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第5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子林摇摇头,叹了一口气,罗新江心里也是一黯,调查组要是别人还好,可是却偏偏是云家的人,确实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工调查组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主要方向是在工程建设上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分包转包问题,工程监理是否到位的问题等等,但随着调查的进展,有很多证据证明这方面有问题,河东高建先是讲签订的合同并非包工包料的分包合同,而是“劳务分包合同”。
这两者的区别很大,如果只是包劳务,施工队就没必要偷工减料来获取利益,在事实面前,河东高建不得不承认,他们没有偷工减料。
按照合同法和建筑法的相关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将工程“肢解”后以分包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然而河东高建的转包行为恰恰违反了这三条规定。
这起码完全可以认定为重大质量事件,调查组内部有人认为这完全可以移交纪检部门进行调查,陆政东也明白意思,河东省肯定也在积极的做工作,肯定也有不少人给调查组的人员打招呼,而且这样做少得罪人。
这些人可以如此讲,如此建议,但陆政东作为负责人却是不能,
河东方面特意强调参与企业的国企身份,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陆政东想起了著名的高铁案,参与建设的哪家不是大型国企?
但问题就小了?相反,国有企业有时候就是一个最好的挡箭牌,由于有这一层保护色,显得更隐蔽,更巧妙,国企是不能直接给回扣的,拿到总包后要分包,有些就分包给私营公司,通过私营公司给中间人回扣,有的是个人对个人走账。也有私营分包商自己有关系,能分段或在子项目下拿到订单,再找国企合作,从而完成利益输送。
面对这个创造豆腐渣速度的“新纪录”,恐怕所有的人心里都打了一个问号,如此低级的质量事故居然在国家级高速公路上出现,究竟是质量问题管理问题,还是腐*败问题?这样轻描淡写的就移交,如果后续纪检部门没能挖出什么,对群众,对上层都没法交代。
所以陆政东表态要继续进行深入的调查。
陆政东的这一表态自然被河东方面的人解读为是想深挖,大有大干一场的架势,
让河东的不少人都嘀咕着真是那个鸡毛当令箭,但他们也清楚这事捅上天了,所以高层也是频频商议该如何应对。
陆政东是静观其变,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迷惑曾怀德,让曾怀德认为他是有机会就上纲上线,曾怀德想给他下个套,在河东自然也有得力的人及时传递消息……
装饰内敛,实际却非常奢华的房间里,曾怀德正惬意的靠在床上和河东的人讲着电话,曾怀德心情相当不错,还开了一瓶顶级的白兰地慢慢品着。
“家生,你们姚老狐狸估计脸黑到地了,这次砍断他一支胳膊,估计心痛死了。”
话筒那边就沉默下来一会儿后,低沉的男音道:
“怀德,是不是逼得太狠了一些?要是弄得太厉害,估计上面要出面,到时候怕不好收拾啊。”
曾怀德微笑道:“不逼一逼是达不到效果的,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到了一定的度自然会有人出来收拾局面。”
对方又沉默下来,过了一会似乎下定了决心,道:
“好吧,我尽力而为。”
第一百八十二章 水落石出()
河东方面不少人也在揣摩高层为什么不派一个老沉持重的人负责此事的调查,而是派了一个如此年轻的人,年轻就意味着锐气,高层是不是对河东主要领导很有看法了?
林林总总的想法在陆政东的继续深入调查中持续发酵。
事情虽然尚未查清,但调查组继续深入调查让河东方面渐渐有不同的声音发出,调查组接到了举报信,均是举报杨子林的,杨子林现在尚不到五十岁,可他的贵人已经退居二线,影响力下降,七八年了还在原地踏步,自然也是郁郁不得志,寻求姚思淼的支持也不意外,就算杨子林没什么问题,而他曾经的政治对手将这个黑锅推给他也很正常,而且种种迹象来看,他可能真的有些问题。
调查组的深入调查继续搅动着河东官场紧绷的神经,这从,河东高层频繁的和他碰头就可以看出来,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机会。
陆政东对于河东高层的政治格局情况有所耳闻,从外面调来的书记姚思淼和本省土生土长的省长**之间相处得不算太好。
其实党委和政府在班子搭配上一般都是要讲既要团结,还要讲互相平衡互相制约的,但这样的初衷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而被破坏。
而杨子林的情况,陆政东肯定是了解得比较多的。
杨子林和省长**都是河东土生土长起来的干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两人从县委书记到市委书记一直都在竞争,作为河东省最重要的两个地市的市委书记,在竞争副省长一职务的时候,当时杨子林表现更为抢眼,身后的贵人也很得力,捷足先登坐上了副省长的宝座。而提拔为常务副省长时刚刚四十出头,可说前途无量。
不过风云变幻,世事变化无常,**也很快追上了杨子林,杨子林出任常务副省长的时候。**出任省委组织部部长,一起进入常委。
而后**很快在常委中的排名就超越了杨子林,两人工作虽然没有交叉,但在人事问题等等方面矛盾很多,而在省长卸任之后,杨子林作为常务副省长,作为仅次于懂经济的人,自然是想争一争的,但最后居然被**捷足先登。
这样一些恩恩怨怨,就算**作为胜利者不把两人过去的事情带到工作中来。下面的人却不会那么想,自然而然的就会将两人对立起来,甚至某些有机会上升到杨子林位置的人也会有意无意的放大这样的矛盾,为自己的上位创造机会。
而林武高速出现问题更是杨子林的政治对手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等人进一步削弱姚思淼影响力的机会。
而他这个调查组的负责人也是他们可以利用的一环。陆政东不禁想到为什么有时候查处一个重要的厅级干部非要中*纪委出面,其实厅级干部不是个事,而是围绕厅级干部角力的人都是大块头,就像眼下的林武高速一样,里面盘根错节,而年轻总是会让人本能的往某些方面想,陆政东不禁自嘲的笑了笑。他也接到了家里的电话,陆政东知道,可能中央一些领导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疑虑,调查得差不多了,大概是时候鸣金收兵了……
而作为事件风暴眼中的当事人杨子林此时也是有些消沉。
“子林,绝不能这样坐以待毙。你可以到京城找中*央领导说明实情!我就不信有谁能一手遮天?”
杨新江气愤的说道。
“你呀,都秘书长了,注意自己的言词。调查组还没结论,省里书记和省长都没表态。你让我去说什么?”
杨新江一听也不由有些颓然:
“那就任由姓陆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就算其他什么都没,谁叫自己负责这事出了这样大的篓子?”
杨子林微微叹息了一声说道:
“新江。我的事情你不要管了,还是为自己打算打算吧,想想办法,离开河东这个是非之地!”
杨新江盯了杨子林一会儿,叹口气道:“金老先生有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天下那里又不是是非之地,我那里也不去,爱咋咋的!”
杨子林微笑看着杨新江,人啊,只有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才会看清谁才是真正值得结交的人,省里面关系比杨新江更亲近的还有,有的甚至是他带到省城的,这是已经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了,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有些犯忌讳了,但是对方还是大胆的把他带来了,可是现在这人不知道溜那里去了,连个安慰的话也没一句,倒霉的时候身边还有杨新江,做人总算没完全失败……
在调查组最终的调查结果出来后,河东省紧急召开了常委会听取调查组的情况汇报,河东省委办公大楼,会议室凝重肃穆墙壁上悬挂着鲜红的党旗。
常委们都在翻看着手里的材料,会议室一片寂静,仿佛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杨子林也参加了常委会,伸头是一刀,缩头是一刀,真正到了这个时候反倒是坦然了不少,他也不想让其他同僚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样子。
陆政东平静的扫过河东省常委们的脸,然后才开始介绍调查的情况。
常委们都生怕漏掉一个字,认真的听着。
“在林武高速的工程发包,监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工程总承包商通过发包层层拔毛的套路,视巨额投资工程为分肥良机,满足部门利益,结果导致工程严重偷工减料。原本应全部由混凝土浇筑的基座,都被填放了大量碎石、砂石等混合物,留下极大的安全和质量隐患,而项目经理部工程监理单位却照样签字验收。
这些通过偷工减料获得利益的施工者造成严重质量问题是否涉嫌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罪,而总承包商和监理单位是不是涉嫌玩忽职守罪,是否应该追究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以及刑事责任,是否涉及利益输送,是否存在经济问题,调查组将把有关线索提交纪检司法机关进行侦查认定。”
陆政东这话让会议室的气氛顿时一滞,因为这类问题在之前查不出经济上有问题,他们最多是被党纪政纪处分,而陆政东一开口就上升到刑责高度,那其他问题恐怕也会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这些人的神情自然落在陆政东眼里,不过他没有任何表示,继续介绍其他调查事项,常委中负责纪检和政法的两位常委心里都是暗惊,调查确实做得很深入,特别是容易出现经济问题的环节,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的地方都进行了仔细的核查,河东省纪检和公安经侦方面的精英都不会有如此内行。
当然他们更关注的是调查结果。
“在这些方面没发现重大问题,当然河东省相关职能部门作为这方面的权威没能更好的对整个工程进行监督检测,工程管理的体系不顺畅,对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正确指示养分阳奉阴违,或抵制或执行得不到位,工作上不顾全大局是有严重失误的,希望能引以为戒,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杨子林心里如同压着的千钧之石一下就落了地,习惯性的就去摸烟,但马上又停了下来,仍然低着头。
这样的结果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特别是一句不顾全大局让很多人如坐针毡,这个时候不是露出高兴的时候。
他作为这个项目的指挥长,而不是分管交通的副省长,其实也是省里妥协的结果,而分管交通的副省长才真正对交通厅的有影响力,两人唯张马首是瞻,这不顾全大局虽然没点名,但谁都清楚指的是谁。
陆政东讲完,姚书记把手习惯性的抬了一抬然后才淡然说道:
“中央已经认同了调查组的结论,由于这件事影响巨大,社会上各种说法沸沸扬扬,为了消除负面影响,中*央已经原则同意将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略有删减公之于众。并且同意后续调查由河东负责。”
将调查报告公开,这也出乎很多人得意料,通常调查报告是不对外公布的,只是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而能够公开调查报告,说明调查报告是经得起检验的。
在坐的人看起来都为之一振,纷纷发言表示这么大的工程没有出现经济问题,说明河东的大多数干部素质是过硬的,要吸取此时的教训等等,但心里都怎么想,大概只有当事人清楚。
姚思淼却是皱眉打断了大家的话,沉声道:
“这件事教训深刻!虽然出现问题的路段由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负责修复,但这也是国家的企业,给国家造成了多大的损失?经济上的,政治上的,我们河东班子是有责任的,我这个班长也是有责任的!”
姚思淼目光犀利的看向其他人,会议室里顿时噤若寒蝉……
第一百八十三章 余波()
离开河东之前的前一天,姚思淼再一次见了陆政东,不过姚思淼丝毫没有谈及林武高速的事情,而是谈天说地,然后似乎不经意间问道:
“政东,你是西部办的领导,从你的角度看,河东的发展要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些方面还需要改善?”
姚思淼的来意,陆政东大体也能猜到,沉吟了一下才说道:
“我对河东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不过既然姚书记问起,我也就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