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37全球速递 >

第117部分

1937全球速递-第117部分

小说: 1937全球速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从一间间夜总会和酒吧的密闭门窗里,隐隐透出点点满含荷尔蒙气息的暧昧光线。

    利斯他们带约翰去的是一家叫“雷克特俱乐部”的夜店,看他们轻车熟路的样子,似乎这段时间没少光顾这里。在利斯的带领下,约翰穿过一条灯光昏暗的走道,推开一道暗门,里面灯红酒绿的场景与屋外因灯火管制而显得寂静肃穆的大街完全是两个世界。

    约翰原本以为这里最多不过是个酒吧或者舞厅,没想到却是一个规模相当惊人的大型夜店。仅中央舞池就大到可以同时容纳上百对舞伴跳舞,楼上还有小酒吧、弹子房、桌球室和一排排房门紧闭的私人包间。

    利斯给了一个满脸横肉的大汉6英镑,一名身穿塔夫绸长礼服的女招待就把他们带进了一间铺有金色地毯的包房。约翰估计,这个房间至少有六七十平米,中心是一个小舞池,四周摆了几组蓝色天鹅绒面的沙发,一张牌桌和一台自动唱片点唱机,感觉和后世的KTV包厢有点相似。

    “六份伯爵套餐,小甜心。”利斯将一卷钞票顺着女招待敞开的领口塞进了她的胸衣里,又低头跟她耳语了两句。

    女招待离开后,利斯转身对约翰解释道:“这儿的老板雷克特兄弟也是伦敦西区黑市的幕后老板,所有的食物、酒水都是从西班牙和爱尔兰走私来的。只要有钱,在这里什么都可以买得到,完全不用考虑管制的问题。就是价格有点贵,最便宜的爵士套餐一份也得10英镑。”

    约翰点了点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虽然英国现在连切片面包都已经被禁止出售了,大部分英国人每天只能啃那些用加了钙和维生素的全麦粉制作的,又干又硬的灰色“爱国面包”和由胡萝卜、芜菁和马铃薯混合燕麦片制成伍顿馅饼(用英国农业和食品大臣伍顿男爵的名字命名的),但总有人会有享用澳洲龙虾、新西兰小羊排和里海鱼子酱的需求。

    有需求自然也就会有市场,政府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所以哪怕之后女招待端上来的各种酒水、精美小吃和水果中出现了疑似来自今天下午刚到的HX…82船队的菠萝和椰子,约翰也没有任何惊讶的感觉。要是没这点能耐,雷克特兄弟这个西区黑市老板当得也太不称职了。

    真正令约翰感到惊讶的,是女招待领进来的十几个衣着光鲜亮丽的年轻姑娘。可能看出约翰的脸色有些不愉,利斯小声地解释道:“放心吧老板,不是你想的那种。这些姑娘都是附近剧团的演员,也是来这找乐子的。”

    好家伙,40年代的英国就有外围女了吗,这也真够新鲜的。不过无所谓了,逢场作戏嘛,约翰年轻那会又不是没经历过,全当是体察伦敦民情了。很快,他就跟一个叫薇薇安的21岁女孩聊得相当投机了。

    “这么说,你祖父也是纽约人?”约翰没想到,对方还是个“老乡”。

    “没错,不过我出生在利物浦,我爸爸在英国念完大学后就在那定居啦。”薇薇安一边吃着水果派,一边开心地聊起了最近她在伦敦的生活。

    原来,这个来自利物浦的小姑娘还真是专业戏剧学校的学生。几个月前,她来伦敦参加ENSA剧团的选拔,但是没通过。最后只能在西区的一家小剧团找了份工作。以现在伦敦的情况,剧团虽然还不至于解散,但生意也好不到哪去。她和一帮剧团的姐妹们晚上就来雷克特兄弟的场子混吃混喝。

    “雷克特兄弟的场子口碑很好,而且也不收我们的门票钱。”薇薇安显然对今晚能够遇到阔佬免费大吃一顿很开心:“这里的客人都很有钱,也有教养。不像东区,都是些臭烘烘水手,还喜欢动手动脚的……”

    “老板,我们去下面转转。”乘薇薇安起身去自动点唱机挑选唱片的时候,利斯过来跟约翰打了声招呼。这小子还“不怀好意”地对约翰使了个眼色,意思像是在说:空间我腾给你啦,祝你今晚好运。

    约翰瞪了他一眼,这小子才出国几个月,胆子就肥成这个样子了,居然敢给自己老板拉皮条。别忘了,你老板娘还是公司监事会主席呢!

    而且这五个家伙里面,有三个在美国还是结了婚的。当初他们一致表示愿意留在英国的时候,约翰还挺感动的。现在看来,这几个家伙完全是“乐不思蜀”了嘛。约翰觉得自己有必要帮他们收收心了。这么下去耽误工作不说,别到时候弄出一身病来。

    当利斯等人下楼去跳“灯火管制漫步”(一种战时流行的贴面舞,当灯光熄灭时,每个人都可以随意交换舞伴)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一笔不菲的奖金已经离他们远去了。

    当晚,约翰一直在“雷克特俱乐部”待到了11点左右。虽然薇薇安一直那在抱怨剧团宿舍热水供应不足,洗澡的时候浴缸里只给放5英寸深的水,明显是在暗示自己可以跟他走。但约翰还是在付了她5英镑小费后,独自离开了。

    这方面,他还是有原则的。逢场作戏,跳跳舞、聊聊天什么的没问题。再进一步,就算了。况且当着一帮下属的面打野食,他还真丢不起这个人。

第八十六章 地狱中的天堂() 
在伦敦待得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约翰没有安排任何正式的考察项目。他花了大半天时间在房间里用一台不大好使的打字机完成了自己的头两份调查报告。

    看看时间还早,他就步行去了大使馆,将报告交给了一名外交信使。然后他又去了离大使馆不远的一家餐馆,独自享用了一份没有牛肉的炸肉饼、没有糖的麦芬蛋糕和没有甜菜的甜菜汤。

    吃完饭,他又要了一杯没有茶叶的红茶,翻阅起了那份他从大使馆顺出来的《泰晤士报》。

    起初,他从大使馆秘书室顺走这份报纸,纯粹是因为看到上面刊登了一篇对库克老板的采访。约翰觉得报纸上,那张五大三粗一脸凶相的库克老板,端着一大桶土豆泥对着镜头傻笑的照片非常有喜感,就拿走准备好好欣赏一下。

    但是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报纸里的其他内容吸引过去了。在这期《泰晤士报》的头版,大部分篇幅都是报道前天晚上皇家空军对柏林的报复性轰炸的。一名皇家空军轰炸机中队长自豪地告诉媒体,他和他的中队在柏林上空巡航了大约半个小时,把超过40吨航空炸弹扔到了“杰瑞”(德国人Germans的谐音,英国人对德国佬的蔑称)的头顶上。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篇鼓吹皇家空军誓将柏林变为一片火海的文章下面,还有一篇几百字的小豆腐块,刊登的是内务部常务副大臣约翰?安德森爵士最近签署的一则行政命令。根据这则命令,内务部将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一种家庭防空洞,计划在一年内修建不少于15万个。

    看来英国的当权者们脑袋还是很清醒的,知道希特勒是不会吃哑巴亏,必然是要报复回来的。当务之急,还是指导本国居民做好挨炸弹的准备,挺过元首的下一轮“死亡咆哮”。

    果然,《泰晤士报》第二、第三版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介绍如何建造和使用这种“安德森防空洞”的。每户居民都可以去当地的防空指挥部门申请领取6块用以建造防空洞的波纹钢板。他们需要先用螺丝钉将这些钢板组装成一个长宽各2米,高1。2米的大铁箱子,然后再将这个大铁箱子埋到自家的园子里。

    约翰知道,这种简易家庭防空洞虽然构造简单,空间狭小,里面又闷又潮,但确实能救命。在接下来的不列颠空战中,自家有花园的伦敦人就是依靠这种家庭防空洞,熬过了连续57个夜晚的狂轰滥炸。

    当然了,在德国人的大规模报复性轰炸来临之前,普通老百姓更关心的还是与他们日常衣食住行相关的消息。特别是最近,英国议会和政府接连出台了一大堆战时法律和行政命令,《泰晤士报》上关于这些“新规”的报道和讨论是多之又多。其中有一些,在约翰看来是相当新鲜有趣的。

    比如,一篇题为《宠物饲养新规迎来首位被处罚者》的报道,提到了一名叫布里奇特的小姐因为用面包喂鸟,违反了一会不久前刚刚出台的关于禁止用普通食物喂养宠物的新法规,而被罚了10英镑。

    报道语重心长地告诫所有英国鸟类爱好者都要接受这个教训,并一本正经地建议他们可以改用葵瓜子。(一直到后世,瓜子、花生、松子总之所有带壳的坚果在很多英国人的脑海里都是给宠物吃的,一般超市都会有卖瓜子的,不过是在宠物用品区域。)

    再比如,最近政府又对布料的配给标准进行了微调。每人还是一年66张布票没变。但帽子的购买“价格”变了,男帽由4张布票上涨到了6张,女帽由5张上涨到了7张。

    而接下来,记者就对政府为什么单单调整帽子的购买标准,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差点没把约翰给绕晕了。

    好半天,他才整明白,原来因为燃料、照明和电力部门制定了新的居民每月燃料消耗上限,以及大量油脂被改为工业用途,肥皂减产等一系列原因,现在人们洗头的频率大大降低了。

    为了不顶着一头油腻腻、脏兮兮的头发出门,带帽子的人自然也就增多了。所以,政府部门不得不上调购买帽子所需的布票标准,以抑制越来越旺盛的帽子需求。

    文章的最后,记者还采访了“专业人士”,就“怎样延长力士香皂的使用寿命”,以及如何更好地保存和使用肥皂进行了科普。

    这都是什么玩意啊。约翰把报纸扔到了一边,这种事也需要拿到报纸上讨论?看来英国人需要向苏联好好学学。人家那几乎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得按配给来,也没见弄出这么多麻烦事。

    说真的,约翰现在挺鄙视英国人的。自打他到了英国之后,就已经听够了周边人对于“越来越苛刻”的配给制度的抱怨。似乎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在痛斥这种没有人性的制度,认为自己现在过的是地狱的生活,而这一切都要怪对面的希特勒。

    一开始,约翰还抱有一丝同情的心态,毕竟他们生活的水准是不如以前了。可不能总是纵向比较啊。实际上,对面的德国人早从去年开始就一日三餐啃土豆了。和德国人比起来,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富足了。

    如果是和现在的中国比的话,这些英国人甚至完全可以算是生活在天堂了。但是他们仍然在抱怨,自己的天堂没有那么舒服了。

    约翰决定到附近的几家食品商店去转一转,看看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其实不用多待,光凭前世他小时候的生活经验,约翰一会儿就看出英国人的毛病出在哪了。很显然,面包、土豆等基本粮食是不缺的,人们的不满主要源于副食种类的匮乏。

    到底是资本主义国家,搞计划经济没经验啊。副食的种类千千万万,重口难调,哪里是你管得过来的。英国政府也真死心眼,担心老百姓营养不均衡,竟然恨不得把他们每天吃什么,吃多少都规定好了。

    问题是谁愿意按照政府推荐的菜谱,天天面对千篇一律的食物啊。约翰觉得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把配给手册里上百种食品票统一换成“点券”。规定每个人每个月消费的点数,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自己搭配去。

    政府只要根据不同时期各种食物的稀缺程度随时调整点数标准就行了。番茄不足就把番茄点数调高,人们自然会少买番茄,寻求其他蔬菜。哪像现在,给了每人每月定量的番茄票,到时候市场上供应一不足就挨骂。

    约翰现在考虑的是,自己要不要把这些想法写出来,说不定能从英国人那里换点什么好处呢。

第八十七章 皇家空军的扬基鹰() 
皇家空军丘奇芬顿(Church…Fenton)基地的指挥塔台里,约翰正在第71战斗机中队指挥官伍德豪斯的陪同下观看一场低空袭扰作战训练。在他的身旁,还有多诺万和斯帕茨少将。

    “真特么丢人现眼!查尔斯(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上校查尔斯·斯维尼,这批美国志愿飞行员的招募者)从哪找的这批乌合之众。”斯帕茨少将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小声得嘀咕道。

    虽然71中队的这帮美国小伙子大部分并不曾参加过陆军航空队,但斯帕茨还是觉得很丢脸。连单机跟进纵队这么简单的编队阵型都做不好,居然还敢跑到英国来参战。在他眼里,这些毫无自知之明的“冒失鬼”只配去开农药喷洒机。

    对空中作战一窍不通的多诺万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他们还有多久才能完成训练,投入作战?”多诺万一边看,一边兴致勃勃地问伍德豪斯。

    “估值至少还得3个月。”伍德豪斯有些尴尬。作为一名皇家空军的精英飞行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