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听完后沉吟了一下问道:“水师我已经交给你了,你有没有想好该如何应对?”
“这次不管倭寇会不会来我大明,孙儿都已经决定直捣黄龙。如今海军北海水师的第三舰队,东海水师的第二舰队都已经在进行配合演练,能有实战的机会,实在难得。孙儿准备先让北海第三舰队前往耽罗岛(济州岛)搜寻倭寇行踪,若是倭寇敢来大明,就截断他们的退路。第二舰队前往琉球,搜寻倭寇。而孙儿率第一舰队沿海设防,以待来敌。”
“想法是好的,但是执行才是最重要的。你接管水师,却还未亲历各地水师巡视。我就给你两个月的时间,过年之前,你要回京来。”
朱瞻基没有想到朱棣如此轻易就同意他随军出发,高兴地说道:“孙儿遵命。”
朱棣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倭寇乃亡命之徒,切不可大意,宁愿无功,不可有过。”
身为一个皇帝,能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把他这个孙子的名声看的更重要。
朱瞻基第一次单独领军,没有遇到倭寇还好,要是遇到了,却没有取得好的战果,那对他的名声影响就太大了。
朱瞻基站起身坚定地说道:“孙儿定不会让爷爷失望,让大明失望!”
(朋友来访,半夜醒来更了一章,明日陪他们出去玩,我尽量抽时间更第二章)
ps:书友们,我是摇摇…欲坠,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四六章 准备出征()
自海军改制,仿效后世天朝和各国的方案,朱瞻基将目前的海军分为了三大军区。
划分大军区是为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在区域内实现有效的管理和供给。
北方军区被分成了两处,一处是辽东半岛,一处是北方与库页岛相连的黑龙江出海口。
虽然两地之间被朝鲜阻隔,但是大陆并没有隔断,为了大力发展北方,所以要把辽东建设成为北方的供应基地。
东海军区则是从山东南部一直到福建一带,这里目前是大明最富裕,物产最丰富的区域。
为了肃清海防,东海军区派出了大量的船只,对东海海岛进行了清理。将原本从张士诚时期就以各海岛为据点的海盗窝清扫一空,那些海盗或者剿灭,或者迁移到瀛洲岛,也就是后世的台湾。
而南海军区的范围就要大的多了,从广东到海南岛,到交趾,一直到苏门答腊岛的旧港宣慰司,全部都归南海军区管理。
但是为了统一海军的编制和传令系统,海军的作战方式,舰队编组等等,还是实行垂直管理军制。
军区负责训练,后勤,补给,但是舰队的作战,统一归属司令部。
比如如今的三大军区各有一支专门的战斗部队,分别是第二舰队到第四舰队,这三只舰队没有主官,只有两位副都督负责平时的训练以及后勤协调。
作战之时会由司令部与兵部共同任命领军的总兵官,领导作战。
而第一舰队是原本的新江口水师改编而来,驻扎京城。虽然第一舰队没有海域,平日训练还需要出了长江口才能训练,但却是四支作战舰队中规模最大的一支。
第一舰队直属司令部,除了训练作战,朝廷的外交使团,礼仪船队,包括长江和黄河水域的剿匪,运输,都归第一舰队管辖。
像郑和率领的西洋舰队,候显率领的第二舰队,还有现在王景弘任首领的第三舰队,都归第一舰队管辖。
因为朱瞻基亲任第一舰队大都督,第一舰队也同时对其他几支舰队有指挥权。
随着朱瞻基的一道道命令被传达了下去,整个海军系统第一次整体运转了起来。
但是由于海军的作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所以大明境内的百姓,根本不知道海军即将来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朱瞻基要亲征,那么京城就只能由刘江坐镇,为了以防万一,朱棣亲自下令,调集了目前在京师的中级以上水师将领,让他们辅佐朱瞻基的这次出征。
而担任朱瞻基副手的,就是目前刚休养好的郑和。
而他们的麾下,也是名将林立。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一众从朱元璋时期就崭露头角的著名水师将领,或者是永乐朝在西洋有过实战经验的海军将领,全部被召集起来,分配到各个舰队担任总兵官。
所以,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后勤补给,这些根本不用朱瞻基操心。
这个时代的大明国力强盛,没有营造新北平,长城的修建也已经停止,加上郑和舰队四次下西洋,都没有亏钱,反而略有盈利。
所以给这三只舰队提供后勤供应,甚至不需要惊动地方,只是把候显准备出使榜葛刺的粮草装上船就可以了。
海军的出征耗费在这个时代是低于陆军的,因为节省了战马的耗费,也不用民夫运送辎重。
只要供应了士兵的口粮,海军的续航能力还要超过后世的海军,因为船只不用耗油啊!
而在宫中,以孙娴为首的后妃虽然舍不得朱瞻基离去,但是也都默默地替朱瞻基做着出征的准备。
朱高炽看着英勇勃发的儿子,心中满是嫉妒,他也想跟自己的儿子一样,能够率领千军万马,挥斥方遒。
可惜的是,这副身体拖累了他,这辈子他都不可能有机会率军出征了。
“此乃你曾祖在我幼时赐予我的金丝软甲,海上潮湿,皮甲不适,这副软甲在我这里只是明珠暗投,今日我赐予你,望你能不坠我朱氏之威。”
朱瞻基单膝跪拜,双手接下了软甲道:“孩儿谨遵父王之命,为父王扬不世之名。”
朱高炽酝酿了一下情绪,还准备借着这个好不容易的机会再感慨一番,教导自己这个儿子几句。
但是张氏已经迫不及待地上前拉起了朱瞻基道:“秋日渐凉,基儿快起来。你年级尚幼,此番出征,多听听郑总兵他们的意见,不可一意孤行。我不图你名扬四海,只图你平平安安归来。”
这一番话把朱高炽酝酿的情绪一下子就破坏了,什么话都让老婆说了,他似乎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能叹了口气说道:“起身吧。”
长安坊的杨家,意气风发的杨章德期待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
北征瓦剌之时,他作为朱瞻基的护卫,并没立功的机会。
回返以后,他就知道,今后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而没有立功的机会,他想要一步步高升,就只能按部就班,这是不符合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的。
但是他又舍不得离开朱瞻基的身边外放,外放固然能增加资历,但是离开了朱瞻基,他不过是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新人。
所以,留在朱瞻基的身边,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他也不需要杀敌多少,在朱瞻基的身边,他遇敌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只要表现出了相应的态度,让朱瞻基看见,他才有更多的升职机会。
唯一限制他的,也就是朱瞻基还没有亲政,除了海军,不能随意安插自己的人手。而要进行嘉奖,也要通过兵部这一关。
身为锦衣卫,想要从兵部的系统升职,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杨师……”
陷入了沉思中的杨章德被二狗子的叫声惊醒,他才回了神说道:“明日你可不必再来,不过我不在,你也不可一日荒废,待我回来,要是没有长进,别怪某大板子抽你。”
相处了几个月,杨章德对这个机灵的小家伙也真正有了喜爱之情。他现在还没有子嗣,真的是把这个徒弟当儿子一样养了。
如今生活稳定,是不是也该找一个老婆,替自己生一个儿子了呢?
待这次出征回来,就好好考虑一番这件事吧。
(昨天喝多了,又没有睡好,头疼之极。朋友还在睡,我已经赶了两千字出来,看在老妖如此积极的态度上,有月票的兄弟姐妹们,就投给老妖吧。谢谢大家)
ps:书友们,我是摇摇…欲坠,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四七章 交心()
永乐十三年十一月初十,经过几天的准备工作,朱瞻基率领着众将登上了一艘四百石福船改建成的楼船。
四百石的福船,不要说在海中,就是在长江里,也不是大型船只。
但是这种船的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多重船底板、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都代表了这个时代大明最先进的海船技术。
这种船不仅更安全,不易颠覆,能承受大风浪,即使漏水也不影响航行,更重要的是,这艘船的速度更快。
如今的大明海军第一军区,是从荆州,到武昌,到九江,并且一直延伸到后世的崇明岛的庞大水师。
这种四百石的战舰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速度最快,而且吃水不深。不论是在巢湖,鄱阳湖,洞庭湖都能畅行无阻,所以这种船也成为了各水师将领在内河指挥的座船。
朱瞻基他们将会乘坐这艘船抵达崇明岛水师营,在那里换乘排水量超过五千吨的大型宝船,立旗出兵。
因为这次是剿匪,而不是两军对垒。为了保密,所以他这次出兵并没有兴师动众,许多大明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朱瞻基这个太孙亲自出海剿匪。
上次出征,他是朱棣身边的跟班,除了自己的卫队,任何人都指挥不了。
但是这一次,他却是三军主帅,不仅第一舰队两百艘各式战舰都归他指挥,就连与第一舰队组合成包围网的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也都归他遥控指挥。
对倭寇,其实并没有人真的担心他们能对大明舰队造成什么伤亡。
他们再狠,也只是在陆地上杀人狠辣。在茫茫大海上,如果遭遇,更主要的是看船只的大小,炮火的犀利。
包括朱瞻基在内的一众水师将领,他们更愿意将这次的出海看做的一次实弹演习,锻炼一下大明水师的配合作战实力。
大明水师的实力虽然冠绝全世界,但是如何有效地提升战斗力,发挥战争潜力方面,也不过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朱瞻基不是一个领导新手,在前世的时候,他就能发挥杨比利的特长,让他将自己的雇佣兵军团打造成了一支战斗力超群的军事集团。
他虽然在指挥作战上有着自己的天然短板,但是他的能力本来就在协调和对人的管理上。
在海军总部,他就召集了第一舰队都指挥使以上级别的将领,召开了第一次作战会议。
根据出海作战船只的规模,第一舰队确定了行军线路,作战计划,确定新型的传令旗语,甚至包括了遭遇海风后,大雾后,各船的应急措施。
意气风发地坐在了主将的位置上,随即发布了第一条军令,就是确定整只船队的指挥系统。
在新江口军营,当地一艘座船升起了军令旗之后,所有的船只陆续升旗。
每一艘不同的船升旗的左右不同,高低位置不同,而这些决定了他们在行军过程中的位置。任何经过训练的船员,能轻易地分辨出每一艘船应该航行的位置。
整个舰队被分成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后勤保障部分,作战部分。
虽然通讯方式有些落后,但是当简洁明了的旗语传令系统统一起来之后,看似杂乱无章的船队,其实有着一种稳定的规律。
传达了第一条命令,朱瞻基就坐在指挥舱里,将大权移交给了郑和。
在如今的大明,作战比郑和勇猛的将领多了去,但是在指挥一支两百艘战舰行军,作战的经验上,没有人能超过郑和。
随着郑和的一道道命令通过旗语传达了下去,在这里云集的两百艘战舰开始有条不紊地出发。
宽阔的长江上,战舰按照大小规制的不同,用途的不同,列队前行。或者两船并列,或者三船并列,最多四船并行占据了长江一半的水面。
来往行驶的商船,看到这样规模的行军,都纷纷躲在了岸边,让出了航道。
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船速飞快,最多一天的时间,船队就能抵达崇明岛。
朱瞻基他们的旗舰位于船队的中间,两侧各有一艘护卫舰保护。这还只是在长江里面,等到了大海里,船队的规模会更加惊人。
船队航行,船队各将也就闲了下来。
待郑和将所有的命令传达完毕,朱瞻基将他请到了自己的下手坐下。“郑总兵初次指挥全作战舰队,可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