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逐日军刀 >

第61部分

抗战之逐日军刀-第61部分

小说: 抗战之逐日军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一路说着话,很快就来到了旅部,虽然说十四团是六二六团改编成的,团里很多人李汉都认识,不过他以前也就混了个面熟。

    李汉以前还是连长,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一营,王大柱他们就更不用说,他们连去营部的机会都不多。

    可是从今天后可就要在一个碗里吃饭,相互之间认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石世安带着十四团来到多伦之后,李汉就再也没有什么牵挂了的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汉难得轻松了一阵,旅里面的大小事务都有高建在打理,他现在主要抓的就是部队的训练和建设工作。

    石世安的到来不仅大大加强了李汉的兵力,而且还给他带来了不少的技术兵种,尤其是李汉紧缺的炮兵。

    十四团原本就有一个团部直辖两个炮连,迫击炮连和平射炮连。李汉将平射炮连,调到了旅部直属炮营。

    为了补偿十四团,李汉调了四门八二迫击炮给他们,使得十四团的迫击炮连拥有了十门八二迫击炮。

    虽然迫击炮比不上三七战防炮,但是迫击炮却是李汉现在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总不能把炮营的大炮给拆分了吧。

    此外,因为石世安一直在东北军担任团长的原因,他在东北军内部人脉广、熟人多,而察哈尔那边很多义勇军的人都是原来东北军的人。

    知道旅部炮兵营缺炮兵时,石世安一句废话都没有多说,直接就把这件事包揽在他身上了。

    这让李汉喜出望外,炮兵可是他现在最稀缺的兵种了。知道石世安一心想要找日本人的不痛快,李汉特意将十四团的主力设置在丰宁和隆化两县之间,同时将炮兵营调往丰宁,以便随时支援石世安作战。

    李汉在多伦把暂编一四五旅搞得风生水起,影响力也渐渐扩大到多伦周边的几个县城。

    迫于李汉势大,在主力部队没有腾出手来之前,热河日军不得不选择了暂避锋芒,守在热河的各大重点城市,当起了缩头乌龟。当然暗地里下绊子的手段肯定不会停下来。

    除了日本人,最近蒙古的王爷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尽管李汉的辖区只有四个县的地盘,但是李汉的狗腿子,多伦行署专员王威却将他的行政区域扩散到了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

    大量的牧民被油嘴滑舌的多伦行署专员王威蛊惑,要求贵族们取消纳贡制度,并且将草原分给他们打理。

    已经有不少的部落的牧民被王威蛊惑,专门和贵族作对,而且阴险狡诈的王威不但给这些卑贱的牧民提供武器装备,甚至还经常直接派遣军队帮助牧民抵抗王军。

    可以说李汉的存在,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蒙古王爷们的利益了,就算山下诚一不派人去催他们,他们也已经在相互联合,准备给李汉致命一击。

    由于民国时期多伦还没划为市,为了让王威能够名正言顺的管理四县的政务,李汉只好给他加了行署专员的头衔了,反正察北这一地区,自己现在一家独大,一四五旅的兵力比察哈尔警备部队都还多。

    察哈尔省政府为了让李汉能够安心待在多伦,不再继续在察哈尔搞风搞雨,很爽快的通过了李汉的请求,正是命令王威为多伦行署专员。

    王威上任之后,立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将在沽源实行的那一套政策原封不动的扩散到了其他三县,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对分布在察哈尔省的蒙古族进行了改革。

    李汉早在沽源的时候,就在默默的执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他不求察北地区能够进入工业化的时代,但是至少要保证每个老百姓都成“地主”,这样才能够凝聚人心,让老百姓支持他打鬼子。

    现在地盘扩大了,土地当然不缺了,但是人口奇缺啊,察哈尔全省也就两百万多一点人,土地面积却又将近二十八万平方公里,真不是一般的地广人稀。

    就这样情况下,那些蒙古王爷们还圈养了大批的奴隶牧民,王威能放过他们吗。自己这边人手奇缺,他们竟然还敢把牧民当成奴隶来用,这不是存心和自己做对吗。

    况且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民国都已经二十多年了,蒙古王爷的这些封建、奴隶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

    既然蒙古老爷们铁了心要跟自己作对,那我也就只能够接招了。王威是军队系统的出身的,虽然现在转职到政府部门工作,但是做事还是喜欢直来直往。

    当然蒙古王爷再怎么可恶,也是中国人,对他们还是不能够像对日本鬼子那样粗暴。

    所以在这之前,王威还是发扬了汉人的几千年传下来的规矩,决定对蒙古各大旗的旗主王爷之类的先礼后兵。

    不过可惜的是,王威似乎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或者说是威慑力,那些蒙古的王爷们对此根本就不买账。

    蒙古王爷虽然现在不如往日风光了,但是好歹也是王爷,手里掌握着兵权。虽然有些不愿意明着得罪王威的,但是他们同样找到种种借口来推脱。

    这些人很会找理由、找借口,比如说:这些奴隶牧民也都是祖上留给自己的财产,我们这些做后辈虽说没什么出息,但是不能连祖上的家业都保不住啊,不然死了也无颜见列祖列宗。

    总之他们的意思就是你王威想要改革是你自己的事,不要老想着来挖我们的墙角,总不能让我们这些贵族倾家荡产来支持你改革吧。

    还有一部分人人就完全不买账了,王威派出去的使者连人家的大门都没进去,就被赶了出来。

    这其中为首的就是锡林郭勒盟的盟主,蒙古族的顽固分子德王,这个日后的鼎鼎有名蒙古族蒙奸。

    此时此刻,德王还在做着大蒙古帝国皇帝的梦,作为成吉思汗的不知道多少代后裔,德王一直以恢复先祖的荣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些年依靠着日本人的帮助,手底下也发展起了几千的骑兵。

    不过从德王想要依靠日本人来建立大蒙古帝国的表现上来看,德王这个人可能没读几年书,至少他的历史学科肯定是挂科了。

    不然他应该是知道,当年忽必烈可是一连发起了两次远征日本的战役,要不是小日本的祖先们抵抗的比较顽强,可能就被德王的祖先灭国了。

    现在德王竟然幻想日本人帮助他建立大蒙古帝国,这不是典型的认贼作父吗。德王自己历史考试挂科了,难道以为日本人跟他一样吗?

第八十一章 抗议() 
可是德王自己不这么觉得,他反倒是觉得自己已经触摸到大蒙古帝国的皇帝的宝座了。

    甚至装模作样的发出了“当今时代,能振兴蒙古者,舍我与谁共”的感慨!

    一个已经沉浸在自己的皇帝梦中的人,又岂会将管理几个小县王威,掌管几千兵马的李汉放在眼里。

    别看德王也只有几千骑兵,但是只要他在蒙古草原上振臂一挥,立刻可以召集上万的骑兵加入他的队伍。

    而且德王现在还没有正式叛国成为蒙奸,不仅是日本人在利诱他,国民政府高层正在拉拢他,希望他不要走上叛国不归路。

    而德王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利用它在国民政府和日本人之间左右逢源。

    国民政府为了稳住德王,连何应钦这样的高层都派出去和他举行了亲切的会谈,国民政府在北方的省部级以上的高层、军方中将以上的军官德王也见识了不少,李汉区区一个上校,还真没有资格进入他的法眼。

    德王可以不理会李汉和王威,但是李汉和王威却不得不打蒙古同袍们的主意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日本人虽然暂时消停下来了,但是只要等到长城战役结束之后,日本人是肯定会对察哈尔下手的。

    到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一四五旅,不仅是因为他们重创了二十三联队的一个步兵大队。更重要的是,一四五旅的挡住了日军进攻察哈尔的大门,日军想要要攻取察哈尔,就必须要先拿下多伦。

    而热河和察哈尔两省的蒙古旗主和王爷又大多数是以日本人的马首是瞻,一直充当着小鬼子狗腿子的角色。

    再加上以德王为首的一大批蒙古贵族一直对察哈尔省蒙古地盘垂涎三尺,如果日本人进攻察哈尔,那么德王必将是急先锋了角色了。

    当然由于日本人暂时还没空来帮他,德王觉得仅凭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能够和国民政府对抗。所以在日本人进攻察哈尔之前,德王还不但算举旗造反。

    对于这种投胎有术的天生贵族,我们的政府是有足够的包容之心的。既然德王还没有举起反旗,民国政府姑且认为德王还是有救的,还有争取的价值。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央政府在华北地区的实力,根本不是鬼子的对手。

    但是不管怎么说,德王总是以成吉思汗的子孙自称,虽然年代相隔了几百年,只要他的体内还有成吉思汗万分之一的基因遗传,应该也不会像日本人卑躬屈膝,曲意逢迎。

    可惜从后来德王的表现上来,国民政府显然是高看了德王的节操,德王已经是铁了心要做叛国贼了,别说那虚无缥缈的成吉思汗基因遗传,就是用八匹大马也拉不回来了!

    既然早晚都要和小鬼打一仗,坐以待毙自然不是李汉的作风了。不过只要德王没有叛国,李汉就不可能明着对他下手。不然的话,很容易被扣上破坏民族团结统一的大帽子,那罪过可就大了。

    好在这一点还难不倒李汉,蒙古人的制度虽然比西藏那边的农奴制度要好一些,但是也没有完全摆脱奴隶制度。

    蒙古族大多数都是以部落为单位的,这一点和中世纪的西方国家有点像,每一个部落的首领就相当于一个领主,而牧民往往被看成是贵族的私产,不仅可以任意打骂凌辱,甚至还以用来交易。

    李汉和王威合计一下,决定从这点下手,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牧民的政策。

    李汉之前在沽源制定好的的政策,在王威的不懈努力之下,如今已经在四县生根。

    由于察哈尔根本不缺土地,四县的老百姓们开垦了大量的荒地,按照原先的计划,这些土地以后就是他们的私产了,在加上政府的税后不高,又愿意为农民提供贷款,使得四县的发展焕发出了蓬勃的朝气。

    李汉的新政策不仅给本辖区内的百姓带来了希望,同时吸引了大量的临近县市的农民,特别是陷入长城战火之中的老百姓,更是举家迁移到了多伦。

    对于这些人的到来,李汉觉得可以引用一个典故那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这是对于汉人的政策,而蒙古族作为在草原上的民族,已经习惯了逐草而居的生活,短时间就让他们下马种地,这个难度有点大。

    当然对原来实行的政策稍微变通一下,对于蒙古族的同袍同样合适。只不过是将田地换成牧场就行了。实际上,在察哈尔适合作为牧场的土地远远超过了适合耕种的土地。

    当王威将李汉的这一政策在辖区附近的正蓝旗,正镶白旗,太卜寺旗发布时,立刻就赢得绝大多数牧民的支持,这就像是共产党搞的土地改革一样,肯定能够获取底层人民的支持。

    当然得到了牧民支持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得罪蒙古的贵族,这些牧民都被看做成他们的私有财产,他们的所收获的东西也大部分都是要上交的。

    如今有了王威为他们撑腰,这些往日里一副奴才相的牧民也开始变得不听话了。

    对于王威的如此做法,蒙古各旗当然很不满意,不过这几个旗的实力都比较弱,每个旗也就那么几百的骑兵,因此他们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德王殿下,您可是锡林郭勒盟的盟主,您要是再不为我们做主,我们察哈尔各旗就都要被李汉的收拾完了。”

    最近半个月的时间,德王府上天天都有人前来诉苦告状,刚开始德王还很高兴,大家一有事就来找自己,足以见证自己在族人们心中的地位。

    因此德王也想借此机会,在提一提自己身价,同时琢磨着这次自己该从其他各旗要些什么好东西呢。

    可是时间一长,德王感觉到了事情不妙,要是再让李汉这么搞下去,察哈尔的蒙古各旗就真的都要完蛋了。自己的原意不过还是想像各旗要点好处而已,可不是真的希望他们就此完蛋。

    否则的话,就算他依靠日本盟友拿下察哈尔,管理起来也将变得极为麻烦,牧民们已经尝到拥有自己牧场甜头,自己再要从他们那夺回来,肯定是会遭到强烈的抵抗。

    “立刻命令巴彦嘎达来见我!”

    德王一想到这里,立马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带兵杀到多伦去。教训一下这个敢挖自己墙角的混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