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6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今天范马尔贝格来到海牙面见三级议会议长,没别的事,就是为了催饷。前线的联军,已经三个月没领到饷银了,一个个躁动不安的。与他们相比,终日停泊在港口内无所事事的东岸海军,却一个个按时、足额领钱,这如何能让人心服?当然老元帅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熟悉荷兰内部事务的他明白现在国家财政压力很大,各项开支激增,银钱一时周转不开,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有些事情他藏在心里很久了,不吐不快,那就是他曾经率兵镇压过的北方四省区在此次战争中应承担的义务问题。
据范马尔贝格了解,为了维持政府运转,目前联合省的国债总额已经突破三亿盾,即便以4%的低利息来计算,每年也要支付超过1200万盾的财政收入来给债券持有者充作利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财政负担,一个足以压垮一个健康政府的负担。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目前这些负担主要是由荷兰、泽兰两省负责的,前者占大头,后者占小头。至于其余的七个省区,因为缺乏一个全省性的税收系统的缘故,其税收全部委托给了私人,自收自支,甚至还远远不足,对于全国财政来说完全是负资产。荷兰省的代表一直在议会中呼吁其他各省共体时艰,尽更大的努力,承担更大的义务,乌得勒支、林堡—布拉班特、海尔德兰三个与南尼德兰靠得比较近的省区在做了工作后表示会增加税收,减轻荷兰省的压力,但北方四省区就很恶劣了,坚决不同意,即便这会法国人已经兵临城下了依然不肯,可谓是要钱不要命。
范马尔贝格是元帅,目前手里掌握着大概三百多个连队的后备军(随时准备进入南尼德兰增援),其中荷兰省负担了28个骑兵连和231个步兵连的军费,海尔德兰省承担了2个骑兵连和20个步兵连的经费,乌得勒支省承担了6个骑兵连和20个步兵连的经费,林堡—布拉班特为前线提供了大量食品和兵员,且自己也在花钱修缮堡垒。泽兰省这个第二富裕的省份则承担了海军的花费,当然不全是靠他自己,荷兰省也承担了一部分,全国关税也承担了一部分,可是说这五个省区都花了钱,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反观以格罗宁根、弗里斯兰为首的北方四省区,那就比较糟糕了。他们几乎没有贡献一分钱的军费,反之还要荷兰省给他们钱,以补贴他们的渔民更新装备,同时兴建几个大型水闸等等,简直让人无语。这四个省区今年以来唯一一笔贡献中央财政的资金,甚至还是私人捐款,即一位出生在葡萄牙,后移民霍伦港定居的犹太人捐款150万盾,支持三级议会在南尼德兰招募雇佣军,除此之外就啥也没有了。
范马尔贝格这个暴脾气可受不了那四个省区傲慢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他联合省海牙的财务总管、来自道布尔斯家族的维克多,一起向范博伊宁根提意见,让他以议长的身份签署命令,让那四只铁公鸡拔毛,否则就派军队接管他们的一切,看看能不能榨出钱来。
“议长先生,目前国家的财政已经到了很不健康的程度,我们必须想办法加以改正。重新开征覆盖全国的统一税收已经迫在眉睫,不然我们很可能撑不多今年。至晚明年三月份,政府财政就会破产,因为我们连债券的利息都付不上了。”维克多·道布尔斯附和着范马尔贝格的催促,说道。
他的家族是坚定的共和派分子,从1586年起就担任联合省的财务总管。当时他的先祖菲利普斯·道布尔斯的主要任务就是说服各省提供许诺的金钱和物资,用来支持与西班牙人作战。当然,他手底下有一个不小的团队,用于按照各项指示支付款项,另外,他们还有做账,还有建立储备金制度,毕竟联合省没有中央银行,一切都得靠他小心翼翼地来经营。
菲利普斯的两个儿子分别在1612和1629年担任国家财务总管,1653年道布尔斯家族的一位亲戚担任了这个职务,1667年维克多·道布尔斯走马上任,担任共和国财务总管。威廉三世担任执政时下野了一些年头,不过在威廉三世倒台后,原本挤掉维克多的财务总管被控侵吞了数百万盾的国家资金,维克多·道布尔斯二度上任,继续执掌起了共和国的财政事务,成了国家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
说实话,这两年维克多·道布尔斯的日子是不怎么好过的。各路人马、各个机构都来找他要钱,他没办法,一方面增加税种,提高税金,一方面大量发行国债,来弥补战争这个无底洞带来的巨大消耗。可以说,原本风度翩翩的老绅士一个的道布尔斯,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整日吹胡子瞪眼,与人为了钱吵架不休的糟老头子了,这份工作实在是折磨人!
这次范马尔贝格前来找范博伊宁根“逼宫”,实现也是得到维克多·道布尔斯的支持的,因为他也早看那四个省区不顺眼了,想让他们出点血,补贴一下国家财政,不然这个计划就没法做下去了。
“东岸人的陆军到哪里了?”范博伊宁根没有回答范马尔贝格和道布尔斯的话,反而问起了毛君中校的那支部队的动静。
“他们已经撤回了国内。”范马尔贝格有些不解,不过还是回答道。
“将他们调往德伦特地区,先从简单的地方做起。”范博伊宁根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纸,交到道布尔斯的手上,说道。
道布尔斯疑惑地接过来一看,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非常精彩。这是一份征税细则,罗列了打算在德伦特地区开征的总计二十余种新税,第一条就是丧葬税,另外还有婚礼税、烟囱税、窗户税、男仆税等一系列的税收,其中有的是以往战争时临时开征过后来废弃的,有的则是完全新设的。除此之外,上面还有一些收紧各类专业人员牌照发放,以赚取费用的细则,比如掘墓人这个职业就要到政府那里交钱并领一个证,然后方可营业。总而言之,这是一份彻底的搜刮民众财富的方案,肯定会激起当地人敌意和反抗的。
不过,挑在德伦特地区也有讲究,这个地区面积和人口比一般的省还大,但因为是从德意志地区蚕食过来的,政治上没有投票权,无权派遣议员到三级议会,因此比较容易摆弄。当然了,鉴于以往征税员在北方四省区遭遇到的嘲笑和羞辱,范博伊宁根决定调遣军队过去进行镇压,这一点道布尔斯和范马尔贝格都可以理解,只是——需要调东岸人过去吗?那帮人可手黑着哩!
“就这么办吧。”范博伊宁根不打算给他们两人反对的机会,直接说道:“阿姆斯特丹的十七人委员会向我报告,东岸人有意在印度洋划分势力范围,同时有觊觎马六甲港的可能,他们想知晓三级议会在这件事中的态度。那些高贵的先生们告诉我,他们愿意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短期利益,这样的风格,格罗宁根人和弗里斯兰人是该好好学着点了。”
“马六甲港?”范马尔贝格和道布尔斯面面相觑,这在他们听来似乎是另一个星球的遥远城市,根本激不起他们的任何兴趣。
“十七人委员会的先生们认为,如果东岸人硬要夺取的话,他们保不住马六甲港。他们向我列举了东岸人控制文莱港的方法,认为如果东岸人大举移民到马六甲,他们是没有勇气派兵驱逐的,因此不如卖个好价钱。”范博伊宁根说道:“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想与马六甲港为筹码,让东岸人我我们战斗的话,目标是哪里最合适呢?”
“当然是打击路易十四的舰队了!”范马尔贝格和道布尔斯异口同声地说道。
第四百零五章 纷乱的命运()
天空阴沉沉的,雨将下未下的样子分外惹人讨厌。但这就是伦敦的常态,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奔流不息的北大西洋暖流在给英国提供了相对温暖的气候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充足的水汽,所以阴雨天气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伦敦乃至整个英格兰的主流——你不能指望所有好处都占全了。
伦敦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了40万。持续多年的城市建设给这座因商业而兴、工业而富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具备知识、文化和工作技能的法国胡格诺教徒以及大量荷兰新教徒商人的流入,给这座城市又带来了新的资本和技术,伦敦的发展也就此进入了新的层次,并把伦敦以外的所有英格兰城镇都远远抛在了身后——“英格兰只有一个头,硕大无朋”这句话,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华夏东岸共和国新任驻英大使郑德祥今天离开铁公馆,参加了一场伦敦上流阶层举办的宴会。宴会的参与者除了伦敦本地商界、政界名流外,也包括许多国家驻伦敦的使节。很遗憾,因为英法两国目前正处于交战状态,所以郑德祥在宴会上没能遇到法国大使,其实他真的很想和对方聊聊的,在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时刻。
不过,虽然没能见到法国大使,但郑德祥却见到了许多商界名人。这些在伦敦本地跺一跺脚都要震三震的大人物们,在看到郑某人时一个个都忘了矜持,死乞白赖地凑上来和他说话。郑大使其实非常理解这些人的心情,英格兰正处于工业大爆炸的时代,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因此他们对各类机械设备、零部件、五金工具、化学制品乃至药品、各类民生百货的需求量都十分之大,每年都要从东岸大量进口。
尤其是他们目前出口额最大的两项纺织品和钢铁制品,是依赖得最严重的。前者需要进口大量机械零部件、染料、化学中间品等等,后者需要机械设备、钢条、耐用工具、高精度仪器等等,就连他们后发制人起来的玻璃制造业,也需要从东岸引进包括纯碱、模具、量具在内的一系列商品,如果东岸断了他们的供应的话,简直不可想象——也许他们需要重整自己的工业系统吧,生产效率会下降,直至痛苦地达到另一个平衡。
也就是说,英格兰工业大发展的一部分原因其实和东岸是脱不开关系的。没有东岸的商品供应,不是说英格兰的工业就完蛋了,但大大萎缩是肯定的。英格兰的商品能够大量倾销到欧陆及海外殖民地,只在于他们率先采用了更具效率的生产方式,引进了更耐用、更精确、更有效率的东岸商品和技术,这一点他们是独步欧陆的,没人能比得上。
与英格兰相比,荷兰人去工业化的进程已经持续了多年,其产业空心化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心惊的地步。仅此一点,就注定了他们未来无法与英格兰人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竞争,本来就存在先天劣势,更别说现在很多荷兰商业资本家害怕战争和动乱,一直在往英格兰移民了。
联合省未来的命运,应该是相当黯淡的。除非东岸人愿意自己割肉,将所有商品在欧洲的代理权都给予他们,自己不下场经营,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法国的工业化进程比荷兰要好上不少,但问题一样很多。他们的主要麻烦在于,其政府——准确地说,是国王路易十四——对工业化的帮助不够。他们的国王太好大喜功了,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威望以及扩张领土上面,这消耗了太多的国力,以至于能够流入工业领域的资金极为可怜。而没有充足的资金,工业化的进展肯定就会很慢,这是很明白的道理。
法兰西未来的命运,看起来有些扑朔迷离,但不会差到哪里去,毕竟底子摆在那儿。但他们应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毕竟虽然明白无意义的战争只会空耗国力,可现阶段对法国人来说却是无解的,他们的国王不会答应的!
唯一能在技术上稍微被东岸人看得过眼的是北德意志诸邦国,这得益于他们深厚的制造业传统。早年西班牙阔绰的时候,就大量在这里采购各类商品,后来荷兰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通过买买买的方式催生了北德意志手工工场的空前繁荣。这种繁荣当然也延续到了今天,目前北德意志诸邦国是除英格兰外欧陆蒸汽机利用率最高的地区,可见其生产力水平。
但他们也有问题,主要在于政治上无法统一,即整体实力虽然不弱,但个体实力太差,无法有效对抗大国的勒索乃至侵略,因此发展速度不如英国,未来上限应该也比不上英国。
东岸人对这些个情况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们甚至都不用做什么实地调研,只用打开自己的出口记录本,就可以很清楚欧陆诸国工业化发展的水平,发现英格兰在其中是如何一枝独秀的。不过看起来他们对此并不是十分担心,这或许和他们有意扶持英格兰,平衡大陆局势相关吧——至少在上一代领导集体时是这个政策没错,目前也未见到明显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