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帝王-第7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笸平嗣薹闹档姆⒄埂2还畲迎Z虽然不了解细节,但听到黄光石对实验后效果改进的描述,就知道这是非常实用的技术。
这东西,乃是国计民生的基本大事。
黄光石有个好媳妇,也得益于学院的激励体制,若非学院鼓励先生、学生改进百工百业的技术方法,黄光石这种人就会只想着按部就班升官发财,谁会去捣鼓那些“希奇古怪”,还被士大夫看轻的东西?
这就是“引导”的作用了。
黄光石之后,李从璟看到走上前的人,露出一个饱含深意的笑容,“好小子,你有甚么好东西,能拿出来给朕看?”
站在李从璟面前的,竟然是李从珂之子李重美,也就是跟赵普不打不相识的纨绔公子。
李重美是个机灵鬼,平素调皮捣蛋的事没少做,但他这回拿出来的东西,的确震惊了李从璟。
“臣常随父亲去军营,也喜好军中轶事,不瞒陛下,臣跟军营中的伙夫,都能称兄道弟。。。。。。”李重美嘿嘿笑道,少年心性好奇心重、没甚么功利心很正常,“于是臣发现,大军但凡征战在外,于行军中蒸煮肉食时,由于铁锅没甚么特色,往往费时太久,很影响行军。父亲还跟臣讲过一件趣事:肉食没煮好,敌军已经杀到,大军仓皇而走,未及二十里,发现敌军并未追来,斥候查看后回报,敌军竟然围在铁锅前,在等着吃肉。。。。。。”
一通乱侃,李重美终于说到了重点,“臣观察后发现,若是密封铁锅,则能加快肉食煮熟,大大缩减煮肉的时间,因此,臣跟赵普研究多时,终于制成了一种特制铁锅。。。。。。”
李重美说的,就是高压锅的雏形。
高压锅这个东西,西方十七世纪发明的。
这的确对行军打仗有些帮助。
但李从璟在看过东西之后,却是惊讶的差些情不能自已。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蒸汽机。
第一台蒸汽机缘何被制造出来?就是受蒸汽逃离高压锅的样子的启发!
李从璟如何能不惊讶?
巧合,还是必然?
若无学院,若无李从璟的种种引导手段,若是读书人仍旧只知道埋首圣贤书,就没有眼前的黄光石、李重美。
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0)()
(第二更)
黄光石对织造工艺的改进,李重美和赵普制造出的高压锅雏形,这些技术方面的新奇成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自打学院建立,李从璟就没少见学院捣鼓出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十个新奇创意能有一个实用,就是天大的惊喜了。像戚同文、李谷、黄光石、李重美这样的人,那个不大的学院里,不知道有多少。
林子大了,甚么鸟都有。你喜欢读书,但你不能阻止别人喜欢玩火,你喜欢胸大的,但你不能阻止别人喜欢臀圆的。
而李从璟给学院的建设指导思想,就决定了这是个跟太学院完全不一样的存在,就注定了这里面会有诸多“稀奇古怪”的人和事物。
百工百业的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的就是这样一座综合性的学院。
李从璟大肆褒奖了黄光石、李重美、赵普等人,并且责令六部相关官员,组建专门的班子把他们的成果落实。当然,李从璟没忘记让这些人再接再厉,继续钻研,比如对李重美和赵普,李从璟就希望他们早日制造出真正的高压锅来。
至于此举会推动多少诸如物理、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就不是李从璟眼下能够预见的了。
洛阳学院作为大唐学术中心地带,此处的一风一雨,都会对整个天下产生莫大影响,在洛阳学院掀起一阵“经世致用”的革命狂潮时,天下州县会出现多少争相效仿者,只怕一言难尽。
大唐的“科技革命”,已经缓缓拉开了帷幕,它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而李从璟需要做的,就是对实用成果进行大肆奖励,同时将其纳入官员课考范畴,一言以蔽之:积极引导。
各种成果,都需要人才把它弄出来。
大唐的天下,并不缺人才。
人才的出现,需要相应的社会底蕴。而拥有先进汉唐文明的大唐,并不缺乏这种底蕴。相反,拥有千年先进文明积淀的大唐,早就在期待这场“知识爆炸”。
很遗憾,原本历史上的统治者,完完全全没有这个意识,他们无视了知识本身的诉求,他们压抑了汉唐文明,把先进文明用力的挤进泥土里埋葬了,还没给它修座坟墓。他们平白糟蹋了千年的先进汉唐文明,最终只能让汉唐文明毁在一场场战火中,逐渐被人忽视甚至被人遗忘,永远成为历史中的一抹尘埃,连一声叹息都发不出来。
千年之后的人,只能在黄土中去一点点摸索,凭借只言片语与微乎其微的残迹,去想象彼时这场文明的灿烂辉煌。
可悲的是,失去汉唐雄风、被暮气沉沉的思想禁锢了千年的人们,连在想象这场文明时,都小心翼翼、不敢稍微用力一点,唯恐想得太多想得太好,惹人嘲笑。
——他们甚至自相嘲笑。
如果汉唐文明有一缕残魂飘荡在空中,看到这副场景,真不知做何感想。
李从璟要给汉唐文明一个新生,要让它光芒万丈照亮全世界,要让它的目光洞穿历史长河。
他要告诉这个世界,这天下,本该是属于我们唐人的。
。。。。。。
转眼进入到定鼎二年。
李从璟登基即位的第二个年头,第一个好消息是侍卫亲军水陆并进,于去岁冬成功平定安南。为巩固在安南的统治,李从璟派遣大量得力官员、士子,前往螺城,一方面改善地方民生,另一方面大力兴办教育。
前者是为了让安南百姓吃饱穿暖,失去做强盗北上抢东西的动力,后者则是从精神思想上,给他们灌输忠君报国的思想,让群蛮脱去野性,受王化。
除此之外,李从璟令岭南行省修筑、拓宽邕州到螺城的道路,让王师南下更加方便,同时在沿海建立水师海港,派遣唐军水师驻扎,增加广州之兵迅速出击螺城的能力,力求从军事上杜绝安南再度陷入混乱的可能。
当然,安南很多地区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区域隔绝严重,为免群蛮隐居山林为祸,李从璟派遣学院学生深入安南,选择气候地理都适宜的地方,大面积垦荒,集中修缮农田。同时建造城池,将山民迁出山林,到平地城池中定居,在农田集中地耕作,增加官员对地方的控制力,也加快地方的发展。
在赋税徭役上,也给予特殊优待。
至于因为气候原因,该地盛产的水稻、水果,李从璟则令官府帮助兴商,使得这些产品可以北运江南甚至江北,增加该地百姓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凡此种种,事无巨细,李从璟都一一和众臣拟定章程,力求彻底让安南再无战事,而不是简单的军事占领。这样一来,前期朝廷会在安南投入大量财物——例如在轻徭薄赋的前提下,安南官员要修缮道路、城池,就必须付给劳作者工钱——但从大局上看,这无疑是有益于安南长治久安的。
当然,李从璟也没有忘记让安南官员,激发安南百姓的积极性——例如自愿投身垦荒、修缮水利等事情中的百姓,可以在多年内于赋税徭役上享有更多优待。
诸番举措议定之后,大唐朝廷已经从政治、军事、经济上,全面对安南实行了掌控。
进入定鼎二年春天,李从璟册封李重政为太子,令其入主东宫。此后不久,在洛阳学院开学之际,李从璟让已经十岁的李重政进入学院就读。至此,洛阳学院的地位完全稳固下来。
春夏之交,李从璟接到郭威军报,南诏平定。
有了安南的“前车之鉴”,朝廷对如何建立在南诏的稳定统治,已是轻车驾熟,没多久各项章程就被确定下来,人力、物力迅速安排到位,源源不断开赴南诏。
值得一提的是,安南作为岭南行省的一部分,朝廷在进行安南建设时,岭南行省的官员去了很多,以此加强对安南的了解,方便日后处理安南各项事务。
而在建设南诏的时候,西川也去了许多官员,这是为了加快地区的相互了解与融合。西川作为人文荟萃之地,南诏,亦或说大理行省,日后就是第二西川。凡此种种,也有利于消融西川与大理昔曾多年互相攻伐的隔阂,具体到眼前来说,就是有利于两地通商、交流。
同时,李从璟下令郭威“凿山开路”,并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依托,评估向南进行军事扩张的可能性。
西南半岛之所以叫西南半岛,就是因为在中国的西南,既然如此,李从璟为何不能谋求让它干脆变成中国的西南半岛?
眼下,大唐已经坐拥安南与南诏,要知道,安南就是后世越南北部,而南诏的南面疆域,已经深入到缅甸、老挝、泰国。大唐要做的,不过就是轻轻再往前踏一步而已。
拥有了西南半岛,就能拥有东方咽喉之地——马六甲海峡。一旦马六甲海峡握在大唐手里,日后大唐无论是掌控南海,还是君临马六甲之南的岛屿、疆域,都将易如反掌。
更重要的是,大唐舰队自此西出印度洋,就将毫无滞涩。拥有了这等咽喉之地,沟通东西方两个世界的海上命脉,就完全握在大唐手里。无论是东方的朝鲜半岛、东瀛,还是印度半岛,都将在大唐天威的震慑之下。
海洋,才是地理大发现中的主角;海峡,则是海洋中的主角。
因为它控扼海上通道。
诸事解决完,就到了夏秋之交。
李从璟决定派遣莫离前往广州。
“南征的侍卫亲军已经开始陆续班师,回洛阳的部曲不用多言,依然是禁卫军主力,而留在安南、南诏的部分部曲,则要承担起重建安南、南诏地方军队的使命,就如当初打造两川地方军队一样。区别在于,今日的安南、南诏地方军队,很可能就是日后的大唐远征军。”
“大唐疆域辽阔,不能每回出征,王师都从京畿洛阳开拔,朝廷建立禁军,不是要抹杀边军的存在,而是为了寻求边军与禁军的平衡。日后再向西南用兵,便要安南、南诏出大力气。这也是为何在王师占领安南、南诏后,朕要不惜血本,在两地改善民生、大兴教育、修筑道路的原因之一。”
广贤殿中,李从璟跟莫离在谈话。
说到这,李从璟推给莫离一盏茶,继续道:“安南、南诏已经稳定,就更不必说岭南了,诸事都已走上正规。王师这些年征伐天下,将士在前面攻城掠地,官员便紧随其后接收民政,诸事都已轻车熟路,这也是岭南为何这么快就稳固下来的原因。”
“岭南、安南、南诏稳定后,便该是我大唐舰队扬帆海外的时候。朝堂上下衮衮诸公,虽然不缺贤才,但能让朕把这件事放心托付的,也唯有莫哥儿一人。岭南平定后,水师就在修筑海港,进行海航训练,如今诸事都已妥当。这回莫哥儿南下,一手大唐船舰,一手海商货船,扬帆大海,西出万里,当不在话下。”
“大唐要克复河西、西域,要往西南用兵,少不得钱粮。大江南北虽然地域广袤,朝廷赋税每年巨万,但一个安南和南诏建设,就让国库大为出血,何况劳师远征的河西、西域?这回莫哥儿出山,便是为大唐去找财富。”
“舰队远航,第一阶段是重建海路。丝绸之路留下来的通道,舰队要重新掌握,有闽地和岭南海商相助,这事应该不难。重建海路的同时,便是令军情处深入各地,发现、评估各地的财富情况,有我数年来的筹谋,军情处中不乏通晓外语者,此亦不难。”
“第二阶段,便是通商。这些年,大唐商业繁茂,丝绸、瓷器等物,我大唐要多少就能制造多少,通商各地,数倍利润不在话下。倘若有些地方比较封闭,其主不愿通商,莫哥儿手中的水师将士,也知道该做什么。番禹、安南接连两战,水师对于登陆作战,已是有不少心得。”
话说完,李从璟品了口茗,口齿留香。
莫离叹道:“无论是给立功商贾授官阶,还是让水师学会登陆作战,诸多事宜陛下早就准备妥当,此番离南下西出,虽然诸事庞杂,但若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也就无颜回来面见陛下了。”
听到这话,李从璟却忽然放下茶碗,看着莫离,面容肃然,不容置疑道:“夫世间之大凶险,未有胜过开天辟地者。莫哥儿此去,无论事情成或不成,有一个要求你必须做到:那就是给我完整的回来!”
莫离起身离座,拱手拜道:“臣谨遵敕令。”
莫离离开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