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7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中央谷地(二十三)()
瓦尔迪维亚现在被改名为营田港,历史上以内地的铜、锡、银矿及北边的农产品、日用品的转运为生,人口相当不少,即便在东岸接手,其原有人口大量逃离后,这里还有三四千人。当然这三四千人是没有算上东岸人的,原本这里就有大量越垦殖的东岸移民却没有被统计在列,这些人已经有相当部分分流到了广阔的乡间,但留在城里及近郊的依然很多,加起来大概有一万多人的样子。
这一万多人抵达后,极大地增强了营田港的经济实力:曾经大量撂荒的土地被重新开垦了起来,种上了小麦、玉米、马铃薯及各种蔬菜;山羊、骆马、奶牛被大量饲养,市面上的新鲜肉食、奶制品开始极大丰富;瓦河河面上多了不少渔船,近岸也出现了许多养殖用的网箱,水产品的价格开始下跌;大理石、硫磺、水银乃至白银矿得到了开采,伐木场的数量也急剧增加,矿物经济带来的繁荣惠及了城市的手工业者,整座城市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经济开始了良性循环。
所以说,东岸人是天生的建设者,勤劳的开发者。他们每到一地,都会用自己勤劳、灵巧的双手给当地带来繁荣,而不是像当初的西班牙殖民者一样,只知道用刀剑与火炮进行破坏,让印第安人承受了难以恢复的巨大苦难——在西班牙人控制区,印第安人至今仍然要承担令人闻之色变的“米塔”制劳役,这造成了他们巨大的伤亡。
东岸人虽然对原住民同样不客气,但比起西班牙人得残暴,他们要温和多了。至少,印第安人去了非洲后,可以获得一份自己永久拥有的份地,耕作收获归自己所有,税率也很低,平日里的劳役时间也不长,工作强度也不高,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与印第安人得到的好处相比,梅斯蒂索人就几乎没得到什么好处,甚至可能还有坏处。他们原本在殖民地,充当基层公务员、下级军官、贵族侍从、小商人、小农场主什么的,生活其实还是可以的。有的向国王购买了血液净化证书的人甚至还攀升到了社会中高层(东岸政府不承认血液净化证书的有效性)。你让他们放下一切去非洲,那何其难也!
因此,东岸人在接收新土地时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梅斯蒂索人。他们中较为激进的,甚至还组织起来向东岸人发动袭击,四处破坏各类设施,杀伤人员。虽然这些行为最后都被镇压了下去,但损失却已经实打实地造成了,让人心里十分之不爽利。
当然他们这种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对东岸人的决心造成动摇。东岸人清理有原住民血统的人的政策十分坚定,根本看不到改弦更张的可能性。这些梅斯蒂索人的奋起一搏,也只是给自己唱响了一曲悲壮的挽歌罢了。他们甚至连在历史书上占一页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更别说让后人祭奠自己英勇的行为了。
向子睿一到营田港就召集当地官员开会,重申了清理原住民的原则。在这次会议上,他甚至用了“快刀斩乱麻”这个形容词,要求当地官员不要拖拉,要从速完成这项任务。治安不靖经济就无法获得稳定发展,经济不发展了,还怎么展开进一步的行动?至于进一步的行动是什么,大家也非常明了,不就是继续向北越境垦殖嘛,都懂!
是的,没错!才刚刚租借下界河以北、瓦河以南这一大片肥沃谷地的东岸人,就已经再度萌生了北进垦荒的念头了,而且这似乎也是他们的一贯套路了。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瓦河以北的中央谷地人口较多罢了,毕竟这已经靠近西属智利的核心区域了,西班牙人经营的年代较长,人口多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并不代表着东岸人不会越境垦殖,这根本不可能!他们顶多在积累了更多实力,制定了更完善的计划后再北进罢了,本质上和以往历次行动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越境垦殖—租借—买断—再次越境垦殖,是东岸人多年来蚕食智利中央谷地屡试不爽的绝招,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了。
向子睿在营田港还碰到了东岸著名生物学家王志杰。此人正带着队伍在附近考察,据说下一阶段还要越过瓦河,深入西班牙控制区考察当地的生态状况。向子睿与他聊了聊,得知王志杰现在正在进行的课题是有关植物的驯化。
美洲新大陆是很多物种的原产地,如辣椒、烟草、玉米、土豆、番茄等等。西班牙人发现新大陆,并将这些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客观上给世界人民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因此,在经过数年时间的论证后,东岸农业批准并资助了一个项目,那就是美洲新的植物驯化的可能,并指名由王志杰带队进行研究。
王志杰没有推辞这个项目,但他对其进行了扩展,那就是不光寻找新的可以被人类驯化的有用的植物,同时也包括旧大陆植物引进新大陆后的驯化问题。他已经带队分别在潘帕、查科和南锥了研究了一段时间,上个月又乘船抵达了智利,准备好好研究一番这边的植物驯化问题,并冀希望产生一些好的结果。
“旧大陆尤其是中国的很多药用植物,引进新大陆后产生了很多的问题,那就是植物中原本可以治病的有效成分产生了变化,导致本地栽培的药用植物疗效不佳。”在面对向子睿时,王志杰简单介绍了一下他项目的意义,只听他继续说道:“我们民族的传统医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尤其是其中有关草药学的知识,更是值得人们的重视。现在很多草药的质量出现问题,我认为这其实仅仅是植物没有适应新大陆的环境,没有彻底驯化的原因。我现在着手进行的工作就有这部分的内容,下一阶段卫生部可能也会派遣部分人手、追加部分资金过来。这个项目若是成功,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项目,意义怎样拔高都不为过。”
看得出来,王志杰对这个项目还是比较投入的。正如他所说的,一旦成功,他将收获巨大的声望,未来青史留名那简直就是一定的。他现在钱有了,地位有了,缺少的就是那种可以传之后世的荣誉和声望。很显然,这次的植物驯化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由不得他不抓紧机会。
向子睿对王志杰的理想表示赞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这很正常。智利的中央谷地是很多美洲动植物最初的发源地,王志杰来此进行研究,出成果的可能性比较大,向子睿对此并不感到多么嫉妒。相反,他认为这个项目一旦成功,那么对于智利中央谷地未来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辣椒、烟草、马铃薯这种高价值的作物能够被驯化并传播至世界各处,如今王志杰的队伍兵强马壮,万一未来再发现几种极具栽培价值的新经济作物,那么第一个受益的很显然就是他们南智利地区了,然后才轮得到他处。
“王主任所言及时。咱们国家现在基层医疗普及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您的队伍如果解决了旧大路药材植物的驯化问题,这成就确实少有人能够媲美了,希望您能尽快成功吧。”向子睿说道:“有什么需要,尽管向我们的地方政府甚至是地区行署提出来。能解决的,我们二话不说,不能解决的,也会一直想办法,这个觉悟我们还是有的嘛。”
第四百三十九章 中央谷地(二十四)()
1692年11月20日,一支数十人的队伍正行走在瓦河以北的广阔原野上。
在这里,已经有了零星的东岸垦殖者在进行拓荒工作了。他们都是半兵半民的准军事组织成员,其中既有正规军的退伍老兵,也有参加过安、保等政府雇佣军的转正非国民。他们大概有千余人得样子,装备着政府配发的旧武器,有战斗技能,意志坚定、经验丰富,是最好的越境垦殖拓荒者。
王志杰在其中一个据点停留了下来。这里是一个军事哨所,七八户移民围绕着哨所建起了自己的居所,开辟了一些土地,种着土豆和蔬菜。哨所内没有职业军人驻守,全靠这七八户移民打理各类事务,甚至还兼职邮差工作。
哨所后面打着一口井,可能是陆军部投资建成的,井口很宽,井很深,供哨所附近的移民生活及农业用水所需。王志杰对这口井非常感兴趣,这里因为地处交通节点的关系,因此远离河流,生活及生产用水全靠打井。而井里面的水很充沛,这充分说明这边整体上是不缺水的,虽然西班牙人一直没有开发这边。
“一个地区的水量多寡,首先决定于雨雪形式的大气降水的数量。一部分降水立刻蒸发掉,另一部分流走,还有一部分渗进土里,后来以泉水形式返回地表径流系统。渗进土里的水量,部分取决于植被和气候,但最重要决定于土壤的透水性,即土表地层的透水性越高,渗进土里的水量越多,流走和蒸发的水量越小。”王志杰指着这口井,对自己带的学生们说道:“农业是一项非常耗水的生产活动,小麦、土豆、苜蓿等农作物都是‘吃水’大户。这在湿润地区还罢了,但若是在缺乏地表径流的半干旱地区,农业的灌溉用水就只能靠抽取地下水来解决了。”
“中央谷地的南段还好,整体上降水较为丰富,河流及支流也很多。除了少数地方——比如眼前这块土地——较为缺水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发展大规模农业和畜牧业的条件。但从南段向北,降水就慢慢减少了。中段还勉强可以,降水整体上不少,但局部地区较为干旱,需要修建大量的引水渠和灌溉系统。北段就比较差劲了,降水有点水,河流也不多,必须施以人工改造,才有可能发展出一定规模地农业出来。”王志杰继续说道:“而这,也正是我向你们说这井的事情的最主要原因。未来我们一旦殖民到中央谷地的中段和北段地区,那么利用陆地水(地下水)几乎就是必然的事情,不然怕是无法发展大规模的农业。”
“是的,老师。根据陆军部的探险报告,中央谷地北部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煤矿、铜矿是大宗。沙漠里还有数量惊人的硝石,这又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当然沙漠我们可以暂时不用考虑,那里取水太难了,但那些铜矿、煤矿产区的开发却不能放弃,这些工业活动也都是需要水的,没有地下水确实很困难。”一位满脸青春痘的男生附和道。
“小林,你说得很不错。对于那些矿产区的开发,实际上地质部、煤炭部也很关心,并派遣联合探险队对其进行过多次探查。你们的两位师兄也有幸与会,回来后和我谈了谈那边的具体情况,总体而言还比较乐观。”王志杰回应道:“那里有大量的潜水层,如果我们正式夺取了那片土地,并拥有足够的设备的话,抽取地下水并不是问题。”
所谓潜水层,其实就是水向土层渗透,然后遇到各种透水、不透水的土层、岩石层,部分水被滞留后,部分水继续下渗,直到遇到完全不透水的石层,然后深藏地下。毫无疑问,这些水都是好水,非常清洁,因为经历了在土层中长时间的过滤。
陆军部、地质部、煤炭部在过去五年间,就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探险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央谷地的北段。他们发现,在那些看起来有点干燥的土地下方,往往存在着大量潜水层。这些深层好水浮在不透水的岩石凹层上方,数量很大。在夏秋降水较多的季节时,因为大量雨水从临近地区汇流过来的缘故,潜水水位上涨很快。地址部的人当时依靠简陋的装备打了一口小井,结果发现井水水位比去年春天同一地区的另一口水井高了很多,且基本上都是好水,这令他们十分欣喜。
另外多说一句,因为在丘布特河、芦荡河、宝兴河等干旱地区多年经营的关系,东岸人现在对于野外找水、打井基本上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经验,对地下水的分布、构成及流动方式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比起西班牙人不知道强了多少。
比如,去年发表在内部受控刊物上的自流井理论,就是系统研究了古代人民发现的一些现象,以及现代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成果后的集大成者。这个理论指出集聚在垫层和盖层(不透水岩层)间的地下水,因为聚水的不透水岩层在某个地方露出地面,而有水自动溢出,形成自流井洼地。
这篇论文一出,立刻得到了地质、农业、工业及军队系统的称赞。他们在外找水时,从此脱离了靠经验碰运气的原始法子,从此有了理论指导,可以更有效率、更精准地找水。该理论的第一项实际应用是在吉布提管委会的内陆山区,当地驻军仔细研究了底层情况,大致确定了一处地下潜水的富集地,然后通过打破岩层的方式钻井取水,获得了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