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汉重生 >

第97部分

三国之大汉重生-第9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长安东门入城。

    好大的城!城市的轮廓确实比洛阳还大上许多。

    这时候的三辅可不象后世一样荒凉,黄土高坡上树木还是有许多的。后面变成荒凉的黄土高坡也许是因为历史上的辉煌国都所造成的吧。人口多了需要树木造房、打造家具、还要用来生火。大肆地砍伐,所以才造成后世的大西北黄土高坡缺少树木。

    这个问题在刘琦踏进长安境内就发现了。

    因为现在还是有许多的树林的。

    但是由于荀彧在修缮长安城及长乐未央两座宫殿,也正在大量地砍伐树木。

    这是大问题,古时候的人可没有那种水土保护意识,得给荀彧好好说道说道了。

    城中四处都在重建。

    长乐宫。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由丞相萧何主持在秦兴乐宫基础上开始营修。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长乐宫竣工。史载:(汉七年)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

    长乐宫周围筑有宫城,由于长乐宫是在秦兴乐宫基础上修建起来的缺乏系统规划,平面不甚规整、为不规则的方形,尤其南宫墙凹凸转折较多,宫城四面各设一座宫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宫垣东西长2900米,南北宽2400米,周长10600米,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占汉长安城总面积的16。

    宫城平面形制略呈方形,南墙在覆盎门西有一曲折,其余各墙都为直线。宫城为夯筑土墙,厚达20多米。宫墙四面各设一座宫门,其中东、西二门是主要通道,门外有阙楼称为东阙和西阙。南宫门与覆盎门南北相对。东、南两面临城墙,西隔安门大街与未央宫相望。

    长乐宫周回二十余里,内有14所宫殿,均坐北向南。其中前殿位于南面中部,前殿西侧有长信宫(即长信殿)、长秋殿、长定殿、永寿殿(即长寿殿)、永昌殿、永宁殿等;前殿北面有大夏殿、临华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建始殿、广阳殿、神仙殿、椒房殿和长亭殿等。另有温室殿、钟室殿、月室殿以及秦始皇时在兴乐宫中建造的高达40丈的鸿台。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迁往未央宫,长乐宫改为皇太后以及嫔妃们的住所。

    太后所住宫殿为长信宫,是长乐宫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物。

    未央宫。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

    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未央宫北距渭河南岸约2千米,位于长安城所在的西南至东北走向的龙首原地势最高点。

    “形胜”是汉长安城,也是未央宫选址的基本思想。《史记·索隐》引韦昭云:“形胜”即“地形防固、故能胜人也”。“形胜”即山川地貌、地形地势优越,便于进行军事防御。

    据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下〕》十九载,秦朝时有条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经过的路线后来变成山脉,长六十多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萧何建造未央宫,“斩龙首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正是体现了“形胜”这一点。

    “形胜”除了防范水患的需要,还考虑了别的因素,比如安全问题。从安全方面着想,地形、地势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军事中尤为重要,有了制高点几乎就有了制胜的基础;从心理因素上说,未央宫是帝国的政治中心,国家的象征,大朝正殿位于帝都长安的最高点,正彰显“非壮丽无以重威”。

    未央宫兴建的时间、主持人及修建目的,《史记》和《汉书》中均有明确的记载。但何以取名“未央”,“未央”有何意义,文献上却没有任何说明。

    作为吉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汉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

    汉代文献中有关未央的记录绝大多数是以宫名的形式出现的,特指“未央宫”。除特指外,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未央”多与“万岁”、“延寿命”等语汇同时出现,包含吉祥之义。

    未央宫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

    长乐宫与未央宫分列于汉长安城安门大街东西两边,因而它们又分别称为东宫和西宫。

    汉代尚“右”,方位以“西”为尊,西宫就是皇室正宫,即所谓“公宫”。未央宫又称紫宫或紫微宫,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分天体恒星为三垣,中垣有紫微十五星,也称紫宫。紫宫是天帝的居室,把未央宫称为紫宫,是因为它是人间皇帝的宫城。

    宫城之内的干路有三条,两条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宫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两条东西向干路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的正中,其它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前殿北侧为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更北处建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前殿西侧建有中央官署、少府等皇室官署;前殿西南侧为皇宫池苑区,建有沧池、渐台等。这种主要宫殿居中、居高,辅助宫殿居后及两侧的建筑配置,成为后世皇宫布局的典范。

    未央宫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约占汉长安城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四面建宫门各一,东门和北门有阙。东阙在东司马门外,正对长乐宫西阙。宫内有殿堂四十余屋,还有六座小山和多处水池,大小门户近百,与长乐宫之间又建有阁道相通。

    新莽始建国元年(8年)十二月,王莽称帝,以未央宫为皇宫。

    新莽地皇四年(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火烧未央宫。

    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巡幸长安并对未央宫进行了部分的修复。

    东汉永和二年(137年),汉顺帝巡幸长安并对未央宫进行了部分的修复。

    东汉延熹二年(159年),汉桓帝对未央宫进行修葺工作。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因董卓被诛引发了在长安城内的激烈战争,未央宫再次被严重破坏。

    荀彧进入长安后,除了尽力恢复三辅之地的生产外,决定花费人力物力修缮长乐未央二宫。

    本来吧,刘琦的意思,随便弄弄得了,反正他就算现在搬到长安,也不好私自住进皇宫。被好事之人知道了又回拿来说话,说他僭越,心有所图。

    但是荀彧引用萧何的话说:“正因为天下未定,所以可以大规模的建造宫室。且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不让后世再有大规模建造宫殿的机会。”

    而且能以此告戒天下人:刘琦集团将会力保汉室不灭!

    再说不管怎么说,修缮总比重建来得更简单更省钱一些。

    那就修呗!

第193章 说说规划() 
刘琦没有责怪荀彧。

    你总不能说人家忠于汉室的想法是错的吧?

    维护汉室尊严,重振汉室万雄风不一直是他灌输给手下众人的思想吗?

    虽然劳民伤财,让刘琦有些心疼。

    两座宫殿占据了长安城相当大一部分地方,面未央宫外的一部分区域被荀彧划出来作为重要官员的行署住宅,这也是为了以后大汉中兴,朝中官员方便上朝。

    骠骑将军府就在这里,荀彧特意在这里为刘琦准备了一套比较大的住宅。

    因为这里不仅仅是给刘琦准备的住宅,还是未来争霸天下的中枢所在。

    刘琦随荀彧来到骠骑将军府,心中也不由得感慨,这才是大城市,这才是政治权利的中心啊。晋阳城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已经很繁华很繁华了,可跟这长安城一比,也不过是一个二三线小城而已。

    难怪丝绸之路一开,便引来西方各国的向往,尊为世界的中心。

    安顿好随行的新妻甄宓,刘琦来到议事厅。

    只有荀彧、徐庶、王安三人在场,黄忠调往南阳,张白骑调往河东后,赵黄两个军团就只剩下赵云、张绣、张燕三员大将了。

    赵云在北地,张绣驻守扶风,留在长安听用的只有张燕一人及张绣推荐的胡车儿。

    武将有武将的事,这些政议和制定方针策略也插不上话。在座的几位都是贴心的兄弟,说话也方便。估计老哥儿几个也想听听他的心里话。

    刘琦带了一大幅卷纸,那是他在晋阳花了几个月时间跟老岳父蔡邕,大儒郑玄、管宁及曾经游医天下的张机、华佗,再参考皇家典藏大汉疆域图,再结合后世记忆中的世界地图勾勒出来的一份地图。

    “来,仲静,帮我把这个打开!”刘琦叫来王安。

    “喏!”

    “主公,这是何物?”荀彧和徐庶也凑上前来。

    “呵呵,这是我们的未来!”刘琦笑得很诡异。

    “未来?”众人不解。

    “你们过来看看,这是什么?”刘琦招呼三人站到打开的地图前。

    “大汉疆域图?”徐庶有些吃惊道。

    “不对,好象除了大汉还有许多别的地方……”荀彧毕竟年长一些,看事情也成熟得多。

    “这就是地图,但不只是我大汉地图,是全天下的地图!但是我又没去过,只是根据当年史阿师兄从洛阳大火中抢出来的典籍和曾经出使西域的使者们送回来的记载中大概了解了一些。

    我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大汉王朝在这天下也只不过是偏安一堣罢了!”刘琦道。

    “主公何意?”荀彧知道刘琦不会无缘无故地拿出一副地图出来跟他们闲聊,肯定另有深意。

    “我想跟你们谈谈我的想法,也想跟你们说说我未来的打算和计划!”刘琦道。

    “愿闻其详!”三人皆拱手行礼。

    “你们一定很奇怪,我为何一直不参于中原的争斗,而一直对外用兵。也可能不明白我为何要重商而抑制士族对土地的控制。对吧?”刘琦未说先问。

    “我没想那么多,我就觉得主公的决定都是对的,至少目前我没看出来有何不妥之处!”王安虽然已经很优秀了,但心思比较单纯,基本上就认准了跟着刘琦一条路走到黑。

    “庶经过跟荀先生打理这三辅之地,也已经看明白了士族控制土地确实对百姓的富足和税收的等方面的危害。还有士族如果有地有粮有私兵,确实不利于府衙统一管理。只是属下不太明白主公为何重商?现在长安城内大量兴起各种商业和商贩,那将会引来更多的人进入商业领域投机,而不思劳作。怕不利于长期平稳吧?”徐庶来的晚,对于重商带来的好处还不是太明白。

    “仲静,你给元直讲讲?”刘琦有心考教王安。

    “这个不用讲了吧?可以让元直到晋阳看看晋阳的安定和繁华,也可以让元浩先生给他看看商业带来的税收嘛!商业一起,灵活地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农业和工业都一同加速发展了!”王安简单地说了说。

    “呃……”这家伙也太懒了吧?虽然理是那么个理,多说两句又不会死!

    “这到不用,待到秋收过后,三辅之地也差不多可以见到成效了。”荀彧捋了捋短须道。

    是啊,事实胜于雄辩。

    “那主公对外用兵,我能理解,是为了消除北方胡患。既然已经征服了草原各部,为何仍不何中原用兵呢?以我军之威,只要踏足中原,必定挟雷霆之势,席卷天下!”重商的事先放着吧,那争霸中原的事呢?徐庶又问道。

    “元直看的不够透彻啊!中原之势错踪复杂,各路诸侯纷纷利用当地士族,壮大自身实力。同时你争我夺,争抢地盘。冀州的袁绍,衮州的曹操,青州的刘备,豫州的袁术,江东孙策,包括荆州刘公,背后都有各大士族的身影。

    我们从并州到司州到三辅之地,都在抑制士族,迫他们弃土地而从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