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毅无奈地点点头。这次出发前往澳洲金山港,每艘船的船舱里都装载了大约一百吨的黑水精煤,这些燃煤足够他们航行到金山港还有不少富余了。而除了燃煤和基本的食水外,两艘船可以说什么多余的东西也没装,就全部塞人了。此番运走大约1500名朝鲜人后,黑水港这边大约还剩下1600人,再加上前些日子已经运往利尻岛的500名朝鲜人,这样一来整个库页岛区域控制在东岸人手里的人口数量就下降到了2100人左右。以本地目前现有的设施和资源,差不多也能够容纳得下了。不然的话,以目前局促狭小的城区、严重不足的房屋和取暖设施,这么多人挤在里面,等到漫长的冬天降临后将会是一场悲剧。
虽然目前主持黑水港建设的强森上士有扩大整个城市的冲动,但这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的,很多东西比如粮食产量等等什么的都需要时间的积淀。而且莫茗下达的砖窑厂建设、新船坞建设、洗煤厂建设、码头栈桥建设等等每一项都是要命的急迫任务,由不得他分心来给这些超出城市承载能力的外来者建设新家园。
因此,将现在有些冗余的人口及时分流到地旷人稀的澳洲金山港、孤山港,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况且这1500名即将起运的朝鲜人在黑水港好吃好喝地将养了一个月,目前的身体状况差不多也已经达到能够出海的标准了。
十五分钟后,“破浪”号终于升起了准备就绪的信号旗,然后两艘船一前一后驶离了码头,穿过黑水河,进入了鞑靼海峡。这里已经是日本海了,但因为身处海峡之内,波浪倒是小了很多。今天海面上刮起了微弱的西风,但不是很大,不过大家还是升起了风帆,毕竟聊胜于无嘛,能提高一些航速是一些。在转向正南后,“破浪”号居前,“斩波”号紧随其后,两艘船相距数百米,向南方航行而去。
两天后,他们抵达了后世的利尻岛鸳泊港。当然,此时的鸳泊港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村里也只有寥寥几十名阿伊努渔民——目前已经被东岸人迁走了,港口也没有修建起防波堤。这个东岸人预定的冬季船队过冬基地目前才修建起了一条不长的木质栈桥而已,大约五百名被送到此地的朝鲜人正用从库页岛运过来的密实木材,开始努力修建第二条栈桥。
李毅派人上岸给这些人送了些粮食,然后又点了一下名,发现五百人中大约只逃散了三十多人,大部分都还在这边。而且相信随着冬天的到来,那些逃散的朝鲜人估计又会折回来。毕竟,这座面积狭小、由海底火山形成的岛屿上可以说除了树以外啥也没有,基本就是一座天然的监狱。这些逃散的朝鲜人一没有粮食长期坚持、二也没有船只逃往大陆,他们若不想饿死、冻死在山林间,那么就只有老老实实回来给东岸人修码头以换取粮食和御寒物资,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他们只在鸳泊港过了一个夜,在补充完新鲜淡水后,6月7日一大早,两艘船便拔锚起航,离开了利尻岛,埋头朝澳洲东南角的金山港而去。由于此时已经到了北半球的初夏,除了偶尔能借助一下侧风航行以外,两艘便再也没有任何助力,只能艰难地靠着船只自身的蒸汽动力航行。而且,有些时候就连洋流也不太对,再加上要小心躲避可能出现的荷兰人与西班牙人的船只——虽然几率很低,两艘船花了26天时间才抵达了拉包尔港附近。
由于长途航行,再加上天气闷热、海上营养补充不畅、船舱过于拥挤导致空气污浊等原因,出发时的1500名朝鲜移民已经有大约250人被抛进了大海之中,目前存活着的已经不足1300人了。面对这种局面,李毅也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看来以后只能在冬季往澳洲输送移民了,不但风向帮忙,还能避开夏季时可能会在太平洋上遇到的气旋、台风等常见恶劣天气,整个航程不但安全性大大提高,就连时间也会大大缩短,估计能把航程缩短到一个月时间以内。
不过现在后悔也没用了,还是尽快抵达金山港要紧。因此,在拉包尔港短暂停留了一天后,两艘船再次踏上了征程,顺着南下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在7月20日这一天抵达了正处于隆冬的澳洲金山港。
“真是一个漫长的航程。”脸色有些不是很好看的李毅站在金山港松软的草地上,长长地吁了口气。如果从他们最后一次可能获得大规模补给的利尻岛鸳泊港算起,他们前后一共花了45天左右的时间才抵达了金山港,最初登船的1500名朝鲜人最后只有约1100多人活着抵达了澳洲大陆,死亡率高达四分之一。
“先让这些朝鲜人在此休整一段时日,正好我们也在此好好休整休整,患病的水手也就地安置,还有船体也该保养维修一下了。”李毅烦闷地说道。
而站在他身侧的安处少尉也赞同地点了点头:“以后真的不能在夏天走这条航路了,真是太艰难了,会死人的,一点不夸张。那么,接下来一切按照计划来么?”
“嗯,以后你的‘破浪’号就留在澳洲,以孤山港为母港。那边的条件比金山港好一些,毕竟他们能经常接收到新华夏开来的船只运载的货物,以后你就以那里为母港吧,‘破浪’号在孤山港和金山港之间来回跑,运货加拉人,一个月就能跑一个来回,且全年通航。在我们移民的初始阶段,这边留你的这一条机帆船就足够了。”李毅说道。
按照最初制定的计划,东岸人将在大明和朝鲜境内搜罗到的人口运到黑水港和利尻岛临时安置下来,然后再用机帆船运到澳洲金山港。到了金山港后,他们将获得一段休整的时间,调养身体,然后再被“破浪”号拉到孤山港去,等待新华夏过来的船只装运回去。而“破浪”在拉了一船人到孤山港后,返回的时候还可以再拉一船货物到金山港,整个移民工作分段运行,井然有序。(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
如今的金山港在经过了一年半时间的开发后,已经初具模样了。当然,这个初具模样也是原来相比的,自然不能和国内本土的那些城镇相比。城内的小砖窑刚刚立起来,还没来得急烧砖——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足够的制作砖坯的人手。因此,城内目前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木制的,甚至还有一些土坯建筑,总之一切看起来都迥异于本土的红砖青瓦房建筑群。
城外的两百多亩土豆已经收获过两遍了,只可惜这边的土壤肥力不佳,再加上又是第一年的荒田,即使大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将河底的淤泥覆盖在田里,比如又在田里洒了一层草木灰,但产量终究还是不高。因此,目前城内的存粮加起来还不到两百吨,就这数量还是加上了上次路过时留下来的一百吨小麦呢,要不然还要少。
现在冬季没法种田,而开春后即使种上生长期短的土豆最快也要在12月中下旬才能收获一茬,这两百吨粮食维持到那时候真的有点紧巴巴的。看来还是得去孤山港那边协调一批粮食过来,那边开垦的田地面积大一些,本土也运过来一批粮食,情况比这边富余多了,支援一点过来不在话下。
“本土造的那六条笛型船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入役了,据说会有两条加入到新华港与孤山港之间的航行。那样一来的话,这就有四条运输船参与这边的移民运输行动了,一次能运将近两千人。”安处站在码头上和李毅闲聊着。
“想得美,本土的运输任务也相当繁忙啊,我很确定只会有一艘调到这边来参与移民运输。”李毅拍了拍安处的后脑勺,说道:“好了,以后你带着‘破浪’号就在这两个点之间打转吧,来回运人运货,我要返回黑水港了。”
“我明白了。”安处无所谓道,“不就是让我一个人在这玩单机嘛,没事啦。”
……
1643年7月31日,黑水港。就在李毅的“斩波”号维修保养完毕,踏上返程的危险旅途的时候,正处于一年中最好季节的库页岛黑水港也正迎来一件盛事。
宽阔的黑水河中,一排用白杨木做成的木栅栏墙竖在河道中央深水处,栅栏墙中间开了一个口子,口子两侧是漏斗形逐渐向后收紧的另外两道栅栏墙。最后,这两道逐渐收紧的栅栏墙开口处挂上了一层渔网。随着一年一度大马哈鱼洄游渔汛的到来,东岸人怎么可能放过这种几乎和躺在家里捡鱼吃也没啥区别的增加粮食储备的机会呢?
去年的渔汛因为大家没做好准备,因此错过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肥硕的大马哈鱼溜走。但是今年不同了,从7月初发现第一批洄游鱼群开始,强森上士就一边飞快报告远在烟台的莫茗,一边开始在河道内竖立栅栏。莫茗对于此事也相当重视,由于黑水港及其附近区域实在不适合大规模垦荒种地,因此他便把主意打到了此地丰富的渔业资源头上。
出发前本土曾经给过他一份资料,上面记载了一些关于大马哈鱼渔汛的信息。可惜只有寥寥几笔,很不全面,到黑水港后他又想办法和当地土著进行了交流,最后总算得到了一些关于此地这种最出名鱼类的信息。
大马哈鱼学名叫鲑鱼,也被称做三文鱼,是一种分布于北纬35度至70度、东经110度至140度范围内太平洋海域的名贵冷水洄游性鱼类。其中,鄂霍次克海、库页岛沿岸以及千岛群岛海域是其重点产区。该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每年夏秋季节,生长于鄂霍次克海内的大马哈鱼群便开始集体洄游至岸上的淡水河流内产卵,形成渔汛。
这种鱼体型硕大,一般都有七八斤重,大的二三十斤不在话下。它们出生在江河里,长大后进入海中生活,3…5年性成熟后又返回出生地进行产卵。整个过程极为壮观,洄游的大马哈鱼不吃不喝、逆流而上,就为了回到它们的出生地去繁衍后代。整个路途凶险无比,浅滩、瀑布无数。每当遇到这给情况,大马哈鱼总是奋起全身之力,艰难潜行。很多水浅处,它们侧着身子、甚至蹭着水底的沙砾一步步挪过去;而每当遇到瀑布或断流的时候,它们甚至会一跃而起,跳过这段艰险之处。而在一路上,狐狸、棕熊、大雕等捕食者更是守在水浅处,将洄游的大马哈鱼群视做自己一年一度的盛宴。
很多大马哈鱼在半途就因为体力耗竭、人类捕捞、动物捕食等原因死去,最终能够遍体鳞伤地来到产卵地的大马哈鱼只有20%左右。而当他们产完卵后,大鱼便营养耗尽死去(此时它们也失去了食用价值),而他们遗留的尸体也将成为出生后的小鱼的食物来源之一,以供这些成长的小鱼食用从而安然返回大海。
大马哈鱼洄游的整个过程极为艰险、壮观,它们死也要叶落归根繁衍后代的本能更是令人动容。不过人们动容归动容,但该捕的鱼还是照样得捕,自己也得生活不是。
大马哈鱼的洄游路线一般有两条,一条是从鄂霍次克海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一条则是顺着库页岛沿岸进入日本海,然后溯游进图们江、珲春河以及朝鲜部分通海河流。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大马哈鱼(主要是驼背大马哈鱼)会进入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上面的一些内陆淡水河流、湖泊内进行产卵。而每年这个时候,便会形成著名的大马哈鱼渔汛。
据历史上一些记录,曾经有人形容江河里面大群洄游的大马哈鱼密度高得几乎能“让人踏行”,当然这是夸张的文青抒情手法。不过黑龙江内的渔汛时期鱼群密度曾经高得能“别断船桨”,由此可见洄游的大马哈鱼的数量之多。
库页岛上有六千多条河流,其中相当数量的河流都有大马哈鱼洄游产卵。附近区域比较著名的产区有波罗奈河,以及南千岛群岛上的一些淡水河流,这些都是驼背大马哈鱼的主要产区。苏联时期,俄国人每年在库页岛上的河流内捕捉超过一万吨的驼背大马哈鱼;而在择捉岛上的淡水河中,即便是产量低的年份,也能捕捉到八千吨以上,产量之高,令人咋舌!
而黑水河虽然只不过是一条库页岛上的中型河流,但每年渔汛期间仍然会涌来成千上万的驼背大麻哈鱼。这些鱼从六月份就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在7月末、八月初的时候数量开始爆发性增长,一直持续到月末才会下降,而九月上旬的时候则可以见到最后一拨洄游鱼群,整个捕捞期长达一个多月。
东岸人的渔网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就设立好了,他们也没贪心,只是在鱼群最密集的河道正中心挂了一道网。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每两三天收获一次渔网,每网大约有百余条,都是肥硕的成年鱼,平均重量在十斤左右。到了最近两天,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