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632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632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知道电是输出去了,资金却没见回来,当时安楠周边几乎都欠安楠的电帐,甚至其中一大部分明里暗里成了死债、无头债。

    安楠通过各种渠道,甚至通过省里协调催款都没什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马英华毅然决然向全市电厂企业下达了命令:停止向欠煤款电款的地区及单位供电!

    这时,省里“关心”起安楠了,一方面安抚安楠,一方面“协调”欠款地市还款。在象征性地给安楠还了一点电款后,又希望安楠供电。

    可是马英华据理力争,讲安楠本身现在都困难,这些地方还拖着安楠这点可怜的收入不给,这实在说不过去,要求这些欠账的地区必须要把大部分欠账归还之后,安楠才会恢复供电。

    马英华在这件事上真正得罪了那些欠安楠电款的市级大员们,当然更是触怒了省里的领导,省里既然打了当然这样的理由招呼,居然不听,站在省里的角度是牺牲安楠一地,换得全省更快的发展,马英华不听招呼,那就是“不顾全大局”了。

    于是就这样被调离安楠,回归他的老本行,当然理由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因为他和当时的安楠市委书记处理不好关系。

    陆政东听完,也不禁一笑:

    “这个人倒是有点意思。”

    马英华这人倒也还是有点血性,只是在体制之内,在有血性的同时还是需要有政治智慧,这件事其实马英华有很多更好的解决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他却选择了最为下策的一种,所以不管是从这件事还是在媒体上评论他的事情,说明这个马英华太过于恃才傲物,或者说有些书生意气,而这样的性格显然在体制中是难以生存的……

    杨启成也是呵呵一笑,他并不清楚陆政东这话是褒是贬,不管是褒是贬,这样的事情他只能做客观的描述,不做出任何评价是最好的……

    陆政东原本还准备在安楠多了解一些情况,不过省委办公厅通知他,书记碰头会要讨论研究一批事情,其中包括下一批地市班子成员的调整问题,这一批调整有很大一部分是陆政东所提议的经济常委,他不可能不与会,于是陆政东也只能启程回到省城。

    书记碰头会不可能这么快就定出人选,而是确定选拔这些人的一些办法,这同样是一个非常有讲究的事情,这些办法就决定了那些人能被框进候选之中,那些人连入围的机会都没有。

    在会上,周书明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陆政东看得出来,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要求组织部对进入视野的人进行民意测验,把有能力、风评好的干部推选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显然,周书明这样的举措是因为之前常委选举的那点事,不想再出现那样的意外,并没有针对谁的意思。

    周书明并没有提出其他的要求,自然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越是在这样还比较敏感的时刻,谁也不会主动挑起事端,都会做出一些妥协,就算是人事问题往往也能比较和谐的进行。

    书记碰头会结束之后,陆政东才刚刚踏进自己办公室,还没坐下,秘书小安就打内线进来,告诉他有周书记的电话。

    陆政东不由有些奇怪,周书明的电话这么快又追着打了过来,难道有什么事情刚刚在碰头会上周书记忘记有重要的事情和他讲了?

    这可不是一向严谨有余的周书明的风格……

第三十七章 涌动() 
周书明在电话里也没有客套,直接就说道:

    “政东省长,刚刚接到中办通知,我得紧急赶到京城,有些事情想和你沟通一下……”

    陆政东有些吃惊,最高领*导人如此紧急的召见,这有些不同寻常。

    周书明主要就是询问一些发展的问题,以备询问,而且看样子周书明也不知道这次去京城什么时候能回来,有些工作上的事情也还是需要给他交代一下。

    陆政东简明扼要的把周书明需要了解的情况讲了讲,周书明就匆匆挂了电话,显然是时间有些紧迫。

    其实不单是电话这边的陆政东感到非常吃惊,电话的那一头,作为当事人的周书明同样有些意外。

    但很快周书明又觉得这样的召见又是在意料之中。

    感到意外,是因为他作为一把手全面主持省委工作已有几年了,从来还没有被紧急召见过。

    不但是他,甚至是绝大多数的省市一把手,恐怕也没有被这样紧急的召见过。

    这几年来,他一直告诫自己,居此高位,当然要尽可能地做到俯仰天地、泰然处之,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但是,肩负这么一副重担,上对中*央要担当,下对百姓要负责,累卵系于一身,不能不持一种如临深渊的心态兢兢业业的来对待,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可疏忽大意,要慎之又慎,要真正能够把握住贝湖的整个局面,只有稳定的局面下,贝湖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他觉得自己一贯以来,是坚持这么做的,贝湖这两年也还是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所以,一旦接到紧急召见的命令。还是感到意外,突然。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预感要出事——而且是要出大事。从总*理的考察调研,到中*央在对贝湖省委的一些重要的领导的调整,这可以看出端倪,周书明心里总是隐隐约约这一天将要到来。

    事情的根源还是在于贝湖的发展滞后,他这几年在贝湖,虽然省里没有出过什么事情,稳定是有了,但是作为中央交给他的另一项任务,发展始终没有太大起色。

    稳定是基础,发展才是目标。这两者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稳定,发展上不去,稳定自然也就难以持久,而光有发展。没有稳定,发展同样难以持久,最近省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就完全能够说明这一点,贝湖就是一只跛脚鸭,这恐怕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而张新文的事情是一个导火索,促使高层最后下定决心,不管怎么讲。作为贝湖省委领导班子的班长,对此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或许他这一去便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一次,或许去就是职务交接的事情。所以该准备好的都得准备好,他周书明愿意为自己没能做好的事负一切应负的责任,并恳请后来者能从中汲取应该汲取的教训,真正办好贝湖的这一摊子事情。

    虽然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能够这样想。但是这样的骤然离开,还是让他感到遗憾……

    周书明在飞往京城的飞机上也是思绪万千……

    而周书明这一走,从晚上到第二天晚上一整天都没有和省里联系,这么长时间没有周书明没有给省里通报情况,省里自然也是各种揣测都有。

    这让省里的很多干部也是在敏感时期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种种波澜,特别是一把手,更是牵动着万千干部的前程,自然就更容易引起波澜。

    詹继东一直在办公室里焦急地等待着京城方面可能发回的任何消息。

    张新文的事情出来之后,有关周书明的种种谣传刚开始在省城私底下流传的时候,他就已经交代在京城的一位老朋友注意搜集这方面的动静。

    周书明刚起飞,他就赶紧给京城打了个电话说及这次紧急召见,要求他立即动用他多年来在京城建立的一切关系,搜集有关此次召见的具体情况,要他不放过任何细节。

    虽然红*墙里面的消息不可能知道,但是周书明有什么变动,是不可能什么准备都没有,这样的事情总会在一些部门看出有些苗头,有些端倪,而通过这些苗头、端倪就可以对这次召见的目的揣测出一二。

    让詹继东不安的是,以往这样的事情,对方通过各种渠道总能搞回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但这一回,对方也是无能为力。

    时间已经到了凌晨,周书记到京城已经是二十多个小时了,可是京城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这件事眉头紧锁,心里很是奇怪,中*央领导会跟周书明谈这么久?

    不可能啊。

    詹继东正起身沉思着的时候,爱人刘舒给他打过一个电话来紧着问:

    “周书记怎么还没回来?他老人家到底还回来不回来了?”

    她告诉詹继东,从吃晚饭那会儿起,家里不断地来人。一拨又一拨,已经来了六七拨了,就这会儿工夫,还有两拨客人在客厅里等着哩,甚至还有人事连夜从下面地市赶过来的。

    “干吗?”

    “你说干吗?”

    “有事快说。我怎么知道他们于吗上我们家来?”

    詹继东久久没得到消息心里本来就有一点焦躁,听得爱人说起这个更是不耐烦了。

    詹继东很清楚这些人这个时候上门是因为什么,这些人肯定是听得风声,前来打听消息的。

    如果周书明离开贝湖,对于这些人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这个时候就是为了得到准确消息,好准备进退之策的。

    詹继东立即把说话声音提高了好几度:

    “糊涂!这个时候哪能接待他们。你马上请那些同志离开家里……”

    刘舒迟疑着又提醒一遍:

    “有两位老同志……可是市委书记……”

    詹继东立即打断她的话:

    “甭管是什么,客客气气的把他们请走,你给我听着,从现在开始,不管谁来,你都不要开门。现在是敏感时期,你有点政治敏感性好不好,别在这个时候给我添乱……”

    詹继东说完就挂了电话,如果真是周书记要走。那贝湖的变动也就太大了,他该怎么应对?这些他都不能不进行认真的思考……

    而马新忠也和詹继东一样关注着这事,甚至比詹继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中*央真是认为周书明不再适合担任贝湖省委*书记的职务,那么他也很有机会。

    陆政东省长前面的代字还没去掉,不可能出任书记一职,作为党群书记的他按照党内排位是省内最有希望升任这个位置的人。

    当然,马新忠也清楚,中*央如此紧迫的召见周书明,中*央很有可能已经有了其他的候选人选。但即便是如此。谁处在他这个也要尽最大努力争取一下,毕竟副书记和书记之间是天壤之别,坐在书记的位置上,才能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

    马新忠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着关于周书明在京城的一切,只是让他同样纳闷的是。在京城关系不错的人都无法得知此事的任何有价值的消息……

    陆政东同样也是关注着这件事,就算是他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从红墙之内得到消息。

    不过他也有办法推测这样的召见是为何,陆政东首先想到的倒是和詹继东有所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不是那个地方出现了紧急情况,中*央是不是准备调周书明去紧急救火。

    虽然周书明属于比较保守的一类人,但经历丰富,老成持重。在一些特殊时间,特殊的地方,还是需要有这一类人的。

    只是陆政东了解下来,并没有什么地方出了状况,那么这样紧急救火的就排除掉,而排除掉这种可能。那周书明在短时间调走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

    因为他到贝湖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从中*央当初的考虑来看,也是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搭配来打开贝湖的局面,而且两人之间并没有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这个角度讲。中*央是不会轻易在这个时间点做出周书明工作调整的。

    而且若是要调整,不管从哪个程序讲,都不可能不经过中组部,而中*组部那边连这样的动静都没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排除这样的可能性。

    那么这次紧急召见的缘由又何在?

    是不是贝湖省里有什么重要干部出了问题,上面要采取行动?

    只是这也不大可能性,因为就算是贝湖省里有重要的干部出现问题,那出面的也是纪委的领导。

    陆政东思来想去,估计还是觉得这次召见和贝湖的事情有关。

    最近的贝湖是并不太平,先是他的事情,接着又是张新文在常委选举中出现,不管怎么说,这些现象之下的本质是贝湖的干部队伍有不稳定的迹象,而这样的事情作为一把手和班长,应该是有责任的,应该是在一些施政措施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最高层觉得有必要指出或者提醒周书明,有必要和周书明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交流,把一些事情讲透彻,让贝湖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大步前进……

    陆政东想来想去觉得这样的可能性最大……

    陆政东的猜测还真是基本接近真相。

    周书明准时准点赶到,警卫已经接到内卫有关部门的通知,对他所在的车放行。车行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