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422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422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泽高头脑里闪现了无数的念头,随后又将这些念头果断地扔在一边,道:

    “既然省纪委有了足够证据,林书记又有明确意见,市委全力配合工作。”

    敬新明道:

    “林书记的意思,要将姚志带至省城进行双规,这样利于姚志彻底交待问题。”

    罗理智暗中观察着张泽高,据检举信上以及省纪委了解到的情况,安新水很深,依他多年的办案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悄悄将姚志带走,然后再通知安新市委,而现在这样做稍有不慎,很有可能会打草惊蛇,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最简单的办法是林书记和张书记直接通个气,纪委直接带走人,可林书记却没有这样做,林书记如此做,估计也是为了保密吧,罗理智如是想。

    但这其实不是理由,林紫山不事先给张泽高打电话,这里面充满了玄机,张泽高能够理解到,而罗理智由于层次不到却是不明就里。

    张泽高想了一下道:

    “这样办,请市委办打电话给姚志,让姚志到安新宾馆谈话,你们从宾馆带人走。”

    打通了电话以后,敬新明还是客气的讲了一些场面话。就与杨铁军一道离开了市委。准备到安新宾馆守株待兔。在去安新宾馆的路上。罗理智心里仍然有些忐忑:

    “如果有人提前通知了姚志,事情就复杂了,又会像上一回一样无功而返了。”

    只是他看到敬新明一幅成竹在胸的样子,又回想起张泽高的态度,也就没有开口提出此事。

    等到顺利地将姚志带上车,罗理智心里一块大石头这才落了地,不禁暗自佩服遥控指挥的林紫山的高杆。

    市纪委书记杨铁军接到省纪委通知,参与调查组协助配合省纪委敬新明副书记的工作。

    从安新到北汉的路上。杨铁军一直在琢磨着此案子,心里疑云不少,姚志是金湖区委书记,与不少安新领导都有密切往来,换一句话说,姚志关系网极宽,特别是和调走的安新的那位党群副书记关系更是不错,而且还有非常敏感的利州矿业,在这种情况之下,省纪委直接就双规。而且让自己参加专案组就显得很有魄力。

    不过,杨铁军隐隐也猜测到省纪委让自己参加的缘由。或许让市纪委参与,就是给案子定位吧。

    一行人并没有回到省纪委,而是到了北汉*市城郊五一六厂的招待所,敬新明与杨铁军寒暄了几句,就将杨铁军带到自己的房间,介绍了基本情况,然后道:

    “我们现在是让姚志主动交待,还在给他机会。但是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还心存侥幸。”

    杨铁军自然之道姚志侥幸的理由,看样子还想着有人会想办法救他出去,于是道:

    “不管口紧还是口松,只要证据确凿,就一定逃脱不了法律制裁。”

    敬新明点了点头,道:

    “老杨说得一点不错,现在姚志受赌罪已是板上钉钉子,跑不掉了。”

    敬新明眼神一扬,道:

    “案子已经有了突破?”

    敬新明用手指了指手腕,道:

    “关于姚志的举报一直都没断,但是一直都是一些模糊不清的线索,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举报者提供了姚志所带的手表,并附了照片,我们了解了一下价值两万多,受贿所得。”

    根据举报者提供的线索,省纪委暗中将送表之人带到了北汉市,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之后才采取了这次行动。

    杨铁军一下就释然了,之前虽然举报姚志一直都没断,但一直都没有真正有价值的线索,而姚志也很狡猾,在很多事情上处理得很干净,纪委明知他可能有问题,但是由于没有线索,加上其背后之人,一直没有敢妄动,怪不得纪委这一次行动如此坚决,果断,原来如此!

    金湖区在市里的几个区虽然算是经济较落后的,但是和许多县里相比,那还是发达得多,作为一个副厅级的区委书记,决定的项目工程都是以千万、亿为单位,恐怕平常根本就没在意腕中的手表价值几何。

    被双规之时,这块表顺理成章被省纪委收缴了。此时人证物证俱在,光是凭着这一块表,从刑法上就可以按受赌罪论处了。

    就敬新明顿了一下道:

    “现在这块手表是突破口,有了这个突破口,那就好办。”

    敬新明的话杨铁军清楚是什么意思,杨铁军虽然不是一直在纪委工作,但在纪委工作的时间也不短,对纪委办大案的思路、手段很了解。除了展开天罗地网收集证据以外,也还有些隐秘的手段。

    在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地今天,纪委等部门办案都明确规定不准各部门搞刑讯逼供,也不准搞疲劳审讯。刑讯逼供容易留下伤痕,搞不好要出人命。纪委、公*安、检察院这几个部门凡是头脑灵活一些地,都不愿意用刑讯逼供这一招因为公家之事,把自己搭进去就太不值得了。

    而疲劳审讯不会留下伤痕。而且只要把握好度,一般不会搞出人命,所以,纪委面对双规对象之时,在政策攻心、威逼利诱都不能达到目的,就会采用疲劳轰炸,凡是有资格被双规的,多数都是有一官半职的人物,这些人平ri里养尊处优。身体已经被惯坏了,若是两、三天不能睡觉,十有仈jiu会顶不住。

    杨铁军暗中叹息:

    “姚志在经济问题上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确实是很有一套,很难让人抓住把柄,但是恐怕姚志万万没有料到手腕上的这块表却成了送他进监狱地通行证,看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话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杨铁军没想到,但陆政东却是知道,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一些官员带着手表参加会议的照片往往会出现在网页上,在网络上被称之为“表哥”,让网民们把表的价值给抖露出来,让不少官员都是栽在一块小小的手表上。

    陆政东在一次和安俊义闲谈的时候,谈到一些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很多东西,比如手表,还有眼镜,这些东西看着是小玩意,实际上动辄就是上万,上十万,一般的干部就靠工资收入根本就不会舍得去买,而这样关于表的证据出现在纪委,说明安俊义对陆政东的这个闲聊是上心了的……

    敬新明说着又继续道:

    “省纪委最近又收到多封检举信,这是关于表的,另外这一箱子都是的,从我们初步调查的结果判断,金湖区里涉及的人不在少数。”

    杨铁军摇摇头,这个姚志实在是……

    姚志小聪明是有,但是好大喜功,霸道横行,真正搞工作不行,所以在金湖实在是搞得天怒人怨了,有又有这样的证据,恐怕姚志就是再有后台也救不了他了……(。)

第二十六章 局面初定() 
鞠躬感谢“08年7岁光头老大”大大月票支持!鞠躬感谢“zjun971210”大大打赏支持!

    姚志被双规之后,并没有立即解除职务,采取的是内紧外松的策略,但金湖区已经是传遍了,甚至都有顺口溜在街头巷尾流传了:幺儿当了权,金湖真是乱,区委修得真好看,牛皮吹得天都转,可惜百姓快讨饭,锰矿交给利州干,等于幺儿自己赚,送给领导好升官,幺儿带头这么干,干部都把好处占,金湖全被收刮遍,矿工命比纸还贱,百姓死活没人见,好在纪委立了案,幺儿总算滚了蛋。。。

    幺儿就是指姚志,“姚”和“幺”谐音,在安新,称呼除小孩外的人为幺儿是一种极为蔑视的称呼。

    “老林,你客观地说,安新,特别是金湖区情况到底如何?莫非真是成了洪*洞*县,没有一个好人?”

    省委*书记江如衡看了看案卷,想起前两天去医院看望省里的一位老领导的时候,说起了这个顺口溜,这样的顺口溜都传到省里了,说明流传很广,说者是有心,而听者更是有心,江如衡也担心案件的规模越搞越大,此时的闽南,同样的一个副省级城市因为走私正在刮起一场足以震撼全国的大风暴,牵连进去的干部之多,级别之高,实属建国以来罕见。

    如果安新那边也搞出这么一个大案子,贝湖省里也很难看了。所以今天听完姚志的案情介绍以后,若有所思地问林紫山。。。

    林紫山放下了手中的汇报材料。道:

    “从省纪委掌握的情况看。姚志在金湖确实是搞坏了风气。收受钱物很普遍,甚至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大家都收,如你不收,会被认为是异类,很多普通的工作人员甚至是才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如此,还有就是姚志在金湖大搞政绩工程,劳命伤财。对金湖发展影响十分巨大,这一点金湖的很多干部群众反映也很强烈。姚志是金湖区的区委书记,这个职位可是与方方面面都有接触,多牵出一些人也很正常,这一次省纪委查得很彻底,姚志先后交代了十多来人,有名有姓,有职有位有十几个,主要是集中在金湖区,市里的包括矿业局和电力局的两个副局长。够得上刑责的有六七个,绝大多数都在灰sè地带。”

    姚志被省纪委双规之后。案件的审理进展很是顺利,如同杨铁军猜测的那样,姚志很快就在纪委调查组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也供出了不少人。

    江如衡听到是这样一个结果,就放下心来,他知道林紫山话里的意思,这件事没有牵连出市里或更高层次的人,这是江如衡最愿意看到的。

    于是道:

    “对腐*败分子我们不能姑息,特别是象姚志这样吹、卖、、贪,天良丧尽,人xing泯灭的害群之马,如不严加惩处,这种情况如任其蔓延下去,党将不党,国将不国!我重申两点,对腐*败分子一是绝不留情,二是绝不手软,一查到底,然后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江他说得不甚明白,林紫山却听得很明白。他道:

    “对于不够量刑的同志,我建议交由安新市委处理,通过此案,看得出安新市委还是经受得住考验的。”

    林紫山与江如衡共事也有些年头了,知道处理这样的事情的轻重缓急,知道如何拿捏分寸,对于情节严重的必须严惩,而对于其他一些可惩可不惩的,考虑到期收钱的背景和情节,以及初犯,把问题交代清楚,上缴财物,还是以教育为主。这样不扩大打击面,有利于局面的稳定。

    江如衡道:

    “我同意你的意见,张泽高同志在沙州工作多年,熟悉情况。我相信他能正确处理此事。”

    江如衡沉吟了一下,又道:

    “泽高同志作为市委书记,大度谦逊不恋权位,属于谦谦君子,但把控能力稍微差了一些,需要稍稍加强。”

    对于安新班子如何搭配,江如衡与省*委分管组织副书记于林科有共识,有分歧。安新经济发展不上去,导致各种问题,这一点是最为省委头痛的,而陆政东到安新时间不久,但在经济发展上还是有所作为,这一点省里很满意,需要给陆政东一定的支持。

    而钟柏发、陆政东等人的心态,江如衡等人也是洞若观火,钟柏发等人在安新力量过大,陆政东的施政阻力较大,需要削弱,这一点上,江如衡和省*长郑东凯、分管人事的副书记于林科有共识,于是吴凤娟被调整了出来。

    但三人之间在张泽高的去留上也有分歧,于林科的态度很明确,希望早点把张泽高调走,明确的讲:

    “安新经济发展不上去,问题成堆,张泽高作为市委书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新任市长在经济上搞得不错,但人太年轻,安新市委书记需要一个把控全局的人来掌舵,张泽高不适宜在安新担任市委书记,省里可以建议zhongyāng另行考虑。”

    但但江如衡一直没有表态,郑东凯摸不清中*央和江*书记的态度,也就没表态。

    林紫山清楚,张泽高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久到点,盯着那个位置的人很多,于林科此举也是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今天江*书记这么一说,林紫山心里也大体有数……

    而在安新,所有人关注地焦点自然是姚志的案子,尤其是常委班子。大多数干部都知道姚志案子背后牵连着什么,大家都紧张地关注着案子的发展,看看市里会不会有领导被牵连进去,因为事情虽然是发生在金湖,但主战场却是摆在了安新……

    安新市委办公室里。陆政东和张泽高正在进行着一场谈话。

    “姚志在金湖区搞得这些。让我恍若回到了五十年代大*跃*进的年代……”

    两人谈完了关于姚志的案情之后。张泽高看完手里由省纪委转过来的一些关于姚志的材料,叹了一口气道,有些感慨,看着陆政东道:

    “我这一辈子,经历过大*跃*进,吃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苦,挨过批斗,蹲过牛棚。这些经历让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