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237部分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37部分

小说: 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都闻风丧胆。

    他们的出现,给旧港增添了一分风雨欲来的凝重,也让施进卿的心压抑不已。

    这件事他本来心怀坦荡,但是一个蠢儿子却让这件事变的复杂起来。

    他对这位殿下不熟,要是这位殿下是小肚鸡肠之人,怕是也逃不了挂落。

    来到皇家别院,他却发现这里的气氛依旧平和。太孙殿下还有雅兴跟几位妃子在雨中举着伞畅游花园。

    诸臣被带进了大殿,内侍领着施进卿和施济孙来到了花园之中。

    朱瞻基见施进卿父子到来,让马欣和沈黛儿回了后院,在花园中的凉亭里,接见了他们父子俩。

    施进卿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傲气了,一进凉亭,就双膝跪拜。“罪臣施进卿拜见殿下。”

    那施济孙见自己的父亲跪下,吓的也连忙跟着跪下,不敢抬头。

    朱瞻基笑着扶着施进卿的胳膊说道:“爱卿不仅是我大明从三品的旧港宣慰使,更是新三佛齐国一国之君,快快请起。”

    施进卿顺势站起身来,然后一脚踹在了自己儿子的肩膀上。这一脚没有丝毫留力,让施济孙一个翻滚,滚落在凉亭外的草地上,沾了一身泥水。

    施济孙连叫都不敢叫一声,翻爬起来,又重新跪伏在草地上。

    朱瞻基笑道:“爱卿不必如此,孤知道武德将军与此事并无瓜葛,只是识人不明而已。”

    施进卿心底一松,听了朱瞻基的话,他就知道殿下对他施家并无不满。

    这件事可大可小,既然殿下不计较,以后也不会再有人清算旧账。

    朱瞻基当然不会跟施济孙计较,别说他没有很深地参与进来,哪怕他是主谋,朱瞻基也会为了大局,暂时放过他。

    他需要的是南洋稳定,最少在朱棣西征之前,一定要稳定。

    施进卿虽然有自立之心,但是能力还是有的,他现在要对付大食人,还需要施进卿来稳定大局。

    要是把他们一锅端了,那以后谁来控制大局!

    施进卿看朱瞻基面色温和,笑意盎然,问道:“殿下,这哈三果真有叛逆之心?”

    “冯冲,你与宣慰使细细分说一番。”朱瞻基招了招手,在凉亭一边伺候的冯冲就把手中的油纸伞交给了李亮,进了凉亭。

    朱瞻基请了施进卿在凉亭里坐下,自己也坐了下来。靠在栏杆上,拿了一块用盐水浸泡的菠萝丁吃了起来。

    冯冲是孙林的助手,对整个局势非常了解,他把从一开始怀疑哈三,一直到今日动手的始末说了一遍,然后才介绍整个案情。

    “哈三现在自知必死,哪怕刑讯逼供也闭口不言。但是他的两个随从却不是硬骨头,已经证实了哈三的确在背后图谋不轨。他与大食人,还有信奉绿教之人勾结,并且暗中了解舰队编制,想要潜入舰队的火器补给船,凿船盗枪,共举大事。如今虽然整个案子还在调查阶段,但是已经能确定此人的反叛之心。”

    “殿下,哈三此人从大明前来,而三佛齐全境三百万百姓,可都是诚心欢迎殿下。可是殿下现在如此雷厉风行,只会让全民恐慌,人心背向。为了区区一个哈三,实乃得不偿失啊!”

    施进卿身为旧港之主,当然是希望国境稳定。所以现在还是希望朱瞻基能宽宏大量,不要把事情闹的太大,也不要牵连进来太多人。

    朱瞻基其实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现在被施进卿如此提醒,赞同地说道:“孤被哈三叛逆之心乱了心境,却是没有想到此节。诏……”

    众人随即都禀身肃立,解祯期和解桢亮更是侧耳倾听,生怕漏掉了什么。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颁布张贴安民诏令,揭示哈三反叛之举。另着各部,不得有扰民之举。”

    朝廷的诏文都有固定格式,朱瞻基只需要把内容说出来,解缙他们这样的大文人自然会把告示写的花团锦簇。

    随着朱瞻基的一声令下,礼部,羽林卫,包括施进卿也派出了本地的衙役,联合起来,到城内各处张贴告示。

    而这个时候的郑和,却忍不住感到一阵的后怕。

    他没有想到,这个哈三竟然有如此狼子野心,竟然想要与人联合,盗取火枪,然后与大明作对。

    更让他难堪的是,因为哈三与他有异于的信仰,他对此人优待有加,让这哈三钻了不少空子。

    如今舰队有上千回族和绿教人,他们都是朝廷征召的下西洋的通事。而这些人里面,也有不少与哈三关系密切。

    一个主管,识人不明,任人唯亲,这对他的名誉影响甚大。这幸亏是殿下明察秋毫,要不然,连他自己都有很大的嫌疑。

    而通过刑部对越来越多的人的审讯,更多的细节被暴露出来,郑和又忍不住开始担忧了起来。

    他担忧的不是这些人能造反成功,也不是殿下对他怀疑,而是怕殿下大开杀戒。

    如果真的要按照越来越长的名单杀人,牵连进来的大食人,还有麻喇迦与旧港的绿教中人足有数千。

    他们还都是南洋地区的上层人物,如果将这些人全部杀了,整个南洋都会乱起来。

    但是他自身的嫌疑都没有洗清,这个时候,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行事了。

    劝,还是不劝,都会让他心里难过无比。

    一边是同族的人,一边是大明和殿下,还有他的理想。

    他有想过,如果大明统一各国,肯定会少不了杀戮。

    他认为这种阵痛是值得的。

    但是当真的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他却感到了难以纾解的痛苦!

第二十二章 杀鸡骇猴() 
其他人当然没有郑和的纠结与痛苦,他们对这场还没有爆发出来的阴谋都投入了百般热情。

    这可是叛乱啊,虽然没有爆发,但是已经找到确凿证据,只要参与进来的人,就有功劳可领。

    咨情司,锦衣卫,刑部,甚至连那些文官们,都想要在审案的过程中出一份力,只有这样,才能分到更多的功劳。

    所以,只有郑和是希望大事化小,但是其他大臣却都希望小事化大!

    刑部的驻地是旧港一户黄姓大家族提供的农庄。在他们发家的过程中,曾经买下了数千土人开垦土地,这户农庄就是专门关押那些土人苦力的。

    虽然这里的基础条件差,但是看起来像一个监狱的农庄,却正好适合给刑部当监狱。

    一下午的时间,这里就被关押了数百人,而且行动还没有停止,被送来的人越来越多。

    这里面大多数都是以前旧港的上层人物,不少人还是旧港这个新三佛齐国首都的重臣。

    但是这个时候,没有人在乎他们是谁,从大明来的刑部官员,羽林卫出动的将士,跟他们都没有任何关系。

    所有人都被单手绑在一排排的木栏杆上,严禁发出任何声音。

    任何人只要开口,必定会遭受看管的士兵最狠辣的鞭打。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串供,若不是农庄的地方有限,每个人单独关押才是最合适的。

    只是把一只手用绳子绑住,其实不能有任何作用,每个人反手就能解开。

    但是却没有人敢这么做,因为现在只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如果查清楚无罪,还会释放,但是若现在想要逃跑,那就百死无生,还会祸及家人。

    虽然有一些人自认罪不可赦,但是现在所有人都不能说话,他们就是想要串联,也无计可施。

    这里面不仅有各族的部落首领,三佛齐的官员,还有许多下人和随从。也不仅仅是外族人,甚至还有一些华人,只是华人的数量非常少。

    他们这些人平日里当惯了人上人,现在作为阶下囚,面对熟人,只能露出一丝苦笑。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才有一个大明的官员带着太孙殿下的诏文前来,宣读了监狱纪律,还有管理程序。

    所有人在审讯之前,不允许见任何人,说一句话,一旦发现有人说话,第一次鞭刑二十,第二次就直接处死。

    如果方便,可以举手,得到守卫的允许,才能去方便。

    他们这些人的条件还是好的,最起码还有以一个带顶的窝棚,不会淋雨。

    至于他们的随从和下人,就全部被集中在下着雨的空地上,他们只能坐在泥泞的地面上,没有任何保护。

    不是没有随从想要逃跑,但是火枪响起的轰鸣声,立即就让所有人动也不敢动。

    虽然大明的两只舰队带过来了几十支火枪,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

    就是那些贵族们也只听说过火绳枪,何时见过这种不用点火的火枪。

    更多的人以为这是上天的惩罚,没有任何人敢再妄动。

    六具尸体被挂在了院子中的木梁上,也威慑着所有人,想要逃跑的下场。

    在农庄一排还算严实的大仓库里,这里原本是储存农具的仓库,为了防止昂贵的铁具被盗,这里用黄土兑米汤夯实的土砖垒砌而成,也成为了刑部如今的指挥部。

    此时,以刑部侍郎熊侃为首的十几个刑部官员,以及抽调而来的一百多儒生正忙的不可开交。

    事发突然,一下子抓了几百人,而且锦衣卫和羽林卫依旧在抓捕,农庄里的人已经快装不下了。

    熊侃只能从儒生里面挑选那些不怕见血,有狠气的儒生来充当文书,进行审案。

    他这次随朱瞻基出行,只带了两个郎中,四个主事,照磨,检校,司狱若干。

    原本以为这是一趟轻松之旅,因为舰队大部分都是军人,军人犯事,基本都是内部处理。

    随行的所有文臣以及儒生也不过几千人,还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应该没有什么案子。

    可是来到旧港,朱瞻基一下子就给他来了一个这么大的“惊喜”。

    惊的是一下子抓了这么多人,喜的是这个大案简直就是一个现成的功劳。

    一百多人挤在这个大仓库里,几个郎中和主事正忙着给抽调过来的儒生们分组,然后分配不同的任务。

    他们还从幼军抽了两千人,专门负责抓人,送人,行刑,光是分配每个人的职责,就不是短时间能安排好的。

    所以抓来的那些人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审讯,只能让他们待在外面淋雨。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刑部这边才给每个人分配好了职责。农庄这里到处点燃了篝火和火把,将农庄各处照的通明。

    那些就是想趁天色暗了逃跑的人,也没有任何机会。

    “大人,通报锦衣卫那边,人不能再抓了。农庄里是在装不了那么多人,到现在都还没有把所有的犯人编完号,人还在源源不断地送过来。”

    熊侃虽然忙的晕头转向,但是却精神亢奋。“农庄里装不下了?”

    “现在已经装了千五,都没有落脚的地方了。”

    “只要能装,就给我使劲装。难得遇到这样一个大案,难道还要把功劳向外推?锦衣卫抓人都不嫌辛苦,我们怕什么?”

    “这么多人,要审到什么时候啊?”

    “人手不够就跟金尚书要人,还有两三千儒生呢,还怕没有人手?”

    “那些儒生有个屁用,刚把人打的皮开肉绽,一个个就吐了起来,笔都握不住了。”

    熊侃哈哈笑道“你个廖麻子,你忘记你当初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了。这种场景,看多了也就麻木了!要是经过这一次,能从这些儒生里面挑出来几十个当用的,也是一件好事。”

    刑部这边还只是繁琐,但是锦衣卫与羽林卫这边,却是真正的风里雨里,苦不堪言。

    这中间甚至还发生了十几起反抗事件,都被他们给镇压了下去,杀了超过一百人。

    其中一个极端的阿訇,在抓捕他的时候,竟然亲手点燃了清真寺,自己也葬身火海。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明的士兵也伤了十几个人,死了一个。

    这是一个不小心的家伙,被对方一刀刺伤了内脏,没有救过来。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朱瞻基接受了施进卿的邀请,在王府与三佛齐国的各位大臣,部落首领,以及随行的西洋一些国家的使节共进晚餐。

    朱瞻基突然之间做出这么大的动作,抓了这么多人,总要当面给众人一个解释。

    虽然不给也可以,也没有人能拿他如何,但是这不是涉及一个国家,而是十几个国家的问题。

    能够几句话就解释清楚的事情,何必非要动刀动枪,弄得人心惶惶呢。

    听到这个消息,朱瞻基登时觉得没有了胃口,放下了筷子。“受伤士兵用心救治,死去的士兵火葬,虽然身死异国,但是也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去。”

    冯小年躬身问道“行凶的拉哈特王子应如何处置?”

    大殿里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