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41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141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殿内亦不全是房间。还有亭台楼阁,曲廊流水。便是内室亦建有迭石花园。远山近水,皆浓缩在屋舍之内。地面平铺漆木地板。花木山石从地板边缘升起,满室芬芳,枝头浓绿,触手可及。美轮美奂。

    假以时日。置垫廊前,与娇妻美妾,或伴脚边一池清泉,或倚身旁半片青山。看睡莲锦鲤,闻松涛阵阵。微风徐来,倚红偎翠。浅斟低唱,多情多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汉式宫廷,实在是大爱。

    话说回来,刘备母子、妻妾不过十来人。如何能住这么多房间。

    是不是有些太阔绰。

    光日常打扫,就要很多人啊。

    苏伯说,伴宫已造好。其实是想当然了。细致的室内装饰远没有完成。也是。先前诸城大建,皆是主体结构建好,编户齐民便欢天喜地搬入新居。家什装饰这些,全是边住边修造。讲究的人家,屋内甚至修了数年之久,才算完工。

    这次还和先前一样。主体结构完成,苏伯便来上报。

    有道是今时不同往日。

    临乡侯辖地三百里,为北地一等一的列候。诸侯伴宫不建好便急急忙搬入,与礼法不合,徒惹非议。

    算了,慢慢来吧。反正刘备也不着急入住。先时为陆城亭侯,涿县县中便划了一块土地让刘备修造侯府。结果刘备只圈了道垣墙,里面寸土未建。公孙瓒上次来访。听闻他想造一座府邸,刘备便将城中地块送与挚友。

    之所以不愿住在县中,刘备还是舍不得自己亲手督造的十里楼桑。

    寒露第二天。

    上计掾陈逸来报,说,楼桑已过万户。

    刘备顿时吃了一惊。话说他整日举着千里镜俯瞰邑中。并无新楼督造,编户又怎会破万?

    不是还差近千户呢么?

    陈逸、田骅、刘修三人,皆精于算术。不可能三人同错。这便追问详情。

    陈逸细细答来。

    刘备随即明白。原来是这样。

1。112 分户析产() 
之所以楼桑户数增加,乃因‘分户析产’。

    所谓‘分户析产’,即是指编户齐民之家,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分给众子女。

    想弄清楚一户齐民的财产具体有哪些。翻开此户的户籍,便可一目了然。

    《二年律令·户律》记载汉初时五种户籍类簿。分别为:民宅园户籍、年细籍、田比地籍、田合籍、田租籍。

    “民宅园户籍”登录的内容,包括户主及家庭人口、奴婢以及房屋、家畜等,但不包括田地,属于户口与财产的合籍。

    “年细籍”乃是记录户内人口生年的簿籍。内容包括每一家庭成员的籍贯、身高、年龄、面貌特征等基本情况,成年男女服役记录,口赋上交记录,每一家庭成员的大事记。

    “田比地籍”指依田地比邻次第记录的簿籍。内容包括每户每块田地所处的具体地点、土地的形状、面积大小、土地的产量等级、不同等级田地的轮换耕作时间、以及与该户相邻的其他田地户主的基本情况。

    “田合籍”又称“田命籍”。记载每户家庭所有土地面积的总籍。

    武帝以后,乡里职事从简,田部省置,民宅园户籍与年细籍合并,“户籍”一词始现。

    秦汉编户齐民籍的管理十分重视。把错填户籍,定为“大误”之首。户籍副本在县廷的保管,亦十分严格。整理好的户籍档案封存入柜。加盖县丞、啬夫封印。如需改动,则要户籍令史、吏与负责封查户籍的啬夫共同办理。办理完毕后重新封藏。不依律办理,罚金四两。如有弄虚作假,管理人员又没有及时发现,主管要被判罚赎耐罪。

    其实,‘分户析产’,刘备自己就经历过。祖父刘雄为东郡范令,颇有产业。父亲刘弘那辈,有兄弟四人。祖父过世后,‘分户析产’。作为长子的刘弘,分到了祖宅一处,良田五十亩,奴仆一人。剩下三子,各分田亩若干。

    时下,分户析产是编户齐民处理家庭人口和财产的最基本形式。分户析产可分为如下类型:“家富子壮出分型”、“先令券书型”、“户后推财型”、“兄弟分财异居型”以及“妇女为户析产型”。

    诚如前面所说,汉代女子亦有继承权。

    有道是“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意思是说,一个人家,如是富户。等儿子长大成人,便跟父母分居,娶妻生子。一个人家,若是贫户,等儿子长大成人,便把他送做人家女婿。

    这便是典型的家富子壮出分型。

    也是楼桑此次户数增加的原因。

    临乡一地,楼桑最早吸纳流民。如苏伯等人,最早一批迁入楼桑的人家,已过去十余年。和刘备年纪相若的童子,纷纷长大成人。数年来,因婚嫁娶不断。最初那一批童子,纷纷成家立业。且楼桑邑民户户有美田五十亩,良宅一座,鲜卑女一个,客庸数人。于是行“家富子壮出分”。

    九百方步的宅院,分成东西两院。东院给子,西院自居。家中重楼上层分子,下层自居。美田亦分一半。诸如此类。

    于是,正赶上第一批邑民的‘分家潮’,故而编户陡增千户。

    如此,亦带来一个弊端。宅院和田产,越分越少。若此户有子女五人。五十亩田产,每个子女只能分到十亩。宅院亦只分到五分之一。若五个子女再有子女。再强行分割,所得家产已不堪生活。

    怎么办呢?

    方式很多。仕途、军伍、经商、为匠,诸如此类。为官自然有不菲的薪俸。参军立下军功,若为一级公士,可再赐田五十亩。五大夫可除徭役。仕途、军伍之外,还有经商一途。市中许多商贾,并无多少田产,却成巨富,衣食无忧。以上三途都不喜欢。还可拜师学艺,成为市中百工。凭手艺吃饭。不然打些零工,诸如市侩、酒保、好妇,亦可饱食。

    反正,在少君侯治下,生活安逸,想死都难。

    刘备总是忘记,自己也已长大。

    编户齐民,“家富子壮出分”。刘备与两位家丞商议,出分子,可否再赐田五十亩?

    两位家丞齐声反对。

    耿雍说:若如此,只需在家生孩子,便可衣食无忧。如此便无人肯努力工作。

    崔钧亦说:若如此,主公先前立下的军功爵、武功爵,亦无人问津。邑中懒惰成风,与国不利。

    刘备点头称是。随即作罢。

    楼桑过万户。刘备兑现诺言。

    择吉日,拜乐隐为楼桑令。秩比千石。成为继管宁、郭芝、娄圭之后,第四位千俸城令。

    学坛如何能不轰动。

    能官至刺史、太守,已是绝大多数士子们的毕生梦想。少君侯辖地三百里,却已有四位千俸城令。临乡还要大建,学成出仕指日可待!

    学坛上下皆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不提。

    乐隐心愿终了。一心专注于楼桑民治,坐享千石俸禄。麾下一众属吏,亦纷纷晋升。

    高薪养廉。在少君侯治下却有奇效。

    楼桑政令清明,百业兴盛。便是例证。

    古往今来,高薪养廉,明君可行,昏君就算了。

    霜降前后。

    容城、平曲、益昌三地纷纷传来消息。通渠已成。开始筑坝圩田。刘备自无暇他顾。传令三地官吏,自行决断。少君侯所有的心思,皆在本季稻作上。一百五十万亩水田,丰收在望。不敢有丝毫差池。

    各条水路,车轮舰往来巡视。官道上骑兵往来奔驰。各处亭舍、野渡,皆驻有刺奸、贼捕,细细盘问。便是北上临乡的流民,亦不允许进入县境。而是安排住进亭舍。亦或是寻一片附近空地,集中扎营。

    待稻作完成,再分批进入临乡。

    刘备忙于稻作。家中亦忙着他开春后的元服之礼。

    母亲还说,元服后,便要成亲。于是府中还要准备成亲时的诸多礼仪。

    娶妻纳妾。

    先娶妻,再纳妾。刘备为列候。一妻八妾。陛下又行和亲,以副伏罗氏为如夫人,故而不在‘一妻八妾’之中。且刘备还承诺乌莲亦是如夫人。所以此次成亲。夫人一人,如夫人二人,妾七人。

1。113 翻云覆雨() 
立冬前,临乡一百五十万亩水稻开始收割。

    且说临乡一地。流民年年北上,山蛮细水长流。人口直升不降。马匹亦渐众增多。人吃马嚼,耗费钱粮无数。吃饭,乃是头等大事。米粮饲料若全靠外地贩来,饶是富甲一方的刘备亦负担不起。

    年前还只有十八万人口,年后已有六十万余。好在临乡旱地改水田,季季大熟。郦城、楼桑,户户建有仓楼。颇能存粮。且迁来楼桑前,移民大多忍饥挨饿,食不果腹。今年年丰收,却皆对食粮甚是珍惜。除去足量上交少君侯田赋,新粮大多仓储。

    农人便是这样。

    只有今年新粮入仓,前年陈粮才肯拿出贩卖。若今年歉收,存粮是绝对不舍得卖。

    毕竟民以食为天。刘备自能理解。

    治下六十万人口,吃穿用度,皆靠本季稻作。

    老族长随车轮舟往来各城,又亲下田间地头,实地估算。言,一百五十万亩水田,均产六石有余。或可得新谷一千万石。能出粳米七百万石。

    田中稻花鱼亦大丰收。田中稻花鱼、禾鲤干,年年丰产。食之不尽,做成鱼干、鱼酱,大肆贩卖。已成名产。先前老族长建言,稻花鱼产自稻田,理当纳税。刘备却婉言拒绝。这几年,稻花鱼季季丰产。单此一项,便收入颇丰。

    换句话说,北地虽一年一熟,其实相当于两季。稻一季,鱼一季。

    蔬果鱼肉不记。干重活的壮汉,一年要吃二十二石粮。以一家老小计,七百万石粳米,足够养活六十万人口。待来年容城、平曲、益昌三城旱地改成水田。便又能得一百五十万亩新田。且都亢还要继续圩田。两项相加,足可得四百万亩良田,

    到那时,临乡才可称富足。

    有割草车专美在前。水稻收割车亦不难。临乡稻收前还行晒田,等稻谷成熟,田中已无水。鲜卑重耕马拉收割车下地,割稻如飞。只需跟在车后收拢稻穗,装上车轮舟运回。又节省多少人力。

    割稻越快,风险越小。

    不怕贼人来抢,就怕贼人眼红纵火。

    百万亩青黄稻草,连成片。风吹稻浪。一旦火起,救之不及,悔之晚矣。

    计算口粮虽用粳米,颗粒归仓却都是未脱壳的稻谷。如此才便于仓储。吃时再脱壳成米亦不迟。

    临乡上下,如临大敌。直到田中稻谷皆搬运邑中晾晒。刘备才敢稍稍松一口气。打谷晾晒,又担心雨落谷霉。

    说不尽的担惊,道不完的受怕。个中滋味,只有种田人方能体会。

    刘备乘车轮舟沿境内数条水路,往来各城巡视。生怕出一点差错。

    万幸天随人愿。农人颗粒归仓,冬雨终于落下。

    邑中稻香扑鼻。城外沟渠开始放水滋田。待隆冬雪大,冰封千里。开春后冰雪消融,再用沟渠内肥水浇灌。蓄养地力。

    忙完了稻作。农人、牲畜可以休养生息。嫁娶的嫁娶,结亲的结亲。而临乡各级官吏却又马不停蹄,为安置流民上下奔忙。

    滞留在各处亭舍、野外的流民,开始分批入城。楼桑今有万户,已无立锥之地。流民不再一股脑的放入楼桑。

    刘备在治下各交通要道,广设流民营地。

    流民营与行营类似。皆以木栅栏为墙,帐篷为家。内设汤池、粥棚、帐篷医馆、隔离营地,诸如此类。身上褴褛皆付之一炬。汤池沐浴更衣,前往各个营区。若有病患,则送入帐篷医馆。久治不愈,再入隔离营地。隔离营地内,亦有良医。定时服下汤剂,更换包扎,若能好转痊愈,则转入流民营区。若病重身亡,则与日常所用之物,一同付之一炬。

    在流民营短则半月,长则月余。营中官吏详细登记,以宗族为单位,相互作保,编纂入册。然后迁往容城、平曲、益昌三地。只有在郦城、都亢、楼桑有亲族者,方能迁往上述城邑。

    “督亢水又南,谓之白沟水,南迳广阳亭西,而南合枝沟。沟水西受巨马河,东出为枝沟,又东注白沟,白沟又南入于巨马河。”

    稻作之后,人手充足。临乡伴宫、内城、外城,主体建筑相继完工。大量熟练工再次南下。

    刘备选都亢水路与南巨马水路交汇处,白沟偏东五十里,夹在濩淀水路之间的一处邻水坡地,新筑南广阳城。

    临乡大建不断。百里大泽,三百万亩良田,只辟出一半。南广阳城坐落于都亢水路与濩淀水路之间,南临南巨马水。在此圩田,正如居中而建的都亢城,能借最大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