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883部分

大唐第一少-第883部分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绲睦類值热耍彩怯心宰拥模皇撬堑哪宰用挥锌刈〉昧怂堑挠捅┡埃套爬疃菹露运堑某璋筒幌率志臀

    要是换了有娘生没娘养的孩子身上,在偌大的宫中,一年到头见不到亲爹的那种,你看看他们敢不敢这么嚣张,肯定是要夹起尾巴来小心翼翼的做人的。

    李象不是嫡出,从小在东宫之中长大,他出生之后的几年里,作为作为太子妃的苏氏肚子一直都没动静,所以李象大部分时候去见李承乾的话,都是苏氏带着去见的,那个时候,即便是苏氏带着去见,也不一定能见得着,不过就说那时候的那个情形,不少人都觉得,李象肯定是要被苏氏当成儿子带大的,至于李象的生母,地位不高,也没有人在意了。

    但是后来苏氏怀孕了,生下了李厥,有了亲儿子,自然对李象也就不如以往了,要分心照顾自己的亲儿子了。

    后来,李象在东宫唯一的期待就是能够见到他的晋阳姑姑了,只要晋阳姑姑一到东宫,他就可以去找晋阳姑姑玩,晋阳姑姑也会带着他去见父王。

    李承乾或许会不见太子妃苏氏,但是不会不见自己的妹妹,因此,李象跟在晋阳身边,就一定能见到李承乾。

    后来东宫经过几次三番的清洗,李承乾也就不变得像以往那样整日埋头在奏折之中了,有功夫去看李象的课业,教导李象读书习武,父子之间的接触也就多了起来。

    因为那时候李象的年纪已经有些大了,可以跟着李承乾去习武读书了,而李厥呢?尚在襁褓之中,虽然李厥才是嫡子。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李承乾拿不定主意要立那个皇子为太子。

    李象孩童时期虽然鲜少与他在一块儿,但是后来这不是经常带在身边吗?至于李厥就没有这么个机会了,李厥长大之后,李承乾也就再次陷入了忙碌之中,虽然李厥那个时候占着嫡子的身份,但是李承乾与李厥之间的相处,可没有与李象之间相处的时日长。

    现在李承乾成了皇帝,而苏氏眼下并没有封后,所以李厥的这个嫡子的身份,也是掺了水的。

    他的嫡子身份,还是要看苏氏能不能被立为皇后。

    对于立后的事情,朝臣们也只能上奏折劝谏,决定权还是在李承乾手里,李承乾要是拖着,谁也没辙。

    现在谁都不清楚李承乾对于皇后和太子的事情是怎么想的,这时日一长,都回味过来不对味儿了,提的人也就少了。

    作为皇帝的李承乾还是很强势的,因为皇室强势,他这个皇帝就能强势,不像高祖皇帝那会儿,皇室并不强势,这个不强势,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太上皇李二陛下的贞观一朝,经过贞观一朝,皇室已经扭转了这番现象。

    而李承乾,则是集成果于一身者,作为皇帝的他,可不用再像自己的父皇和皇爷爷那样,在后宫之事上,还要看朝臣的脸色,听朝臣们捞到。

    即便是前面的朝政之事,李承乾的话语权也是足够重,前提是他自己不犯糊涂。

    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稳赚() 
这是李唐皇室两代人的努力,当然,大多是李二陛下在贞观年的努力。

    在五姓七宗掌控天下的局势下,李唐皇室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硬生生的压住了世家,为皇室劈开了一条路,而现在,李承乾正大步走在这条路上。

    等到李承乾走的稳妥了,那世家横行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若是世家知道收敛,不在钱庄的事情上动手脚的话,李承乾也不会暗地里对世家有这么大的意见,即便是翻脸,也不会这么快。

    所以追究其根本,还是世家太贪。

    送走了李象之后,玄世璟就收拾收拾去书院了,现在他仍旧是偶尔在书院带带学生什么的,名义上也算是书院的先生。

    而李象从玄家出来之后,就去李二陛下的府邸拜访去了。

    李二陛下这才来庄子上没多久,高士廉虽然已经见过李二陛下了,但是还没有提起让李二陛下去书院的事儿,这事儿也急不得。

    李二陛下刚刚搬出宫,对宫外的生活都还新鲜着呢。

    虽然早年间他们李家还没有坐天下的时候,便是生活在外头,但是年头不一样啊,那时候能跟现在相比较吗?那时候的李家就是整天站在独木桥上,时刻都生怕有人来把独木桥给掀翻了。

    那时候炀帝一直都惦记着怎么铲除李家呢,即便李家富贵,也没过过几天安生日子。

    现在不一样了,卸下肩膀上所有的担子之后就彻底轻松了,什么也不用再操心了,而且宫外比宫里自由的地方太多了。

    “陛下,越王殿下在外求见。”德义来到李二陛下的书房,低声说道。

    “越王?象儿?”李二陛下问道:“他没说来干什么?”

    “说是来给陛下请安的,特意到庄子上来探望陛下。”德义说道。

    “那就让他进来吧。”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声道。

    紧接着,外面的人就把李象给带进了府邸之中,领着李象来到了李二陛下的书房。

    “孙儿拜见皇爷爷。”李象站在书房之中,恭恭敬敬的行礼。

    “嗯,封了王,果真是比以前看上去沉稳不少,不错。”李二陛下看着意气风发的李象,赞赏道:“不过,你这身子骨,可要多锻炼锻炼了。。”

    “是,孙儿谨遵皇爷爷教诲。”李象应声道。

    “怎么,是特意到东山县庄子上这边来的?”李二陛下问道。

    “正是,孙儿自宫中搬出来,住进了长安城之中自己的府邸之后,就赶忙到庄子上来看望皇爷爷了,还去看了晋阳姑姑,现在孙儿住在外头,比之前在宫中的时候,自在了一些。”李象说道。

    李二陛下抚须,点点头说道:“的确是啊,以往你在宫中的时候,出宫的确是多有不便,现在也好了。”

    “是。”

    “一会儿就到后宅去看看你皇祖母吧。”李二陛下说道:“不过,象儿你封了王,也就有了一个王应当担当起的责任,莫要让朕失望,让你父皇失望。”

    “是,孙儿明白。”李象说道。

    “好了,去吧。”

    “是,孙儿告退。”

    李象和李二陛下在书房之中并没有说太多的话,也没有太多的话去说,李二陛下就是尽到了一个长辈的职责,叮嘱了李象几句,而李象也不会主动去说别的。

    他要的很简单,就是与自己的皇爷爷常来常往,保持联络就好了。

    今日到庄子上来探望李二陛下,去拜访了玄家,往后就会有更多的理由与这边联络,比如说手上有什么好东西,送过来孝敬皇爷爷什么的,又或者是送给晋阳。

    保持了联络,关系自然就亲近了。

    这才是李象想要的。

    不得不说,李象封王离开了皇宫居住在长安,在这上面,真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李象这一趟来i庄子上不管是联络感情也好,还是带着别的目的来的也好,他都是稳赚的,这一点,宫中的李厥就达不到李象这样的高度了。

    如今的李厥和苏氏仍旧在宫中,目光还是盯在李承乾身上,不能说他们的目光放的不对,毕竟到最后谁是太子,决定权在李承乾手中,其余的人,不过是一块或重或轻的筹码而已。

    一转眼又是年底,薛仁贵从熊津回来了,自从熊津都护府改成了熊津道之后,薛仁贵这家伙就成了实权派的人物,回了长安城之后,长安这边也有不少官员想要巴结薛仁贵,与薛仁贵交好。

    虽然薛仁贵是武将出身,这么多年又是在外头,但是一个人能镇住整个熊津地区,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了,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头脑简单的薛仁贵了,虽然说不能对付得了长安城中的这些场面,但是至少还是游刃有余的。

    回到长安城,进宫见过李承乾之后,又从长安城中脱身,得了空闲之后,薛仁贵就到了东山县庄子上,来拜访玄世璟来了。

    “玄公,咱们可许久不见了。”前厅之中,玄世璟和薛仁贵落了坐,下人上了茶之后,两人便开启了话匣子。

    “是啊,有两三年了吧,这两年来熊津那边忙到你过年都不能回长安。”玄世璟说道:“也委实辛苦你了。”

    “辛苦倒是不辛苦,但是就是有些害怕啊。”薛仁贵说道。

    在玄世璟面前,他也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他知道,玄世璟不会坑骗他,所以有些话,不必避讳。

    “害怕?怕什么?”玄世璟问道。

    “以往是熊津都护府,虽然在那边带兵,还总领着熊津的事务,但是那时候面前好歹还有个新罗,实际上大多人都知道,我在熊津,一来是要稳固熊津的地方政务,二来就是要防着新罗,有新罗从中牵扯,我自然安稳许多。”薛仁贵说道:“但是现在,熊津都护府成了熊津道,新罗也被程处默将军和吴王殿下给平了,偌大的一个地方,能说话管事儿的就只有我一个人,总领着地方政务,节制下面的官员,更重要的是手握军权,就怕朝中这边有人坐不住啊。”

    :。: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大唐的眼光与步伐() 
薛仁贵自己担心这些也不是没有道理,想想偌大的一个熊津都护府,下面的官员,全是薛仁贵在节制,加上薛仁贵在熊津手握重兵,几乎等同于一方诸侯了,朝廷这边能不管不问

    皇帝会放心大臣会放心就算皇帝放心了,朝中的大臣也得找机会在皇帝面前给他上眼药,那时候,薛仁贵就算是规规矩矩的,那也抵不过三人成虎,所以薛仁贵害怕了。ξξ

    “你说的倒是有道理。”玄世璟说道“不过你现在坐在这个位子上,也是实势所早就出来的局面,新罗刚定,就如同几年前高句丽和百济被平了一样,新罗的地盘才刚刚纳入大唐的版图之中,那边一切事情,都要从头开始,还是那个理由,你比朝中的任何人都熟悉熊津那边,所以那边的事情,你是当仁不让,所以,原本新罗的地方上的建设,还是需要你来总领,等到几年之后,那边太平了,不会生乱子了,那些人都真真正正的归附了大唐,能为大唐做出贡献了,到时候你也就不会被钉在那个位子上了,所以,不必恐慌什么。”

    薛仁贵在那个位子上做不久的,整个熊津道,都在薛仁贵的手底下,朝廷又怎么可能把薛仁贵长久的放在那里呢估计等收了的新罗的地盘被薛仁贵整顿明白了,朝廷就会重新派遣一批官员到那边,该接替的接替,该怎么着的怎么着。

    至于薛仁贵,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回长安城,他在熊津立下了这么多功劳,有那么多的政绩,在长安城,在朝堂上,必然是有一席之地,另外一条路,无非就是还会留在熊津,不过那时候的薛仁贵手中的权利,肯定不比现在,即便是手中的兵马,也要被分出去。

    朝廷现在对熊津道的重视还是不够啊,打下来容易,但是守住,真正的让它变成自己的地盘,这难。

    所以现在这难题是落在了薛仁贵身上。

    朝廷在让他扛着这个难题。

    保不齐新罗的百姓之中还会有一批比较有血性的人呢趁着大唐一个不注意,就想要学高句丽余孽一般,想要复国,或者是联络倭国。

    倭国可是刚刚丢了島根県,把偌大的银山拱手相让给了大唐,要是有机会的话,他们会不取回来

    只是这个机会,估计如今这一代的倭国人,他们是等不到了。

    如同后世岛国建着鹰酱的军事基地一样,整个島根県,几乎已经成了大唐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了,就是为了护着島根県的银矿,这可是大唐好不容易拿下来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战争机会所拿下来的,大唐抓住了这个机会。

    等到这个难题被薛仁贵解决了之后,薛仁贵就可以安心了,因为朝廷会给他挪窝。

    “但是最近朝中已经有风声,有不少人在陛下面前上奏,说起熊津的事儿了。”薛仁贵说道“若是陛下问起来的话。”

    “你问心无愧,你怕什么。”玄世璟笑道“放心吧,陛下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关于熊津,当年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一切就都已经谋划好了,如今一切,不过是在计划之中,按照计划之内的路子在走而已,无需担心,而且,你要处理的,不仅仅是熊津的问题,莫要忘了,大唐在倭国的島根県还有军队,还有银矿,到时候从倭国运送出来的银子,不是走熊津,就是要过海直接到登州,熊津半岛地区,可是大唐对倭国的一块跳板,所以这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朝中言论满天飞,只要陛下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