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有扇穿越门-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到这个,蔡邕也兴奋的跟什么似的。
吕布将蔡邕撰写的吕布字典的原稿,派人送到上海县,命荀攸马上制作模具,开始印制吕布字典。
同时,吕布找到荀彧,还有贾诩等人,同时派人将蔡邕和卢植都大儒都请了过来。
找这些人过来,吕布就是为了和他们商议,在江东推广楷书的问题。
东汉三国时期,字体已经比较丰富了,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等等都有出现。
但是这时期,应用最广的还是隶书。
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其实隶书是目前最接近楷书的字体,但是在书写难度上面,比楷书要大上不少。
并且在文化的传播上面,仍然是正楷最具有快捷性、正统性和时效性。
经过后世的学习,吕布深知,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要两手抓。
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文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文化的发展,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从娃娃抓起。
而推广正楷,就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当吕布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最终得到荀彧、贾诩还有蔡邕和卢植的一致赞同。
因为楷书在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地位远没有隶书这么高就是了。
但是经过吕布的提醒之后,荀彧等人马上就意识到,在文化的传播上,其实正楷比隶书更适合。
正楷推广问题,众人达成共识。
然后吕布准备让蔡邕和卢植调到南京来,让两人任教育部部长的职务。
吕布准备在江东四郡之中,开设小学和中学课程,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
本来蔡邕和卢植是不愿意来的。
两人都是海内大儒,对名声看的很淡,一心向学。
而目前两人,一个是上海大学得校长,一个是上海军校得校长。
两人对他们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
不过在吕布提起在江东四郡普及六年制免费教育之后,两人不由得都开始动心起来。
两人完全被吕布构造出来的宏图所打动了。
这可是完全免费的学校啊!
并且还是在江东四郡全面展开!
这种事情,正是他们想要去做的事情啊!
这不正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吗?
于是,两人稍微犹豫了一下,马上就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不过在谈及具体的实施方法的时候,荀彧却是给两人泼了一瓢凉水。
荀彧对吕布说道:“主公,现在南京的建设,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南京的建设,需要大批的钱财,目前我们的收入,也不过是刚刚够用而已,甚至在很多建设上,都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而想要在江东四郡开设这么多免费学校,要请很多先生,目前我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钱财来做这些事情。”
听完荀彧的话,蔡邕和卢植都是非常失望。
吕布想了想,然后说道:“这个问题其实也简单,我们现在不是没有这么多钱了吗?不过不要紧,我们可以让那些豪门出钱来建学堂。”
听了吕布的话,荀彧不由皱眉说道:“主公,先前因为我们回收土地的做法,已经让四郡得豪门怨声四起,现在如果再强迫他们出钱建设学堂的话,恐怕会……”
吕布微笑着说道:“我们怎么会强迫他们呢?你放心好了,绝对不会强迫他们的!其实,你们就用我当初在洛阳的时候,成立敬老院和孤儿院的手段就好了!”
一提起敬老院和孤儿院,在场的诸人不由都想起吕布当初在洛阳做出的这些事情。
当初吕布可是没掏一分钱,就建起了敬老院和孤儿院!
本章完
第381章 建立科举制度(上)()
当初吕布采取的办法,就是让名给那些豪门世家,让那些豪门世家乖乖地掏腰包。
而吕布,根本就没有付出什么,只不过是开动脑筋而已。
当然了,对那些富豪之家来说,也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情。
富豪之家,根本就不缺钱财,他们所缺少的就是名气。
而吕布给予他们的,也恰好就是他们最缺少的名气!
对双方来说,这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因此,在听完吕布的话之后,蔡邕和卢植都是眼睛一亮,马上感觉到,用吕布当初的办法,绝对可行。
如果真的能完成这件事情的话,那可是功在当世,利在千秋的好事情啊!
两人恨不得马上就展开这项工作。
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找到接班人才行。
在此之前,蔡邕是上海大学得校长,卢植是上海军校得校长。
现在两人成立教育部,分别担任教育部的正副部长,那么上海大学还有上海军校的校长一职,必须要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吕布想了想,对蔡邕和卢植说道:“上海大学得校长,不如就让黄月英来担任吧。至于上海军校得校长,你们在军校的老师里面挑选一位出来担任便是。”
听到吕布的任命,蔡邕不由皱起眉头说道:“黄月英才学是够了,但是毕竟年纪轻轻的,她能行吗?”
吕布微微一笑说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如果怕她不稳重的话,可以令选两位副校长,辅助她进行管理。我觉得她可以胜任校长一职!”
蔡邕想了想,觉得黄月英年纪虽幼,性格还有些跳脱,但是任教以来,从来都没出过什么岔子。
并且黄月英脑筋灵活,在管理上有她自己的见解。
如果再任命两位副校长辅助她的话,还真的没有太大的问题。
因此,思索了一番之后,蔡邕欣然同意了吕布的任命。
然后,吕布对蔡邕和卢植说道:“岳父大人,卢公,建立学校的事情,交给贾诩来做就好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你们来做。”
建立学校的事情,重点在于联络那些豪门,难点在于如何能让他们乖乖地掏钱,还要掏的心甘情愿,愿意多掏钱。
说实话,这种事情,绝对不是蔡邕和卢植所擅长,就连荀彧都不行。
这种事情交给贾诩来做,才真正是找对人了。
蔡邕和卢植不由好奇地问道:“奉先啊,你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交给我们来做,不妨说来听听?”
吕布点头说道:“岳父大人,卢公,我想请你们编纂教材,然后在江南四郡统一教学。并且,我有一个想法,以后选举官员,不再看家世门第,而是通过考试来选取。”
“以后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考试,只要成绩合格,就可以择优培训,然后任命为各部官员。”
听了吕布的话,蔡邕和卢植眼睛不由得都是一亮。
东汉三国时期,为什么世家力量如此之大?
大到就连皇帝都不得不向这些豪门世家妥协?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这时期官员的任命,都是从世家大族里面选取。
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朝廷的官员,都出自世家大族,朝廷又怎么动的了世家大族呢?
而吕布提出考试的办法,则是从根本上杜绝了世家大族做大的重要利器。
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整个江东,绝对能够摆脱世家大族的影响。
采用和卢植,不由得都是陷入沉思之中。
吕布接着说道:“通过考试选取人才,这样无论是豪门还是寒门子弟,都是一律平等,等于给了寒门一个谋取出身的阶梯。”
“这样一来,寒门子弟也将更加热衷于学习。对于提高全民素质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和帮助的。”
“不过,这样一来,教材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因为我们需要选取的,绝对不是只能在考试中考出高分的书呆子,而是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员。”
“所以,教材绝对不能只是四书五经,还需要施政方面的教材。而考试内容,也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均衡。”
听完吕布的话,蔡邕和卢植再次陷入到沉思之中。
许久之后,蔡邕才问道:“贤婿啊,不知考试你都准备考些什么内容?”
吕布说道:“目前我准备考取四门功课,分别为四书五经,数学,自然科学还有体育。”
其实,在经过后世之旅之后,吕布甚至不愿意将四书五经列入到教材和考试之中。
因为吕布发现,科举虽然是古代搜罗人才的重要工具。
但是科举考试很快就步入到畸形形态。
比方说,好多书生皓首穷经,靠个好几十年都考不中,白白蹉跎岁月。
这对国家来说,是一种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而吕布决定学习后世的经验,就是限制考生的年龄,一旦超过二十五岁,则不准再考。
还有,四书五经内容实在太过庞杂,想要学透,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并且四书五经对于治理地方,乃至一个国家,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但是目前并没有更合适的教材,目前也只能选取四书五经了。
当然了,吕布决定简化考试内容,只摘取四书五经的一部分进行考试。
然后加重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考试比例。
……
听完吕布的话,蔡邕和卢植一时间不由有些蒙圈。
然后好奇地问道:“奉先,四书五经和数学和自然科学,我们都懂,但是体育是什么?”
额,体育自然就是后世的体育的意思。
但是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这个名词。
吕布不由解释道:“体育其实就是进行体能考试,比方说,进行跑步和跳高跳远等方面进行考核。如果考试不过关的话,将不得出任官员。”
在古代,一提起书生,往往给人联想到的就是,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等等。
但是吕布所需要的,并不是这样的书生。
吕布希望他选取出来的官员,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听到吕布的话,蔡邕和卢植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卢植不由问道:“奉先,老夫认为能够文武兼备的人才太过稀少。如果你这么选取人才的话,将会漏掉许多真正的人才!以老夫之见,不如分开来选取的好。”
本章完
第382章 建立科举制度(下)()
卢植认为,吕布选取人才的策略,是一定要文武兼备。
如果不是文武兼备的话,将不会录取。
如果真的这么选取的话,必将会错失很多人才。
其实卢植这是曲解吕布的意思了。
吕布不由向卢植和蔡邕解释道:“卢公,其实我的意思,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
“我在这里说的体育考试,并不是要在武功方面有多么出色。我只是要求他们,至少要有正常人的体格。如果体格太差的话,将不会被录取为官员的。”
原来是这样,卢植和蔡邕不由得都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卢植还是惋惜地说道:“就算如此,估计也会漏掉一些人才,未免有些可惜。”
吕布微笑着说道:“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格的话,就算为官,劳累之下,身体会很快就垮掉。”
“至于那些体育考试不能达标的考生,只要在文考中能够考出好成绩来,虽然不能为官,其实还是可以有其他用途的。”
“比方说,可以当先生,或者从事一些文学研究等工作。总之,除了不能为官,还是可以给他们安排工作的。”
听了吕布的话,卢植和蔡邕不由得连连点头。
看到卢植和蔡邕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吕布不由接着向两人说道:“岳父大人卢公,我觉得我们近期就可以将这个消息放出去。”
“等一年之后,将进行第一期考试,考中的考生,将会安排成为各地的官员。嗯,考试的名字,就命名为科举考试好了。”
“以后的话,每年都将举行一次考试,至于考试内容还有考试的形势等等,将会逐渐成熟。这也需要我们共同摸索和探索。”
吕布虽然熟知各个时代的考试制度,还有现代全世界范围内的,更加先进的考试制度等等。
但是在考试和教育上,只有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后世的考试制度,放到东汉三国时代,未必就能合适。
考试制度还有考试内容,也只能慢慢摸索,逐渐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出来。
听到吕布的话,卢植和蔡邕不由连连点头。
……
数日之后,科举考试将在明年召开的消息,已经在江东四郡之内彻底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