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593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593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王。”嫡长子刘封,领众弟妹行礼。

    “以后不必称‘王’,唤‘阿父’、“阿爹”皆可。”刘封小名堆儿,活脱脱三墩第二。本该前往王子馆就读。然母妃有孕,刘备亦不舍,便一直留在身侧。蓟王八子二女皆早生。比三百子嗣,年长数岁。时常陪伴太妃,往来东宫。照看众多弟妹。

    “阿父。”刘封再领众兄妹改口。

    “母无恙。”见他目露忐忑,刘备安慰道:“侍医长昨晚已至。断不会有失。”

    “堆儿知晓。”刘封再拜。

    不料刘备又皱眉道:“虽说礼不可废,然亦需化繁为简。无外人在场,便不必多礼。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切记。”

    “堆儿谨记。”刘封遂起身。

    话虽如此,然父子四目相对,担心在所难免。终归是关心则乱。

    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啼声高亢,甚是嘹亮。

    便有女侍医,惊喜来报:“恭喜王上,王妃诞下麟儿,母子平安。”

    “呼”刘备长出一口浊气。刘封更一屁股坐地。父子不及喘口缓气。又见宫人疾步奔来:“高车妃、乌桓妃,亦似生产!”

    “何其急也。”刘备忙问:“产期未至,为何早生?”

    原来。闻王妃将产,正安心备产的副伏罗氏与乌氏,强行起身,赶来相见。不料下榻时动了胎气,亦觉阵痛。

    侍医长收拾妥当,遂领女侍医,马不停蹄,奔赴二妃寝宫,“蕊珠馆”。

    刘备与母亲、义母,八子二女,先入凤凰殿寝宫,见过发妻,麟儿。留太妃、义母与八子相伴,再命宫人好生照看发妻公孙氏,刘备这才起身,前往蕊珠馆。

    万幸已有女侍医,守在馆前:“启禀王上。丽珠妃与莲妃,暂已无碍。今日当不会早产。此时不便打扰,请王上自回。”

    “如此,有劳侍医长。”医者父母心。便是蓟王,亦需谨遵医嘱。

    “恭送王上。”女侍医再拜相送。

    怀抱二女,蓟王又原路转回。话说,自身居高位,蓟王已许久未曾如此慌乱。

    “阿爹,阿母无恙否?”怀中长公主,稚气未脱。

    刘备笑答:“无碍。”

    长公主又道:“常听阿母言,梦见大雁南飞,列队成行。不知何故。”

    “为父亦不清楚。”刘备笑答:“且去寻高人一问。”

    “可是四方馆的高人?”

    “正是。”刘备又笑。

    “好,速去,速去。”

    “女儿勿急,先去看过嫡母。”

    “哦。嫡母和阿母,有何不同?”

    “嗯……一字之差,别无不同。”

    

1。26 群雁无首() 
所谓鸿运当头。昨夜刚洞房,今早已当爹。

    电光石火,白驹过隙也没这么快。

    待士贵人起身,准备去太妃殿前,行“成妇礼”。闻王妃又诞嫡子,遂赶去相见。虽说事急从权,然礼不可废。太妃与二位义母重返西宫。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醴妇,一丝不苟。“三爵之礼”毕。再过三月,庙见成妇。祭告祖先,便是蓟王家人。

    闻副伏罗氏常做“大雁南飞”之胎梦。刘备即命门下督郑泰,亲往黄金台四方馆,询问馆长朱建平。

    朱建平掐指一算,娓娓道来。

    言,大雁乃禽中之冠,自上古时,便被视为“五常俱全”之灵兽。

    五常者:仁、义、礼、智、信。

    雁有仁心,乃因雁群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余下壮雁皆不会弃之于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

    雁有情义,雌雄相配,从一而终。不论是雌雁死,或雄雁亡,落单孤雁,至死不渝,再不婚配。

    雁群展翅高飞,或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至尾,依长幼之序,称作“雁序”。阵头由老雁引领,壮雁即便飞得再快,亦不会赶超老雁,故有礼让恭谦之意。

    雁难猎取,只因大雁有智。俗语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此三种生灵,最是机敏,凡有风吹草动,群雁便会立刻飞空躲避。

    雁群因时节变换而南北迁徙,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此乃雁之信。

    正因大雁“五常俱全”,故时人求亲访友,皆“奠雁”,又称“执雁为礼”。

    “原路如此。”刘备欣然点头。听郑泰转述大相师一席话,方知“执雁”竟有大学问。

    “朱馆长又言:正因‘五常俱全’,故‘大雁南飞,列队成行’,乃吉兆也。”郑泰言道:“高车妃,出身塞外草原,故乡在北。蓟国在南。雁群南飞,乃投主公也。列队成行,乃有序也。”

    刘备轻轻颔首:“莫非是高车来投。”

    郑泰又道:“朱馆长还说,若高车妃诞下麟儿,归义王恐命不久也。”

    “果然如此。”刘备一声长叹。

    副伏罗氏老王,终归未能得见刘备一统天下。万幸,刘备已在高车王庭,建起十二部联盟。老王薨天,必有新王登基。以刘备今时今日之威势,自无惧高车生变。

    正因如此。南飞大雁才会列队成行。以示尊卑有序。

    副伏罗老王,上次见时,刘备已觉时日无多。或副伏罗妃,亦有所料。心中牵挂老父,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幸,刘备已有万全之策。没鹿回部伏于背,三郡乌桓,南匈奴,鲜卑属国,横拦身前。还有蓟国横亘幽冀,千里圩田。“北有蓟,莫纵缰”。可不是说说而已。

    妇人产子,生死攸关。刘备关心则乱,一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清晨再问,仍未生产。

    刘备猛然忆起,先时副伏罗妃产女,亦如此这般。

    当即下令,命门下督郑泰,水路相济,奔赴白海之滨,高车王庭。将最新消息带回。

    郑泰领命,即刻启程。

    三日后,便有乌桓快马抵达。言,高车老王已薨,遗命葬于北海。高车告丧队伍,已入卢龙塞。不日当可抵达。

    是夜。高车妃产下一子,母子平安。刘备本欲隐瞒,不料副伏罗氏,竟已知晓。

    百万高车,孤悬在外。群雁无首。

    高车有“六氏十二姓”。其中十二姓,追随副伏罗归义王,东进、南下。迁入塞外草原。立王帐于白海之滨。北海附近,还散落着六氏各部,数十万部民。先前刘备攻略半岛,迁扶余四加南下,又在半岛之上,立苍海郡。

    重塑北疆版图:乐浪与玄菟串联辽东,玄菟东界与苍海西南界接,苍海郡东极大海,西北暂以北海为界,郡治临秽县,涵括扶余、北沃沮所在领城。即后世松花江流域、图们江流域。

    北海往西,南至戈壁,大片漠北之地,又皆为没鹿回部所据。

    换言之,西域都护府与苍海郡,宛如左右臂弯,将塞外环抱。又以北海为界,高车六氏、十二姓与没鹿回部,三足鼎立。自从副伏罗氏老王,率十二部南下归顺大汉,受封归义王。等同与不愿南下,滞留北海的高车六氏决裂。换言之,高车就此,分裂成“南北高车”。如先前南北匈奴分裂一般无二。

    本可“井水不犯河水”。奈何副伏罗氏老王,却遗命葬于北海。

    按照高车人习俗。完成老王遗命者,方能立为新王。换言之,南高车二十部,即日便将提兵北上,护送老王遗体,以“王礼”,葬于北海之滨。

    试想,北高车六氏,焉能轻易放行。更何况,随大汉苍海郡建立,大大压缩了北高车的游牧边界。对大汉帝国,蓟王刘备,北高车敢怒不敢言。再遇南高车大军压境,必拼死一战。无它,西有没鹿回,东有苍海郡,北靠无人冰原,再遭南高车挤压。退无可退,躲无可躲。生死关头,如何能忍。必奋起反抗。

    眼看大战一触即发。副伏罗氏新主,副伏罗妃兄长,以告丧为名,遣人日夜兼程,南下通报。

    刘备专开朝议。问政北疆战事。

    王傅黄忠起身言道:“南北高车血战,名为送葬,实为一统。”

    横海将军黄盖,亦进言道:“王傅所言极是。自立白檀互市,南高车与我国素有往来。兵甲、车辆、机关诸器,皆不可同日而语。此消彼长,北高车越显羸弱。于是乎,归义王遗命,被自然而然,以为是‘一统高车’之遗愿。”

    刘备轻轻颔首:“南北高车,国力如何。”

    “南高车十二部,各有十万部民,约百二十万众。北高车六部,亦各有十万部民,约六十万众。”左国相崔钧答曰。

    “虽国力悬殊,然北高车身陷死地,困兽犹斗。此战即便血战险胜,南高车亦十不存一。”

    蓟都尹娄圭言道:“若高车折损过巨,没鹿回部必趁机南下,一统草原。那时……”

    “当如鲜卑檀石槐故事。”刘备眸中戾芒一闪。

    “主公明见。”群臣下拜。

    “传令高车告丧使。便说,孤欲亲往北海,为归义王送丧。”

    

1。27 身后之谋() 
蕊珠馆。

    此馆乃乌桓妃乌莲,并高车妃副伏罗氏之寝宫。蕊,意指莲花,珠乃取副伏罗氏“丽珠”之名。蕊珠馆位于北宫三层,馆中精舍分东西二院。乃仅次于王妃凤凰殿的华室。

    副伏罗氏居于东舍。

    日前临盘,诞下麟儿。力竭昏睡。由侍医长华妁,亲用长流银匜喂下安神滋补汤药。悉知发妻无恙,蓟王刘备便一直守护再侧。

    待副伏罗氏悠悠转醒,徐徐睁开眼帘,入目便见亲生长公主伏榻酣睡。小小的眉宇间,正挂着对母亲的担心。

    “醒啦。”声音近在耳畔。副伏罗氏浑身一暖。侧目相看,正是夫君刘备。四目相对,见她眸色清亮,刘备这才隐去担忧:“饿么?”

    副伏罗氏先是点头,又轻轻摇头:“麟儿何在。”

    “在外室酣睡。正由宫人照料。”刘备柔声答道。

    “夫君速抱来。”副伏罗氏言道:“当食母乳。”

    “好。”刘备轻轻起身,微微活动开发麻的双腿,从外室抱来麟儿。

    副伏罗氏侧身哺乳,无避刘备。夫妻之间,何须避嫌。

    饱食后,又拍出奶嗝,拭净唇角,这才交由婢女抱出。

    刘备又取羹汤。亲口试温,喂食副伏罗氏。

    “麟儿当取何名。”副伏罗氏问道。

    刘备已想好:“可名‘信’。”

    “夫君亦知妾之胎梦。”副伏罗氏言道。北雁南飞,来而有信,从不爽期。

    “嗯。”刘备看向熟睡的长公主:“乃女儿相告。”

    “父王遗命,夫君以为如何。”副伏罗氏果然聪慧。

    “叶落归根。归义王欲长眠故土,乃人之常情。然王庭却有人趁机裹挟,欲大张旗鼓,名为送葬,实为北伐,一统高车。”刘备直言相告。

    “父王遗命,乃欲借送葬,助夫君一统高车。”果然知父莫若女。

    刘备微微一愣:“此言何意?”

    “父王深知夫君秉性,‘胸有猛虎,恶极噬人’。平时却‘温润如玉,与世无争(人畜无害)’。乱世将至,无人可独善其身。大争之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车六氏十二姓,计二百万众。控弦之士,足有二十万。夫君乃当世明主,难得汉胡一视同仁。当趁机一统草原,为天下共主。”副伏罗氏柔声道:“夫君治下,关内东胡各部,南匈奴、鲜卑、乌桓,便是扶余、沃沮,亦改‘逐草而居’,为‘居有定所’。田中所种牧草,辅以青储草料,足可喂食牲畜。一墙之隔(长城),天差地别。去年极寒,塞外多有牛羊冻死。许多牧民毡房,亦被积雪压塌,全家冻毙者,亦不是少数。

    数年前,夫君重建前汉郡县,令高车十二部皆迁入城中安居,又表各部大人为归义侯。然漠北苦寒之地,却鞭长莫及。今扶余、沃沮,极海之地,亦归向化。只需将‘北海六氏’收归帐下,北疆万里之土,当与西域连成一体。帝业可成矣。”

    刘备方才醒悟:“归义王以归葬旧土为名,引南北之争。欲使草原各部刀兵相见,造‘鹬(yu)蚌相争,渔父得利’之势也。”

    “夫君明见。”副伏罗氏言道:“父王薨时,并未言明何人可继‘归义王位’。故依旧俗,能报老王(遗愿)者,可为新王。十二部大人,皆欲举兵北上。然留守北海之六氏,势必寸土不让。夫君若能居中调停,当可一统各部。如此一来,广至北海,皆为王化。”

    “归义王,何其善待刘备。”悉知内情,刘备一声长叹。

    “夫君切莫如此着想。”副伏罗氏又言道:“父王曾言,天下皆视我辈为异端,蔑称‘胡虏’与野兽等同。唯夫君视我为同类,共出一种,待如手足兄弟。为长久计,融合向化,乃大势所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