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帆 >

第153部分

宋帆-第153部分

小说: 宋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舫的窗外,一轮半弦之月映在河面之上,然而粼粼的波光却在昭示着,这明亮的月儿只是虚影。

    “幸福的归宿,是否便如这水中之月一般的飘渺呢?”李师师望着窗外的河面怔怔地想道,“‘以乐为夫,以曲为子’,今生今世莫不会真的如此吧?”

    李师师感觉有些茫然,无奈之余也便想着:“若真是此生无缘,那便当真‘以乐为夫,以曲为子’好了。如此纵然年老色衰,说不定还真可以在那京都大球场以乐曲耀于人前。”

    想起某人的某个承诺,李师师心中也骤然一暖,此生与乐曲相伴之外,她终究还是有些更大的期待。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轻轻地歌声哼起,一曲幽怨尽溶于淡淡的月色之中

    岁月的大河静静地流淌着,此时每一个人的命运仿佛便如这大河之中的朵朵浪花,不知前面会有许多的暗礁和险滩在等着他们,而一些承诺是不是会像浪花拍岸一般消逝无形,也着实无人可以预测。

    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在晨曦的照耀之中,杨帆的船队再次启航。船队之中几艘冒烟的船只,依然是引得河边众人驻足观看,便在众人好奇的眼光里,船队鸣着汽笛、驱开前面慢吞吞的行舟,略显嚣张地驶入长江,进入江南。

    “士远兄可知那几艘船只有何古怪,竞能无帆而行?”

    “能有什么古怪,定是那神工楼新造的妖物!”

    “哼!何止是神工楼造的妖物,我看这神工楼便是妖物。”

    “是啊,此次他们进军江南,不知有多少生意会被他们抢去!”

    望着前方的船队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便在杨帆刚才启航的河段,一艘巨大的画舫缓缓地行驶在河面之上。画舫二层的甲板之上,四名商贾打扮的男子,正在对着远去的杨帆船队指指点点。

    既然是商贾,对杨帆那几艘蒸汽机船指指点点本属应该。那几艘船实在是太拉风,若是引不起别人的注意,反而奇怪。可是这几个商贾的话语之中,除了对那几艘蒸汽机船的议论之外,更有对神工集团的敌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管这风是从何方吹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二二五章 风从四方来() 
神工集团在大宋是个奇迹,没有哪家商行能像它这样,短短的几年内便累积起巨额的财富,并且将业务扩张至多个领域。

    起先之时,很多大的商行对于神工集团并没有多少敌意,毕竟生产经营的领域不同,神工集团生产的高档消费品与他们的经营范围并不冲突,甚至取得了经销权的话,这个集团的产品还会为他们带来可观的利润。

    然而,随着神工集团的不断扩大,它的触角也在不断地向各个经营领域延伸,最令人绝望的是,它但凡进入一个领域,必然会为这个领域带来更新鲜、更有竞争力的东西。在这样的东西面前,原先执市场牛耳的商家,往往很快便会被赶下老大的宝座。

    而更可怕的是,这个集团的经营模式便如一头张着血盆大口的鲸鱼,不断地在玩着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被它排挤的难以经营的商家,往往很快便被它兼并。

    面对着这样一头商业怪兽,大宋的其他商家渐渐警惕起来,一些合纵连横的手段更是时不时地运用在与神工集团的商战之中。

    此次杨帆宣抚江南,神工集团组织百人的团队随之南下,目的再清楚不过。江南之地的巨商大贾早已如临大敌、暗中应对。

    今日杨州画舫之上,便是三家江南商会的会长。名叫徐文前的,乃是江南最大的布商,朝庭八成以上的岁供便是由他提供;而那曹齐,多年以来把持江南的茶盐专卖;名叫宋士远的,则是大宋有名的瓷商。

    除了此三人以外,还有一名来自北方商行的掌柜,此人名叫王念吾,却是以王黼为后台的北方商家代表。今日牵头组织之人,自然也非他莫属。

    “此次神工集团派出大批人马进入江南,所谋必定不小,相爷可有什么对策?”宋士远看着远去的杨帆船队,朝王念吾问道。

    王念吾故作神秘地一笑,却是卖了关子反问道:“诸位可有对策?”

    四人中的曹齐摇头道:“在下倒是没有什么对策,不过想来那神工集团不会插手盐茶生意吧,而且说实话,前些天里那神工集团曾联系在下,欲与我们商行做几笔生意。”

    “是啊!”布商徐文前也道,“神工集团似乎要拓展海外的生意,我们这丝绸、陶瓷、茶叶可是主要的贷,他神工集团求购不正赚钱的机会么,不知相爷为何如此审慎。”

    “昨夜扬州樊楼诸位可曾订到位置?”王念吾有些答非所问。

    “李师师扬州献艺,如何肯错过?幸亏曹兄这边面熟,托人订了几个位子,得以一睹那师师姑娘的风采。”

    “噢?那不知曹老弟花了多少银子订到的这几个位子?”

    曹齐拍拍头,尤感肉疼地道:“三个位子花了三千两银子!”

    “唉!不过是一顿饭的工夫,便花去了老弟三千两银子。可是昨夜我在扬州的丽春院,找了他们的头牌陪酒、陪睡,总共才花了二百两银子不到。呵呵,这丽春院原先可是扬州最好的销魂之地,可昨晚真是冷清,若在原先,听说想要那素素姑娘陪上一晚,须提前十日便要交要订银,约好日子。”

    曹齐三人沉默不语,他们明白王念吾想要说什么。

    “这丽春院之所以出现昨晚的窘境,便是拜那樊楼所赐,樊楼真正的东家诸位不会不知便是神工集团那位吧。”

    三人有的摇头,有的点头,不过所表达的意思显然是一致的。

    “哼!据我所知,这丽春院也没少跟神工集团做生意,可如今落得什么下场,大家都看到了。三位这几年依仗相爷的照拂,把生意做成了一方巨擎,固然可喜,然而我看诸位这种轻松赚钱日子实在是过得的太久了,便把这商场如战场的道理给全忘了——那神工集团岂是好相与之辈,你们同它做生意,不怕被它咬一口肉去?”

    三人皆是走了王黼的路子,取得各自领域的朝庭专供权,才将生意做到了今天的规模,而这王念吾显然是带着王黼的指示前来,目的便是要对付神工集团,他们也不敢有太多违拗。

    “相爷有什么吩咐,王掌柜尽可讲来,我等定当全力以赴。”曹齐道。

    “好!大家也知道,当前朝中,那杨帆乃是相爷的劲敌,相爷怎么可能眼看着他的神工集团在江南为所欲为?此次在下约三位出来,便是商量如何对付这神工集团。”

    “这个自然,相爷就是咱们的根,他老人家的政敌,也是我们的敌人。只是这神工集团接下来要做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接下该做什么,相爷可有具体安排?”

    王念吾点点头道:“这杨大人之所以能得这两路宣抚使的职位,便的在皇上面前立下军令状,要在一年之内筹集足朝庭北伐所用的金钱、粮草。可方腊之乱刚刚平息,江南之地五十余县三年赋税尽免,其他地方还要支援这五十余县,凭借如今江南之地一年的赋税,根本不可能凑齐朝庭所需的数目。因此,他此次南下带足了神工集团的什么经理……销售……之类的人员,除了要在江南同诸位争夺市场之外,最重要的任务自然是想多赚些银两,好购买粮食,补足北伐之资的差额。”

    “这神工集团赚钱的本领大家自然知道,便是一年之内在江南赚不到钱,以他们的家底,补足朝庭北伐所需之资的差额应是毫无问题——这也是那杨大人敢于应下这趟差事的底气所在。可是,他却忘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即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粮食。”

    “相爷的意思是……”

    “呵呵,自然是让那杨大人有钱也无处花。”

    “这么说,相爷是要我们……”

    “不错,便是要你们筹集资金,将这市面上的粮食全部买下,如此一来,便能拿住这杨大人的命门,嘿嘿,到时他还不是要任我们宰割。”

    “哈哈,奇货可居,只要囤积起足够的粮食,到时咱们便可来个狮子大开口,狠狠向那神工集团敲上一笔。”

    “那我们立即着手操办此事。现下正值秋收,可是收购粮食的大好时节。”

    “那有劳三位了!”

    “请王掌柜代为禀报相爷,请他老人家放心,今秋这市面上的粮食,我们三家全包了。”

    “不——不但今秋市面上的粮食,便是明年两季的余粮也要提前买下来!”

    曹齐三人皱眉道:“明年两季的余粮?此时如何收购?”

    “相爷说了,如果只收购今秋市面上的粮食,必会打草惊蛇,引得神工集团出来竞争,那接下来咱们想要继续收购的话,必然会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咱们要一击必中,提前将明年两季的余粮全部收购了。”

    “王掌柜的意思是,咱们先行将明年的余粮订下?”

    “对!让江南各大族估算一下明年余粮的分量,咱们提前也订下来?至于订金方面,多给点。契约上的违约条款定得高一些。”

    “多给点?不知给几成合适?”

    “最少五成!”

    “五成?是不是有些多?若是要先付五成订金的话,我们手头上的现银恐怕周转不过来。”

    “是啊!五成实在是有些多,我看咱们只需付二成便可,难不成他们还真敢毁约不成?”

    王念吾朝着三人戏谑地笑笑:“现银周转不过来?这几年三位赚了多少家底,相府可是清楚地很。怎么?要赚钱的时候能想到相爷,现下需要你们为相爷出点力气了,便要推三阻四么?”

    三人看着王念吾尴尬地低声道:“王掌柜这是哪里的话……”

    王念吾摆下手道:“相爷知道你们这些商贾的德行,三位放心好了,相爷有言,若这件事情办得好的话,盈利的银子给你们五成,另外明年朝庭的专供还是交由你们置办。”

    三人闻言大喜,忙齐声道:“谢相爷恩赐!王掌柜吩咐之事,我们明日即刻去办。”

    ……

    大宋宣和三年的中秋节,历经方腊之乱一度十分萧条的杭州再次热闹起来。尽管城内许多坍塌的残垣、烧焦的废墟仍然宣示着战争的悲凉,但作为东南政治中心、各级官员的办公驻地,时至中秋佳节,杭州城便是想安静,也安静不起来。

    方腊之乱中,驻守杭州的官员大部分遇难,此时新晋为官的绝大数是从外地调来之人,他们之间自然需要借着节日期间应酬一番,一方面彼此增进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其实也暗含了相互庆贺的意思,毕竟在这东南繁华之地为官,可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而另一方面,杭州作为东南之地的经济中心,市场又刚刚因为方腊之乱而重新洗牌,进新市场的众多商家自然也要拉拢巴结杭州城内的众多官员,以求在之后的日子里获得支持和照顾。

    无论是官员之间还是官商之间的这些应酬,显然拉动起了杭州城的内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的繁华情形一如从前。

    便在这样的氛围中,杨帆来到了杭州。

第二一六章 大财力、大气魄() 
杭州宣抚使司。

    相比于此时人员冗余的其他衙门,杨帆的宣抚使司虽然级别甚高,但大小官吏并不是很多。他此次宣抚江南两路,主要任务是筹集北伐之资,但具体的工作自然是由当地官府来完成,杨帆主要还是从中协调监督,故而这宣抚使司也用不了多少人。

    中秋节刚刚过完,杨帆的衙门也随之忙碌起来。一道道的文书命令,不断地从衙门之中发出。一年的时间很短,杨帆必须抓紧时间,尤其当下正是秋收时节,正是筹集粮草的最好时机。

    这项任务地方上最关键的部门便是转运司。在这个位置上,杨帆争取到了两个实缺名额,然后安排了两名得力官员。这两名官员名头很大,却是遭王黼构陷,被赵佶贬谪到江南收税的原户部尚书唐恪和原监察御史李纲。

    唐恪与李纲皆是宰相之材,任一路的转运使自是能力足够。这两人亲近太子一党,与王黼互为政敌,而且他们人品在朝中也是出名的方正,必会不遗余力地去完成朝庭交办的任务。

    由于交通不便,杨帆也没有如后世一般安排一个专门的会议来布置这项工作。不过,像唐恪、李纲这种级别的官员,无论如何是要同他们坐在一起商议商议的。

    八月二十这日,新任两浙路转运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