的虽然洋洋洒洒,滔滔不绝。可是,对于这位不好读书的老大而言,就显得过于枯燥乏味,没有意思。

    李自成的话音刚落,徐霞客的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之时,随即答道:“老大,咱们现在正处于西安府蓝田县附近。之所以啰里啰嗦的讲述秦岭,将兄弟们带到这里,就是因为,蓝田县东南面就是秦岭的中段,也是人们称之为的终南山,树林茂密,溪流密布。”

    闻听此言,李自成一振,顿时来了精神,不禁出口问道:“终南山?那个,徐先生,传闻终南山多隐士,高人无数,是不是真的啊?”

    世人只知道终南山,罕有人了解终南山是秦岭的一部分?不仅是李自成的兴致大增,就连简单粗暴的刘芳亮也是兴奋不已,紧接着问道:“徐先生,我听说终南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武功高手是不是很多?”

    听到这些询问,徐霞客分别看到李自成与刘芳亮眸子中,流露着同样的希冀光芒,就知道两人为何这样问?打得什么主意?不禁莞尔一笑,并不着急回答,而是徐徐说道:“老大,刘队长,这秦岭中段又可细分为四方台、首阳山、终南山以及东光秃山等山峰。确实有大量的隐士,生活其中。不过,至于有没有武功高手,我实在不知道。”

    话音刚落,看到两人露出失望之色,徐霞客有解释道:“毕竟,我不是习武之人,就算遇到武功高手,也是枉然,分别不出高低来啊。”

    “瞎高兴了一场!”刘芳亮发了一句牢骚,转而又嘟囔道:“那将我们带到这里干什么?说了那么多的废话,真没意思。”

    遭人埋怨,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徐霞客并未生气,而是很大度的微微一笑。

    这时,骑马紧随其后的李过说道:“刘大脑袋,你怎么就不开窍呢?出了秦岭之后,一路之上,老大就交代过,此次的行动就是流窜作案,趁着官府在各地的驻军最为虚弱之时,攻打一些中小型的城镇。仿造马衔山、兴隆山以及太华山的秘密之地,将劫来的不义之财以及粮食储藏起来,收揽各地流亡的灾民,暗中培植咱们自己的势力,建立一个个秘密据点,为将来的起事做准备。”

    一语点醒梦中人,刘芳亮恍然大悟,想起老大出山时的交代,一切的行动都以陕西各地的名山为中心,围绕着攻打附近的城镇,以战养战,以战养民,救济百姓,暗中积蓄实力!

    想到这里,刘芳亮不禁说道:“噢。。。我明白了,终南山这里地势险要,密林丛生,遍及溪流,最适合收揽的灾民生活。”

    此刻,李自成看向东南方向,望着那朦朦胧胧的山峰,郁郁葱葱树林,也说道:“不错,相比于其他的地方,这里的气候更加的适宜,更适合种植农作物。没有了朝廷的重税以及官吏的盘剥,即便是陕西的天灾再厉害,咱们收揽的灾民也能渡过难关,还能留有存余。”

    一席话勾起了徐霞客的回忆,面露感慨之色,紧接着说道:“老大说的正是。俗话说,天灾人祸,两者伴随而生,前者只是占了三成。真正使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关键根源就是在朝廷的重税,对百姓征收的官粮越来越多。使得百姓不堪重负,更不用说渡过天灾了。”

    记忆如泉水般涌来,源源不断。足记遍及大江南北,徐霞客看到的更多,了解的更加详细,感慨也就更加的深刻,不由得进一步地说道:“朝廷的财政、战争的开支以及军粮的征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源民间,从百姓身上收刮。即便是没有陕西与河南的天灾,各地的百姓也会不堪重负,纷纷而起造反。”

    如此沉重的问题,李自成还没有真正的认真想过。虽然对历史了解的不多,但李自成还是知道一些事情,比如古代的官方财源可是有很多的,怎么到了明朝就这么拮据了呢?

    心里想着这些,李自成也就问了出来:“哎,徐先生,据我所知,像盐、铁、煤等东西,都是属于朝廷官方经营的,这些生意都是很赚钱的,朝廷怎么可能少得了银子呢?”

    李自成的想法很简单,不等徐霞客回答,又补充的问道:“不说别的,单讲盐政这一项,这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足够战争粮饷开支了。”

    徐霞客点了点,随即露出无奈之色,沉声说道:“老大,你讲的不错。仅凭盐铁这两项,从中征收的税银,足够朝廷绝大一部分开支。可是,从前朝开始,两淮和江南的盐政就掌控在福王朱常洵手里。如此一来,大明王朝的财政就少了一大半。”

    “还有,像江南等地,还有中原地区,一些权贵富贾背有靠山,将田产隐瞒不报,或者只上报了一小部分。所以,朝廷的财政收入只能转嫁到黎民百姓身上,施以重税。”

    这一刻,李自成的心里有一丝明悟,从徐霞客的讲述之中,他听出了一丝怨念。明白了徐霞客为何无心于仕途科举?原来是万念俱灰,对这个大明王朝完全失去了信心。

    还有一点,李自成觉得,徐霞客之所以跟随自己,之所以全力辅佐,而是从自己的那些所作所为中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在榆中县的时候,自己在百姓中有着非常高的口碑,自己率领的起义之军堪称仁义之师。

    这时,李自成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个“李鸿基”的一丝记忆,转而问道:“哎对了,徐先生,我记得大明王朝实行的是军垦与戍边并行,驻守在九边地区的边军怎么就经常哗变呢?按理说,相比于普通老百姓,边境军队屯垦的土地上缴的粮食少得多,他们怎么可能就缺少粮食呢?”

    徐霞客叹息的神色愈发的浓郁,无奈的说道:“老大,你有所不知,戍边军队屯垦土地,自给自足,按理说,确实是一大良策,既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又开发了边境。”

    “可是,随着时日的推移,日积月累之下,军垦屯田制早就变质,那些良田被将领私自瓜分,士兵沦为种田的佃农,使得边境驻军的战斗力大幅度降低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一旦收成不好,士兵就会饿肚子,也就出现了哗变。”

    “哦。。。原来如此,难怪各地哗变的部队那么多,比造反的农民少不了多少。”李自成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的自语道。

第一百二十八章 眼花缭乱() 
一边赶路,一边闲聊,转眼之间,众人就来到了终南山下。不用任何的招呼,众人默契的抬头望去,看向终南山。虽已是二月份,早就是春天时节,万物冒出了绿芽。然而,一眼望去,终南山到处都是枯草,一条小路也是坑坑洼洼。

    李自成转头看向徐霞客,询问道:“徐先生,既然你曾经来过终南山。那么,你知不知道哪里有适合藏身的地方?既能建立村寨,地势相对平坦,又能靠近水源。”

    “老大,你容我想想。”

    徐霞客那么说了一句,随即陷入深思之中,脑海里犹如在放幻灯片一般,不断浮现终南山的记忆。

    与此同时,李自成再次看向终南山,看着深山密林,遍地草丛,就不禁暗自感叹:“这还真是建立秘密根据地的好地方,群山陡峭,易守难攻。只要人员不多,闪身就能进入密林草丛之中,很容易就能躲避追兵,变得无影无踪。”

    “而且,就算是建立的村寨遭到官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