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460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460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言之,若只论血统,则万法归宗。华夏皆为女娲后代,本不分彼此。

    于是在刘备看来。匈奴人与匈人的争论,其核心乃是: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普世价值观,以及“文明话语权”的对立与冲突。简言之。族群的划分,究竟是唯血统论,还是文化认同。亦或是,兼而有之。

    《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本意为:不是同家族之人,必不与我同心。

    后经放大,“族类”成为“族群”的代称。

    何为“我族类”。刘备倒觉得,“着汉服,行汉礼;说汉话,书汉隶”的羌户,亦“我族类”。

    言归正传。

    “凹”字形关首,东西偏殿与云霞正殿,自二层之上,以飞阁相架,呈“凵”字形相通。

    “圣祭,请走这边。”转角下楼时,宫女将习惯左转的阿奇丽娅,引向右手。

    “左边通往何处?”阿奇丽娅轻吐酒嗝,一时暗香浮动。

    “通往浴室。”宫女低头答道。

    阿奇丽娅不置可否。便随宫女前往客舍。

    推门视之,富丽堂皇。汉人内敛而克制的简约之风,收放自如。室内陈设,样样精美。放眼望去,无处不华。

    “圣祭请早些安寝。凡有所需,只需唤一声便可。奴婢便候在廊下。”宫女躬身后退。

    “多谢。”阿奇丽娅久居陇右大使馆,对汉式陈设皆不陌生。这便入盥洗室沐浴更衣,再入寝室安睡。

    梦中。她乘小船,从一处悬崖底部的细缝,划入巨大的洞穴。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等双目渐能是视物,只见洞中海水,闪闪发光。随波荡漾,彷如蓝色火焰。舟行其间,又好似漂浮在湛蓝的天空之上。

    这便是蓝洞。传说中,由塞壬三女妖看守的水神居所。圣火女祭司,又在洞穴深处,找到了通往水面的古代梯台。跃船而下,拾级而上。却在抵达洞穴上方提庇留宫殿的,前一刻。梦中一切,忽烟消云散。

    心中一慌,阿奇丽娅随之惊醒。

    在男权至上的罗马帝国,同为出类拔萃的女性,阿奇丽娅与鲁琪拉的友谊,自不用多说。

    与兄妹之间颇多禁忌之爱的罗马历代皇帝不同。鲁琪拉与康茂德则是一对正常的姐弟。刺杀康茂德的原因,是否真出于对康茂德妻子怀孕的妒忌。作为挚友的阿奇丽娅,并不相信这套愚弄百姓的“官方说辞”。

    她总觉得,此中有一个巨大的阴谋。只有面见鲁琪拉,一切的谜底,才能最终揭开。

    仲夏之夜,酒后酣睡。噩梦惊醒,冷汗淋漓。盥洗室内只有淋浴。想要舒服的泡一个热水澡,唯有去浴室。

    作为一名神殿祭司,在庞大的宫殿中,准确的辨认路径,是从小养成的训练有素。再说,汉人宫殿规整气派,追求工艺上的精益求精。转角很少。只需一路到底,自然会见转机。

    推门前,阿奇丽娅刻意收拢了气息。轻手轻脚,身如鬼魅,也是一名神殿祭司必须训练的特技。出乎意料的现身与消失,平添一抹神性气息。

    垂坐在门旁的宫女,皆已酣睡。她们也训练有素。早已习惯坐着入眠,并时刻保持警醒。只需一声轻唤,便可从沉睡中清醒。

    阿奇丽娅刻意穿上了足衣。防止在一尘不染的地板上,留下两行清晰的足印。

    推开室门。阿奇丽娅瞬间松了口气。浴室内温汤升烟,堆光如昼。两旁隔间与居中大浴池,已空无一人。扶着门旁,褪去足衣。踮着脚尖,走到池边。坐在昆仑美玉铺设的边缘,伸手试了试水温。正宜沐浴。

    正欲除袍入池,忽听有人细语。

    举目四望,雾气昭昭的池后,还有一座帷幕低垂的小浴室。

    轻声细语,或是从帘内传出。

    突兀的询问在轻启檀口的瞬间,散于无形。余下气息皆化为一束轻柔的呼吸。

    圣火女祭鬼使神差的起身,绕过大池。身如鬼魅,足落无声,向小浴室走去……

1。170 黄泉相见() 
西邸,万金堂。

    为赶来面圣,程璜特意染了一头黑白相杂之发。既不显老而无用,又符老成持重之身份。

    染发时下已是平常。见于史册,染发第一人便是王莽。前汉末,已近古稀之年(68岁)的王莽,册立淑女史氏为皇后,时已“皓首白须”,为掩老态,特意把发须染黑。《汉书·王莽传》称其:“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

    时下染发膏,多用黑豆制成。将黑豆浸泡在酢浆中一到二日,加热煮烂,滤掉豆渣,再熬成膏状。用时,直接涂在发上皆可。后称“大豆煎”。

    稍后还有莲子草染发剂。“莲子草”又称“旱莲台”、“旱莲草”等,其茎梗内饱含黑色汁液。乃最方便取用的天然染发剂。唐时,十分盛行用其来染发。《外台秘要》中列有数个莲子草美发药方,其中便有“莲子草膏”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亦记载了若干染发药方。如“生油渍乌梅,常用敷头良”;“黑椹水渍之,涂发令黑”;“以盐汤洗沐,生麻油和蒲苇灰敷之”等,不一而足。

    当然,用墨汁染黑也可。还有更逼真自如的“接发”。取剪下青丝,续接在白发之上。梳成发髻,足可以假乱真。

    “老奴,叩见陛下。”程璜趋步入堂,五体投地。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举止之间,炉火纯青,收放自如。果然老而弥坚。

    这套五体投地大礼,饶是百看不厌,已成行家的陛下,亦眼含赞许。

    “老大人请起,赐座。”

    “谢陛下。”

    “知太后诏命老大人为长乐少府,朕心中颇多疑虑。今日得见,涣然冰释。”

    自前汉吕后临朝称制,开两汉外戚专权之先河,其生平更被太史公列入皇帝本纪。后又有今汉邓太后“兴灭国,继绝世”,仿效吕后临朝称制十六载。

    于是乎,太后下诏任命官员,遂成两汉惯例。

    便是永乐董太后,先前亦曾徵外甥张忠为司隶校尉。

    长乐少府,乃太后三卿之一。窦太后亲徵宫官,亦是合情合理。饶是陛下,亦无可指摘。

    “老奴虽行将入土,却也还可供主驱策。再服侍太后数载,也算老有所用。”程璜伏地答道。

    “有老大人服侍太后左右,朕亦足可安心。”陛下笑问:“此去,可有所求?”

    “回禀陛下,确有一事相求。”程璜答曰:“却非为老奴,而为太后也。”

    “哦?”陛下略显意外:“为太后何求?”

    程璜答曰:“窦太后乃我大汉正宫太后,又是陛下嫡母。因受窦大将军牵连,而被王甫、侯览等人,禁锢云台多年。昔郑庄公因母姜氏与王弟共叔段谋反,一怒之下,将母迁出王城,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言毕,郑庄公已自悔。大夫颖考叔进言:‘掘地及泉,遂而相见。’于是乎,庄公‘掘地见母’,母子得以‘黄泉相见’。

    陛下与太后既无‘谋逆大仇’,亦无‘忤逆之恨’,奈何坐视嫡母为奸佞所禁,十年不见?”

    一席话,听得堂内十常侍,汗如雨滴。便是黄门令左丰,亦胆战心惊。

    我朝虽以孝义为先。然今时却不同往事。

    郑庄公故事,乃骨肉至亲。

    而陛下非窦太后亲生。如今后宫董太后得势,于情于理,以己度人,又岂能坐视窦太后复起。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程大人果然垂垂老矣,辨不清宫中大势。此举乃自寻死路也!

    不料陛下听完,怅然若失。

    眼中竟隐见泪光:“老大人言之有理。是朕一时不查,冷落嫡母,枉为人子。”

    闻此言。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如遭雷击。

    陛下何故如此?

    而说完一席话,便五体投地的程璜,更是猛松一口气。

    一问一答,数息之间,不啻刀山火海,生死两难。若惹陛下龙颜大怒,必死也。然若陛下纳其言,善待嫡母。十年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也。

    如今看来,陛下果有废长立幼之心!

    程璜心中大定,精神为之一振:“陛下春秋正盛,太后凤体康健。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老大人以为,朕当如何?”陛下和颜悦色,居高下问。

    程璜对曰:“老奴依稀记得。建宁四年十月初一,陛下曾率群臣,亲为太后祝寿。此孝举,为天下津津乐道。今距太后生辰,不过数月。何不将太后迁出云台,妥善安置,再领群臣,祝太后寿。”

    陛下频频点头,又问道:“依老大人之见,当将太后迁往何处?”

    “永安宫。”程璜偷看陛下脸色,这便斟酌言道:“永安、永乐,甚是相配。以示陛下嫡母、生母皆行尽善也。”

    “老大人果然老成持重。”陛下欣然言道:“传朕口谕,即刻修缮永安宫,定要赶在太后寿诞前,迁入宫中。朕当率文武百官,为太后祝祝寿。”

    “奴婢领命。”左右看过,见无人应和。黄门令左丰这便出声领命。

    “陛下圣明。”程璜老泪纵横,五体投地。

    早已呆若木鸡的十常侍等人,急忙跪地附和。

    目视长乐少府程璜,健步而出。张让、赵忠,遍体生寒。

    若论揣度圣意,二人当仁不让。舍我其谁。不然陛下也不会口出:张常侍是阿父,赵常侍是阿母。

    正应了那句知子莫若父母。

    然论大局观。二人却拍马不及,差老一辈宦官远矣。

    心念至此,二人隔空对视。暗自唏嘘。

    黄门令左丰更不敢怠慢。将陛下口谕,传与掖庭令毕岚。

    毕岚将信将疑。待问过张让、赵忠等人,方信以为真。

    “陛下何意?”毕岚问道。

    张让、赵忠,此时如何还能不知!

    “陛下善待嫡母,乃是要立嫡子也。”张让答道。

    “二位皇子皆是庶出,何来嫡子?”毕岚又问。

    “若无嫡子,则立贵子。”赵忠一语中的。

    “陛下欲废长立幼乎!”毕岚幡然醒悟。

    “虽无定论,却颇有此意。”张让答道。

    “难怪董太后会听之任之。”赵忠已想通一切:“二位太后,或已暗中结盟。联手应对何后一门。或许,老大人面圣之言,董太后已事先告知陛下也!”

    “若如此,我等又当如何行事。”毕岚问出心中所忧。

    “欲拒还迎,不偏不倚。”张让口出八字箴言:“服侍好陛下,才是我等安身立命之本。”

1。171 无福消受() 
作为帝国的中枢与心脏。宫中凡有风吹草动,皆为万众所瞩目。

    陛下欲迁嫡母窦太后于永安宫的消息,不日已便传朝堂,乃至洛阳。果为人津津乐道。时人颇多溢美之词。

    饶是抱恙在家,卧床静养的老臣杨赐,亦上疏称赞。足见人心向背。

    陛下善待嫡母的深意,除去身边近臣,并不为时人所知。然作为普世价值观的孝义为先,时下早已深入人心。

    程璜曾口出“淫祀多青鬼”。

    其背后所指,乃是封建立国的大汉,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

    如家祭之中。就“庶出子”身份而言。最先要祭奠的便是嫡母。一切用度亦当以嫡母为尊。其后才是亲生庶母。若私自将庶母的祭祀等级,暗与嫡母同,便是所谓“越份之祭”。祭品非但不能为庶母享用。且庶母及庶子还因“越份之祭”,而被青鬼斥责。

    时人事死如事生。活人也是一样。陛下禁锢嫡母窦太后,却坐视永乐董太后吃穿用度,仪制品级,超越正宫太后。此举,亦可称“越份之礼”,永乐董太后坦然受之,非但无益,反而又害。超越了礼法规定的福泽,便是所谓“无福消受”。

    所谓生而平等。故后人看来。以上种种,颇多无稽之谈。

    然在时下,却是人尽皆知的大道常理。

    刘备少年时,声名在外。被认为是天降祥瑞,麒麟之子。女刺客翻墙夜入,借用了次刘备家茅房,便深信不疑。口出:“杀之不祥。”寒暑易节,由始而终,悉心守护,不忍加害。义理之所出,便是“上天有好生之德”。

    后世若有人看到此处,多与初来乍到的三墩一样,撇嘴不信。搞笑,能不能不要如此迷信。

    然,设身处地,生活在大汉的星空下。正因信天信地信人信鬼信神,故曰:苍天有眼。头上三尺有神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比起一切皆不信的后世。究竟信为好,还是不信为妙。见仁见智。

    然,无论后人如何作想,此乃时代之风貌。无论喜不喜欢,理不理解,汉人的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