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混在1275 >

第939部分

混在1275-第939部分

小说: 混在127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璟娘像是没有听到她的话,先是按下手上的遥控器,将电视关掉,然后将一条盖毯披在他的身上,自己却站起身,走向楼梯。

    “你别跟来了,照顾好夫君。”

    听潮一愣,不抬上去么?

    很快,偌大的客厅便只剩了他们二人,听潮将他放倒在沙发上,蹲下身,看着那张近在咫尺的脸,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娘子会这么说。

    郎君实在是太累了。

    “到了!”

    “看,灯塔,是咱们琼州。”

    大约在凌晨时分,一支船队从南边驶近了这个在地图上,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岛。

    云帆站在船头,一只脚踩着铁制的撞角,手中执着双筒千里镜,镜头里,一束明亮的白光,在海面上转来转去,他头也不加回地问了一句。

    “接通了没有?”

    “正在呼叫,他们是不是睡着了?”

    身后的军士摆弄着传音筒,摇摇头说道:“听机宜司的人说,咱们换了一种新式的听筒,可以传出上千里,指挥,你说这回回去了,咱们是不是也能用上?”

    “何只是传音筒,琼州的好事物,多着呢。”

    云帆没有理会他们的议论,脸上却不由得露出一个笑容,从他们报名出发,到得胜归来,足足过去了七个多月,一战尽灭两个大国,光是俘获的王室、大臣、权贵就不下千人,这等大胜,很难让人不从心里笑出来。

    他们走得就是最新探出来的那条路线,从爪哇经加里曼丹岛,穿过南华夏海,一路直抵琼州。

    “接通了,接通了。”

    没过多久,负责通信的军士,兴奋地大叫起来。

    “将我船队方位报过去,请求入港、登陆。”

    很快,反馈的消息就发回来,让云帆不解的是,对方并没有同意他们在岛的最南端登陆,而是让他们多绕一圈,通过琼州海峡,在琼州港下船。

    “回话,虎贲前厢第三军第一指挥指挥使云帆,听命。”

    “转向,琼州海峡。”

    “转向,琼州海峡!”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做为全军的前锋船,云帆所在的指挥调头离开了附近的港口,围着海岸线继续向前,向着琼州海峡的入口处驶去。

    中南半岛的最底端,是一个名为占城的小国,在汉朝时,这里曾是大汉最南端的领土,以其故地设置了日南郡,后来又被称作“林邑”,也有占婆等名。

    它对于中原最大的贡献,就是一种名为“水稻”的农作物,史书称为“占城稻”。

    占城与安南、真腊等国相邻,一直就是这些国家所觊觎的对象,元人的入侵,先是横扫了安南,接着便轮到了占城,以归附的安南人为先导,用了不到两个月,便占领了该国绝大部分领土,余下的王室成员逃亡宗主国真腊,随后又在真腊灭亡之后,与都城一起化做了灰烬。

    如今的占城,成为了元人的荆湖行中书省的一部分,没办法,阿里海牙并没有单独置省的权力,只能将新近征服的这些土地,归于自己管辖的荆湖行中书省中。

    于是,孟之绍,就从元人新任的岳州总管,一跃变成了占城万户府的管民万户。

    他的管辖范围,大致上是中南半岛最底下的那一小块,面积自然比岳州要大上许多,人口却远远不及,除去投降的占城本地人之外,还有近万名从荆湖两路征发来的民夫,当然了,还有他麾下的五千新附军。

    阿里海牙给他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种田,二是造船。

    因为从直线距离上,这里离琼州是很近的。

    如今元人的主力大军在真腊的领土上,同时威胁着蒲甘等数国,已经有好些小国奉上了降表,相信统一半岛只是个时间问题,孟之绍看着城头上飘扬的那面旗帜,无声地叹了口气。

    表面上,阿里海牙给了他足够的信任,并没有派出汉军或是蒙古人来钳制,这种信任,也让他甘于为人驱使,可内心里,总会想起,在岳州城下,被元人砍下首级的高世杰。

    水师大溃,岳州城孤立无援,坚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孟之绍一直都在用无能为力来说服自己,可是,如果父亲还活着,会让他这么想么?

    他是孟珙的儿子。

    “万。。。。。。万户。”

    手下的叫喊,让他回过神来。

    “什么事?”

    “有人求见。”

    多半又是汉人百姓与当地人发生了什么冲突,孟之绍有些不耐烦地摆摆手。

    “让他们去找城中的官署,不要什么事都来烦本官。”

    “可他说,带来了二郎的书信。”

    “什么?”

    孟之绍恍惚以为自己听错了,下意识地看看四周,以便确定这里的确是半岛的最高端,而不是大宋的土地上。

第三十二章 回师() 
    当远征军的船队驶入琼州港时,已经是第二日的清晨时分,云帆所在的前锋船第一个靠上深入海中的栈桥,船身在桥上船工的拉拽下,缓缓停下,一块块的踏板被放下来,搭上桥面。

    通过手中的千里镜,云帆远远地看到了岸上的情形,偌大的海港被清理一空,所有的码头和栈桥全都让给了他们,更让人吃惊的是,从高大的船身上看下去,下面是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一眼看不到边,人群最前方,站着一位身穿紫色常服的文官,背着手向他们眺望,正是琼州数百万民众之主。

    抚帅竟然带着阖府官吏,在此亲迎!

    “整队,整队!”

    云帆惊得立刻放下千里镜,大声吆喝着手下的军士,如同从军数十年的老军痞,满嘴乱骂,什么形象都顾不得了。

    “赶紧给老子穿戴整齐,头盔系好,把战袄扎进去,刀呢,谁他妈让你取下来的,挂上都挂上,靴子都穿上,把头抬起来,身子站直了,谁要丢了老子的脸,看某不整死他!”

    这些军士大都是老卒,素来知晓他的性子,是军中少有的读书郎,文曲星一般的人物,就是骂人也没甚么花样,几乎很少发火,几曾如此失态过。

    “指挥,出了啥事,你婆娘在下头?”

    众人皆是大笑,云帆一脚就踢了过去,那位老卒早有准备,没等及身便配合地弯下腰,嘴里大声呼痛。

    “少胡说,某家哪有婆娘。”

    “不在下头,你紧张个甚。”

    “不在下头,就在上头呗。”

    众军士哄笑不已,一个个还在不停地挤眉弄眼,云帆斜眼一瞥,从船舱下上来一队人,全都是女子,身穿白衫,头戴白帽,为首的小娘子看到他,微微一笑,他的心中一动,又被手下的军士打趣,面上有些发烧。

    “莫要扯淡了,抚帅在下头看着呢。”

    一语既出,军士们一下子全都收了声,不待他发话,全都自觉地开始整理行装,收拾仪容,云帆转过头,与那小娘子用眼神打了个招呼,后者微微摇摇头,意思很明显,是要让他们先下去。

    踏板很快就铺好,云帆更不推辞,将手下的五百人分成数队,依次从踏板下走下去,栈桥不宽,他们排成两列,一个挨一个地向前走去。

    就在这时,安装在港口上方的大喇叭,突然响起来,一个好听的女子声音,清晰地出现在所有人的耳中。

    “百姓们,咱们的子弟兵回来了,他们跨越重洋,克服困难,不畏艰险,血战异乡,经过长达八个月,终于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让我们为这些英雄们欢呼吧。”

    女子的声音刚落,码头上就响起了阵阵的欢呼声,而喇叭里则奏起了一首雄壮的曲子,听着就让人心潮澎湃,每个军士都踏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骄傲不已。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做为指挥使,云帆和他的将旗走在最前头,迎着无数人的目光,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稳稳地走上前,在刘禹面前停下,身后的将旗斜向前方,后面的军士马上减速,一个挨一个地停下来,几乎没有发生推搡和拥挤,整整齐齐在他面前站成一个两列的队列。

    “虎贲前厢第三军第一指挥全体将士,向抚帅。。。。。。”

    “致礼!”

    最后两个字,云帆几乎是全力吼出来,因为背景声音太大了,不这么做,手下可能听不清。

    听到他的指令,倾斜的将旗立刻被高高举起,军士们并拢双脚,紧握刀枪,视线齐唰唰地看向他,动作整齐划一,煞是好看。

    刘禹举起手,让身后的欢呼声渐渐停下来,也不拿扩音器,就这么上前一步,大声说道。

    “攻克占卑,拔三佛齐国都,谁为先登!”

    “是咱们!”

    所有的人军士举起刀枪,齐声答道。

    “破敌制胜,追斩爪哇大将,谁是首功!”

    “是咱们!”

    云帆同他的手下一样,竭斯底里地吼出声。

    “斩将夺旗,可称英雄,上酒。”

    许多百姓从他的身后跑出来,每个人都端着一个盘子,一个中等大小的玻璃杯里,荡漾着白色的液体。

    刘禹亲手端起一杯,递到云帆的手上。

    “跋涉万里,还能饮否?”

    “有何不能!”

    云帆仰起头,咕噜咕噜地倒下去,一股热气腾腾升起,将他的脸庞染得通红。

    “谢抚帅赏!”

    所有的军士与他一样,都是一饮而尽。

    “好!”刘禹在他们脸上一一扫过,放低了语气。

    “弟兄们,回家了。”

    “噢!”

    “万胜!”

    欢呼声次第响起来,码头附近成为了欢乐的海洋,无数百姓在下船的队伍中寻找自己的亲人,暂时没有找到的,也是翘首以盼,因为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船支,正一艘接一艘地驶入琼州港。

    金明几乎是最后一个下来的,因为他想将这一刻,留给那些普通的军士,以自己的地位,已经不需要出什么风头了。

    在船上时,他就用千里镜在人群中寻找着,可怎么也找不到金涂氏的身影,心里有些打鼓,好在刘禹上前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他放下心来。

    “嫂嫂快到日子了,正在医院待产呢,她本是要来的,被某给劝住了,你看码头上人挤人,万一冲撞了,岂不是坏事,左右不急于这一刻吧,我同你一块去。”

    金明点点头,指着自己的座船说道:“阵亡的将士,某都带回来了,你让人来安置吧。”

    刘禹朝身后的胡幼黄吩咐了一句,让他带领百姓前去认领,之后会有一个仪式,安放到英烈祠中。

    难怪他这时候才下来,就是为了将这悲伤的一刻,留到最后。

    刘禹与他并排走在一块儿,金明向他讲述了战事的经过,由于爪哇人的突然介入,原本预计三个月的战事,一下子拖到了八个月,好在结果不错,基本上扫清了两大岛上的大股势力,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逃入了山林中。

    他带着原本所领的前厢先行返来,姜才领着左、右两个厢,加上轮换的五万多新卒,负责在两个岛上维持统治以及清剿残敌,当然,顺便也是练兵。

    “。。。。。。爪哇之地,人口众多,不下百万,还好盛产稻米,都城中贮存极丰,除去军中之用,尚有许多随船返回,你这里,应当有些捉襟见肘了吧。”

    “自然,你没看到胡幼黄,盼你们盼得脖子都长了,张青云在宜伦,天天急得火上房,你这是及时雨啊。”

    “那里的土地肥沃,当地人扔把种子,诸事不管,每年便有两到三熟,不是亲眼所见,真是不敢相信,天下还有如此易得的吃食。”

    金明的感概,让刘禹心有戚戚,华夏人的种田天赋,几乎就是给逼出来的,靠着不多的土地,精耕细作,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汗水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大部分人辛劳一年,多数都上缴给了地主,还要接受官府的盘剥,直到二十世纪末,一份调查报告上写得几个字,依然触目惊心。

    农民真苦,农业真穷。

    “那些田地,可都收归府中?”

    金明点点头:“你想怎么做,分给有功之士么?”

    刘禹摇摇头:“日后在我琼州,土地不会再分给任何一人,包括某家在内。”

    “那不是浪费了?”

    “官租民种,这个事情,州衙正在商讨一个制度,从爪哇到苏岛,先进行试验,将来还会推广到中南半岛诸地。”

    刘禹只是简单地解释了一句,金明自然也不会细问,他所关心的,只是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

    “你的这个厢,加上留在琼州的中军,两部将会首先换装,等到操练完毕,就去收拾阿里海牙那个老鬼子,趁着这段日子,与嫂嫂好生聚聚吧,等到孩子落地,你可能又要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