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330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330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官,愧不敢当。”左伯当即改口,与耿雍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书断二·左伯》有载:“左伯字子邑,东莱人,特工八分,与毛弘等列,小异於邯郸淳,亦擅名汉末。又甚能作纸。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而子邑尤行其妙。”

    所造纸张,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称“左伯纸”。因多用当地桑皮为主材,又称“左伯皮纸”。

    前有蔡侯纸,今有左伯纸,虽经多次改进,利于书写又携带方便。然因习惯使然,简牍、绢帛,仍用于书写重要文档,如朝廷诏书、官府政令等。时人亦认为,重要文档应首先铸成钟鼎,其次则书于竹帛。

    所谓“功铭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便是指此。

    于是乎,学富五车,读书破万卷。并非刻意夸大。想着蔡邕避难临乡时,那浩浩荡荡的千车书卷。学富五车,真不值得炫耀啊。

    临乡院中桑麻皆该成药圃。无妨。只需是港口,造左伯纸所用原料,便可源源不断,足量运来。思前想后,刘备欲将治下第一座造纸工坊,建在正大兴土木的泉州港内。

    若非与左伯相识的钟繇提及,刘备如何能知晓。时下竟有造纸名家,北上蓟国避难。又去信钟繇,代为引荐。

    当真是想瞌睡时,便有人送枕头。一直困扰刘备的造纸,终于解决。

    却不知,“研妙辉光”的“左伯纸”,距离梦寐以求的“卫生纸”,还差多远。

1。123 天赐之幸() 
左伯纸的制作工艺,后世并未能继承。甚是可惜。

    与之最相近者,便是后世“临朐桑皮纸”。大致可分为:采皮、泡皮、沤皮、选皮、卡对、切皮、撞瓤、捞纸、压纸、揭纸、晒纸,等十二工艺、七十二程序。

    手工制作的桑皮纸,带着一种天然的原白色。可见明显之纤维结构。纸中,横丝、直丝,纵横交错,细密得当,摸起来柔软又不失韧性。

    左伯制造的原版桑皮纸,更是手感绵软、纤维细长、耐损耐磨、吸水性好、防虫蛀、易保存、着色而不褪色、具有独特的墨韵特性。

    需用上好的泉水泡皮、沤皮。泉州又岂能少了甘泉。良工寻来泉眼,引水工坊。循环流动,用之不竭。古法手工造纸,最大的污染来自“沤皮”工艺。然与后世工业造纸的化学污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时下污染要小很多,且极易被自然降解。以渤海湾巨大的体量所具有的自净能力而言,完全不值一提。

    确定没有污染,刘备顿觉安心不少。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包括后世号称无定河的奢延水,也要尽可能涵养水源,防止泥沙流失。

    头批左伯纸,快船送至临乡蓟王宫。蓟王取笔墨书之,墨韵俊逸,笔过留痕。焉能不大喜。立刻将桑皮纸赠与蓟国四师。

    蔡邕运笔如飞,字字力透纸背。墨迹却不似绢帛那般容易扩散。亦不似竹简木牍那般难以附着。纸质的优势,彰显无疑。蔡邕挥毫泼墨,竟一蹴而就,不觉间将整卷桑皮纸写完。

    意犹未尽,亲来讨要。

    刘备笑问:国师可否将字卷送与孤一观?

    蔡邕不以为意:有何不可!

    刘备立刻命人裱糊装订,称《蔡邕随笔贴》,又称《快意贴》,高悬在书房墙壁,日日观摩。

    “快意观贴”遂成佳话。

    有一条四季不断的黄金水道,真乃天赐之幸。甚至巨马水入海口周围,相当一部分的水体,隆冬之中亦未曾结冰。

    漕运之便,又何需多言。矿料、粮秣、名产,人员,皆可随船运来。在蓟国各城之间,往来转运,互通有无。不要太便利。

    蓟国泉州渠,亦赶在土壤冻结前掘通。

    渠经泉州城下,东北联通鲍丘水,可借夏泽、佩谦二泽,中转泃水连庚水,濡水。西南可经鲤东西二淀,连通巨马水、滹沱水。故此渠呈东北——西南走向。连通浭水、鲍丘、沽水、?水(奢延水)、巨马,五水。串联起雍奴、泉州、益昌三地数城后,入东淀。再经由前任都水长卞纪挖掘的渠道,南下滹沱水,再转漳水,经南皮入大河。

    正因巨马水终年不冻,泉州渠大半渠道,隆冬时节亦可正常通航。事实上,这条泉州渠的运力,远超卞纪规划的蓟国渠。正因其最大程度的借助巨马水路,让泉州渠可四季通航。

    待泉州渠通,巨马水连通日广,与诸多水体冷热交汇,水温有所下降。刘备遂命良匠能工引温泉水注之。并设水闸,隆冬时开启,为巨马水升温。久而久之,随着数条温泉暗渠铺设完成,在各水体交汇处,注入暖流,整条泉州渠,冬季皆可正常通航。

    温泉出益昌。

    多年前,位于巨马水路中游的益昌,数地皆发现温泉踪迹。且水温极高,近似沸汤。数年前,刘备曾命人试将温泉水引出。看能否代替薪柴,为城邑取暖。于是令匠人沿途凿渠,引温泉下山。无奈热损太大。等到平地,已近常温。匠人来报,需造涵管,上覆土石。引水地下,方能保温。时临乡不过一县之地,造价高昂,无法承受,匠人上报刘备后,便没了下文。

    待并六县为国,国力强盛。远在洛阳的刘备念念不忘,遂命将作馆,不惜工本,烧造陶制涵管,深埋地下,裹缠稻草绳结,浇筑白垩灰浆,并覆土三重保温。终将热泉引入临乡、益昌、平曲、南关等,临近数城,冬日取暖,已无需烧炭。

    温泉育种、温泉保暖,两不误。今又为巨马水路升温。一举三得。

    只恨温泉太少……若得足量地热能,整个蓟国取暖皆无需烧炭。

    乃时下最安全易得的清洁能源。

    除去木炭,蓟国已用石炭取暖。

    “豫章出石,可燃为薪。”石炭便是后世的煤炭。时下又称:湮石、石涅、黑丹等。而用焦炭冶铁,也上蓟国百炼钢产量大增的原因之一。

    最意外之喜,便是黄金台。

    英才不断,络绎不绝。蓟国再无缺人之困。奇才难得,良才不少。

    近又有中山人刘聪,字子惠,直升五层。乃冀州名士,耿直贞烈。两位国相,见之甚喜,这便举荐给主公刘备。刘备即拜为幕府军司空丞,秩千石,铜印黑绶。军司空丞,位在军司空令之下。不可谓不权重。

    刘备督造临乡城时,未雨绸缪,设内中外三城。外城多置爵民、官吏宗族。中城为百官居所。内城便是王宫所在。随着百官家眷,宗人不断迁入。临乡城户数亦迅速增加。

    蓟国之中便是临乡。刘备择吉日,晋升临乡令娄圭为“蓟都尹”,秩两千石,银印青绶,位同郡守。掌三百里临乡,十城政务。兼领蓟王宫中庶子。

    “尹”,乃国都专用。比如京兆尹、河南尹。“蓟都尹”亦合规。剩下数县,却不可称“尹”。按照刘备的设想,以十城,百万口为限,各县将依次升为郡。县令升为郡守。掌境内各城邑政务。如此便形成:城令、郡守、国相,三级权利架构。

    蓟国地窄却民多。诸事繁杂。诸如大朝会,竟往往要从日出(卯时)初,直到日昳(未时)末。可见一斑。

    所谓能者多劳。让诸如娄圭、北海一龙、崔琰三友,政令只限于一城之内,着实太过屈才。如此,处理治下十城政务,可谓人尽其才。且也大大减少了两位国相的工作量。

    继任临乡令者,乃少师陈寔第四子,陈谌,字季方。与兄陈纪齐德同行,父子三并著高名。世称:三君。

    三君皆仕蓟国。震惊天下。

1。124 献履贡袜() 
大雪纷飞,“冬至节”如约而至。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民间则走亲访友,互赠糕饼美食。其乐融融。

    所谓“冬至前后”,便是指连头带尾,三日假期。蓟王设国宴,款待群臣。三百石以上,皆有列席。正殿坐不下,还有偏殿。三百石以下,刘备亦令各城长、署令,在治所代为设宴,犒劳少吏。切不可怠慢。

    迁居蓟国的难民,所分配之良宅美田,田马耕牛,农作机关器,皆非免费得来。需分期偿还。五十亩良田亩产六石有余,加之田中禾花鲤亦年年丰产,院中药圃、织造毛毯、诸如此类,各有进项。除去赋税、贷款、一家用度,仍能年盈余二十万钱。

    赀库收支平衡,竟无坏账。足见风调雨顺,亦足见时人诚实守信。

    国中富商虽多,却无放高利贷者。究其原因,便是赀库。有赀库的无息贷款,还有谁会去举那重利盘剥的高利贷。而赀库之所以能成功运行。详尽的编户齐民制度,居功至伟。所以说,大汉朝的先进,体现在方方面面。

    所谓雪中送炭。孤苦无依,生死关头,有人送一碗热汤,亦念念不忘,感激不尽。蓟国民心向背,何须多言。仿照西域,刘备将总部位于楼桑的赀库,推广全国。蓟国所有城邑,皆设有不同等级的赀库。又置:令、宰、丞、掾、史等一众属吏。由两位国相全权负责。首任秩千石之“赀库令”,便是四弟刘修。刘氏宗人,大兄刘文掌太仓,四弟刘修管赀库。钱、粮皆握刘氏一族之手,引得上下交口称赞。老族长亲来王宫,面见王太妃道谢。

    家国天下。不能齐家,何谈治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冬至后,白日渐长。时有“献鞋袜”的礼俗,以示“长久履祥纳福”之意。据说,上古时便有臣下在冬至节,向君长进献鞋袜的习俗。故冬至节亦称为“履长节”,取“履长即履端之意“。

    “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妇人在冬至节向公婆敬献袜履,相沿成习。

    当然,赠献鞋袜者,也不仅限于女性。三国时,曹植便向其父曹操敬献过鞋袜。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全后汉文》亦收录《冬至袜铭》一篇:“阳升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于亿年。”借冬至献袜之礼俗,表达美好的祝福及期许。

    献履贡袜,后世仍有保留。

    “晋、魏宫中女工,至后日长一线,故妇于舅姑,以是日献履、袜,表女工之始也。”女性成员在冬至这天,会向家中长辈赠送自己亲手做的鞋袜,以践节日之义,亦表示一年女工由此起始,试手女红并祝尊长福寿绵长。《酉阳杂俎》亦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杜少陵诗中所说“刺绣五纹添弱线”便是指妇女制履袜的情形。

    直至唐宋以后,女子多缠足,不袜,此俗渐止。

    楚王好细腰,蓟王好长腿。

    素纱足衣,风靡王宫。色彩亦不仅限于肤色,七色丝兼而有之。心衣短裈,皆为西域式样又结合汉家织造刺绣技艺,各中风情,不足为外人道哉。

    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便是腊日。

    腊赐亦如约而至。四出文钱,风靡蓟国。被称为“蓟国上币”。便是百官亦不能免俗。

    腊赐时,百官妻母要入宫拜见王太妃、王妃。称“朝庆”。百官妻母还有留宿宫中的旧俗。刘备为了避嫌,腊赐之后,便领文武百官,前往西林赛马场,观看年度赛马总决赛。来回三日,正好避开百官妻母宫中留宿。

    所谓“康庄驰逐,穷巷蹴鞠。”

    意思是说,贵族赛马,平民蹴鞠。唯一差别,便是有马无马。

    蓟国号称万马之邦。岂能无马。于是在巷中蹴鞠的多是幼童。半大少年便会相伴牵马到环绕西林的林间赛道,习骑御之术。

    林间赛道的前身,是林间马道。乃西乌铁骑和西林骁骑平日里散步遛马,巡弋边境之路径。后汉胡不分,便有越来越多的楼桑、西林二地少年,赶来学习马术。于是楼桑令乐隐和西林令阎柔,便合二城之力,将马道改造成赛道。

    围绕整个野林的赛道,便成了耐力赛马的绝佳场地。

    耐力赛马,起源于蓟国骑兵的负重训练,马匹需负重五石(150公斤)行进四百里(160公里)。用时最短者,得胜。

    四百里太长。又被拆分成百里、二百里、三百里、四百里,不同等级的耐力赛。

    西林乃是蓟国与逎国的天然边界。时常有南归牧人,拖家带口,闯入林间赛道。于是阎柔又在赛道外,辟出马道。供牧人行走。考虑的十分周全。

    围绕赛道,还建起许多马场亭舍,放养蓟国战马。凡与马相关:马厩、马场、马邑、草料场,诸如此类,皆属苏双和张世平二人掌管。马政却也不比民政简单。两人遂上疏分工:苏双管养马,张世平掌饲马。

    刘备纳其言,苏双任“(蓟)家马令”兼领王宫舍人,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