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试卷处理完了。
过程和结果当然也是令人惊讶的。这近五万张有内容的卷子中,只对两题也就是折算十几分的人占了百分之八十。
很显然:对于夏地百分之九十应试者来说:根本就没有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怎样的准备。最多也就是象征性或者当兴趣行的了解下。
当然,比较“高分”的一万张试卷中,成绩明显就比大多数根本无心考试的人提高了一大节。平均分提高到了十四分之五,大概折算百分制三十五分左右的水平。对于那些稍微有心学习的人来说,二十或三十以内的加减法还能掌握。过百绕不过弯来的人就不多了,及格线以上的人大概只有千余人左右。最后题目有做对的减少到一百五十人左右;而最后两道大题全对,达到满分标准的人大概也就千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也就是只有四十八人达标。
为了考验那些白卷先生白卷小姐,张伟又多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了第二轮针对这些人的补考,补考的难度也有所提高。不过这一次或许是因为感觉到了张伟的压力,用功的人明显增多,大部分人都过了折算三十五分左右的“低标准及格线”,三万五千人里有九十一左右最后两道有点儿难度的大题几乎全对。
春耕过后,二次补考展开了。重点针对那些三十五分以下标准的人,也就是按照正常智力标准判断很可能是根本没有重视,也没有用心学习的。
这样一来,满分过关的人从一百三十九人增加到二百零四人。这些人中成年人的比例仅有半成,甚至劳动力年龄段的少年人都不多,十四岁以上的孩子仅有两成比例。而且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四分之三的人都是女孩。
在没有人监督的自学条件下,很明显女童或少女在“自觉性”这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明显进一步增加了。
对于此时的张伟来说,这当然不是个大问题。虽然女性在诺奖级别的顶尖学者中凤毛麟角,但此时的夏地最需要的还不是创新性的科学家,而是消化那些资料比较快的“专家”苗子。
在这能够拿初试满分的群体中,张伟还是按照临高资料库里的一些智商测试表进行了一次针对性的“智商测试”
结果这些孩子中达到一百四十以上的人高达一成左右的比例,一共有二十一人。其余的分布则并不怎么集中。甚至有八十到九十之间的。
很显然:这种测试只要在两个多月以来肯下功夫,就算智商不足过关的比例也会是很大的。
这也让张伟有些感概:有资料说在现代东亚人中,智商超过一百五十,几乎完全可以达到天才标准的人大概占千分之一左右的比例。可是在大多数学校,却听说不到有这样的人。
很显然:智商足够优秀的人并不能得到重点和集中的投资,在日常仅仅表现为很普通的“好学生”而已,最终在升学压力下很多人仅仅因为稍微那么懈怠一些而仅仅上了很普通的重点大学,最终变相意义上的泯然众人。很可能就是东亚教育相比当年的苏联或西方教育最大的问题了。
教育的最大意义,并不是“灌输”,而是最大限度上选拔在各种才能方向上有明显突出的人进行专门和重点的投资与管理。这样才能让整个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这最初二百人的“先锋班”里,张伟让智力测验中明显比较突出而且似乎比较听话、年纪还不算太小的十名孩子做为“中队长”、而另外二十名比较突出的大人做为“大队长”还有另外相对二十人左右则是“小队长”
以张伟在九十年代学校里的经验:学习委员也好或者各科委员也好,在有限的管理下往往并没有很大的作用。纪律委员或者正副班长的权力才是最大的。班级管理分科目的意义往往并不大,有效的纪律管理和调查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更何况对于此时的自己来说,这些人除了最终要识字以外,语文水平并不需要苛求。没必要像2018年以后的大陆或者冷战时期的两蒋台湾那样用大量古文或外语政治教育等给整个学习时间“凑数”以数学为基干的理综数理化就是他们的主要方向了。
甚至:及格线的标准可以降低到四十分。在没有太多选择题或判断题而更多计算题的情况下,如果可以拿到百分之四十以上正确率,那么就说明这个系统的知识已经初步理解了。最多有些概念不太清,做题不太熟而已。学生们能够理解哪个阶段的知识,重要性超过中国式中考高考那种熟练工,省掉大量复习时间。
在这种科目简化了又简、学习过关标准降了又降、不搞超过教科书课后题标准智力测验的情况下。读书的压力却不比90年代小升初应试教育小多少。
就这样大概三个月一千几百个学时的“勇攀高峰”型的学习,立即就让二十名左右智商一百四以上的学生们从小学一二年级左右的文化程度初步掌握了初三级别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当然,像什么数列、不等式、奇偶数这种内容都是跳过的。
这些内容神武一族的很多人也都学习过,可很多人也就停留在初中或者相比高中大大降低了科目难度的职高理科知识水平。向前进步首先就受制于当时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资料,张伟靠自己的回忆也仅仅能够维持职高级别的高中教育。
可这二十名最为突出的孩子们明显拉开了同其他人的距离后,一起在一个班里以“同学”的关系相互组织显然就有些不合适了。
就这样,以这二百名选拔出来的人为核心,再加上神武一族里选拔出来的五十多个比较突出的人,一所学校的基本构架就诞生了出来。
(本章完)
第272章 集中教育()
万事开头难,从神武十六年的秋天到神武十七年夏天不到一年的时间,整个夏地都是在忙碌中渡过的。
自从知道了如果能够对那十几页纸的内容如果深入理解,就有机会彻底改变全家的社会地位、成为在张伟身边受到重视的人,还不用负担沉重的劳动之后。再也没有多少孩子像之前那样这种事掉以轻心。或者说:再没有几家大人敢于像之前那样掉以轻心放松对子女的要求了。
同宋明时代以后的科举不一样。在人口过亿和落后生产力条件下的科举,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千军万马闯独木桥。两三千万小时候上过几个月到一年私塾的百姓,可能最终只有百万左右的童生,数万秀才身份或官员乃至官员预备队,挤入这个预备队就概率就比上清华北大的概率还低。至于真正有实权和大量利益的举人,那恐怕就是万里挑一。
太小的概率分散了巨额回报,也让很多没有太大天赋并且得不到宗族重点培养的百姓对读书这种事情望而却步。
可是在夏地,哪怕这次初选以后不会再有了,那也是同阶段的人群千分之二以上类似秀才一样的几率。而秀才一级的人哪怕仅仅是在府尹身边某个重要的差事或者成为重要亲信,那实际上就相当于举人的地位。
更别说整个不到一年的时间张伟组织的并不仅仅是这样一次大考。还有不那么占用文教资源的“鲁艺考试”“试验考试”用制作墩布、锄头木杆、床铺板或地板一类比较简单的木工活或者一些非常简单、用料很少也很容易的化学实验来考验那些具有动手能力的人。
几乎不分男女,也从包括数千学徒在内的十万人中选拔出二百名在这方面比较有天分的人。
这四百多人很显然得到了张伟等人超乎寻常的器重,甚至比寻常神武一族部众的地位还要更高一些。
夏地的民众并不是完全不了解世俗社会规律的“部落生民”,而是有过数十年世俗社会洗礼的群体。更高一个层次的选拔率,还有很有可能的利益回报大的多,更能眼下就大幅度的减轻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获得更好的副食、住房、被服供应。这一下就掀起了督促子女学习的热潮。
当然,这一年多的时间来不论男女,成年人的压力也很大。根本没有多少人有足够的时间在家照看子女更别说督促子女学习。这种情况下选择的手段也就毫不奇怪了:一个字:打。张伟选拔人才不分男女,下面家长体罚也就不分男女。
在现代,很多七五后或八零后家长自己就是在不那么友好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还受过一些心灵鸡汤的熏陶。主张“同子女做朋友”。甚至因为祖辈的原因不愿意对子女体罚,甚至学校里老师的正常管教都会被认为是丢面子的事儿。整个教育系统的风气也被之带坏。
而在这个刚刚从原始时代进入文明不过数十年的时代来说,体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现代学生可能认为被老师扇嘴巴是一种侮辱,然而仅仅在一代人以前,这在很多地方就可能不是个事。
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张伟也并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体罚的现象有多么严重。不过在管理严格的夏地,负责殡葬方面事情张勇、负责卫生医药方面的张虎与小鱼儿等人还是在不经意间名人把一些报告送了上来:神武十七年以来的半年左右时间,就有千余名孩子因为“不明暴力”致残或严重负伤,四十多人因为“不明暴力”死亡。
仍然拥有一些旧时代民风夏地,因为孩子们打架斗殴而伤亡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女孩中也出现大量暴力伤亡则让张伟感觉到了警惕。
事情的真相并不难查明,仅仅是稍作调查,张伟就明白了这种愈演愈烈的对子女家暴风气到了什么样儿的地步。
平心而论:张伟虽然反对某些人鼓吹的填鸭教育,但并不反对教育体系对未成年人适当的暴力管教。
然而事实却说明:让本就没有什么教育文化背景更谈不上多少素质的人做到“公平讲理”“适度”“恰当的掌握体罚的原则”根本就是一件缘木求鱼的事情。六个字来说就是“臣妾做不到啊。。。”
教育是件太考验教育者素质的事情了,而在时代进步的大节奏中:父母素质实际上不如子女才是应有的常态。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张伟能选择的手段其实也并不是很多,那就是:集中教育,家长不会管或管不好,那就剥夺你的监护权好了,政府来管。这种事情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下是天方夜谭。就算是斯大林这种“人民的慈父”也不会有这样的权威,甚至拿不出这样的资源。
可是对于拥有近乎真实神明一般地位的张伟来说,这种事情似乎并不是那么难以解决了。
“我们手里的空房还有多少?”一次议事的张伟忽然间向张灵儿询问道。因为更多的时候张伟都同选拔出来的那些学长们在一起学习资料乃至教导后进学生,一些重要政务的处理乃至统计调查方面的事物也搬移了过来,包括张灵儿等人市场在内堡中同孩子们一起居住了。
“内堡的地方还有很多,上万人也容得下。特别是城内的很多人都居住到距离城外工地不远的地方去了。城内暂时的空房还是很多的。”
“上万人。。。上万人还是有点儿太小了。而且这内堡内的很多地方都着实有些憋屈。不知道塔林那边儿有多少过去的旧居空出来了?”
“大概五六座高塔,三四万平米的使用面积都没问题。。。”
听到这里张伟也有了大致的注意:“神武一族内还算可靠的人,特别是有点儿文化的女性抽出三百左右来吧,这样应该没有问题了,如果有问题,到时候我想我们也一定能够最终解决。。。”
(本章完)
第273章 成果突破()
张伟的打算当然是以三百个比较可靠的“教导员”来负责整个夏地至少四万名包括男女在内的少年儿童的日常、做到最大限度范围内的集中教育。
按照自己这些年来的一些实践经验,没有什么超能力的情况下。一个人负责一百三十个人,大概一个连的管理,就是管理上的一个边界了。
实际上如果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的话,这个数字还会减小到七八十人,大概湘军一个哨的规模。
只有人数控制在这些人范围内,负责教育的人才能通过一段时间比较熟悉每一个人的情况。讲课或讲话乃至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能够保证后面的能听清。。。当然:很大程度上要把教师的模式从方形改成圆型才能做到这点儿。
这样虽然也会不可避免的有某些问题,但总是最不坏的选择了。三百人则是在不需要经常性集中讲课情况下仅仅做为一个人可以了解一个手下群体的边界。
在这些“教育骨干”被选拔出来之后,张伟并不缺乏耐心组织了四次针对性的“讲座”来阐述一些教育上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