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29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29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池人皆能入。只需付了浴资,便可进去洗浴。”刘备设计的是公共浴场。占地颇大。

    事实上,整个村落布局,被官道和清溪分割成了五块。

    西北最大的建筑,便是宗祠。墙后不远乃是宗人坟地和水泽野林。

    东南最大的建筑,就是守着东进官道的刘备祖宅。

    西南最大的建筑,是正拔地而起的楼桑寝肆。

    东北多是宗人院落。新附之民在村路两旁结庐而居。

    村落中心,东南、东北、西北三角,将各起一座大舍。分别是汤池、酒垆、客舍(旅舍)。与西南角的寝肆,隔街相望。成为楼桑村最核心的商业区。

    附近的宽敞街巷,都将被辟为商市。

    一个聚拢了六千人口的集市,物丰人杰,该有多昌盛!

    不急!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

    汤池虽大,却好建,技术没有困难。客舍,除大而雅,也不复杂。唯有酒垆,是个问题。

    刘备对酿酒一窍不通啊。

    《周礼·天官·酒正》中有五齐:“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亦有三酒:事酒、昔酒、清酒。大儒郑玄又言:“昔酒”是冬酿春成的陈米酒,又名“白酒”;“清酒”是冬酿夏成的米酒,较白酒更为陈久而清纯。

    也就是说,当下无论白酒、清酒,都是米酒。不过是酿制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汉代及其以前,多用谷物酿酒,酒精度数很低,所以樊哙可以“斗酒彘肩”(喝一斗酒、吃一个猪蹄膀)。

    记得母亲让他背诵过张衡的《南都赋》。其中就有“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醪浮径寸,浮蚁若萍”的佳句。书中将‘九酝’与‘甘醴’并列。

    然,谁可酿美酒?

    这便问过工匠苏伯。

1。54 五齐之甘() 
苏伯不好酒。自然不知。却博闻广记,知道个大概。说南阳出美酒,名曰:九酝春酿。

    刘备怎就忘了这茬!

    据《齐民要术》载:建安元年,曹操曾将家乡产的“九酝春酒”晋献给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

    操在《上九酝酒法奏》中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

    南阳……

    实在是太远。去一趟估计没有三五月,不得反。如今乱象已生,民情险恶,实在不易出远。

    崔钧。

    刘备立刻想到了崔钧。他父乃是天下名士崔烈,又在朝中为官。无论江湖经商还是位居朝堂,南阳人氏不要太多!说不定能找到合适人选。刘备想了想,又手书一封给崔尚书,一并带去。

    崔烈能不能是一回事,愿不愿又是另一回事。论关系,崔尚书显然与刘备更熟。刘备送去的磁垫,据说疗效显著。今冬大寒。崔尚书的寒痹之症,竟未发作,足见一斑。

    刘备所托,他定会尽心去办。至于办不办的成,又另当别论。

    很快,崔钧和崔尚书先后手书回信。都满口应下,这让刘备不禁松了口气。双保险还寻不到酿酒高手,那便从崔钧家贩卖得了。

    话说,崔氏不就是卖酒的吗。

    刘备舍近求远,也不知崔钧作何感想。好在他在信中已言明,酿酒只为自用,不会贩卖他人。或许在崔氏看来,刘备舍近求远是为避嫌。谁都不想把自家的酿酒方子,转赠他人吧。

    立夏后,刘备家雇佣的宗人,又开始整理秧厢,浸种、晒种、播种。犁、耖、耙寄秧田,拔小块、栽寄秧,厢田育种。只是与往年不同,刘备家百亩水田,皆要厢田育种。待秧苗长成,便可分与宗人。

    初次植稻,刘氏一族颇为紧张。好在劳力足够,水田、寝肆、还有村中新修土木,都未耽搁。

    村中汤池、酒垆、客舍,已打好地基。正待夯土筑墙。工匠们多忙于宗人宅院修葺,没能抽出足够人手。其实最耗费费人力的,正是刘备家祖宅的扩建。上好的盐渍木,多被用来建造前堂和中庭的两座重楼。前楼五层,中楼七层。

    苏伯看过,地基深阔,承重完全没有问题。刘备并不意外。从堪比城墙的院墙便可知,祖父当初修这宅院时,耗费了多少人畜钱粮!

    前些日收到崔钧手书,言已从南阳觅得良师,正送往楼桑。

    刘备大喜。

    结果不出半月,昨日便收到耿雍手书。说酿酒师一行数人,由官渡入大河,又入汶水,前夜已抵达老鸦渡。今日便可抵达楼桑村。

    这么快?

    要说不愧是名门大族。从刘备书信托付到觅得良师,不过三月余。

    本以为会乘船。不料一行人却策马而来,直入村口。

    刘备急忙前往村口迎接。

    但见一儒服青年,背手而立。神态自若,悠然自得。

    见刘备年少,青年微微一愣。这便平揖笑问:“来者可是楼桑少君?”

    “正是刘备。”刘备急忙行礼:“敢问足下是何许人也?”

    “区区在下,南阳郭芝,字衍长。”

    等等!

    刘备灵光一现。‘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说的莫非就是他!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刘备长揖一礼。

    青年一愣。跟着笑道:“我久居南阳,世代酿酒,少君如何得知?”

    刘备岂能没有说词:“备之兄长,安平崔氏州平,时常提及!”

    “原来是崔兄。”郭芝笑着点头,这便冲马后一指,“一路能快马加鞭,来见少君,多亏了这位义士。我来与少君引荐……”

    不等刘备伸头去看,一个如雷贯耳的浑厚嗓音,劈头炸响:“南阳黄忠,见过少君!”

    是不是他,是不是他?是不是他?!

    刘备整个人都出窍了。

    “少君?”郭芝不知有异,这便提醒。

    咕咚——

    刘备吞了口大大的口水,把自己憋的直翻白眼。

    好在他是‘真·人主’啊!

    这便近前数步,让开遮挡的马匹,冲马背上的昂然大汉回礼道:“蒙义士不辞辛劳,刘备拜谢。”

    黄忠没料到刘备会行大礼,这便抱拳道:“义之所在,黄忠不敢言谢。”

    “阿嚏——”刘备正要开口,忽闻黄忠背后又传来一声异响。

    见黄忠闻声表情数变,刘备猛然醒悟:“可是令子?”

    昂然八尺有余的孔武壮汉,语气中颇多忧虑:“正是犬子黄叙。”

    呼——

    刘备在心底大大的喘了口气。

    如若南阳有两个黄忠也就罢了。还生一子名叫黄叙,铁定是老当益壮黄汉升!

    此时的黄汉升,正值壮年,虽未达巅峰,却也不远!

    六十岁的黄忠可战关公,七十岁的黄忠能斩夏侯!

    如今不过二十出头,又该如何?!

    刘备一阵眩晕。

    却听郭芝言道:“崔尚书信中说,少君深谙医理,能治疑难杂症。(郭)芝,这才说服黄义士,一路助我到此。不知……”

    难怪。

    崔尚书的书信,未必全如郭芝所言。或许只是将刘备造磁垫治好他的寒痹之症,略作说明。郭芝为了请动黄忠,保他平安到此,这才夸大其词。

    刘备瞥了眼郭芝的表情,顿时了然。

    这便斟酌说道:“诸君且随我先回,待(刘)备细细察看。”

    这个时候,不行也要说行啊!

    招募黄忠的机会,千载难逢。后世曾有人言,黄忠之所以前半生威名不显,正因奔波各地为儿子寻医问药,误了自己的功名!

    稳住!

    黄忠这便去牵马。刘备这才发现,还有一妙龄女眷正怀抱幼子,骑在后一匹马上。

    都怪自己个子矮啊……

    一路上,刘备脑筋急转。

    黄叙的病,显然是慢性。得病时又年少,所以必是儿童慢性病。肺痨?不对。这种病传染,黄忠夫妇日夜守护皆都无事,显然不是此症。

    寄生虫病?华佗治陈登,吐三升许虫。可见病也不难。

    诸如黄疸此类,见黄叙面相红润,似也不对。

    先前不过是打了个喷嚏,黄忠就如此紧张。

    莫非……

1。55 安得猛士() 
一路行来,黄叙喷嚏不断。每次打喷嚏,刘备都环顾左右,将周遭状况墨记于心。关于病症,似乎渐渐有了些眉目。

    楼桑村的热络景象,饶是郭芝在崔尚书的书信中已有知晓,仍旧震惊不已。

    堆积成山的辽东巨木,散落在各处的秦砖汉瓦。还有挥汗如雨,却个个面带笑意的健妇青壮。那些被墙桓环顾的街巷,以及平整的街道……楼桑少君果然名不虚传!

    越看心越惊。这得要耗费多少钱财!

    与郭芝的感触不同。深谙排兵布阵,捉对厮杀的黄忠,却看到了另一种景象。

    这分明是一个外松内紧,遍布杀机的军阵!

    目光从一座新建的望楼,一直看到自己正站立的街心,不多不少,正好一百步。即便不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一通箭雨下来,足以毙命!类似的望楼四面皆有。细观之后发现,每个宅院竟都有一座望楼!

    就连院门左右的双阙,似也有大用。

    黄忠不由在脑中回忆来时路径。街巷纵横,桥渠飞架,竟记不得出口!

    请君入瓮!

    “黄义士?”听到郭芝的呼喊,黄忠才猛地回过神来。自己何时已席地跪坐,竟不知不觉走进了刘备宅院。

    这便冲跪坐在对面的刘备母子抱拳道:“黄忠失礼了。”

    “无妨。可否请令公子近前一观?”刘备笑道。

    “阿叙,且去少君那里。”黄忠回头说道。

    “喏。”约莫只有三岁大的娃娃,举手投足却颇有家教。

    “少君。”与刘备对面跪坐,还不忘行礼。

    “阿叙,我且问你,来时路上,你喷嚏不断。是不是闻到了一些特别的气味?”

    “是。”黄叙轻轻点头。

    刘备顿时有底了。这便冲黄忠问道:“黄义士,令公子病症发作时,是否‘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黄忠大惊:“正是如此!”

    一旁的黄忠妻,也不由一惊。顾不得礼数,这便起身说道:“且叫少君知晓,阿叙每次病发,皆气喘咳嗽,无法自止。重时,气促、胸闷,呕出黏痰!尚有几次,险些闭气!”

    果然。

    “黄夫人勿急。”刘备轻轻点头:“此病我已尽知。乃是哮喘。历代医书对本病的论述和记载很多,《内经》有‘喘鸣’、‘喘喝’之称。”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并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的记载。

    元代朱丹溪《症因脉治》首创“哮喘”之名。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证作矣。”

    后世医家又将哮和喘分而为二,明代虞抟《医学正传》中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认为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为喘证,而喘气出入,喉间有声为哮证,哮证必兼喘,而喘证不必兼哮。发作轻时似喘,重则成哮。严重时,会令人猝死。

    “哮喘?”此名正对病症!黄忠急忙抱拳而起:“敢问少君,可有治疗之法。”

    刘备笑着点头:“有。”

    听到这个字的瞬间,黄夫人不禁热泪盈眶。刘备口吐之言,仙音也莫过于此!

    准确的说,黄叙的病是过敏性哮喘。

    每当吸入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时,皆可能诱发。打喷嚏便是鼻腔受刺激所致。所幸他根强体健。又恰逢盛夏,骄阳炙烤,细菌难以滋生。换成春秋梅雨阴霾季节,此病易发。

    治病要紧。

    刘备这便唤来宗人,去三叔家索要兽骨。

    很快,几块上好的虎骨,就被刘武送来。

    “三弟,你要它作甚?”刘武好奇的问。

    “治病。”刘备笑道。

    “哦……”刘武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过敏性哮喘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隔绝过敏性吸入物。原理很简单,做个口罩就能解决问题。然而针对不同的吸入物大小,想要全部隔绝,以现有的手段,唯有——活性炭。

    借助活性炭的吸附原理,来过滤到空气中的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吸入物。

    就刘备所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最主要有两种,果壳活性炭和兽骨矿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