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第二天,锡兰岛最高军事长官伯特也正式告知东岸人,仁慈的范戈恩斯总督同意向东岸过往船只开放马六甲和加勒港,以供他们停靠补给、维修,船只数量以一年十艘为限,不得超过次数,否则荷兰人有权拒绝为超过数量的东岸船只提供服务。
同时,伯特也正式提出了要求,要求东岸人对等开放两个非洲港口供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补给、维修,其中之一是开普敦港,另外一个则是东属佛得角群岛的某个港口。他同时也强调,这是大前提,如果东岸方面无法满足东印度公司的这个要求的话,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马六甲、加勒港自然也不会向东岸船只开放。
莫烈鳗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些条件,心里觉得问题不大,上头最终应该会同意。当然他也不会现在就自作主张答应荷兰人什么,而是表示要回去禀报上级,一切以政府的最终决定为准。当然他也同时向荷兰人表示,他们的这些要求被满足是“大概率事件”,“问题不大”。
在得到荷兰人的准信后,莫烈鳗也没必要继续在科伦坡港逗留了,于是在10月27日这天,他指挥的双舰编队换换驶离了码头,打算横渡大洋,直接返回新华夏岛。而在他们离去之后大概一个多星期,一支从远东清国出发的商船队也慢慢驶进了科伦坡港进行补给,这支船队满载各类东方特产,这似乎预示着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清国的联系日渐紧密了呢。
第五百六十二章 贸易清理()
毋庸置疑,现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在稳健步入全盛期。
在英国人、东岸人和阿曼人的联手打击下,逐步放弃了西印度洋的贸易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集中精力深耕东印度群岛、印度马拉巴尔海岸河科罗曼德尔海岸,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将英国人始终挡在东印度群岛之外,让他们每年只能偷鸡获取数量有限的香料,自己控制了绝大部分香料来源,尤其是肉豆蔻和丁香更是完全把持在自己手里;他们同样将葡萄牙人的实力逐出了锡兰岛及附近的印度海岸,建立起了贾夫纳、科伦坡、加勒等军事据点,垄断了锡兰象牙、胡椒、肉桂、白蜡和宝石贸易,获利极丰;他们更是依托福尔摩萨岛——一个原本在历史上被郑成功占领的岛屿——积极开展在中国福建、广东一带的贸易,打破了东岸人的海珠岛商站的垄断企图。
这样的伟业,自然使得包括巴达维亚总督里克劳夫·范戈恩斯及阿姆斯特丹的十七绅士在内的诸多高层为之兴奋不已,并且内心也随着VOC的旗帜遍布各地而慢慢膨胀了起来,直到两年前被东岸人在南非发起的一场军事行动而打醒。
有的人在高峰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会清醒,然后理智行事;有的人则会愤怒,然后行事混乱,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昏招。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不算昏招迭出,可若说他们有多么理智却也谈不上,这从他们所做的事情上就能看得出来——
他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夺回南非大概是不可能了,因此一面通过政府与东岸人纠缠开普敦殖民地的地位问题,一面加紧建设马斯克林群岛中的毛里求斯(即莫里斯之意),打算将这个岛经营成印度洋上的补给中继。因为从南非到东印度,别人都是沿海岸线走,只有荷兰人与东岸人技术高超,熟知洋流和风向,可以直航。因此毛里求斯现在对荷兰人非常重要,他们建设炮台、要塞和码头,并派驻了重兵,与法国人重点经营的波旁岛(今留尼汪岛)交相辉映,当然目前两岛之间尚未如本土那样爆发战争,平静得很。
除了经营毛里求斯,尽量降低对东岸人的依赖之外,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任性”地发泄了一下情绪,搞了几个小动作给东岸人添堵。其中之一是关闭马六甲、加勒两个港口,使得东岸走印度洋的8艘移民船不得不停运了整整一年,且今年也未必来得及得到消息已经开通,估计会继续停运。
另外自然就是福尔摩萨总督雨果·罗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了,虽然他本人及商务代表扬·科勒不是很情愿,可巴达维亚方面压下来,他们也只能无奈执行了,即降低了对宁波茶叶、生丝的采购量,转而从福建和清国境内大量获得这些商品,减少贵金属对东岸的流入。巴达维亚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东岸人的财政更加困难一些,因为他们听说东岸人的殖民政府目前负债累累,每年光利息都要支付超过一百万盾。
最后一点,巴达维亚方面要求将东岸人的台湾银行“请出”热兰遮城,罗尔总督也是照办了,据悉目前该银行已经将总部搬回了宁波府定海县,一应业务受到了程度不一的影响,资金链也有所紧绷。好在他们的客户比较“通情达理”,在东岸殖民政府(即南方开拓队)的劝说下,这些商人们暂时打消了从台湾银行账户们提出存款的念头,甚至有些人还往里面存了一笔钱,得到了宁波总督的大力褒奖。
荷兰东印度公司如此四处给东岸人上眼药,台湾银行及南方开拓队自然不会没感觉。只不过目前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还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没法公然找他们报复罢了。不过,没法公然报复,却并不代表私下里没法报复,这不,东岸人前阵子派代表赶到了福州,与郑成功就台湾岛垦殖及一些贸易协定进行了磋商。
在这次为期一周的会谈中,东岸特使吕方、胡驰二人与郑成功取得了不少谈判成果,主要就是郑成功同意扩大台湾岛的垦殖范围,并打算在此建立城镇、官府,统筹开拓适宜,前提是需要东岸人平价提供一些金属农具、武器弹药及至关重要的药品,这点被吕、胡二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他们认为,在郑成功正式建起台北府(意味台湾北部之意)之后,台湾岛上的荷兰人的注意力肯定会被吸引过来,两方之间互起龌蹉基本是大概率事件,到了那时候东岸人可就乐得坐山观虎斗了,拿捏这两方——尤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另外,东岸与郑氏集团之间就贸易也达成了一定的协议。首先就是蔗糖的收购,吕方代表台湾银行和南方开拓队,表示可以全盘收购福建产的蔗糖,虽然其质量不如广东和台湾的,但为了恶心荷兰人,也管不了那许多了。反正如今宁波、登莱、黑水人口日多,消费能力也慢慢起来了,卖点蔗糖不算太困难。大不了,东岸人也可以通过东岸日本公司和东岸朝鲜公司的路子,卖到日本和朝鲜去,这也是两个不小的市场,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在巨额粮食、生铁、药材贸易滋润下日趋活跃的朝鲜王国。
其次,生丝、茶叶东岸人也表示会敞开全力收购,只不过暂时没有那么多钱,请求郑氏同意以赊账的方式拿走货物,等销售完毕了再付款。对于此,郑成功自然是一口回绝了,目前双方仍在扯皮,但感觉不是很乐观,堵不住荷兰人购买福建茶叶和生丝的路子。
不过不管怎样,做到现在这个地步也可以了,毕竟不是要彻底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撕破脸,只不过是祭出一些反制措施,以便未来谈判的时候有筹码可出罢了。现在三方(指东岸、郑氏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的关系,基本上还是既有合作、又有提防,背地里还互相上眼药的比较混乱和精分的关系,复杂得很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额外提一下,那就是今年(1676年)上半年三月份东岸与郑成功方面达成了初步协议,本来很快就要执行了,无奈长期患有三高的郑成功五月份的时候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2岁),继位的长子郑经暂时冻结了一切与东岸方达成的协议,表示过些日子再行商讨,这让一直跟踪此事的吕方、胡驰二人无奈不已,也让荷兰东印度公司捡了个便宜,能多过一阵快活日子。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东岸与郑氏集团之间的私下勾兑几乎一无所知,但这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要紧,因为他们并未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事实上,对于茶叶、生丝和瓷器的来源,似乎清国是比福建更好的选择,特别是在满洲皇帝的海军将领施琅(此人据说已经还是郑成功的部将,因为发生冲突而潜入清国投靠)在响水港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商务代表扬·科勒仔细交谈了后就更是如此认为了。
去年(167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清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五十万盾(这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清朝中期与荷兰人的贸易额)。其中,他们依靠出售胡椒、丁香、肉豆蔻、檀香木、龙涎香、珍珠、纺织品、武器弹药等商品获得了六十余万盾的销售额,同时进口了接近九十万盾的瓷器、锌块、丝织品、茶叶、生丝等特产,令人惊叹不已——光吨位最大的“哈勒姆”号,就完成了五万磅茶叶、六百件丝绸制品及海量瓷器的采购任务,预计可在阿姆斯特丹获得超过二十万盾的纯利润,轰动了整个巴达维亚,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与清国扩大贸易额。
而且,鉴于清国人对欧洲火炮的强力需求(清国自铸的火炮同威力的要远比欧洲的重,寿命也更短),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扩大了巴达维亚铸炮厂的生产规模,同时向果阿铸造厂大量采购火炮及其他武器,一股脑儿运往响水港,与清国人进行交割。
这种形式的贸易,在东岸人出兵攻占开普敦殖民地后,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力支援了清国在各地发动的战争,给东岸、大顺乃至南明造成了不少额外的损失。与此同时,葡萄牙人、英国人也在其间浑水摸鱼,新来的法国人也蠢蠢欲动,打算分一杯羹,一个个都在暗地里给东岸人上眼药,与清国眉来眼去的——谁让你东岸人试图垄断整个中国沿海的贸易呢,挡了大家的财路,人家没直接正面怼上你已经很给面子了!
从以上种种便可以看出,随着这些年清国因为战争需求而大力开放海外贸易,来自西欧各国的商人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疯狂涌了过来,打算在这个大金矿重分一杯羹。在南方,李成栋、郑氏集团在大体上与东岸合作的情况下,私下里也精彩得很,与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勾勾搭搭,生意做得飞起,东岸人试图控制中国大陆沿海贸易乃至切断外来现代化技术、装备传入的企图,从一开始几乎就注定了失败。究其原因,还是中国太大了,沿海面积太辽阔了,靠东岸人那几艘船,平时大部分时间还忙着运移民或做生意,确实有些力不从心,除非本土往这儿调拨大量新锐战舰(至少一百艘以上),才有那么一丝可能封锁中国沿海的贸易(其实可能性也很小,因为人家大可夜间出航,或从小码头出航)。
不过,东岸人却也没打算什么也不做就直接认命!这不,已经确定就要离任回本土的登莱开拓队队长、登莱保安司令廖逍遥,正式发公文与海军沟通,并取得了第三舰队鄂霍次克海分舰队司令的理解,双方已正式决定,调集手头的武装运输舰、轻巡洋舰、护卫炮舰及其他一些舰船,对清国最大的贸易港口、位于灌河口的响水港进行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因为东岸人经过长期的摸排以及得来的情报印证,早就锁定了海州、响水这两个排名前二的对外贸易港口。其中海州规模相对较小,暂先不去管它,这占据了清国将近六成对外贸易份额的响水港却实在可恨,必须对其进行一次打击,否则未来的麻烦相当不小。
登莱保安司令部和鄂霍次克海分舰队方面,已经先期将战舰集中到了定海进行维修、保养,打算等夏天东南风起之后,就扯起风帆北上,围堵响水港。这个时候,恰好也是外国商船纷纷从南海驶来进行贸易的时刻,廖逍遥想看看,到底在东岸人的武力威慑下,这些来自荷兰、英格兰、葡萄牙乃至法兰西(很少)的商人,还有没有胆子冒着破产和失去生命的风险来和满洲皇帝进行贸易。
廖逍遥已经打定主意了,此番清理响水港的贸易,对于捕获的外国船只一律扣押,至于如何处理以后再说——以如今远东三藩的负债额度,大概不会如同当年强制赎买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所载货物一样处理了,很可能会被直接没收货物,船主也许还可能会遭到罚款的厄运——反正只要看住了前来贸易的外国商船,即便攻不进守备森严的响水港又如何?没人前来贸易的话,你这个港口本身就已经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当然也有人提出直接处死俘获的外国商人或水手,这样会更有震慑力,因为手段过于软弱的话只会治标不治本,风头过后这些外国商人又会重新杀回来,毕竟东岸人没法每时每刻都看在这里,这个贸易的利润又非常大,足以让很多人铤而走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