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第4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这句话,梁华殿满意的点了点头:“曹锟,俄军已经溃散就让他们去吧。传令收拢部队,就地休整。”
夕阳西落,当天边还剩最后一缕阳光时,追击俄军的部队已经返回。随后。一路急行军而来的第一师休整两天后,在朝阳的映照下向西开拔。又过了三天。第二、第十六两个师通过鞑靼斯坦一路朝西进发。又两日,押运着大量作战物资的日本第四师终于抵达鞑靼斯坦。两支日本部队完成交接后,日本第一第二师的残余部队带着伤员开始向东撤离,日本第四师押解着全部的物资继续向西而去。在他们身后还有一支支的中**队继续跋涉在荒凉的西伯利亚荒原上,这支总兵为近七万的部队是隶属梁华殿的北方军团。而在新西伯利亚城内,完成最后一次补给的寿山东北军团正在缓缓开出城,他们也将沿着西伯利亚铁路旁那简陋的小路向战场进发。而在他们身边的是多达近十万的俘虏和劳工在建设兵团的监督下抢修西伯利亚铁路。
随着一支支部队的调动,参谋本部的中央的作战地图上代表各部队的旗帜也在不断的向西移动。
“阿列克塞耶夫真是个废物,鄂木斯克拥兵三十万,单是卡拉钦斯克前线就拥兵十万余。面对我军三个师不过三万多人居然只守不攻嗨――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冯国璋摇了摇头。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长叹道:“换我指挥那肯定是立刻两翼包抄断其后路,就算俄军战力再差也是十三倍的兵力呀,用人硬堆也能吃掉这三万人呀。”
“谁说不是呀。不过俄国的战力不是一般差呀,从情报上看,这四十万俄军中至少三十五万人都是去年临时征招的农民,训练和武器都不足。加上前期被日军接连冲击导致溃败,估计是有了心里阴影了。”段祺端也无奈的说道:“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应该选择主动出击。即使不能全歼敌军也可以将敌军正面击退,至少可以将士气提升到正常状态嘛。更何他们此刻兵力是绝对优势呀。如果这样的条件还只是一味死守,俄军士兵将彻底丧失作战意志。”
“哪里用的着这么麻烦。只要从我军两翼各派出五万军队,摆出一幅直插我军后路的架势,我军得此消息必然要选择后撤。以免被围。”
“如果此时我军选择撤退那对俄军来说必然能提升士气,如果我军坚守就集中全部兵力强攻。即使我军再采用空投补给,可一次空投又能投多少?只要俄军日夜不停的进攻。我军的空投无论如何也不能跟的上消耗呀。四十万对三万,耗也耗死了呀。”
就在冯段二人对着沙盘对俄军评头论足之时。浑然没有注意其它参谋们望着他们那仇恨的眼光。
“你们两个到底哪边的?!”王士珍很不满的将刚收到的电报拍在冯国璋手里:“要是我国的敌人都向俄军这样能一触既溃,我军能减少多少无谓的伤亡。再说俄国想要出击也要先了解我军的兵力情况吧。派出的侦查兵不见回头,阵地前沿也是冷枪不断。俄军对我军一无所知,连我军阵地上有多少兵力都不知道,你让他们如何包围。”
“呵,好家伙。”冯国璋扬了扬手里的电报:“三个幽灵小组差点将俄军一个侦查连给全歼了,如此一来俄国对我军可谓一无所知,当前情况下要么坚守不出要么全军压上,别无它法了。”
“阿列克塞耶夫肯定不敢全军压上来,我估计,阿列克塞耶夫现在最担心是我军前锋会绕过卡拉钦斯克前线直接攻击鄂木斯克。以我军的机动能力来说,阿列克塞耶夫也绝对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段祺瑞果断的说道:“只是俄军连战连败让尼古拉二世暴跳如雷,为了防止阿列克塞耶夫被沙皇逼到狗急跳墙的地步,必需给阿列克塞耶夫更大的压力。虽然我军前线兵力不足,但前期的佯动可以照原计划进行。”
“我看直接把佯动做成真的。下令给梁华殿,让他不停的给俄军施加压力,逼着俄军按照我们的意图来打。”
“北线的藩属**队都撤下来没有?”王士珍突然问了一句与战事毫无关系的话。
“王总长请放心,全部都撤下来了,现在前沿阵地和后续部队全是我中华的军队。”
“这点务必确实到位。同样就像皇上的说的那样,中国人的胜利,只能由中国人亲手获得。海军仅用一场大战就奠定了我国在海上的地位,而我陆军更不能落后。鄂木斯克就是中国人证明自己的地方,更是我中华皇家陆军证明自己的地方。陆军,必需为中俄之战画上圆满的句号。”
参谋本部的调令一条条发出去,如同一道道“催命符”一样再三催促前方各部队加快行军速度。梁华殿更急,整个西伯利亚驻守的俄军是直接投降,他所属的原中路兵团在战役开始后就没打一仗,唯一在鞑靼斯坦这一仗还是乘敌不备的偷袭战,这点战功足以影响到即将到来的开国封赏。如今寿山兵团的十余万大军正在向鄂木斯克挺进,如果他不能在寿山兵团抵达前攻下鄂木斯克,那将来的战功必定要被寿山给分走。梁华殿也相信寿山此刻也在不停的向鄂木斯克进军,因为他如果没能在鄂木斯克被攻下之前投入战斗,那会影响到他的军功。所以梁华殿不等后续部队抵达,就将第一,第二两个主师派了出去,从两翼绕过俄国防线直插鄂木斯克。
一个师的大部队进军瞒不过俄国,必竟这里现在还是俄军的主场。阿列克塞耶夫得此消息后大惊失色,他不敢抽调前线部队,于是从鄂木斯克朝南北两方各派三万兵力前去阻击,不想两支部队接连被中国人击破。北面的中国第一师已经攻至距离鄂木斯克四十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南线的第二师此刻距离鄂木斯克五十公里还在继续前进中。
怎么办?阿列克塞耶夫只能向前线派出援兵延缓中**队的进攻速度,同时加紧构筑和加固防线,至于沙皇陛下一再严令他立刻出兵进攻西伯利亚的旨意,他早就扔到一旁去了。在他看来,能守的住就不错了。
但短短的几天时,中国后续部队接连抵达卡拉钦斯克前线。有充足兵力的梁华殿,除了再向南北两个方向加派一个师的援兵后,他集中了前线剩余的五万兵力向俄军卡拉钦斯克前线阵地发动了猛攻。因为梁华殿等不下去,寿山兵团主力已经接近恰内了,在他看来,中国人的胜利不仅要中国自己夺得,更应该由他来夺得。(。)
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大法()
李明已经回京半个多月了,这半个月里李明很少关注西北的战事。虽然李明很担心俄军突然暴起,万一俄军发疯了非要集中二三十万的兵力强行吃掉突进的第一或第二师怎么办?这两支部队可是李明的起家部队呀。
李明再三提醒参谋本部俄军有异动的可能性,但参谋本部上下所有官员都认为,无论敌我双方的局势、士气、士兵素质,俄军都不足以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攻击行动。而且从俄军现在兵力分布情况还分析,俄军都没有发动这个进攻的可能。中情局还通过对阿列克塞耶夫的脾气禀性进行解读,也认定了俄军不会发动大规模的攻击行动。至于小规模的攻击行动,且不说俄军能不能打的赢的问题,单以我军的机动能力来论,俄军就是想追也追上呀。
既然说了不听,李明认为自己做皇帝的责任已经做到了。一但战事失利,那没得说,拿这些将军们开刀也就是了。李明决对不会去管一场仗该怎么打,因为那是武官们的事情,就像李明绝地不会去过问一个县该如何治理一样,因为那是文官们的事情。皇帝应该做就是管好这些大臣,还有就是为国家选定一个方向,然后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而现在,李明就碰到了关于国策方向的问题。
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占领了,随着主力部队的撤离和预备役军队的抵达,在各藩属国的配合下,占领区内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于未经战火的摧残,各个城市村镇建筑基本完好,这就节省了大量的重建工作。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预备役军队带着俄国的平民开始平整土地。这是预备役军队最重要的工作――屯田。中国是个农耕民族,得到这么大块土地要是荒着那是绝对不行的。
自从投降的俄**队被全部征召到前方充当劳力后,东西伯利亚广大的领土里主要就三类人。一个是各藩属**队,以朝鲜人为主;一个是原来俄国的平民;剩下的就是刚刚接手防务的预备役军队。中国不可能允许藩属**队长期驻留在自己的领土上,中俄战事结束之后所有藩属**队都将撤离。俄国平民最终是驱逐,还是以并入中华国籍或是其它的形式留下。朝廷目前还没有最后定案,即使让他们留下,出会统治的稳定性考虑也不可能让他们获得过多的资源。然而对于广大的西伯利亚而言,三十万军队如同泥牛入海一般被迅速的稀释开来。
中国想要将这片荒芜的土地彻底并入中国,成为中国人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必需要移民,而且需要大量移民。只有当移民的数量最终占据当地人口的七成以上时,朝廷的统治才能正真稳定。再经过三到四代的繁衍,这片土地才能让中华文明扎下最坚实的基础。根据朝廷的估计。第一批移民的数量不能少于一千万,由于交通的原因,首批一千万人只能沿铁路线居住。然后再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在西伯利亚进行道路建设,同时再移民二千万。如此,才能让这片土地真正并入中国。
三千万人对于一个有着近五万万人口的国家而言不是什么问题,但问题也就出现在这里――没人愿去!今天的大朝会就是要讨论出一个办法来。
“民间传言西伯利亚的严寒足以将钢铁冻裂,单这一条就让无数人闻之色变。虽然朝廷一再申明将免费提供温暖的住房,充足的食物保障。依然无法吸引民众主动移民。为之奈何?”提问的是老臣刘坤一。
“经过调查,这个观点可以说已经是深入民心。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朝廷对去岁末对北进战略的大量宣传导致的。时值冬际进兵,为了增加百姓对战事的信心,在宣传上大篇幅的报道了当时的冰雪防线,还多次重点提到我军修筑的冰雪防线对俄军炮击的防护能力。单以战事而论,当时认为是合适的。但现在看来却是过度宣传了。在让百姓对我军最终获得信心的同时,也让西伯利亚的严寒给了百姓一个深刻的映像,以至于百姓谈到西伯利亚的冬天就闻之色变。虽然我军士兵在如此严寒之下无一伤病,足以证明朝廷对西伯利亚严寒的充足的应对之策。然而百姓的看法却是:军人皆是青壮,且有着长期的训练。他们是为国征战,朝廷也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作为保证。但他们移民是去过日子的,老幼皆有,且朝廷不可能无限制的进行物资保障。加之前期并没有对移民西伯利亚进行舆论引导,让百姓对西伯利亚地区了解不足。所以”宣传部长梁启超长拜于地:“宣传部行为失当,请皇上治罪――”
“不管前期宣传如何,至少百姓是知道朝廷已经彻底把西伯利亚给打了下来,而且这还不同于戍边那种可能随时有战争威胁的地方。因该来说,百姓还是知道安全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百姓自古以来就是在土地里刨食,地里农作物产出就是一家老少一年的收入。以此来看,朝廷愿以西伯利亚百亩良田换中原十亩荒地,这对中原百姓应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如此优惠的政策也无法吸引百姓,是何原因?”翁同龢问道。
“据调查,在中原人口密集的地区而言,很多百姓其实连十亩荒地都没有。然而这些年随着国内工业建设的增加,在这些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都出现了大量的工厂。而工厂工作的收入都略高于荒地种植的收入,以至于在这些地区已经有大量荒地被彻底抛荒。而对于偏远一些地区,由于人口少土地充足,这些人又没有必要移民。现在愿意进行移民的大多的是没有土地又因为没有户籍而无法进入工厂工作的流民和乞丐。而这些人数对于预计的移民人数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农业部为了增加百姓移民的意愿,这次的移民不仅仅只是土地置换而已,这些土地将成为移民的永业田。此外朝廷还提供住房、耕牛、农具、种子等农业生产必备的工具。然而即使有地百亩良田,也不是三口之家可以耕作的了,而且因为天气的原因。一年只能种一季的地。虽然朝廷将三年免税的条件延长至五年,但半年多的时间只能呆在屋里哪都不能去。所以相对于中原地区,还可以在农闲之时在工厂获得一份额外收入的百姓而言,百亩良田的诱惑力确实不大。”农业部长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