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澄没有一般道人的仙风鹤骨,倒是强壮无比。他显然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作揖说道:“玄真师兄已经跟贫道细致分说了在殿下身边的要点,贫道本就木讷少言,殿下的任何事,绝不会通过贫道这边传出。”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就先留在我身边,其他师兄弟我会让他们充当近卫。”
虽然不知道他的功夫如何,但是显然是不会太差的。对这个人选,光凭外表,朱瞻基对他就比玄真更满意。
玄真看起来仙风鹤骨,却缺少人气,也不能震慑人,玄澄看起来可就威风霸气的多了。
朱瞻基摆了摆手,守在他身后的一清子就笑着走了出来,跟玄澄行了一礼说道:“贫道一清子,见过玄澄师弟了,就让我带诸位师弟去安顿下来吧。”
玄澄谦让了一番,跟他去了,朱瞻基又转向杨章德说道:“你来的正好,如今锦衣卫的差事我已经安排了纪纲和庄敬他们,暂时用不上你。但是这次发了一笔小财,我还在想让人运回去,但是现在人手紧张,一直没有合适的人。你运送这批金银回去,顺便就在锦衣卫当差,一开始不要心急揽权,多学,多看,平日里也多到幼军逛逛,看看幼军教材。当大官和当小吏,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件事你一开始就要明白。”
杨章德应道:“卑职遵命。”
“另外回去京城,这批金银不需隐匿,你要把东瀛多金山,银山给我宣传出去,让那些世家贵族,江南商户,都想要来东瀛发财。”
朱瞻基又交待了一番让他回到京师后的宣传,然后还要把孙林换过来,负责统计东瀛这边的收获。
而且如今东瀛这边的情报系统,大部分都是在锦衣卫的手里,他又要带这些幼军回去,所以也要內监在这边建立自己的情报网。
他倒是不担心现在的锦衣卫有异心,不过是加以监督和制约而已。虽然已经准备把纪纲放在东瀛当一个搅屎棍,但是也不能让这根搅屎棍脱离了控制。
他不想搞出一个东厂来,但是咨情司的人手,也必须要增加,只要不给他们执法权,让他们监督锦衣卫,最合适不过。
再过几年,幼军的这批年轻人成熟起来,都安插进锦衣卫,就不怕锦衣卫会脱离控制。
当杨章德看到这“一笔小财”的时候,人都一下子懵了。
曾几何时,他为了十两银子就要杀人全家,但是现在,他的面前是整整一艘船的金银,还有二十余艘船的铜,锡,铅。
当然,这所谓的一艘船都不是已经装满的一艘船。因为那个时候,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船被压沉了。
但是,每艘船都已经装到了最高的吃水线,也就意味着最大的运载量。
这些船也不是大明最大的宝船,因为宝船本身的坚固性还不如福船,所以用来装这些金银,还有金属的都是福船。
即便是这样,这也是杨章德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财富。他也肯定,不仅仅是他,任何人一下子见到这样一笔财富,也会觉得头晕。
“这里一共有多少银子?”
刘万嘿嘿笑了起来,自豪地说道:“这里是一笔整数,三百万两银子,还有十五万两金子。”
在东瀛,金银的比价是一比六,但是在大明,金银的比价却是一比八,也就是说,这里就超过了四百万两银子。
对朱瞻基来说,他在第二世打捞沉船,一次收获几十吨的银子都好几次。而且他的私人银行里,储存的黄金也远超这个数,所以对他来说是一笔小钱。
但是这个时代,美洲,南非,澳洲的黄金和白银都还没有挖出来。整个大明由于缺少金银,给官员发俸禄都要需要实物发放,即使大明户部,内库,没有人见过这么多的金银堆积在一起。
好一会儿,杨章德才从震撼中清醒过来,问道:“殿下今日在做甚,我想要跟殿下说……这担子我可接不下啊!”
“殿下说这是小事,这会儿恐怕在考究玄澄的功夫呢!”斜了杨章德一眼,刘万才又说道:“你真以为这些金银就是让你负责运送?光是为了护送这些金银,我们內监就派了两百人,锦衣卫一百,幼军一百,海军三大舰队,每一支都抽了两千人负责押运。这艘船上,內监,锦衣卫,幼军相互监督,除了海军水手,其他海军都禁止登船。所以你就放心好了,我就不信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打这批金银的主意。”
杨章德发现了,这次到来,好几天了,李亮像是避着他一样,几乎很少跟他打照面。
而其他内侍原本对他都还挺客气,现在也把他当做瘟神,这次跟自己打交道的刘万,虽然多次见面,但是因为他跟李亮的关系好,对属于金阔一系的刘万就不算亲近。
但是刘万以往倒也没有给他过白眼,现在对他却毫不客气。
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当然,这话他不能问出口,为了拉拢关系,他又笑着问道:“刘奉御是殿下的身边人,自然消息也灵通一些,今日战报送过来了吗?打的如何?”
刘万倒也没有给他太多难堪,回答说道:“昨日安远侯就已经将足利义持大军逐出了东山区,可惜的是皇室成员也都随他撤离,只在仁和寺抓了一些皇室成员,并且放火烧了仁和寺以及天皇御所和足利义持的三条坊将军府。”
“那足利义嗣就同意?”
幼军的副统领张凤山不屑地说道:“要不是日野康子和足利义嗣苦苦哀求,安远侯差点准备一把火烧了京都呢!只烧王宫,便宜他们了。”
两人上了甲板,几方的人手亲眼盯着刘万和杨章德,还有张凤山,三人用三把锁共同锁上了内舱,每人将钥匙收了起来。
杨章德抬头望向了旗舰的方向,只见甲板上站了不少人,显然是在观战。
玄澄的功夫他也考究过,比他不弱,想必,殿下应该会满意吧!
但是在旗舰上,原本心高气傲的玄澄,如同盯着一个怪物一样,看着云淡风轻的朱瞻基,心中满是震撼。
他早就听玄真和杨章德介绍过,说殿下的本事不弱于他们。他原本还以为这是抬举殿下,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骨头都才刚刚长成,如何比得上他们这些正是巅峰的身体。
但是,不仅仅是他错了,就连师兄和杨章德也错了,这岂止是不弱于他们,简直是比他们高出了一筹。
不过是灵活****性,还是比拼力道,发力,他都败了。
这样的人,还需要他们来保护吗?
一清子这个时候过来扶起了倒在甲板上的玄澄,笑道:“败在殿下手底下并不丢人,就连老道我,现在也不是殿下的对手了。自年初殿下功力逐渐大成,已经是难逢敌手了。”
玄澄颇受打击地问道:“那要我们有何用?”
一清子哈哈笑道:“当然是用来装点门面了,难道遇到点事,还要殿下亲自动手吗?我们啊,就当好这哼哈二将,混一份俸禄就好了。”
ps:书友们,我是摇摇…欲坠,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二一零章 活捉与贸易()
自朱元璋将道教列为国教,崇道抑佛,道教这个本土教派这几十年间的发展非常迅速。
为了修建武当道宫,朱棣豪掷几百万两银子,这笔开销在原本的历史中,跟新建北平,修建明长城,共同列为明初三大政府开销,比郑和下西洋耗费还要大。
而在道教发展的这个过程中,武当的受益是最大的。
所以现在的武当,与皇室的关系也是最为密切的。
耗费如此巨大,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君王爱好,这涉及到了明初朝廷对百姓信仰的引导作用。
有元一朝,佛教的扩张已经影响到了民间的各个角落,元朝对佛教的支持,更主要是通过佛教对民间百姓进行精神洗礼,减少民间的反抗精神。
而和尚们通过近百年的蓬勃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在朱元璋起兵反元时期,整个社会有大量的财富都被和尚们攫取。
每州每府,甚至是每县每镇,都有建筑奢华的寺庙,除了大量的财富,和尚们还占据了大量的土地。
和尚们手里的财富比元朝贵族手里的财富还要多,所以,在大明一穷二白的阶段,寺庙成为了朱元璋经济收入的一个巨大来源。
但是,受过佛教熏陶的朱元璋也很清楚佛教对民间的影响力,想要打击佛教,却不能直接毁掉百姓的精神信仰,这会导致民间大乱。
所以扶持道教取代佛教,并不真正是朱元璋,朱棣就喜欢道教。而是他们从佛教手里获取财富,引导信仰的一种手段。
也是因为了解到这一点,朱瞻基才没有因为耗费巨资修建武当道宫持反对意见。
而且实际上,修建武当道宫没有耗费国家收入的一点一滴,这些资金,全部来源于对佛教的清算。
不算别的,这些年光是从和尚手里检抄的土地,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目前各地政府僧录司的手里,就还有大量的土地。
这些土地也是朱棣奖赏功臣,还有调节地方民间财富差距,化解民间土地兼并矛盾的重要杠杆。
当然,这个时候,在如今人少地多,土地矛盾还没有激化的时候,这些土地的作用并不明显。
目前这些土地的主要作用,是养活了无数失地的百姓。
他们只要肯干,地方官府给他们土地,给他们工具,给他们种子,来年,他们要交一半的地税,加上利息,人头税等等,总收入的七成要给地方官府。
虽然日子过的苦,但是最少生活是有希望的。
虽然这个环节中有灰色地带,但是毕竟养活了不少人。
朱瞻基不敢轻易涉及这些民政,就连太子朱高炽也不能越了这条线。
但是朱瞻基还是在跟朱棣闲聊的时候,建言朱棣不要大手大脚地将这些土地都赏赐了出去,留下这些官办土地,并且严禁买卖。
朱棣可能看不到这些土地以后的作用,但是朱瞻基却很清楚。
明朝的灭亡不是那个原因的问题,而是从民生到官僚,到体制的,甚至包括灾难的一系列问题的爆发。
这个里面,不管怎么看,土地兼并也是一项主要原因。
由武当联想到道教,由道教联想到土地,朱瞻基任由思维放飞,享受着难得的安宁。
“殿下,该进膳了。”
朱瞻基抬头看了一眼小心翼翼的李亮,点了点头问道:“奈良那边的消息传过来了吗?”
“尚未,不过据说京都那边安远侯抓了一批倭皇成员,报信的人正在与郑太监汇报。”
朱瞻基站起身来,既然郑和并未第一时间报上来,想必抓住的人也不是什么重要角色。
东瀛千年来的皇室成员遍及全国各处,人数众多,不是嫡系人物,朱瞻基一点兴趣也没有。
进入内庭,蓝烟和刘承徽两人已经备好了九道小菜,见朱瞻基进来,都屈身行了一礼。
朱瞻基点了点头,率先坐了下去,她们两人才在他的左右坐了下来。朱瞻基想起来了什么,似笑非笑地看着一边伺候的李亮问道:“这次杨章德过来,你为什么不再与他私会?”
李亮吓的连忙跪了下来说道:“奴婢此前走错了路,做错了事,以后当不敢再私交外臣。”
“知道就好了……”朱瞻基拿起了筷子,跟二女笑了笑说道:“吃饭吧……”
虽然皇室的规矩多,但是朱瞻基并不是那种讲究食不语寝不言之辈,不管是吃饭,还是闺房里,才是他跟身边人联络感情的时候。
跟二女闲聊了一番,他只要稍微表现的对她们关注一点,两女就表现的开心无比。
饭还没有吃完,郑和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身为內监,本来就不需要避讳,所以朱瞻基用他当副帅,也不需要他将总指挥部安排到别的船上去。
朱瞻基闻听他还没有吃饭,吩咐道:“给郑太监摆一桌,等他吃完再说话。”
虽然郑和身为副帅,但是因为跟朱瞻基一艘船,他不敢表现的太过,所以伺候他的人还没有伺候其他几位总兵的人多。
船上也很难有太多讲究,除了朱瞻基专门有几百人伺候,想吃什么有什么,其他人的生活都比较艰苦。
郑和身为太监总管,如不是因为一直在下西洋,他在宫中的地位甚至还要高过王彦。
而且他也是所有內监的偶像,能够从太监成为如今的海军总监,只要是稍微有一点理想抱负的小太监们,无一不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