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在大明-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听着一名名通讯兵汇报各方的情况,李自成微微一愣,很是意外,没想到情况要比他想象的好太多,出乎意料的顺利。
当最后一名通讯兵汇报完,矮矬子宋献策就忍不住地激动道:“哈哈。。。老大,你的敲山震虎之策,果然奏效了,照这样发展下去,京师不攻自破,城里的守军就会将其拱手送给咱们。”
“呵呵。。。顺利的确实是出乎意料,我也没想到堂堂的三大营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就这么举械投降了。”李自成也是一笑,洋洋洒洒的说道。
这时,站在李自成旁边的太监杜勋点出其中的缘由,附和地解释道:“李首领,三大营与守城的禁卫军表现的之所以这么不堪,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已经五个月没有领到过军饷了。据奴才所知,即便是九门守兵,最近一次收到的军饷,大概是在数日前,也不过是每人百钱,相比于城里飞涨的粮价,根本买不到多少东西。”
说到这里,杜勋的话语忽然一顿,露出谄媚与奉承之色,转而说道:“李首领,奴才与负责守城的各个宦官首领们有一些交情,很是熟悉,奴才愿意孤身入城一趟,尝试一番,说服他们,迎接您老入城。”
闻听此言,李自成顿时心中一动,刚要说什么,却被一旁的牛金星抢了先,激动地说道:“老大,不如让杜勋入城试一下,若是成功的话,不仅使得咱们少一些损失,还能早日稳定黄河以北,全力谋划将来,怎样拿下长江以南的诸多州府县城?”
顾君恩站了出来,抬头看了一眼城头上,消极抵御的官军,紧接着也劝说道:“是啊,老大,确实可以一试!看看这些懈怠防御的禁卫军,只要有一人带头投降,打开城门放咱们进去,其他几处的城门就会不攻自破。”
李自成已经恢复了平静,并未理会众人的劝说,好像没有感受到劝说者的灼热目光,而是看向了杜勋,沉声问道:“在诸多负责守城门的太监之中,你觉得谁最难缠?”
闻听此言,杜勋明显的一愣,一时没有明白李自成的意思,后者却是再次开口道:“换句话说,如果让你进城的话,你有多大的把握说服他们?”
看到李自成那认真的神情,不容有丝毫作假的样子,杜勋那一颗蠢蠢欲动的顿时一沉,变得有一些忐忑不安起来,惴惴地答道:“嗯。。。李首领,这个奴才不好说,具体有多大的把握,得看负责守城门的太监对朝廷抱有多大的信心。要是守住城池的可能性低于五成,并且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奴才就有十成的把握说服他妈。”
“他们?”
李自成轻飘飘的吐出了两个字,直直地看着杜勋,嘴角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浅笑,进而说道:“不然吧!据我所知,诸多把守城门的太监之中,就属宦官王承恩最为卖力,不断地鞭策守军进行反击,你确定能够说服他?”
“呃这个那个”
杜勋顿时哑口无言了,变得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起来。
李自成没有再得势不饶人,也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等杜勋回答,转而漫不经心地说道:“好了,杜勋,现在还不是你进城劝降的时候,再将这种大兵压境、城之将破的气氛酝酿一下,直至将守军的最后一丝信念压垮,才是你大施拳脚的最佳时机,耐心等待着吧!”
“嗯,是,首领,奴才明白了!”
杜勋谄媚的一笑,奉承的回应了一句之后,退到一旁,就不再言语,跟着众人,静静地看着战场情况。
第三百八十八章 被挡()
当北京城四个方向的城门一片混乱之时,作为总管戎政事务的襄城伯李国祯心急如焚,快马奔到皇宫午门之时,虽还是隆冬腊月,却早已汗流浃背,刚要入宫,却被一名宦官和几名侍卫给拦住了。
李国祯怒了,气得肺都快炸了,不等宦官询问,就忍不住地怒吼道:“这都是什么时候了?君臣还能有多少次的见面机会?”
然而,那名宦官不动如山,摆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轻飘飘飘的尖声问道:“襄城伯,你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见皇上吗?”
这一刻,李国祯满腔的怒火,噌噌直往上窜,心中暗骂道:“傻逼玩意儿,没看到老子满头大汗,都急成这幅模样了,你还问这句话,有没有脑子?长没长眼?”
最终,李国祯还是忍住了,按耐住胸中的怒火,冷静了下来,深深地知道,如果过不了眼前的这一关,不解释清楚,根本就见不到皇上,更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李国祯不得不耐着性子说道:“守城禁卫军几乎都不服从命令,几乎就是处于弃守的状态,全都卧在地上不起来,用鞭子抽起一人,另一人又卧了下去。”
看到李国祯的态度转变,还算不错,再一听这一番的回答,宦官没有敢再阻拦,带着李国祯向里走去。
“跟我来吧!”
很快,李国祯就被带到了崇祯的面前,前者又将刚刚的话语讲述了一番,更是焦急地补充道:“皇上,由于三大营未退守城中,协助城防,城中的城防兵力明显不足,城墙箭堵上的人寥寥无几,加上大多数士卒不肯上前,城墙上的箭堵每堵还排不上一人。”
这一刻,崇祯的焦虑表现无遗,再也无法掩饰,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对着旁边的徐高喝道:“立即传朕的圣旨出去,皇宫内院的所有内侍全部集合,除了留下一部分锦衣卫,全都随襄城伯前去把守城门!”
“是,皇上,奴才遵旨!”
徐高匆匆地离去了,李国祯却是又说道:“皇上,要想根本解决问题,缓解京城的危机,唯有鼓励兵卒的士气,让他们主动地御敌。”
“襄城伯,朕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崇祯叹息回应了一句,突然反应了过来,心中顿时一动,怀有一丝希望,激动地转而问道:“难道你有什么良策,能够调起兵卒的士气?”
“皇上,还是老办法,唯有让将士们见到军饷,方能调起他们的士气。”
闻听此言,崇祯皇帝朱由检顿时表现出了病急乱投医的模样,转头看向了身后的太监,命令道:“传朕的旨意下去,宫中的所有金银之物全部取出,交给襄城伯!”
紧接着,朱由检又看向了李国祯,吩咐道:“襄城伯,你去内阁一趟,让他们草拟一份圣旨,张贴到全城之中,多捐钱物者,将会授予锦衣卫千户的职务!”
李国祯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社稷风雨飘摇,急需钱粮充作军饷,以便鼓励士气,按耐住心里的那份冲动,没有指出圣旨里的弊处,一旦实行,将会出现大量的武将。
正阳门下,内城之中,左都御史李邦华与兵部给事中张缙彦焦急的交谈着,话语里充满愤怒,发颤的声音淹没于各种杂音之中,唯有二人能够听到。
“李御史,你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是否顺利?”
“哎,张大人你不是也看到了吗?”李邦国叹息了一声,进而继续说道:“那些宦官根本就不让本官靠近正阳门,更谈不上登上城墙,巡视检视守御情况。”
说到这里,李邦国的话语一顿,转而问道:“张大人,你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其他几处的城防什么情况?”
“哎。。。”
张缙彦也是叹息一声,不禁地连连摇头,这才缓缓答道:“李御史,和你的遭遇一样,本官检视各个城门的守御情况之时,也被那些宦官挡在了外面,根本就登不上城墙。”
“真是不明白皇上怎么想的?如此紧急关键的时刻,却让那些无才无德的宦官把守各个城门,负责京师的守御。除了他们之外,其他的官员根本就无法了解防守的真实情况。”
听到张缙彦这样说,李邦国露出无奈之色,只能紧接着说道:“张大人,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要是任由这些宦官如此折腾,京城根本就坚守不了多久。为今之计,唯有去寻找兵部尚书杨嗣昌,向皇上禀报此事,让圣上了解到这些宦官的跋扈。”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张缙彦附和了一句,随之眼露精光,面上尽是坚毅之色,直直地看着李邦国,继续说道:“李大人,走,你我二人一起去见杨尚书,将各个城门的情况告诉他。”
然而,李邦国却是纹丝未动,反而拉住了张缙彦,突然转而说道:“张大人,还是我一个人去吧,你先在府上等消息。”
“李大人,这是何意?”张缙彦任由对方拉着自己的衣袖,眉梢却是微微扬了扬,面露不解之色,额头紧蹙地问道。
“张大人,你怎么给忘了?就在今年,杨嗣昌刚刚上任不久,你就曾经参过他一本,若是。。。。。。”
李邦国虽未说完,话语里却充满意味深长之意,张缙彦顿时了然于胸,不禁想起了杨嗣昌的为人,心胸狭隘,个人恩怨要凌驾于大局之上,自己登上门去,即便是出于公务,但也是自讨没趣。
一念及此,张缙彦露出恍然之色,神情缓和了过来,没有再继续坚持,轻轻点头,沉声地说道:“好吧,李大人,多谢你的好意,本官就在这里听候消息,就不回府了。”
“嗯,好。”
李邦国答应一声,深深看了对方一眼,没有再劝说什么,转身匆匆离去,直奔杨嗣昌的府中。
乾清宫,刚打发走李国祯不久,崇祯皇帝仿佛失去了全身的力气一般,失魂落魄的坐在龙椅之上,四周冷冷清清,除了两名太监之外,再无第四人。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匆匆走了进来,快速打量了一下四周,不等朱由检说话,面露不解之色,抢先问道:“皇上,宫里发生了什么大事了吗?微臣一路走来,除了一些宫门处有侍卫把守,几乎没见到什么人,几乎都是宫娥在当值。”
“哎。。。”
朱由检无奈地叹息了一声,缓缓抬起了头领,露出了他那失落的神情,这才有气无力地说道:“杨尚书,你有所不知,襄城伯刚刚前来汇报,各个城门告急,守城的兵力不足,朕只能将宫内的两千多内侍与侍卫派到了城墙上,抵御乱军的攻打。”
“原来如此!”
杨嗣昌恍然的应和了一句,紧接着面露神采之色,朗声说道:“启禀皇上,兵部送来一个好消息,您的圣旨刚一张贴出去,就有一名六十多岁的老叟做出了响应,捐出了自己的毕生积蓄,虽然只有四百两银子,但微臣觉得,还是应该给予嘉奖,以便鼓励其他人捐银捐粮。”
第三百八十九章 谋议()
朱由检的心里泛起了丝丝波澜,杨嗣昌之言,是他这些日子里听到的唯一好消息,神色不禁略微缓和了一些,轻声说道:“不错,那位老者确实应该得到嘉奖。”
“那。。。皇上。。。”
“传朕的旨意下去,立即加封那位老者为锦衣卫千户!”
崇祯大手一挥,如此说道的同时,脑海里不禁浮现了一些信息,想到了许多,脸色变得有一些黯然起来,心里很是苦涩,暗暗的连连摇头,相比于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是那么的不堪,纯粹就是在敷衍,一个个都在哭穷、耍赖和逃避。
更有甚者,有的人将家里的锅碗瓢盆那道大街之上练摊,还有在自己的豪宅大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尤其是国丈大人,泰山周奎,可谓是铁公鸡一毛不到,当代的周扒皮。
趁着朱由检的神色稍微放缓了一些,杨嗣昌暗自打了打气,整理了一下情绪,语气平缓的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还有一事,望皇上能够恩准。”
“喔。。。杨尚书,还有何事?”崇祯从失神中清醒了过来,露出意外之色,直直地看着杨嗣昌。
“皇上,是这样的,微臣检视各个城门的城防之时,奈何负责城防的公公不允,因此,微臣无法及时的了解到城防的真实情况。因此,为了能够及时而准确的了解到真实情况,还望皇上赐下一道圣旨,能够便宜行事,巡视各个城门的军情。”
在这一瞬间,朱由检立即会意,听出了杨嗣昌的弦外之音,但并未有追究宦官跋扈之意,仅仅是亲自书写了一道诏书,盖上大印,朗声说道:“好了,杨尚书,有了这份诏书,你就可以畅通无阻的检视各个城门,了解到军情。”
“谢主隆恩!”
很显然,杨嗣昌早就有所预料,皇上绝不会追究那些宦官的责任,跪谢之后,拿着那道诏书就匆匆离去了。
最终,大殿里只剩下了崇祯一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忽然的泪眼婆娑,两行泪顺流而下,更是带着哭腔的喃喃道:“列祖列宗,不肖子孙对不起你们,没能守住这大好河山。”
轰轰轰。。。
隆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