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温馨而美好的聚餐,透着浓浓的基情。
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
既然是聚餐,要有好酒好菜。
在桌子旁边有三个煤炉,负责两个热菜,砂锅豆腐鱼头汤,红烧肉,另外一个烧热水。外加一个锅用几床棉被保温的白米饭。
至于桌上的菜肴,是一盘榨菜,一盘金针菇笋丝,一盘咸菜毛豆,一盘酸菜,一盘切开的咸鸭蛋,一盘糖炒栗子,一盘快到碗里来的某品牌牛奶巧克力豆,一盘据说是和下雨天更配但不知道和下雪天配不配的某品牌巧克力,横扫饥饿的某士力架,好吃你就多吃点的某饼干,更让人无语的是竟然还有传说中的辣条。
可乐和啤酒没有,出产自绍兴的黄酒倒是有几瓶,撕去包装纸后,半透明的玻璃酒瓶浸泡在铜盆热水里温着,在古人眼中,散发出一股直冲天际的高贵逼格。
席间用的碗和盘子,是小商品市场里一两元就能买到的瓷器,除了色泽比牛奶还要洁白细腻外,还有当时人们看上去非常花哨精美的花纹。这还不算,装糖炒栗子的白色瓷盆,竟然是镂空有裸女浮雕的,虽然在21世纪位面是属于地摊货十几元级别的,可是给古代人的震撼却不下于21世纪一个土包子看到驴牌包包。
伊达忠宗光是看到这个镂空裸女浮雕的瓷盆,就看得眼睛都移不开。不是他好色没见过没穿衣服的女人,而是作为一个业余艺术家对美的追求,一个装逼犯对品质生活的向往。
伊达忠宗心想,这要是有这么一个瓷盆摆在家里,估计能叫德川家光都亮瞎狗眼。
天朝真是神明的国度,也只有那里才会出产如此的美好事物。
桌上还有两盆兰花做点缀。这两盘兰花不是什么名贵品种,朝鲜的鬼天气自然也不可能在这时候开花,不过那个伊达忠宗也不是什么专家,应该糊弄得过去。
何况装兰花的也是瓷盆,上面还有诗
其一: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其二: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摇头晃脑一读之下,伊达忠宗顿时觉得唇齿生香,逼格提升了好几层楼。同时,他也很小心的咽了咽一口口水。
念诗,这也是伊达忠宗为了把自己的注意力从食物上面转移的方法,在他看来价值千金的瓷器里盛满不知名美味,看上去诱人可口。
但既然黄石和李倧没有动筷子,他也不好意思吃。
第273章 火与剑(四十二)()
轻微的吞咽声,还是让黄石和李倧听见了。
“伊达兄,出门在外一切从简,只怕招呼不周。这个叫巧克力。”
这个日本大将的期盼终于有了收获,黄石用筷子给伊达忠宗夹了一块某牌巧克力到他碗里。
“黄兄何出此言,不瞒你说,这些食物在下在日本连见都没见过。”
伊达忠宗把那块黑褐色巧克力放在嘴里,仔细品尝。
他甚至不敢咀嚼,任凭巧克力在口中融化。
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如同无形的丝绸在你身边飞舞,甜中带苦,那是初恋的感觉。
甜中带着一丝苦,却没有破坏那份奇迹般的甜蜜,而是把这份甜蜜升华,仿佛灵魂都随着味蕾的刺激而步入天堂。
天啊!为什么让我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万一以后吃不到怎么办?
想到此,伊达忠宗不禁悲从中来。
巧克力,原产中南美洲,其鼻祖是“xocoll”,意为“苦水”。其主要原料可可豆产于赤道南北纬18度以内的狭长地带。
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液块,可可液块中含有可可碱,对多种动物有毒,但对人类来说,可可碱是一种健康的反镇静成分,故食用巧克力有提升精神,增强兴奋等功效。可可含有苯乙胺,坊间流传着能够使人有恋爱的感觉的流言。
最早饮用的是玛雅人,而最初是由墨西哥人制作,16世纪初期的西班牙探险家荷南多·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当地的阿兹特克国王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饮料,科尔特斯品尝后在1528年带回西班牙,并在西非一个小岛上种植了可可树。西班牙人将可可豆磨成了粉,从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热后被制成的饮料称为“巧克力”,深受大众的欢迎。不久其制作方法被意大利人学会,并且很快传遍整个欧洲。
1642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托马斯·杰斐逊赞为“具有健康和营养的甜点”。
1847年,巧克力饮料中被加入可可脂,制成如今人们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块。
1875年,瑞士发明了制造牛奶巧克力的方法,从而有了所看到的巧克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巧克力的生产,巧克力被运到战场分发给士兵。
可见,作为现代经典甜食,爱美女士恨之入骨又欲罢不能的经典甜食,也是经历过几百年的演变和完善的。
但在这个位面,这是巧克力第一次以成熟的甜品出现在东亚,却是出现在一个和甜蜜浪漫一点都不相干的战争里,并记录进历史。
伊达忠宗情不自禁的流泪了,为了这无上的美味,他是一个感性的人。
这实在不能怪他伊达忠宗没出息,当时的日本真的非常穷。
吃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只有喂饱了嘴,才能去思考。从中国到日本,多少强大的权力,都因为无法填满饥饿的嘴巴被推翻。
权力首先要建立在嘴巴上,然后才能建立在脑袋上,只有控制住嘴巴,才能更好的控制住脑袋。战国时代是个物质极大不丰富的时代,原本物产就不丰富的日本,在这个时代粮食产量更是创造新低。在这个时代,人们究竟在吃些什么呢?
我们现在来列两道菜谱:
一、小米饭、煮萝卜两块。
二、大米饭、两指宽小鱼一条、腌萝卜一小碟、白水煮野菜一盅、酱汤一小碗。
有人可以猜出来这两个食谱有什么关系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两道寒酸的食谱没有太大区别,感觉上应该是一个人某日的早餐和晚饭的食谱。
实际上,第一个菜谱是战国时期穷人家的早饭和午饭,第二个菜谱则是战国时期富人的早饭和晚饭。看起来,这两道菜谱一样寒酸,可战国时代的人们的的确确就是吃着这样的东西一天天的活下来。吃小米饭的农民,做梦都想像贵族们那样吃上大米饭。
战国时代的所有生活都围绕着战争,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打仗,打仗又是为了吃的更好。日本是个水稻生产国,几乎全国的农田都在种植水稻,可大米对一般种植大米的百姓来讲,却是奢侈品。
在黑泽明的电影《七武士》里,山上的山贼垂涎山下村子里的那点大米,便要在秋收的时候下山抢米。农民们为了保卫他们的大米,便拿出全村仅有的一点大米去城镇里招募穷武士来保卫村子,他们能拿的出的招聘唯一条件就是顿顿吃大米饭管够。
虽然不知道那些没出息山贼为什么不换个富裕点的地方去抢,偏偏死盯着这个穷到除了点大米什么都没有的村子,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时代大米实在是个稀罕物。后来,村里的农民也真靠着这顿顿有大米饭吃的条件招募来了七名水准参差不齐的武士,虽然这七名武士说是为了保一方平安所以不计报酬,但能吃上大米饭对他们多少也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毕竟在那个时代男人总是饿着肚子的,能吃饱实在是件不可多得的美事。
后来,武士们发现村民们将大米都给了他们吃,自己吃的却是小米饭和野菜,于是便将自己份额里的大米饭全给了村里的老幼妇孺吃。
说到战国时代日本大米的精贵,有个武田与今川两家合力攻打北条家的松山城的故事特别有代表性。
武田和今川两家合力攻打北条家位于武藏国的松山城,两军苦战多日,北条军水源被切断,眼看就要落城。满以为松山城指日可下的联合军,发现松山城的守城官兵居然在城头最显眼的地方用水洗马,本来饮水都应该成问题的松山城守军,居然还有富裕的水去洗马,这令攻方非常沮丧。最后,双方和谈成功,松山城被今川家和平接受。后来当胜利方问起洗马的事才知道,其实当时城里确实已经没有水了,士兵在城头用来洗马的是大米。他们将用盆装着的大米从马身上倒下去,远远看起来就和用水在冲洗一样。当时的士兵大都是普通农民,他们在生活里很少接触大米,所以远远看去,就算觉得可疑也不会怀疑伪装成水的物质竟是大米。
当时的时代日本粮食产量之少,甚至不足以供应全国人吃饱,一般百姓要保证不饿死,除了捞海产,就算丰年也要上山挖野菜。加上那时候也不讲究什么进出口粮食,各国都是自己吃饱了算,多出来的粮食就算烂在仓里,喂老鼠喂猪也不会想这出口给外国人换点外汇什么的。
话头说回来,就是因为大米产量很低,所以这白花花的大米就成了各地领主们特别指定的主要战略物资。农民在地里劳苦一年种水稻基本上就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收下来的大米往往全都要作为年贡送进领主的城堡,自己只能吃小米饭啃萝卜吃野菜,有的农民甚至一辈子都没尝过自己种的大米啥味道。
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占了东三省,不许一般东北老百姓吃大米饭,吃了就是经济犯。考虑到当时关东军上上下下大都是日本农民出身,估计当年领主们收走大米不许他们祖先吃的记忆还停留在他们的骨子里,如今自己好不容易混上了能吃大米的身份,便反过来小人得志,特别仇视农民吃大米。
正如玉米和土豆的传入使中国人口增长,使日本人勉强能吃饱肚子的东西,是萝卜。
萝卜刚被引进到日本时只有指头粗细,经过日本农民的辛勤培育,萝卜终于变成胳膊粗细。萝卜营养丰富又易于生长,很快就成了农民的主要食物,即便贵族也对萝卜青睐有加,使之上了贵族的餐桌,而且几乎到了无萝卜不成宴的地步。
即便是有钱人吃大米,穷人吃小米萝卜,山国日本粮食依旧不大够吃。于是在上古的时候,日本人就形成了一天只吃早饭和午饭两顿饭的习惯,早上到下午要干活,所以一定要吃饭保持体力,晚上是休息时间,加上那时候人们没多少娱乐,只要早早睡觉肚子就不饿了,
如此便能省下一顿饭的粮食。这样的习惯不光农民在遵守,上至天皇下至武士,几乎成了全国不成文的规矩,全国上下都在执行不吃晚饭的习惯。只不过,贵族们夜生活比较丰富,所以他们实在饿的不行,还能找点点心吃吃。
有些条件的日本人吃饭时都是坚持分餐制,每人面前一张小桌,上面摆着三菜一汤一碗饭,就算开宴会也是这样各吃各的。这些有钱人和穷人食谱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吃到一点点荤菜。不过,因为不能吃肉,所以有钱人只能在鱼和贝类上做做文章,这已经是他们能吃到的最奢侈的食品。可奇怪的是,作为岛国的日本,无论贵族还是武士,都不会放开了任意吃海鲜,他们正餐的荤菜一般只会有一条小到只够吃几口的鱼,或者几片腌渍的贝类。鱼和贝类基本上不会同时出现,一餐的荤菜只能出现一种。有钱人始终维持着一荤两素一碗汤的饮食规格,即便是几百年后统一天下的德川幕府将军,一顿饭也只会吃一道荤菜。
之所以维持三菜一汤标准,据说是因为早期日本贵族忌讳四与死谐音,所以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搞四菜一汤标准餐。
当然,有钱人偶然也会吃点别的东西换换口味。历史剧《武田信玄》里,北条家统帅北条氏康就曾经在海边享受着海风,吃大锅炖煮的虾贝等海鲜乱炖。
即便是领主,这样的美味也不是想吃就吃。一般他们在正餐意外想和点小酒什么的,能下酒的小菜不外乎就是指头细的小咸鱼,或者两块腌萝卜。战国时代的日本人忠实执行着禅宗“不妄食”的教规,正餐之外很少吃东西,当然也是没条件吃。即便再有钱,正餐时吃的鱼也只是够一餐吃的,真正的高级鱼和大鱼,只有在婚礼和过年之类的庆典活动时才吃的到。
后来开开创江户时代的德川家康,即使在统一战国乱世后吃的也还是很节俭,连鱼都很少吃,每天就吃些腌萝卜就米饭。有此他在家里遛弯,看到几个侍女在抱怨,便过去看究竟。
侍女们说:“现在的伙食实在是太不象话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