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皇皇-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豆女忙着做饭,两三个妯娌过来帮厨。田土根和杨家长兄杨茂生陪陈耀武拉些
家常。往事不提,田土根直起腰杆子说话了。
陈耀武要去村里走走看看,大家当然欢迎。
“都是些茅草棚,怕钻不进去哩。”人们说。
“没关系,一河三岸,乡里乡亲都是种田人嘛。”
田土根领着陈耀武一家一家地走,问名问姓,问几口人,从何处迁来,种了多
少地,种的什么,收成如何。每人都如实回答,但问到有几亩几分地时,全都说不
出来。谁也没量过自己的地,也不会丈量计算。
“等会,我拿了弓,给大家丈量一下,算一算吧。”陈耀武带来了弓和算盘,
放在船里。
“那就有劳陈保长了。”
有人猜陈保长带了弓和算盘,是要来收税。种田纳税也应该,他们已经多年没
缴税了。田亩税不重,几斗谷子而已。
陈耀武看完了二三十户人家,知道了上塘都是田姓,下塘杨姓为主。接着又看
塘堤看庄稼。庄稼的确不错。荒地还很多,被开垦的土地不到五分之一。他预估,
全岛面积要超过一千五百亩。据土根讲,他来的那年,岛只有如今一半大。这么说,
沙洲在长,北江也可能在二三十年内淤积成田。他站在江边,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
庆幸自己来了。除去林老爷的一千二百亩,其余的该是他的了。他也可以仿照林老
爷如法炮制。这是不能跟种田的人透露的,也不能让林老爷得知。来他个江山对半
劈,招更多的人来垦荒,垦了,全是他的。他也要打塘,在外塘加外塘,圈地。
一个庞大的计划在江边的沙滩上产生了。陈耀武脱了鞋,光脚踩在平展的沙滩
上,似走在锦缎上一样舒心。
他俯身掬起一捧浑浊的江水,喝下,立刻吐了出来。江水又咸又苦。
田土根和杨茂生笑起来。
“咸潮咸潮!”
“我们这里到八九月间,炒菜简直可以不放盐了。”
“你们吃水——”
“到江南边顺流中去挑。西嘴角上的水是清的,富春江下来的,潮退时去挑。”
“哦,对对,这地方真好。”他又萌生出一个赚钱的计划:把浅滩围了,打石
塘,蓄咸潮,晒盐,开个盐场。他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大洋,种蛮荒,开盐场,三
五年内发大财。他要跟林表叔争个高低。
他满怀信心回到土根家。豆女已烧好午饭,鸡鸭鱼蟹瓜菜摆满了一桌。农家待
客也够丰盛了。陈耀武本是个节俭的守财奴,心思全用在买回置地上,吃喝从不讲
究。
豆女叫阿稻,请小客人来吃饭。
阿麦和菜儿笑。一群孩子在树下拍手叫着:“猪尾巴,鸭尾巴,只能上,不能
下,坐在树极上叫姆妈,胯里流下黄拉拉!”
原来,阿昌跟阿稻阿麦他们出去玩,孩子们爬树掏鸟蛋,阿昌也想上树试试,
但他爬不上,阿稻把他顶了上去。一会儿孩子们溜下树来跑开了,把阿昌留在树上。
几个更小的孩子在树下拍手叫,阿昌下不来,哭了。
豆女骂了阿稻两句,把阿昌抱了下来。
田土根邀了村中几位年长的男人来陪陈耀武。
陈耀武端起酒碗:“我先敬诸位兄弟一碗。你们真不容易,大风大潮中落下根
来,打塘开荒,生儿育女,陈某人佩服。明年,我也想迁来。”
“欢迎,这里有的是田,你来就开吧!”杨茂生说。
“表哥,你不是有田么?”
“当然,我在那边也有几十亩田,田又不怕烂,种田人,怕田多吗?请长工短
工种嘛。”
种田人,哪个不想做地主?不想做地主的农民就不是农民。做了地主也就不是
农民了。田多就不用自己种。
“刚才,我看了各位的田,收成不错呀,收了几年啦!这小小地盘,小小村庄,
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呀!流血流汗,值得。”
大家敬酒表示感谢。
“我今日来,有句话跟大家说。”
“有话你就说吧,想来,我们也拦不住你。”土根说。
陈耀武放下酒碗,一抹嘴,说:“自古以来,皇天后土,只有蛮荒的田土,没
有无官管的百姓。天地君亲,黎民百姓,匪盗也有官府追查,何况是良民。天有玉
皇管,地有阎罗管,民有官管,子有父管。你们这二三十户人家是哪县哪乡哪一保
管呀?是哪一村,哪一甲?村长是谁?甲长是谁?”
他把大家问得目瞪口呆。
“我们就是我们,这里是铜钱沙村。没有村长,也不要甲长。”田土根说。
“老弟,那不就成了没天管没地管没官管的散仙、游民了?”
“我们是散仙游民又怎样?日子不是过得挺安耽么?”
“上有国家,下有政府,现在还在抗战,国军跟日本人在打仗。这里虽然还没
战事,可炸弹早就扔到杭州城了。你们是民还是匪?如果有人说你们是新四军的……”
他吞了半句。
人们不寒而栗。的确有几个新四军来过了。
“兵役赋税钱粮大家忘了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呀,你们算中国人?”
“没人来收呀!”杨茂生说。
“我今日来正式通知大家。”他掏出一纸公文读起来:“兹鉴于钱塘江北侧江
中岛原乃一无人荒洲,数年来,已有数十户陆续迁居而来,围塘垦荒,已初成村落。
按行政管理之决定,从民国××年×月×日起,将该村划归×区×乡×保管辖,命
名为钱塘渚。凡入籍之民,届时起登记入册,并承担一切行政之义务。”念完,他
又解释了一番。
“这么说,我们就归陈保长管啰?”大家异口同声说。
田土根已感到来者不善,开始见面时的那分自信骄傲消退了。人家手中拿的是
盖了大红印的公文,政府布告。他想,种田人怎么就是孙悟空,哪怕一个筋斗翻了
十万八千里,也逃不脱佛爷的手掌心呢?这里已取名铜钱沙,连城里人都知道了,
只是没用文字写出来罢了。难道真的是口说不为凭,非要立字据吗?早知如此,何
不请人写个牌子插起来呢?“铜钱沙”是怎么写的几个字,他不知道,人家写了他
也不认识。他只认识自己的名字,还认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再就是钞票上的几个字。大洋只认人头,孙中山、袁大头。到岛上来的人,
跟他一样,有的还不如他,只认得自己的姓。杨癫狗,那“癫”字,谁会写会认?
还有“哈牯”、“憨头”。“钱塘渚”是什么东西?难道我们是一群猪?他十分气
恼地问:“这里叫铜钱沙呀,南北两岸谁不知,连城里人也晓得,不信你到卖鱼桥、
龙翔桥、烷纱河去问。林老爷也知道的。”他不好说这名字是自己取的。他自觉是
个庄稼汉,算不得人物,了不起只能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他虽然给一片大地取了名,
但人微言轻。
“哈哈,铜钱沙?哪几个字,写给我看看?我可没听说。钱塘渚写在官府的文
书上,可不能改了。铜钱沙,有文书根据吗?口说不为凭呀!”
“钱塘渚,难道我们是一群猪?这名字有什么好的。”土根反驳。
“是呀!我们不识字,也不该叫猪呀!”大家抗议。
“哈哈……诸位兄弟,诸位,诸位。我叫大家诸位弟兄,你们不会生气吧?”
“那当然,这点我们懂的。”有些人听过长官讲话,有的人在婚丧嫁娶的礼仪
活动中,听过那些私塾先生司礼时口称“诸位”。那不是骂人,是文质彬彬的官话,
雅言。
陈耀武收住哈哈,说:“懂就好。这就跟我称诸位弟兄为诸位一样,这个‘诸’
跟那个杀来吃的‘猪’不是一个字,虽是一个音,一个‘言’旁一个是‘犬’旁,
‘犬’旁是畜牲,‘言’旁是人。”他一边说,一边拿筷子蘸了酒,在桌子上写。
人们凑过脑袋来看。他接着写个“渚”字,用筷子点着道:“这个‘渚’是三点水
旁,既不是畜牲也不是人,‘渚’乃四边环水的江中之洲也!”他顿了顿,学着老
先生教学童的神态。他念过四五年私塾,能写会算,也还好学。“这名字不是我取
的,是林老爷取的哩。我还没这学问哩。钱塘渚就是钱塘江的一片洲。错了吗?铜
钱沙,啥意思?铜钱有这么大吗?哈哈……谁叫出这个名,做梦想发财呀,哈哈!”
人们无言了。田土根也无言了。既然是林老爷取的,定有学问。
“这是政府的告示,从宣布之日起生效。”
“那没有什么说的了,只有劳驾陈保长啰。”杨茂生说。
“当然,当然,我也是为地方人做事嘛,责无旁贷的。”
吃了午饭,豆女收了桌子,把桌面擦了几遍。陈耀武取来了笔、簿子、算盘和
量地的弓。
陈昌金帮他爹磨墨,他爹摊开簿子,开始登记人口,造册。写到各户田地若干
亩时,谁也报不出准数,只能说大约几亩。
陈耀武说:“随口报几亩不行的。多了,多出亩费,大家吃亏,少了嘛……必
须有个实数。我既然来了,受人之托,就给大家丈量一下吧。”
“也好,让我们心中有底,也知道自己开了多少地。”田土根说。
于是,人们领着陈耀武去丈量。
大家都以为这是对自己数年来的血汗的一次鉴定,一次成就展览。至于将来交
点税,也是应该。官府承认了他们也是好事啊!
足足花了半天时间,陈耀武才把各户的田地丈量完毕,一一登记在册。
田土根有十亩五分八厘,杨茂生有十二亩三分七厘。
一共垦出的田有二百八十余亩。
陈耀武合了账簿,摇了摇算盘。太阳西下了。
人们到江边送保长。在塘堤上,他们看着退去的潮。阿昌已被船工抱上了船。
陈耀武说:“诸位,还有两件事要跟大家说。”
“你说吧!”田土根心里总觉得不踏实。陈耀武的为人他是知道的,他今日来,
只是为了做这笔功德?
“十户一甲,十甲一村,十村一保,十保一乡。这是保甲制。凡事总有个牵头
的。这里既然有个村子,但又不大,不够一村,我看你们就推举个甲长吧!”
“在理,既然登了记入了册,推举个甲长有必要。”杨茂生说。
“我看,茂生哥年长,就由他当吧!”土根说。
田氏兄弟不做声。
杨氏兄弟瞅着茂生。
杨茂生说:“不,先来后到嘛,土根先来三年,开毛荒的是他。再说,土根城
里认识林老爷。上塘田多,陈保长是田家畈大保的人,我们归田家畈保管,还是田
土根干合适。”
杨氏兄弟无话好说了。田氏兄弟则应和说:“土根哥干吧!”
“我看,土根,当仁莫让,给大家办事嘛。”
田土根点了点头,说:“甲长是轮着干的,我就开个头吧!明年茂生哥干。”
“就这么说定了。另外还有一事,我不得不跟大家挑明的。田,我已经丈量了。
这田虽然是大家开的,塘也是大家围的,你们流血流汗,吃了不少苦,但这田不是
你们的,是城里林盛和老爷的。乡里派我来造册,林老爷委托我来量地看收成。前
几年的租课嘛,林老爷说免了,从今年起由我代收,三七开。要种的,继续种,不
种的,回去也不留。”
晴天霹雳,那太阳被乌云吞了。陈耀武的话像雷殛,把他们的头击昏了。二十
几条汉子,不敢看天,不敢看太阳,一个个瞪大眼睛,望着田土根,再看看陈耀武。
陈耀武夹着的簿子,简直是判官的生死簿,把他们的魂关进了簿子;陈耀武拿着的
量地的弓和算盘,打破了他们的美梦。
田土根也惶惑了。这田怎么成了林老爷的?没听林老爷说起过呀!他抓住了陈
耀武质问:“你说什么?这田是谁的?”
“林老爷的。他十年前就将这江中岛全部买下了,一千两百亩,全是他的。”
“他向谁买的?我来时这里人毛也没一根!”
“他向你买吗?你不是连巴掌大的地也没有吗?”
“这田是我开的,种的。”
“这田是我们开的,种的。”
“你们有地契吗?拿一份出来看看?空口白话不行。”
“这里是无主地,天的地的。”大家吼道。
“人家十年前就向国民政府买下了。没爷娘的田是国家的,林老爷向国家买了
一干二百亩,有地约文书的。兄弟们,你们说这话要吃官司的。”
“放屁!”田土根扯过弓,折了,扔到江里去。
众人拥上,撕了账簿。
“你们反了!有没有官管?有没有政府?”
“政府?政府什么时候管我们?日他娘的破政府,卖了老子,老子还不知道!”
“凡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