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有扇穿越门-第5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这些东西,都不用他一一对照。
在后世,在网上,直接就能查到这些东西。
直接下载下来,重新排版打印,就搞定了。
简体字与繁体字对照表,打印下来,居然区区两页纸就搞定了。
简体汉字大概有八万五千多个。
但是这一次,吕布并没准备全部推出。
这一次,吕布准备只推出三千个简化字就足够了。
根据统计,一千个常用字能覆盖大约百分之九十二得书面资料,两千个汉字可以覆盖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书面资料,三千个,可以覆盖到百分之九十九了。
第992章 压力重重()
先期推出三千简化字,正常教学的话,一千个简化字就足够了。
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基本上都可以保证没有障碍。
于是,吕布打印了三千简化字和繁体字得对照表,再次回到大华。
回去之后,直接将对照表交给荀彧。
从皇上手中接过对照表得时候,荀彧的内心是绝望的。
原本还期待皇上搞上几年才能搞出来呢,没想到仅仅一天时间啊一天时间!
你这么快,你让我们很难做知道吗?
接过对照表之后,荀彧开始认真观看起来。
原本荀彧还以为,皇上就算搞出对照表来,这么短的时间,也不可能搞得很细致。
但是荀彧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这张表格,皇上竟然做的极为认真。
荀彧将表格从头看到尾,发现里面是有规律可循的。
简单概括起来,就是简化了一些偏旁部首。
汉字经过简化之后,的确简单了许多。
学习难度,也将大大降低。
看完整张表格之后,荀彧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或许,皇上的做法是对的。
汉字经过简化之后,学习难度大大降低。
有一天,真的有可能达到全民识字的地步。
如果全民开智得话,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得到多大得提升啊?
既然皇上要做的话,那就做好了!
……
在十一位大臣的推动之下,汉字简化还有白话文推广的活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公告,并且将简化字和繁体字对照表也一并发放下去。
并且这次的公告,使用的也是白话文。
当然了,字体仍然是繁体字。
毕竟简体字还没开始进行推广,如果使用简体字的话,恐怕没有人能够认识。
这次的简体字推行,并非是马上废除繁体字。
在这个时代,简体字和繁体字可以同时使用。
但是,但凡是大华的官员,一律要学习简体字。
给他们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后,所有的官文,统统要实用简体字。
各个学校里面,从一年级的新生入学开始,都开始学习简体字。
从新的一年,开始都改为简体字。
吕布也清楚,那些老儒,让他们重新学习简体字,是不现实的。
吕布不要求他们支持,只要他们不反对就够了。
这样的话,只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简体字就能推广开来。
五十年后,简体字差不多就能彻底流行起来了。
……
这次的文字改革,一经发起,马上在士林中引发轩然大波。
其实,又何止是在士林中间?就算大华上下大小的官吏,又有几个不被轰动的?
太可怕了!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竟然篡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字,这怎么可以?
这种事情,是要遭万古骂名得啊!
这种行径,我辈断然要制止!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我们都是不肖子孙,对不起列祖列宗啊,百年之后,有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
皇上一向圣明?怎么会做出如此昏聩得事情呢?
怕不是被那十一位大臣给蒙蔽了吧?
对!
一定是这样!
皇上如此圣明,是断然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的!
士林之中,彻底炸锅了!
无数士子聚集在一起,声讨这种数典忘宗得行为。
官场之中的大小官员,纷纷上书声讨十一位大臣。
被吕布推出来的十一位大臣,被骂的狗血喷头。
每天上朝的路上,都有好多人跟在他们身边破口大骂。
将十一位改革先锋弄得灰头土脸。
文字改革才刚刚开始,便在整个大华闹的沸沸扬扬,不可开交。
荀彧不由苦着脸找到吕布,大倒苦水:“皇上,现在全国上下,闹的沸沸扬扬,不可开交。这么下去是要出事的啊?您看,是不是暂缓改革的步伐?”
吕布板着脸说道:“自古以来,改革从来都没有不背负骂名的,甚至从来都没有不流血的改革!想要改革,就不要怕困难,不要怕阻力!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荀彧哭丧着脸说道:“皇上,可是自古以来,改革者从来都没有好下场的啊,还要背负千古骂名!”
额,好吧,纵数历朝历代的改革者,从来没有一人有好下场。
荀彧会害怕,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这可不是荀彧想要改革,而是皇上强将任务加在他头上的。
吕布不由拍了拍荀彧的肩膀说道:“有朕在背后支持你,爱卿怕什么?放心好了,那些士子,想闹就让他们闹去好了。读书人聚在一起,能闹出什么事来?”
“至于那些官员,必须要负责起来,文字改革,就由他们开始执行,如果拒不执行得话,马上撤职,另选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人顶上去。”
荀彧不由苦劝道:“皇上,不能这么做啊,这么做会出事的啊?很有可能,会有大批的官员请辞,到时候,我们连官员都选不出来得呀!”
吕布冷哼一声说道:“我大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官员!传朕旨意,就这么下旨,做不好的,直接滚蛋!”
听了吕布的话,荀彧心里暗暗叫苦。
这么做真的要出事的啊,皇上!
不过,荀彧了解皇上的脾气,只要是皇上决定了的事情,就绝对不会更改。
其实吕布又何尝不知道,这么做是会出事情的。
但是,文字改革,越早进行越好。
越晚进行,阻力就会越大。
现在进行的话,虽然会出乱子,但是大致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现在必须要用雷厉风行的姿态推行改革,越是优柔寡断,闹出的乱子就越大,就越加难以收拾。
很快,皇上的旨意下达,传递给下面的每一个官员。
看到皇上的旨意,这些大华的大小官吏,心里一片冰凉。
原来,改革的主意,真的是皇上所出!
并且,现在已经强制执行了!
现在,他们该怎么办?
是迎合皇上,主动参与变革?
还是坚持本心,宁死不屈?
大华的无数官员,纷纷陷入沉思之中。
这件事情,很难选择啊!
一个弄不好,可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第993章 再次考校太子和二皇子()
最终,有三分之一的官员妥协了。
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真心实意的想为百姓做实事。
如果不妥协的话,他们连这个机会都将失去。
尽管,他们心里也有抵触情绪。
有三分之一的官员,还处在观望之中。
他们看不透事情的走向,不敢轻易做出决断,准备观望一番再作计议。
还有三分之一的官员,坚决反对!
他们宁肯不做官,也断不会做出这种数典忘宗,将会背负千古骂名的事情。
他们给皇上上奏折,言辞犀利,誓不屈服,宁肯罢官也不愿随波逐流。
当然了,这些官员,人数众多。
里面有一些官员,是真心的抵触。
宁肯不做官,也不会做出这种违背本心的事情来。
而大部分官员,其实还抱着法不责众得心态。
我们这么多人请辞,如果真的把我们所有人都辞退的话,整个大华正常工作都没办法开展!
就算皇上,也不敢这么做啊!
所谓法不责众,就是这个道理。
这件事情,闹到最后,必然不了了之。
不料,令所有人都万万没想到的是,所有请辞得奏折,皇上竟然全部批准了,并且毋须等待交接,直接挂印走人。
整个大华,整整三分之一的官员啊!
这么多官员里面,有些人愤而离开,有些人震惊不已,有些人后悔不迭,有些人痛哭流涕。
当然了,皇上并不是一棍子打死,还给他们留下后悔的余地。
只要回心转意,愿意接受文字改革的任务,仍然可以继续为官。
但是这些人,刚刚表完态,哪里好意思马上就回头?
于是,所有人全部离开。
这一下,好多地方的政务,陷入到瘫痪状态,好多事情都没办法展开。
好在,以往那些中举得学子,都有一个培训的过程。
大华有储备人才。
在这些官员离职之后,大华马上启动这些储备人才,迅速将职务全部顶上。
官员的事情是解决了,但是,遗留问题肯定多多。
这些官员,刚刚走马上任,很多本职工作并不熟悉,想要马上展开工作,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要全部恢复正常,恐怕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才能逐渐平复下来。
这样一来,带给大华的损失是巨大的。
但是这些损失,还在吕布的承受范围之内。
如果这次改革到此为止,或者就算有些余波,余波并不算大得话,那么可以说是很圆满了。
至于那些请辞得官员,吕布也承认,这里面,有很多的人才。
这些人才,如果能够想开,想要继续做官的话,吕布是绝对欢迎的。
但是如果仍然想不开,继续抵制的话,那么抱歉,大华并不需要这样的人才。
原本三分之一选择妥协的官员,看到皇上如此果决,也是吃惊不小。
至于另外三分之一在观望的官员,则是被吓出一声冷汗。
乖乖隆地咚,幸好他们没有贸然跟进啊。
如果他们也跟着贸然跟进的话,现在估计也下台了。
虽然皇上不是不给他们悔过自新的机会,但是那样显得多难堪啊?
……
士林中,闹出来得动静同样非常大。
这些士子,天天聚集在一起,群情激愤,激扬文字。
天天写诗作文,抨击这件事情,抨击十一位官员,抨击新政。
但是令他们无限绝望的是,根本就没人搭理他们。
他们心里如同哑巴吃黄连一般,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其实吕布心里很清楚,这帮读书人,根本就闹不出什么大事来。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你只要不搭理他们,任由他们闹腾一阵子,他们也就消停下来了。
但是孔子说的好:流氓不可怕,可怕流氓有文化!
这些书生,还有那些请辞被开帮得官员,里面有那种心胸狭窄的,心理阴暗之人。
此刻,他们内心的肮脏阴暗面就开始暴露出来了。
他们不甘心事情就那么揭露过去了,他们难以发泄内心的怒火。
于是,这些人转头就去忽悠一干百姓,忽悠那些士子。
带着那些士子还有一些被他们蒙骗得百姓,到街上去游行,到官衙去闹事。
事情终于闹大了!
矛盾终于被激发了!
那些官员害怕了,纷纷上奏折请示。
带头的,可是一帮士子啊!
一个处理不好,可是要出大事得啊!
还有好多百姓,搞不好可是要搞出民愤来的啊!
当这个消息被放到吕布的御书房之内的时候,吕布的脸色不由得冷了下来。
这帮子书生啊,有些人真是读书读傻了!
你真的以为,你们的这些小伎俩管用吗?
果然是没有不流血的改革啊!
这种事情,这个时候,必须要以霹雳手段来处理,一下就能够镇压下去。
就在吕布准备下达命令的时候,心里忽然一动,不由吩咐下去,宣召太子和二皇子。
太子和二皇子年岁渐长,也该让他们学习一下处理政务了。
这件事情,倒是考校一下他们。
其实,吕布考校得本意,未必是让他们拿出最正确的办法出来。
就凭他们现在的年纪和见识、阅历,很难给出最正确的方法。
吕布想考校得,是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还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从这两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