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在大明 >

第47部分

崛起在大明-第47部分

小说: 崛起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概估算一下值多少两银子。临走的时候,留下一些银子,不能坏了军纪。否则,不好向其他小队交代,我可是你们的头头,不能带头破坏军纪与规定。”

    然而,马信却没有立即答应,面露迟疑之色,似乎想要说什么?

    见此情形,似乎读懂了马信的心思,李自成再次说道:“阿信,乡亲们都不容易,现在又是大旱之年,天灾人祸的。你是马家屯人,应该知道,村子里并没有多少吃的,勉强能够支撑到秋收就已经不错了。如果他们的储粮被咱们吃了,乡亲们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刹那间,马信感动不已,心里暖暖的,更加坚定追随李自成的信念,重重地点头,无言却胜过了一切表述。

    随即,李自成转身而去,在独眼小黑狗的带领之下,慢悠悠地走着,头也不回地大手摆了摆:“回去吧,将命令落实下去。”

    烈日炎炎,马家屯的一颗大槐树之下,明廷的那三个自诩朝廷官员被绑住了手脚,蹲坐在那里。神情都很沉重,又不太一样,年轻的满脸着急,中年的心事重重,年老的却是十分的忧虑。

    负责看守的村民倚靠在不远处的另一颗槐树之下,打着瞌睡,警惕性并不高,尽显农家人的粗心大意,并没有那么多心眼。此刻,左侧的年轻之人一脸的愠怒之色,狠狠地低声道:“王大人,这个屯子里的人太不识好歹了,咱们明明是为了他们好,帮助他们渡过这个灾年,反而将咱们绑在这里,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正名,说话留一点余地,别太过了。”中间之人眉头一皱,原想呵斥,一想到年轻人的背景,到嘴的话语又变了,变得和缓许多,转而又提醒道:“你忘了你叔叔徐大学士的告诫?一路上尽可能的忍,尽可能的对百姓忍让,态度谦恭一些。”

    这时,右侧之人也说道:“徐大人,王大人这也是一番苦心。一路走来,马家屯不是咱们第一个宣传新作物的地方,态度都是差不差,抵触情绪有强有弱。不过,这也能理解,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就靠那几亩薄田过活。”

    “如果咱们的新作物在这里的种植不理想,产量还不如小麦、小米、谷物等农作的产量。百姓不仅是损失惨重,接下来一年的生活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经过两人的劝说与安抚,年轻官员的愤怒明显变淡了许多,有些同情的说道:“王大人,宋举人,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也能理解百姓的做法。在陕西逗留了这么久,视察各地民情,对当地的情况也算是有一些了解,不是当初那个只图享乐的公子哥。”

    说到这里,年轻官员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远处已经睡着的村民,满脸黝黑,只有三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是额头遍布褶子,心里怎么会没有触动?

    “王大人,宋举人,我也知道,陕西不仅是灾情严重那么简单,土地兼并更是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拥有土地的百姓几乎寥寥,多数都是属于佃农的那种,收获粮食之时,上缴完租种土地的粮食过后,再除去朝廷的粮税,余下的粮食才是他们的。”

    “可是,扣除了这两部分,到百姓手里的粮食已经没有了多少。就算是丰收年,余下的粮食也只是让他们过上还算糊口的日子。所以,我明白他们的顾虑之处,一旦新作物收成不好,就等于提前宣判了他们的死刑。”

    徐正明这个年轻的官员刚一说完,右侧的艾举人心里千头万绪,神色很是复杂,缓缓说道:“二位大人,我可以向你们保证,番薯、玉米和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广东、福建等地已经有不少人种植,这三种农作物不仅耐寒耐旱,产量丝毫不输于小麦和谷稻等农作物。”

    “应星,我知道这些。在京师的时候,我曾经看过你编纂的《天工开物》,对于里面的内容深信不疑。尤其是关于农业的论述,加上我从一些同僚了解到的信息,曾经都是福建、广东的父母官或者是主政之人,番薯、土豆与玉米在那一带已经有了一定的种植,习性和你讲的所言不差,这也是为什么陕西之行我会带上你?”

    中间的老年官员刚一说完,宋应星就有一些迫不及待的说道:“既然这样,王大人,您深知新作物非常适合在陕西种植,只要能够坚持两三年,就能缓解陕西的灾情,你为什么。。。。。。?”

    “应星,先不说陕西战乱频发,反贼四起,搞得陕西乱糟糟的。只讲一点,新作物从未在陕西出现过,百姓对番薯、土豆以及玉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他们怎么可能冒险种植。不妨说开了吧,咱们到的第一站西安府泾阳县盈村的尖担堡吗?那就是我的老家,连我的老家人都不愿意冒险种植,就可见百姓对新作物的抵触情绪有多大。”

    就在这时,三人还要交谈之际,一个突兀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交谈:“呵呵,就算陕西的百姓听从你们的建议,在各自的土地上种植你们的那些新农作物,依旧达到不到缓解灾情的效果。”

    三人心里先是一惊,面色僵硬起来,这番话仿佛触碰到徐正明的逆鳞,忘记了自己所处的险境,不由反驳道:“怎么可能?宋应星宋举人所带来的那些农作物,我可是亲眼见到过,并且在一些闲置的土地上种植过,绝对是耐寒耐旱。只要陕西大面积种植玉米、土豆和番薯新的农作物,就能缓解灾情,百姓们就不用那么的挨饿,食不果腹。”

    说话之人正是李自成,负责看守的农民已经消失不见,如此情形,三人就知道,那两个村民应该被这个反贼打发走了。

    行走之间,李自成距离三人越来越近,一边将手里的牛肉干抛给独眼小黑狗,一边说道:“哎,我说三位,你们也知道整个陕西的情况,不仅连年大旱,更是兵祸不断,朝廷还从这里征招兵丁,奔赴辽东,抗击后金的部队。”

    “如此情形之下,陕西闲置了大量的良田。而且,各路起义军纷纷而起,陕西绝大部分都陷入战火的沼泽之中。你们说,就算是百姓们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大面积种植土豆、玉米和番薯,但有那种条件吗?”

    李自成进屯之时的大张旗鼓,战马嘶鸣,三人怎么会不知道眼前的年轻人是谁?不是别人,正是榆中城带兵哗变的李自成。

    不同于宋应星与徐正明,两人沉浸在李自成的一番话语之中,回味其中的意思,中间的老年官员却是眉头微微一皱,看到李自成的气度,不由得心中感触:“就凭这份气度,就凭这番富有时局性的言语,这个李自成就颇有大将之风,如果不是被高家父子与参将王国逼反,将来在朝廷里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想到这里,中间的年老官员就是一阵叹息,刚想要说什么,李自成却已经来到了近前,缓缓说道:“想必三位就是朝廷派来的巡视灾情的官员,左边这位是徐光启徐大学士的侄儿徐正明,中间的这位是王微王大人,右边的就是精于农业的宋应星吧~?”

    虽是疑问的口气,却说的那么自信,很是肯定,徐正明最为年轻一冲动,不由分说的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们三人的名字?”

第七十四章 招揽() 
李自成笑着摇了摇头,并不想理会徐正明,而是转头看向了王微与宋应星二人,漫不经心地说道:“就算是我这个一介武夫,没读过几天私塾的人也知道,推广一个新农作物,最好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进行。否则,就做不到天时、地利与人和,推广不了新农作物。”

    “而且,我还真的很好奇,我李自成造反也有十几天了,或许整个临洮府还没有尽知这个消息,你们不可能不知道吧?居然还敢逗留在榆中县,在马家屯推广土豆、玉米和番薯。嗯。。。让我猜猜你们为何这样做?”

    李自成嘿嘿一笑,故作深沉的沉吟起来,右手轻抚下巴,露出意味深长之色,片刻之后,自语道:“天下之大,不止有陕西一地。虽有战乱与天灾频发的地方,但也有太平之所,你们要想推广新农作物,不应该选择陕西这个混乱的地带,还是我这个反贼控制的地盘。”

    一番话下来,牵动着三人的神经,徐正明也很疑惑这个问题,江南之地就很太平,远比陕西更适合试种新农作物,为何自己的叔叔却选择了陕西?王大人与宋举人偏偏选择这个最危险的地方,反贼占领的马家屯?

    王微与宋应星顿时紧张起来,面色还是保持平静,随着李自成那若有若无的目光扫视,宋应星最先顶不住,亦或是想承担全部的责任,一旦朝廷追究下来,也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好了,李头领,不用再玩心理战了。不错,诚如你猜测的那样,天下虽大,却没有我宋应星用武之地,没有搞实验新农作的良田,作为推广玉米、土豆与番薯推广的基地。”

    就在这时,徐正明最先忍不住,几乎是怒吼般的喊出:“宋举人,这是为什么啊?一旦新农作物在马家屯推广成功,取得很大进展,就等于资敌,等于支援反贼对抗朝廷,让他们拥有充足的粮食。”

    不得不说,李自成很会装逼,摆出一副镇定自若、凡事尽在掌控的模样,又将一块牛肉干塞进独眼小黑狗的嘴里,徐正明刚一说完,朗声说道:“这个还不明白啊?整个大明王朝的土地都控制谁手里?除了皇家子嗣,余下的就是那些富商巨贾、权贵之人,百姓手里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不到两成,多数人都是在为他人种地。”

    “拥有土地的百姓,也仅仅是过着还算不错的日子。至于那些佃农,诚如你们刚才所言,不仅因为他们不敢冒险,还因为土地不属于他们,他们怎么可能做出种植新农作物的冒险行为?”

    “至于那些权贵之人,他们吃喝不愁,过着富足的生活。每到收获的季节,佃农都会如期上缴定量的租子。如此情形之下,除非是大公无私之人。否则,谁愿意拿自家的良田做实验,让你们尝试与折腾?”

    徐正明恍然,有些发呆,但更多地是不甘,眼神再次变得犀利起来,看向宋应星:“宋举人,其他地方也有很多荒芜的田地,咱们可以在那里种植新农作物啊~!何必非要在这里,这可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

    宋应星有一丝颓废,刚想要说什么,王微却是语重心长地说道:“正名,身为朝廷的官员,你应该知道,国库早就空虚,连赈灾的银两也拿不出,哪还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咱们,在荒芜之地种植新农作物?而新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想要推广和普及,怎么可能离开最基本的人力?”

    此刻,李自成已经没有心思继续纠缠下去,浪费这件事情上,为陌生人答疑解惑。随即,李自成心神一敛,打断三人还要交谈下去的趋势,朗声说道:“你们三个既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是为祸一方的贪官。所以,我并不打算杀了你们,还会放任你们离开。”

    刹那间,三人都是一愣,被李自成突然的两句话弄得有一些糊涂,不知是真是假?一路走来,在陕西,乃至山西的所见所闻,反贼所过之处,虽不是一路烧杀抢尽,但也是极为仇视朝廷,官员几乎无一幸免,全部被杀!

    似乎看出了三人的顾忌,并不是很相信自己的话,李自成边给三人解开绳索,边说道:“放心吧,我没有骗你们的必要。如果真想杀了你们,也不过是抬手之间的事情。”

    很快,束缚三人的绳索全部除去,刚站起来之时,李自成忽然又轻飘飘地丢出那么一句话:“如果你们还想继续推广新农作物,将马家屯作为种植的试点,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愿意的话,我可以助你们一臂之力,也不是未尝不可能?”

    刹那间,三人生生止住了迈出的步伐,驻足而立,有些发愣的看着李自成,后者见状更是说道:“如果有我的出面,你们的计划将会实施的更加顺利。”

    语气一顿,李自成意味深长的看向三人,重点在王微与宋应星两人身上徘徊,随后才意有所指的继续说道:“之所以冒这么大的险在马家屯试点,种植新农作物,不仅是因为这个村子地理位置偏于东南,易于返回明廷控制的地区。还有不就是,因为这里是我李自成的地盘,将一些地主恶霸的田地分给了老百姓,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你们要实现自己的计划可能性就大一些。”

    三人反应不一,徐正明急于离开马家屯这个危险之地,一刻也不想停留,深怕将自己牵连到反贼的漩涡之中。王微的态度有一些暧昧,模棱两可,用观望来形容更确切一些。

    宋应星只是迟疑了一下,随即确认道:“你说的是真?你愿意祝我一臂之力,将新农作物在马家屯推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