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第5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爷请讲。”
“你们看,本侯这宅子如何?”玄世璟笑问道。
“很好,很华丽。”藤间回应道。
“若是这所宅子在倭国,能值多少白银?”玄世璟又问道。
“这。。。。。。”藤间一滞,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样一所宅子若是在倭国,在现在的京都难波,那些贵族一定会为之疯狂的。。。。。。
倭国的那些贵族手中有很多银子,但是银子这东西,就是用来花费,就是用来享受的,那些贵族不惜花费重金,从大唐商人手中购置一件件的奢侈品,贵族之间的攀比之风也是相当浓烈,但是奢侈品也只是摆放在那里的奢侈品罢了,哪儿能赶上这样一座精致的宅子?
“你们三人的出身在倭国恐怕还算不错,而你们三人,也不通商道吧。”玄世璟笑道:“打个比方,你们花费白银五万两,从本侯手底下的工匠那里学到建造这样的宅子的方法,回到倭国之后,建造一处倭国的道政坊,这当中,能够带给你们多少财富呢?”
听到玄世璟这样说,三人只觉得有些呼吸急促。
这当中的利润,何其惊人!
三下和井上两人霎时间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这位侯爷的话说的没错,若是这样,自己的家族岂不是能够达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在倭国,有钱,就能够招募到足够的武士,有了自己的势力,家族在倭国的地位定然会上升,而且这般做,还攀附上了这位大唐的新贵侯爷。
这位侯爷在大唐朝廷之中可是位重要的人物,而且,这位侯爷如此年轻,往后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自己有了这样的人脉关系网,回到家族之后,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本侯知道,遣唐使回到倭国之后,在倭国的地位很高的,曾经有一个倭国人,来到大唐,不但在大唐学成归去,还带回去一个大唐媳妇儿,有了孩子,结果他的家族派遣出千人迎接他们一家三口回家,本侯说的没错吧。”玄世璟问道。
藤间点了点头,那个人他知道,回国之后虽说在朝堂上不算风光,但是在他家族里面,却是举足轻重,那个唐人女子生的还是女儿,名字唤做“喜娘”。
“所以说,本侯说的话,你们好好考虑考虑吧。”玄世璟笑道。
“嗯。”藤间点点头,随后带着两人起身:“那我们先回去想想,而后再回复侯爷您。”
“好,本侯等候诸位的消息。”玄世璟笑道。
倭国的三个遣唐使离开了,晋阳从楼上走了下来。
“夫君对他们说的,可是真要将工学院的东西贩卖给他们?这样一来,夫君怕是会遭人病垢吧,明明之前这么义正言辞的让工学院的人还有四哥拒绝这些倭国的遣唐使。”晋阳笑着说道:“不过妾身倒是觉得,这当中的事情,怕是没有这么简单。”
“知我者,夫人也。”玄世璟眯着眼睛笑了:“为夫的目标,也不过是倭国人手中的银子罢了,不过,为夫十分乐意教导他们如何用石头盖房子,如同咱们道政坊的宅子一般,用厚重的石头、水泥来建造坚固的房子。”
不得不说,玄世璟坑起倭国人来,蔫儿坏蔫儿坏的。
虽然技术是给了他们,但是原料技术仍旧掌握在工学院不是,比如说水泥、瓷砖,他们三个若是答应了玄世璟提出来的事儿,那往后需要砸钱的地方可不少,而有些东西,钱是买不到的,那就是说,原料只能从大唐用船只运往倭国,这当中,山东那边儿的漕运可是又能赚上一大笔呢。
藤间三人离开了公主府之后,三人上了马车,打道回府。
“藤间君,你觉得那位侯爷说的是否可行?”井上问道,虽然这事儿他心中已经意动,但是仍旧要与其他两人讨论一番,这位东山侯也给的这块儿肉太他,井上一家吃不下。
“那位侯爷说的倒是没错,若是事成,咱们各家的家族在国内也能捞到不少好处,但是就怕这当中有诈啊。”藤间说道。
虽然唐人对于他们这些附属国很和蔼,但是唐人官员的狡诈,是骨子里的,藤间见到玄世璟之后,虽然觉得钱财好用,但是像玄世璟这样的人,恐怕就是你有钱,你就是盟友,没钱,那就赶紧滚蛋吧。
可是反过来想想,按照玄世璟说的,他们回国之后,只会变的越来越有钱,他们比玄世璟更加了解,大唐的工匠在倭国有多么的受欢迎,大唐的东西在倭国都是紧俏货。
不得不说,玄世璟晓之以利对于这三个倭国人还是很有效果的,这仨倭国人差不多都快要被玄世璟给洗脑了。
“只要能弄到实打实的东西,一些银子罢了。”三下说道:“这是用银子能够买到的学问,咱们三人省下这些时间,说不定还能进入国子监。”
第二百二十六章:货币()
“入国子监?那大人那里怎么交代?”井上问道。
“就说没谈拢,咱们去国子监,与这位东山侯的交易是咱们仨私底下的交易,代表的是咱们三家家族,东山侯这边,有咱们三家就够了。”三下问道。
被三下这么一说,井上惊觉,是啊,若是这事儿被其它的同伴知道,少不得要过来分一杯羹的,若是三家能够将这边垄断下来,那回国之后赚到的钱财,也是三家分摊了。
“你们两个。。。。。。”藤间无语,这还没觉得要不要跟这位东山侯合作呢,这两人就开始防范自己国家的人了。
“藤间,你还犹豫什么!这合作是成还是不成,你给个话,若是不成,我与三下君两人与东山侯合作,你帮忙保密就是了,要是成,你就给个痛快的答复。”井上催促道。
藤间思虑一会儿,咬了咬牙:“成,今晚就写信,送回家族,将事情告知家族,等候答复,这边就先用咱们私底下带来的钱财,联络着这位东山侯,不能断了联系,既然要做,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藤间说道。
“好!”两人纷纷应声。
如今皇极天皇下台,孝德天皇登基,如今的天皇是个锐意进取的君王,在很积极的吸取大唐的文化力求改革,倭国内部将会越来越平稳,这三人家族所参与的银矿也能平稳的出产白银,而那位东山侯点名要的不是铜,而是白银,这就好办多了,从银矿中开出矿石,提炼出来银子,从倭国运到大唐就是了,只要这边买到道政坊建造房屋的技术,送回国内,运过来的银子就能成倍的赚取回来。
“这件事情,务必要瞒住大人。”藤间嘱咐道:“最好除却咱们三人之外,不要让第四个本国人知道。”
“嗯!”两人相视一眼,齐齐点头。
下午,玄世璟换好衣袍,进宫去见李二陛下。
这回李二陛下见玄世璟的地点放在了东上阁,相比甘露殿,东上阁可随意多了,至少玄世璟能有个坐的地方。
东上阁的房间中,摆上一方小案,德义去尚食局弄了些酒菜,大冷天的,玄世璟与李二陛下坐在房间中,烤着炉火,炉火上还温着酒水,翁婿两人,倒是像在话家常。
李二陛下也是难得忙里偷闲,其实到了年底,甘露殿的奏折是堆放的最多的时候。
“怎么,那些倭国人找到你了?”李二陛下问道。
“是啊,不过他们见臣,倒是付出了点儿代价。”玄世璟说道:“五千两白银的见面费。”
“五千两!你这明目张胆的在朕面前说你如何贪图人家的银钱,好吗?”
“没设么不好的,倭国人而已,而且,他们的银子多着呢,可以说是人傻钱多,臣正想着,怎么从倭国人手里将他们国内的银子全都兵不血刃的套到咱们大唐来。”玄世璟说道。
“你要这么多银子作甚?”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不是臣要,臣这是在给您要啊。”玄世璟说道:“臣家里绑铜钱的绳子都烂了一大批了,出门花费钱财,要么,臣就带自己府上的凭据,大宗交易让店家直接到臣府上去拉一车钱,要么臣自己逛街的时候,身后拖着一大车钱,陛下,您不觉得麻烦吗?”
“你的意思是,现在铜钱大宗交易花费起来,已经不方便了?”
玄世璟点头:“是啊,所以臣觉得,大唐现在需要银子,需要很多银子,而恰巧,咱们的邻居家里就有很多银子。”
“倭国?拇指大点儿的地方?”李二陛下存在着怀疑,大唐地界儿如此大,称得上是地大物博,银子竟然还没有一个小小的倭国多?
“嗯,倭国有银矿,这也是臣在倭国人那里探听到的消息,陛下,咱们大唐虽然也有银矿,第一,未曾勘探出来明确的银矿地点,第二,已知能够采集的银矿采集难度大,第三,多留些好东西,给后世子孙用。”玄世璟解释道:“所以,臣才要用工学院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套取倭国的银子。”
“说的不错,关于铜钱的事儿,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今日东上阁你我二人的谈话也仅仅限于这屋子中的三人知道,不会传出去的。”李二陛下说道。
这样对于玄世璟来说再好不过了,这货币的改革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事儿,一个弄不好,伤了民本,那他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好在李二陛下也是个明白的,也是个有才略的,玄世璟的想法不成熟,到了李二陛下这里,可以帮着他完善一番。
玄世璟有的是超前的意识,而李二陛下,有的是长远的眼光、丰富的治国经验。
“或许铜钱作为最基本的货币在百姓手中流通是很简单的,也是深入人心的,而现在,陛下看看大唐长安勋贵圈子之中,流通的,皆是金银等贵重金属,甚至也出现了以物易物,这就说明,现在的铜钱已经不能支持所有人的需求了。”玄世璟说道:“金银在大唐也有流通,各个地方铜钱兑换银子,银子兑换金子的比例也不尽相同,而朝廷可以做的,便是官方发行银制的货币,金制的货币,官方掌控兑换的比例,以国库之中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储存量为基础,在大唐各地发行这些货币。”
李二陛下点点头:“你的意思朕明白了些,总结起来,就是要官家发行比铜钱更加值钱的钱,对吧,而铸造这些钱的材料,便是金银,铸造的数量,根据现如今国库中储存的还有如今大唐境内现有的数量来铸造,没错吧?”
“对。”玄世璟应声。
玄世璟也没想到,与李二陛下交流货币这一方面竟然沟通的这般顺利。
“此事听你这么一说,朕想想,也的确有些可行性,只是这当中牵连甚是广泛,需要一个更加详细的策略,在做这些事情之前,需要准备万全,包括出现什么问题,都能及时解决掉,才能做这件事,而现在,朝廷诸臣,怕是暂且做不了,国库之中金银的储存量,也没有你想的那般丰厚。”李二陛下说道:“或许再过下几年,这件事情可以被摆在朝堂上议论。”
第二百二十七章:钱财乃身外之物()
现如今的大唐也在飞速的发展着,货币的变化也是必然,商人的地位虽然低,但是也改变不了他们腰缠万贯的事实,朝廷对商人虽说有诸多的条条框框,但是也只能让人家明面上遵守罢了,这种事情,法不责众,也是民不举官不纠,往后的长安会更加的繁华,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也会一宗比一宗大,就算是大唐国内,南货北运,又或者是北货南调,还能让商人来的时候拉一船货,回去的时候拉一船铜钱?
“不过此事提前几年做些准备也无妨,你将银子的主意打到倭国人身上,需要朕派人帮你吗?”李二陛下问道。
李二陛下作为一个君主,何尝不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事儿,只是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日子一天天过,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也变得越来越好大喜功了。
这事儿也得从当李二陛下被冠上‘天可汗’的名头那会儿开始。
想想大唐四周,这么多国家,都到大唐来拍李二陛下的马屁,一拍就是这么多年,李二陛下心里也有点儿飘了,就遣唐使这事儿来说,中原儒家文化包容万象,自然也包括主张接纳这些附属国派来学习的使节。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那些大儒自然也继承了儒家的主张,巴不得他们归化儒家,这可是教化之功,传出去,名声也好。
文化交流是好事儿,但是也不能对待他们就开始掏心掏肺的啊,教会徒弟还不得饿死师傅,若是自家人,教就教了,关键是这是些倭国人。
自家人兄弟两个打起来了,那始终是自家人,但是外人就不行了,无论是打架还是打仗,都是一个理儿。
什么‘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说这话的人,心绝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