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355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355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无人问过我的想法。

    大将军果然雷厉风行。每每出人意表。

    最大的问题是,为何这些看似困难无比,非人力可及,常称“匪夷所思”之事,在大将军当面,却完全不是问题。雁门太守收到大将军亲笔手书,如获至宝,受宠若惊。每每大宴宾客,遍示众人。凡亲眼得见,皆与有荣焉。

    至于一个名叫张辽的少吏,谁人又会在意。

    该如何跟娘亲交待。跑了趟差,便不得其返。回不去了啊……

    “张军候,尺寸已量妥。只是军候尚年轻,身形还会生长。若觉得不妥,可随来随改。”良工笑道。

    “多谢。”张辽这便起身道谢。自回营帐不提。

    到现在,脑瓜子还嗡嗡的哇。

    经停半月,收获颇丰。

    刘备正欲拔营出发,挥师长安。这日,忽有一胡骑奔入营中。

    乃是高车十四部盟主,归义王副伏罗氏的信使。

    岳丈大人来使,刘备自不敢怠慢。

    确定封泥无误,这便拧开细牛角,取出密信。

    细细读完,这便恍然大悟。屏退左右,刘备低声问道:“你便是‘没鹿回’部落之人?”

    “正是。”信使俯身答道。

    “所为何来?”刘备再问。

    “我家大人心系故国,欲率众北归,定居蓟国。不知王上能否应允?”信使道明来意。

    此事牵扯甚广,需从长计议。且行事需隐秘,一旦外泄,定会惹祸上身。尤其天下播乱,宗室乃陛下心头大忌。蓟王更需谨慎。

    想了想,刘备这便言道:“贵使且回。所求孤已心知。待扫平逆乱,多则三五载,少则一年半载,孤自有计较。”

    “喏!”信使大喜而去。

    刘备如何能想到,漠北竟还有一支日渐强盛的‘没鹿回’部落。且与自己有如此之深的渊源。

    真乃,天助我也。

1。171 事出有因() 
说起“没鹿回”部落。便需提及一人。

    窦统,字敬道,扶风平陵人。出身扶风名门窦氏。与窦太后乃是从兄妹。

    建宁元年,叔父窦武时为大将军,与陈藩等谋除宦官,却因泄密而亡。宦官劫持少帝大肆滥杀天下窦族。朝中任官的窦统兄弟与扶风窦统妻儿举族被害。时任雁门太守窦统,闻讯率部逃至漠北。收容匈奴旧部与当地弱小部落,在漠北建立了匈奴、鲜卑及羌汉杂糅部落,号为“没鹿回”,窦统自为部落首领,今已续娶妻室,生子窦宾。

    刘备理解,所谓“没鹿回”便是“没路回”之意。

    恰逢北匈奴远遁,高车十四部举族南下。漠北出现短暂权力真空。窦统因曾任雁门太守,在胡人中颇有名望。率众抵达漠北后,兼并匈奴余部,和逃散到漠北的零散鲜卑部落,渐渐强盛。听闻已有数万控弦之众。

    料想,此事起因,必出自诸母和女道。窦统的下落,窦氏显然知晓。且刘备的丽珠夫人,又出自高车十二部之副伏罗氏。于是,诸母和女道便暗求丽珠夫人书信其父归义王。联系远遁漠北的窦统。

    得知刘备在并州募兵,窦统这便遣使快马入关。暗中相会。

    刘备隐隐觉得,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定是远在洛阳的窦太后。

    先定刘备与窦氏联姻。再联络远遁漠北的窦氏血亲,以“没鹿回”部落的名义,南下蓟国定居。一前一后,事出有因。

    之所以让刘备先与窦琼英定亲,乃是暗中结盟之意。将这一切串联起来,显然窦氏早有布局。禁足在南宫云台上的窦太后,似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而在刘备看来。虎踞漠北的没鹿回部落,乃是天然盟友。万一,老丈人副伏罗氏归义王驾鹤西去,高车十四部另选新首领,后与大汉交恶。北下抄掠幽并,或乱入西域。漠北没鹿回部落,便可后击于背。与刘备上下夹攻。

    未雨绸缪。此时虽与高车部族交好,又岂知彼时亦交好。

    “长兵曰备,先具以待用也。”

    凡为战者,均需提早整兵备战,以保障充足的兵力、粮草、辎重、情报等,如同后世军制中的后勤。蓟王名“备”,自当合乎天意。

    窦氏的神奇远不止此。没鹿回部大人,后以部为氏,称纥豆陵氏,或为没鹿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回窦氏。其十二世孙,太穆窦皇后嫁给唐高祖李渊。生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昭公主。开启了锦绣盛唐。

    难怪诸母如此上心。女道姐姐亦如此期待。刘备一人,竟牵扯到整个窦氏的兴盛存亡。

    这里面有多少情爱。刘备觉得自己可以少些期待。结亲如结盟。皇亲国戚,名门望族儿女的婚姻,又有多少是出于单纯的爱慕之心。

    就刘备自己而言。能与女道姐姐结亲,便可获雄踞漠北的“没鹿回”部落,鼎力相助。对整个北疆局势而言,乃是极大利好。副伏罗氏归义王毕竟年老。十年之内高车十四部或出现权利更迭。那时,新任单于是否还愿与大汉睦邻友好,刘备并不期待。需早做打算。

    换句话说,与女道姐姐的结亲,刘备亦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这桩婚事,从一开始,就不单纯。

    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刘备这便传令各部,收拾行装。三日后拔营启程。

    此次并州募兵,成效斐然。

    募得五位大将。於夫罗、呼厨泉、韩浩、高顺、张辽。募集匈奴弓骑二千。并州骑士千余。列城豪侠八百。四千余人。加上原先兵马,辅汉大将军麾下已有精兵二万。再加西凉本地兵马,及正兵分二路,由李儒、戏志才二位府丞统领的西域五万联军,足有十万兵马。

    十万精兵,等同于关东联军之众。消灭关西反贼,也是够了。

    机关兵车携带的五千套备用盔甲,所剩无几。无妨,铁匠铺备有足量材料。量身定做新甲,或修缮损毁旧甲,皆便宜。

    补满饮水和粮草,三日后,万辆兵车,二万骑士,拔营而去。入直道,奔赴上郡。

    金城郡,枹罕县城。

    “(枹罕)故罕羌侯邑,秦灭为县,后遂因之。”

    县治大堂。

    北宫伯玉、边章、韩遂、宋建、李文侯,及三十六部羌渠反贼,齐聚一堂。静候合众将军王国到来。

    “合众将军到——”

    众人闻声起身,抱拳行礼:“麾下拜见合众将军!”

    “诸位请坐。”王国身披斑斓战袍,一身玄铁甲胄。阔面钢髯,甚有气势。

    “不知将军召唤我等前来,有何要事?”李文侯起身问道。

    “有二事与众兄弟相商。”王国自坐上首胡床:“一喜一忧。”

    “将军先说喜事。”宋建言道。

    “来人,请阎公。”

    “喏!”

    须臾,一身儒袍的西凉名士阎忠,迈步入堂。行礼后,自坐在胡床侧席。距离主位最近,高出众人数阶。

    “我已拜阎公为合众军师。阎公当为我等出谋划策,募兵安民。”王国喜不自禁。

    在座众人亦纷纷大喜起身:“拜见军师。”

    先前众人欲推阎忠为共主,阎忠抵死不从。听闻身染恶疾,危在旦夕。有安息豪商,请西域女巫入室驱鬼。病情这才大为好转。

    阎忠起身回礼:“身受合众将军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这便自投门下,甘为驱策。”

    边章言道:“能请动阎公出山,大事可成矣!”

    三十六部羌渠,亦纷纷点头。

    韩遂却问道:“一喜已知。且不知,一忧又是为何?”

    见王国俯身来看,阎忠这便代为答道:“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已亲帅幕府各部,杀奔关西而来。”

    堂内众人大惊失色。尤其是三十六部羌渠,更是人人自危。蓟王盛名在外。北上南下,西出阳关,未尝一败。乃炎汉中流砥柱。最强之杀神。本以为关东局势糜烂,蓟国抵近战区,自顾不暇。岂料竟倾巢而出,杀奔关西!

    俯瞰众人表情,眼中不屑一闪而逝。阎忠便又将后半句,朗声道出:“西域都护府二位府丞,各领数万联军,兵分二路,已入阳关、玉门。”

    话音未落,满堂一片死寂。只听许多人牙关打颤,还有当堂便溺者。

    一时骚气冲天。

1。172 自掘坟墓() 
也难怪三十六部羌渠,吓到失禁。

    话说。百年羌乱,既是帝国之殇。又何尝不是羌人之痛。过往种种皆不提。单单数载之前,死在段太尉手下的羌人,前前后后不下十余万。即便段太尉自尽于监牢,积威犹存。

    君不见北地郡十万羌人,被“着匈奴衣胡”尽数掠走,至今不见踪迹。羌人皆传,乃是段太尉死后成神,怒见羌人食言再反,于是驱六丁六甲,金甲天兵,使出移山填海,斗转星移之无上神力,将作乱羌人尽数搬去北方冻土,苦寒之地。以为鞭挞。

    段太尉神威还未散尽,辅汉大将军又起凶名赫赫。数月前,三郡乌桓之首,上谷乌桓王难楼,擅自出兵,围攻逎国。虽不曾进犯蓟国,却也惹恼了蓟王。一声令下,高车十四部举兵南压,还没等突骑扣关。三郡乌桓中余下两家,生死关头,壮士断腕,自扫家贼。尽掠上谷乌桓二十余万,送入蓟国谢罪。

    试想。占据上谷郡之乌桓最强者,在蓟王当面,撞的岂止是头破血流,分明是飞灰湮灭,尸骨无存。延祸二十余万部民。

    如今辅汉大将军,兵分三路,东西夹击。三十六部羌渠焉能无惧。

    “这可如何是好……”众羌渠议论纷纷,如丧考妣。

    不等王国又看,阎忠掩鼻言道:“诸位皆是一族之长,何故如此失仪。”

    “军师可有破敌良策?”韩遂急忙起身相问。

    “破敌需各位将军,某只有拒敌之策。”阎忠皱眉答曰。

    “军师速速道来。”王国也坐不住了:“若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亦是大功一件。”说完,又命人取来香炉,置于堂前,为众人驱臭醒脑。

    “取图来。”待气味散尽,军师这才言道。

    “喏!”兵卒这便取来一扇屏风,上置有凉州地形图。

    “金城之名,乃取自‘固若金汤’之意。左右皆雄安漫道,三路汉军远道而来,此时据关而守,正当其实。”只手摇动白羽扇,军师娓娓道来。

    “愿闻其详。”王国急不可耐。

    “金城东四十五里,有金城津。北依白塔山,南临大河,形势雄伟险要。山河之间,宽不及百米,其道路之狭,仅可容一车通行。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其险,亦不逊丝毫。何不在金城津上,择地筑津关。与金城互为犄角,扼守咽喉,二路西域联军,远道而来,并无攻城诸器,急切间如何能攻下。”

    所谓津关,津者,渡口也;关者,要塞也。“缮关津,据险要。”乃因关、津皆是交通往来之要冲。故所在位置,大多十分险要。

    “金城关汉置,隋有关官,唐因之,宋绍圣四年重筑,眀屡加修葺。”

    金城关属津关。乃守卫津渡和桥梁的关城。因金城而得名。后世形容此关“倚岩百丈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控扼冲要,道通西域”。有“独金城关路才一线,西达四郡”之说。

    时下只有金城津,而无金城关。贼人选择此处筑关,自然是一着妙棋。

    “妙!”众人纷纷叫好。堂内众将多是本地人氏。自然知道此处之险。

    “西线既筑雄关,东线又当如何?”王国再问。

    “何不在陇山,上置一关?”军师笑答。

    “军师所指,莫非是大震关!”宋建幡然醒悟。

    大震关也称陇关。因置关于陇山之上而得名。在陇县境内。陇山道路艰难险峻,太始二年(95年),武帝率百官巡游崆峒,途径此处时,遭遇雷震。大震关之名由此而来。后世大震关,有“关陕锁钥”之誉。被视为关中诸塞之西塞。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唐玄奘天竺国取经、文成公主进藏,皆经“陇关道”。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于此设置关隘,时下只有烽堠,还未连成关隘。

    换句话说。正因身受汉军东西夹攻的巨大生存压力,才让两座雄关提前出现。

    “待二雄关建成。只需再屯兵大河津渡,立寨群山孔道,据险而守。金城、天水二郡固若金汤。三路汉军远道而来,如何久持?一旦关东有变,天公将军挥师西来。三路汉军即刻土崩瓦解,飞灰湮灭。”军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颇有谋主之风。

    细细想来,却是妙计。

    不愧是西凉名士。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能请动阎公为军师,真乃天大的幸事。

    “如此,何人去金城津,大震关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