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

第95部分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95部分

小说: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利坚人通过与英国人的条约,正式确立了西部的边界线,算是完成了第一次在十三州州以外的领土。1781年以后,随着十三州局势的稳定,经济的恢复,美国政府放开了向西移民的人口限制,由此,美国人的西进运动正式展开。

    不过,十三州的人口分布还是北多南少,因此西进运动主要的人口移动方向还是在北部地区。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研究后世美国的人口分布与农产品分布可以看出来,五大湖区是后世著名的乳畜带,可以提供丰富营养的生活资源,同时,美国人口分布重点,要么是临近沿海,要么是濒临大湖,无非是水运或者海运更加便利。

    因此,五大湖区就成了此次西进运动最主要的人口流动方向。

    这可就惹怒了五大湖区附近的印第安人。土壤肥沃的土地不仅美国人需要,印第安人更需要啊。而且,比起美国人是外来移民,这些大湖区的土地更是印第安人的生存之根,不可一日或离。

    移民者与本地土著的矛盾加剧。双方时有冲突。美国人虽然有火枪这样的先进武器,毕竟移民的人口较少,根本无力与大量的印第安人土著抗衡,产生了不小的伤亡。

    这时候,美国政府终于行动起来,1781年3月,出动军队驱赶这些土著。相对于全副武装的美利坚军队,印第安人简直算得上手无寸铁的绵羊。更何况,当初,苏族人进攻大湖区,已经将当地的印第安人清洗了一遍,导致当地土著势力严重削弱。

    孱弱的印第安人土著只能向西迁移,进入了苏族人的控制区。

    现在,已经立国数年的苏族人,对于国家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对于这些外来人口并不排斥,十分欣喜的接纳了这些土著。

    但是,在美利坚人看来,所谓苏族的领地实在太过可笑,此时的苏族已经占据了五大湖区近乎六成的土地,势力已经抵达伊利湖以西,让美国人的领土直接缩水了一成。

    当初美国人对苏族人占领的土地就有颇多不满,只是为了国内的稳定暂时缓了缓,现在那还能忍,首先向新华夏发布了一番公告,无非是迫不得已的苦衷,自己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获得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土。

    对于苏族人的语气就没有那么和善了,希望苏族人能够配合的让出原本属于美国的领土,否则不排除武力的方式。

    这可就捅了篓子了。苏族人的长老会上,许多面膛赤黑袒胸露怀的精壮的老头子叫嚣着要对美国人展开最凶猛的还击,让他们明白苏族人并不是好惹的。即使是一向温和理性的乌特雅西都是愤愤不平。

    此时,莫苏塔已经病逝,乌特雅西接人长老团首席长老,掌握苏族大权。初登大位的乌特雅西自然不允许因为在外人看来的软弱而让自己失去这个宝座。当众人一致叫嚣着报复美国人的时候,乌特雅西也就通过了与美国人硬杠一下的决议。

    当然,乌特雅西也没有忘记自己西面的盟友新华夏,希望新华夏支持自己正义的反击计划。与此同时,占据地利优势的苏族人很轻松的就组织起了上万的军队,对美国的先遣军展开进攻。

    说实话,一向自诩民主、文明的美利坚军队其实就是一群民兵,虽然经历了几年的独立战争,也脱不掉那股子藏在骨子里的散漫。即使已经打算与苏族人发动战争了,军队的动员也是慢吞吞的。性急的纽约州已经派出3千军队抵达前线了,弗吉尼亚的军队还在半道上,宾夕法尼亚的军队还在征召,更有许多州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根本不愿意出兵。

    战争的结果已经汉很显然了。纽约州的3千军队首先倍苏族人包了饺子,战死数百,近一半被俘,剩余的大部分却如同撒欢的兔子般,连武器都不要,就跑回去了。

    接着,其余两州的军队也被苏族人如法炮制,一一落败。

    美国人这才知道,苏族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有了自己的国家,还有一只能征善战的职业化军队,不可小视了。

    这时候,美国人这时候才认真起来,国会终于给与总统华盛顿一支要求的授权,组建一支五万人的常备军,对苏族磨刀霍霍的意图昭然若揭。

    另一方面,对新华夏变得更加谦卑,意思是苏族人侵占了自己的合法领土,希望新华夏作为盟友能够主持公道,最底限度,新华夏至少在战争期间,限制对苏族的武器出口。

    新华夏倒是好心,派出前总统,现在的外长林航前来安排和谈。

    林航深思熟虑过后,给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沿着后世密歇根州中轴线,东部归美国,西部归苏族人。

    但是,这个方案,无论是苏族人还是美国人都不同意,因为都觉得自己亏了。

    林航也不为己甚,放弃调解。并根据双方的意愿,在双方冲突期间,限制对双方的武器出口。

    明面上,新华夏的决定很是公平,但是,实际上是偏向美国人的,因为美国人有兵工厂,火炮火枪弹药都能够自己织造,而苏族最多能够修理一下枪械,*都要新华夏进口。

    但是,连续战胜的苏族人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因为在他们看来,美国人就是一群弱鸡,专门给自己长经验值的。

    半年后的1781年10月,休整过的美军在纳撒内尔•格林率领下,向西转进。纳撒内尔•格林,这位铁匠出身的司令是美国独立战争中仅次于乔治•华盛顿的出色统帅,也是倍受美国人崇敬的民族英雄。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加入大陆军,参加过波士顿之战、纽约之战、特伦顿之战、圣日耳曼敦之战和蒙默斯之战,屡立战功,颇受华盛顿赞赏。尤其是南方军团总司令负责南方战场期间,却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指挥正规军和起义民兵配合作战,以分兵之计故意示弱,迫使康华里勋爵指挥的英军分散兵力、疲惫不堪,不得不放弃征服北卡罗来纳的野心,并迫使英军退守滨海地区,并在考彭斯战役中以两翼包围之策重创英军,收复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作为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冷静的分析了一下双方的优劣势。印第安人军队优势在于机动性,因为他们有大量的骑兵协同作战。而美军虽然机动性不足,但是火力强劲,攻坚战能力不错。因此,格林的策略是,兵分两路,稳步推进,在底特律合兵。

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华夏的调停() 
法国人路易•亨内平乘船沿底特律河航行时发现,河的北岸有一块理想的定居之地。1701年,法国军官安托万•德拉莫特•卡迪亚克以路易十四的海军大臣蓬查特兰伯爵为名,在此建立了底特律河畔蓬的查特兰堡,1760年,在法英战争期间,英国军队控制了该地区并将地名简化为底特律。

    苏族人控制了这个地区后,底特律的法国人要么北迁到加拿大,要么南迁到圣路易斯。于是苏族人趁机控制了这里,并作为战略据点控制周围地区。

    美军一路上稳步推进的策略很成功,虽然苏族骑兵在途中不断的侵扰,但是美军凭借火力优势,轻松的击溃了苏族骑兵的一次次进攻,抵达底特律城下。

    苏族人也不允许底特律失守,再次同样囤积了重兵。

    从表面上看,苏族人更占有优势,一面是坚城,另一面还有是机动性绝佳的骑兵部队最为配合,简直是守城的绝佳配置。但是,苏军由于火力的缘故,对敌人的打击能力很差。

    反观美军,对于苏族的骑兵显然有了应对之策。他们在战场后方布置了一道道壕沟,原本快速机动苏族骑兵只能沿着壕沟间隙行进,速度受到了极大限制,却给美军提供了绝佳的靶子。在试探几次不仅没有丝毫战果,还丢下上千具尸体后,就再也不敢骚扰美军了。

    美国人安稳后方的半个月后,就将精力转向了底特律。凭借仿制崖山人的12磅拿破仑炮与迫击炮,将底特律用木头建造的简陋木栅栏轰个稀巴烂,美军趁势攻入城墙。

    苏族人也明白底特律的重要性,虽然战场失利,却死战不退,还从后方不断的调集后援。美军同样如此。在鏖战的两个月后,底特律依然在双方手中转来转去,双方在底特律附近集结的总兵力都超过了十万人,伤亡总数也超过一万。

    双方就如同赌徒,看样子,不输掉最后一个筹码,就不会认输。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族无法制造军火的劣势终于显现出来,不仅武器跟不上,最重要的是弹药不足了。

    苏族人打算趁夜撤退以尽量保存实力,但是,却并没得逞。

    格林通过苏族这几天的反击力度推测,苏族人的弹药已经不足了,作为任何与名合格的指挥官,都不可能在弹尽粮绝的情形下继续坚守。因此,格林早已经在苏族人西撤的必经之路设置有伏兵。结果就是,苏族人不仅没有因为趁夜撤退减少损失,反而因为突遇美军而军心涣散,队形大乱,四散逃逸,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第二天美军尾随而至,对苏族人展开两面合击,苏族人损失超过一万五千余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

    趁机病要你命的大力谁都懂,更何况是格林?格兰帅军有向西,沿途攻克了数个苏族人主要据点,距离苏族的首都苏城已经不足三百公里。

    苏族人一方面,从各地抽调兵力层层堵截这支如同疯牛般的美军,一面向新华夏求救,希望新华夏提供军火支援。

    但是,新华夏以中立国的立场,拒绝了这个要求。

    原来,这几年,苏族在顺风顺水的发展,凭借着北美地区唯一印第安人的国家的先天优势,聚拢了大量印第安人,已经拥有了四十几万的人口,最大控制区域幅员超过七十万平方公里,志得意满,对于新华夏也没有以前那么恭敬,对于新华夏的许多请求都是置若罔闻,就连此次出兵加拿大,都是新华夏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才同意出兵的。

    现在,美国人虽然进军迅速,但是并没有达到让苏族人伤筋动骨的地步。而且,新华夏也想要看看此时美军的实力。

    显然,此时的美军虽然火力比不上新华夏,最主要的炮兵比例不足,其实,现在还没有那个国家的火炮比例超过新华夏的。但是,这些民兵出身的美军射击精度不错,毕竟大多数都是类似猎户的出身,同样消灭一个敌人,消耗的子弹只相当于新华夏的一半,而且,军火补给源源不断,连续作战能力不错。

    一面倒的战斗不是新华夏想要的结果。这时候,新华夏秘密派出了一个归化的印第安人,米苏塔,来到了苏城,并不是参战,只是简单地现了一个计谋,那就是,不要将苏族骑兵用来徒劳的阻滞美军的行动了,直接南下,越过美军,然后东进,将战火烧到美利坚本土。

    苏族骑兵本来就来去如风,米苏塔有给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一个骑兵配置两匹马,机动性更强,行动更是迅速。在加上就急如救火,短短两天时间苏族骑兵就抵达了宾夕法尼亚的匹茨堡附近。他们并没有攻坚,而是在几乎没有防备的美国乡间狠狠肆虐了一番,大量的无辜民众死于苏族人的屠刀之下,大量的财富要么被掠夺,要么被付之一炬。

    美国为之震动,大量的民兵被集结起来,保家卫国。

    前线的美军也接到指令,实行类似后世小日本的“三光政策”。这样残酷的报复与反报复的战争,持续了三个多月。期间,苏族人的苏城已经被攻破,而美国人一小半的领土都遭受过苏族人的荼毒,双方的仇恨越大越深,简直不可开解。

    但是,双方残存的理智都知道,这样残酷的战争必须停止了,否则,必然是两败俱伤。

    这时候,在边上隔岸观火良久的新华夏终于出现了,提出了双方和谈的建议。

    虽然双方都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都存在必须停止战争的理由。首先就拿苏族来说吧,首都都已经失陷,国将不国,战争继续,很有可能亡国。而对于美国人来说,这场与苏族的战争,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了独立战争,因为英国人没有那么无赖,战争基本局限在战场上,而此次苏族却直接将战争的矛头对准了平民,美利坚独立以后几年,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就这样化为乌有,经济甚至倒退了至少二十年。

    因此,新华夏的提议获得了双方的同意。

    以新华夏为主席国,主持双方的谈判。

    双方的谈判代表,苏族是乌特雅西亲自参与,而美国则是国务卿托玛斯•杰弗逊。杰弗逊不仅是美国第一任国务卿,还是后来的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从事政治活动近六十年之久。因此,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猛人。

    首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