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细水长流 >

第26部分

穿越之细水长流-第26部分

小说: 穿越之细水长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福……

    谢子安先前瞧红枣拼八爪鳌拼得容易,便即也决意拼一个,回家逗儿子,谢尚,玩。

    不过,没成想,这事儿看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却难。他细细地看过红枣那孩子复原的八爪鳌,却还是剥了四只,才算是大功告成。

    今晚,回家,谢子安想,我可以给儿子露一手了。

    拼好八爪鳌的谢大爷心情不错,当即赞扬了谢福:“事情你办得不错。”

    “不过,你先只送来了那李满囤的八字。”

    “赶明儿,你生个法子,把他闺女红枣的八字送来我瞧瞧。”

    “李满囤的八字,我怎么瞧怎么普通。”

    “不似有大格局的人。”

    谢子安说话留了一半,他并未告诉谢福其时该是个过了七七的死人。

    “今儿,我瞧他那个闺女红枣倒似有些福气。”

    “说不准,他家这福气其实都在他这闺女儿身上。”

    谢子安评价人,都是先看八字。先他瞧了谢福从县衙那儿弄来的李满囤的生辰八字,怎么瞧,李满囤都是贫困孤苦短夭的命格,不说惠利他人了,今夏六月,就是他的死期––他命当横死。

    可今儿八月十六,这李满囤不止活得好好的,而且他瞧李满囤,虽一脸风霜,但眉眼清正,眼下子女宫上三重丝状阴德纹––其人已是个福德双全的大功德主。

    阴德纹,非大功德,非大机遇不出。而且,阴德纹,荫及子孙,但他瞧红枣,李满囤唯一的女儿脸上,眼上并无承袭父辈阴德眷顾的小阴德纹,反倒是那丫头笑起时,眼下也是三重阴德纹。显见得,这丫头自身也有广利众生的大福德。

    富贵如谢家,如果想更上层楼,并不是只靠子孙用功就行,还得要时运并济,福德加持,不然,这世间,勤奋用功的人多了去了,而有所成就的,才得几人?千不足一,罢了。

    所以,谢子安非常好奇李满囤家的这轮福运,最好他谢家也能从中得益,福及子孙。

    谢子安说一句,谢福答应一句。心里却暗自合计:先前大爷要李满囤的八字,容易,衙门户籍就有。只这红枣小丫头的八字要去哪里弄?自古女人不能立户,官衙能寻到的妇人八字,都是男方家的婚书备案。红枣小丫头方才六岁,也不知媒婆那儿有没有她的消息。

    说完正经事,谢子安又补充道:“再就是你带回来的那个同心菜,明儿,你也让人做了午饭来,我尝尝。”

    谢福一听,忙答应了。等了一会儿,谢福见谢子安再无其他吩咐,方出来使人去寻高庄村的媒婆和鸡脯子鱼不提。

    晚饭后,李满囤方与妻女说起得了一个庄子的事。

    说到庄子,李满囤忽地想起该交给里正的文书,还没送去。便赶紧开了匣子,寻到文书,提了两包点心去了里正家。

    里正家也正吃过晚饭,看见李满囤一人来了,颇觉奇怪。

    “里正,”李满囤规矩的与里正行礼,然后递上文书道:“县里的主簿大人命我将这个文书送来给你。”

    听说是县里主簿的文书,里正不敢怠慢,赶紧接过,打开一瞧,却似吃了一惊。

    “满囤,”里正惊疑地问:“你买了城里谢家,在咱们村的庄子,老北庄?”

    “不,不,”李满囤赶紧摇手道:“这庄子,不是我买的。”

    “是四海楼少东家,送我的。”

    送里正更奇怪了:“好好的,谢家为啥要送你庄子?”

    李满囤自不敢说八爪鳌––刚拿方子换了人家许多的地,结果转眼就告诉别人,算怎么回事?

    但里正的话,不回又不行,李满囤便即斟酌道:“里正,前几天,我家里的做了些吃食,我拿去城里四海楼卖了。”

    “今天,这四海楼的少东家就送了我这个庄子,换我家里的那个吃食方子。”

    里正想问什么吃食方子值一个庄子? 但想起谢家的势大,终是歇了念头。

    谢家,不是凡人。谢家的老太爷,是县里几十年来唯一的二甲进士,他入过翰林,进过枢密院,放过主考官。二十年前,这谢老太爷虽然致了仕,但他儿子谢老爷,还是城里有数的举人老爷,谢家,依旧是雉水县第一家。

    李满囤自觉这番说辞,实难服人,现眼见里正不再追问,终是舒了口气。

    送走李满囤,里正夫人凑过来问里正:“刚你怎么不问问李满囤是什么吃食?”

    里正摇头:“这里碍着城里谢家,不好多问。”

    “不过,”里正话锋一转:“你倒是可以打听着城里四海楼近来有什么新鲜事?”

    “酒楼买吃食方子,终究还是为了多卖吃食。”

    次日,里正夫人果使了儿子进城打探不提。

    回家后李满囤方仔细说了庄子的事。一听说家里平白多了三十亩水田,王氏便即就念了佛:“神佛保佑,咱家可算是苦尽甘来了!”

    红枣早知道详细,当下便只问自己关心的事:“爹,咱家有了这么多地,以后能天天都吃上大米饭吧了?”

    虽然李满囤还没想过这水田出息的问题,但他素疼红枣,想着家里人口少,即便顿顿米饭,一年也不过多花三两银子,便即点头答应:“能,以后天天都吃!”

    这下红枣也高兴了。

    说完水田,李满囤又说旱田有八十亩,山地有130亩。王氏听说后除了再次感叹家里地多,也说不出什么其他。至于红枣,她只关心自己以后能吃上米饭。地再多,她也不想去种。

    说好地的事,又说庄仆。李满囤拿着一匣子身契,颇为为难。

    “这是庄里63口人的身契。”

    “咱家以前连短工都没用过,只这一次盖房才请了师傅。现一下子多出这么多人,我要怎么安排?”

    “爹,”红枣提醒李满囤:“昨儿我瞧那个福管家管人很厉害的。”

    “我要什么,才说出嘴,立马就有人给送来。”

    “这个福管家这么厉害,他家的庄子肯定也管的好。”

    “说不定,我们什么都不要管,只要按时收钱就行。”

    一不小心,红枣就说出了自己的理想。

    李满囤听了红枣的话,心里大石放下,当即也高兴起来:“你说得对。”

    “那谢家,可不是普通人家。”

    “家仆都极有规矩。”

    “咱们不懂,还是不要乱了他们的规矩。”

    “咱们只要等着收钱就好。”

    地契、身契在手,李满囤自信一定能收到钱。

    王氏一向都听李满囤的,现听说连地都不用种就有钱,自是一万个好。

    当下,王氏重新收了匣子,一家人洗洗睡了。

    早起,李满囤进城买了肉和酒,然后如约在北门外会了崔师傅和他的两个徒弟,一同家来。

    崔师傅拿着烟锅,绕了李满囤宅子一圈,便即就选好了方位。

    西南角偏屋的门前七尺处打井,东北角偏屋的前方九尺处挖地窖。

    地方一定,崔师傅的两个徒弟,就开始干活。

    先挖井。两个人,两把锹,不过半个时辰,就挖了个三尺深口径三尺的圆坑。

    崔师傅探头瞧瞧,方放下手里的烟斗,说道:“行了,这里我来。”

    “你两个挖地窖去。”

    崔师傅脱掉上衣和外裤,只穿了一条中裤,拎着一个粗布袋,跳进了圆坑,开始干活。

    李满囤见崔师傅跳进圆坑后,便即开始在坑壁的一侧挖脚窝,便知这确是挖井老手,当即放心。

    因家里有人挖井,李满囤每日除了早起进城买肉,便即就守在家里。而王氏,守着规矩,领着红枣日常只在厨房忙活,得闲便上山摘枸杞,所以一家三口人,谁都不知道外面已经天翻地覆。

    连日来,里长夫人每日都让儿子进城打探。今日不过是三天,便即就得了消息,四海楼的昨儿推出的新菜“同心财余”大受欢迎,以致今儿城里的鸡脯子都涨了价,同鲢鱼一般,15文一斤了。

    听说卖的是“同心财余”的方子,里正夫人悔得直跺脚,这菜她也会做。

    那日李满囤上梁,里正夫人虽没一道去,但在里正回来后,她也没少打听席面上的菜色,知道有这么一道“同心财余”,极受欢迎。

    里正夫人没听过这菜,便即仔细打听了一番,方才知道这所谓的“同心财余”,其实就是猪草烧鸡脯子。于是,也好奇地烧了一回,意外发现味道居然不错。便即就将这鱼纳入了家常菜,隔三差五地烧上一回。

    里正夫人没想到这猪草烧的农家菜,能值一个庄子。早知如此,里正夫人悔不当初,明明她的手艺比王氏还好来着。

    倒是里正,心里清明,听得他家里的抱怨,立骂了回去:“少做你的青天白日梦吧!”

    “那谢家,是你三言两语能糊弄的?”

    “人家不会打听?”

    “那天吃席几百人,谁不知道那菜是李满囤的媳妇李王氏做的?”

    “幸好,你没去四海楼卖方子。”

    “不然,这谢家寻你一个冒名顶替的罪,拖你去县衙受板子。”

    “还发财呢?”

    “做梦!”

    经里正这么一骂,里正夫人方才减了嫉恨,然后又起了别的心思。里正夫人以为自己比李王氏强,李王氏能做的,她也能做。不就是寻个新的猪草烧菜方子吗?这有啥难?以前没寻到,那是因为她家菜日子好,菜多,够吃,现她每天烧一样猪草,一准能胜过李王氏!

    至此,里正家的饭桌上也每尝多一碗稀有猪草,里正见了也当不知––其实,里正心里也有一个猪草方子换庄子的梦。

35。李满囤老爷() 
李满囤老爷

    自城里鸡脯子涨价后,卖鱼大汉的鸡脯子也涨价了。这村里妇人一听鱼一条涨价了五文,就急了,与那大汉理论。

    那大汉也不恼,只说,现鸡脯子,就这个价。城里四海酒楼就是这个价收鸡脯子,多少都要。他是懒得为一、两条鱼进趟城而已。

    妇人没法,只得骂骂咧咧地买了鱼。

    午饭时,妇人习惯性的与男人抱怨鱼涨价了。男人正好准备进城卖枸杞,便即就在进城的时候跟药铺的伙计随便打听了一句,便即就知道了四海楼“同心财余”大卖的新闻。

    村里不止一家进城卖枸杞,所以,没几天,村里老少都知道了鸡脯子涨价的原因––四海楼卖“同心财余”。

    不过,这新闻村里人听过也就罢了。毕竟鱼涨价也有限,而村里人有枸杞收入,家家都有剩钱,因此,这新闻与村人的影响,也就买鱼时抱怨两句罢了。该吃的,还是继续吃。

    真正引起的喧然大波的是余庄头的到来。

    这余庄头自知道庄子易主后,是日夜不安,心头如焚。结果,一连五日,这新庄主愣是没露一面。

    余庄头摸不着头脑,便即就想歪了:莫不是这新庄主在家等我们主动上门拜见?

    想想也是,从来都是仆从拜见主家,没听说过主家来见仆从的。

    余庄头越想越觉有理,便即就摘了两筐果子,抓了两只鸡,凑成四样礼物,同庄里的两个管事一道拜见李满囤。

    余庄头只知李满囤住在高庄村,却不知道具体地址,便即只能与人打听。

    可巧,余庄头打听的路人是李贵银。

    李贵银背着筐子自家里出来,正准备上林地摘点果子,他媳妇有了,想吃口酸的。

    李贵银一听说问李满囤,便即就笑了:“你问满囤叔啊?”

    “那是我叔,我领你们去。”

    余庄头一听,自然愿意。一路同行,余庄头不动声色地跟李贵银打听李满囤。

    “怎么,”余庄头问:“你叔跟你们不住一块儿”

    李贵银是个直肠子,当即就说了:“我三爷爷家分家了,把我满囤叔分了出去。”

    “三爷爷家倒是和我家隔壁。”

    走了一段路,见还没到,余庄头继续试探:“你满囤叔住的离你们蛮远的啊!”

    “可不是嘛,”李贵银赞同道:“我满囤叔家在村子的最西面,跟我们隔了大半个村子。”

    “我还是节前他来我家送礼时瞧见过他,这几日都没见过。”

    想想,李贵银又道:“估计,在家忙着呢!”

    终于切到正题,余庄头屏气问道:“你叔家里的活很多吗?”

    这个问题有点难。李贵银挠挠头,迟疑道:“其实,地也不多。”

    “就两亩水田,两亩旱田,统共四亩地。”

    “再就是有个小山头,可以摘刺棘果。”

    “对了,这摘刺棘果制枸杞,还是我满囤叔第一个发现的呢。”

    “我们村,全都跟着沾了光。”

    余庄头听了李贵银的话,禁不住想:怎么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