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混在1275 >

第1101部分

混在1275-第1101部分

小说: 混在127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速帖木儿听得冷汗直冒,做为大汗的心腹,他所知道的远比那些臣子多,可是当听到大汗当真说出来时,还是心惊肉跳,他终于明白了大汗为什么会留下来。

    他跪伏在忽必烈的脚下,用谦卑的语气说道“我们还有怯薛,还有火器营,还有大都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愿意为大汗去死。”

    忽必烈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温和地说道“朕知道,所以才会这么打。”

    姚枢等汉臣的营帐离汗帐很近,也同时受到了侍卫亲军的直接保护,人人都以为这是大汗故示荣宠,他却有另外的想法。

    四十三岁的王恂与他相近,看出了几分端倪,不禁开口问道。

    “姚公忧心仲仲,对战局不看好么?”

    “明眼人一看便知,你王敬甫又何必明知故问?”

    王恂本是随口一问,听他这么说,反而勾起了兴致。

    “姚公意欲如何?想献城么。”

    出乎意料的是,姚枢并没有被他看似狂悖的言论影响,仍是不紧不慢地说道。

    “你我都是瓮中之鳖,家小都在城中,拿什么去献,敬甫啊,宋人那边容不下缙绅,也难容你我这等儒学之士,老夫劝你,死了那些心思,大元虽然有些挫折,可大半国土在手,还握有江南之地,宋人虽有利器,人数并不足取,又得罪了仕林乡绅,将来能不能坐稳天下犹未可知,陛下安排太子提前去了和林,便是想到了这一层,他对咱们汉臣有戒心不假,但不可或缺,想通了便没什么。”

    “那姚公还在忧心什么?”

    “我所忧心的是,太子才具不足,若是承平之时不失一仁君所望,陛下便是因此才会御驾亲征,想在有生之年为太子铺平天下之路,可如今呢,老夫另可太子守在大都城中,换陛下去和林暂避锋芒,为将来计,这才是大元之福啊。”

    王恂一愣,他又不蠢,如何听不出言外之意,如今的大元需要的是一个开拓之主,而不是守成之君,太子真金比起他的大汗阿瓦,相差实在太远了,如果大都城最终不保,死在这里的君主若是忽必烈,将是朝廷最大的损失。

    “公有此意,为何不与陛下直言?”

    姚枢叹了一口气“我忧心之处就在这里,陛下以身犯险,怕不仅仅是为了拖住敌人。”

    。

第十四章 决战(十四)() 
巩信部万人队的迅速崩溃让鞑子连续不断的增援断了档,射声前厢、左厢、右厢三军没有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只能继续进攻,从三个方向上逐渐向着瓮山大营逼近。

    由于地势较高,大营的哨楼首先看到了宋人的旗号,赶紧敲响金鼓,接替安童担任中书省左丞的阿塔海刚好从山上下来,发现第七支增援的万人队正在营中集结,赶紧下令制止。

    “戒备,全军戒备,传令,前后所有的营地都要起来,随时听候调遣,骑军出营巡弋,警戒周边敌情,随时来报。”

    他的镇定自若也影响到了营地中的军士,集结已毕的万人队沿着栅栏布置防御,其余的驻军也在各自万户或是千户的带领下从营帐中钻出来,在空地上排列成伍,大营里乱哄哄地,但并不怎么喧嚣,只不过有某种暗流在四下里涌动着,因为这里的军士都知道,从大营里前前后后出去了五支万人队,却没有几个回来的人。

    李大椿恰好是一个,虽然死罪免掉了,却失去了原来的地位,被几个军士押着向后营走去,一路上看到大营中的情形,不禁焦急万分,转头看到阿塔海的身影,拔脚就想往那边跑,押送的军士赶紧将他拦住,嘴里骂骂咧咧地。

    “这是什么地儿,也敢乱闯,冲撞了大帅,你一条性命也就罢了,咱们的命怎么办?你担待得起么。”

    李大椿下意识地想要发火,想到自己的处境,又软了语气“某有要事请见大帅,事关大军安危,求求各位弟兄,行个方便吧。”

    一个军士不屑地拿刀鞘打了他一下“扔下那么多弟兄跑回来,蒙大汗开恩留下一条性命,还不知足。”

    “就是,一个丧家之犬,有什么重要的事,敢去打扰大帅,想吃军棍么?”

    几个军士死死地拉住他,李大椿动弹不得,犹自不肯死心,只能扯着脖子朝远处叫喊。

    “大帅不可,阿塔海大帅,万万不可啊。”

    “要死啊,快捂住这厮的嘴!”

    大营里虽然有些吵闹,可秩序才是最主要的,他们突然闹出的乱子,总算惊动了阿塔海,他皱着眉头喝到。

    “什么人在此胡闹,军法何在?”

    他的亲兵赶紧上前禀报“那人正是要送往后营执行军法的罪徒,大汗怜悯他父子俱在抗敌,故此留下一命”

    “是李大椿?”

    阿塔海得到肯定的答复,略略思索了一下发话“将他带过来。”

    几个军士连同他的亲兵将李大椿押到他的面前,后者一见到他就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大帅开恩哪。”

    阿塔海的脸上露出一个厌烦的表情“大汗没要你的命,还有什么不知足,我没有权力开赦你,更没有权力放你走,现下是个什么情形,宋人的大军转眼就到,你在营中吵闹,是嫌死得不够快么?

    ”

    李大椿头也不敢抬地说道“小的不敢求大帅法外施恩,是为了军中数十万弟兄相求。”

    “这话怎么说?”

    “大帅可知,榆河关当面之敌不过一个厢,小的做足了功夫,自信可挡十倍之敌,却在半个时辰就丢了大部分阵地,只逃回来不到千人,并非小的怕死,也不是弟兄们怕死,而是死得不明不白,就像是宋人的一直在天上看着咱们,躲到哪里都无处藏身,要么死要么逃而已。”

    阿塔海看着他在那里述说,有些早就报到了他这里,有些是刚刚才听闻的,无一例外全都透着恐惧,他暗中一挥手,亲兵将那些军士隔出十步远,挡住了营中其他人的视线。

    “愚父子无能,不能为大汗建功立业,先败于昌平,后溃于前方,辜负了大汗的信任,死不足惜,然此地还有数十万将士,他们不该重蹈某的覆辙啊。”

    “说下去。”阿塔海表情不变。

    “似这等防备,万人之兵猬做一团,宋人会先以火炮袭之,他们的火炮能打一千步远,又狠又准,一旦被砸到,便是弹落如雨,倘使军士们不畏死,便只能白白牺牲,倘若溃散,营中立时便乱了,一队乱队队乱,数十万大军收拾不住,小的只恐淝水之祸就在眼前,望大帅三思。”

    阿塔海的神色慢慢凝重起来,这样的后果,不必他提醒,自己也是一清二楚,消息是防不住了,宋人近在眼前,大营里会流传些什么,他猜也能猜得出,若是此刻一顿炮火从天而降,前面的人挡不住,没准就会真像李大椿所说,一溃千里了,不对,身后的大都城不到二十里,宋人的包围圈前后也不到一百里,他们根本无处可逃。

    冷汗蔌蔌而下,阿塔海顾不得再摆什么架子,一把将他拉起来。

    “有什么话,赶紧说。”

    “谢大帅。”李大椿知道时间紧迫,急急地说道“小的观察过,宋人的炮火每刻下落三到四十发,一发可使二十步上下之地生机全无,大营正面宽约二千四百步,以二十步来算,需炮火一百二十发,以咱们排出的防备阵势,足可以挤上五千人,侧面超过了六千步,需一个万人队以上,需炮火三百发,宋人只要四百二十发炮火,这里就会血流成河,更要紧的是,他们的炮火还会移动,绝不会让咱们再度组织起防线,等到炮火后退,大营里的一片混乱,他们的步卒冲上来,火枪密如流星,小的所说,就成了真的祸事了。”

    “那你有什么主意?”

    “依小的愚见,咱们的机会,只有天黑一途,要守到天黑,还有近两个时辰,两个时辰之内不崩溃,就只有坚守外围。”

    阿塔海点点头“你说得不错,可是如何挡住这四百二十发炮火?”

    “挡是挡不住的,只能指望撑下去。”

    “如何撑下去?”

    “筑墙。”李大椿恨不能将这些天以来的话一次性全都掏出来“小的说过,

    炮火可及二十步远,我等只需每隔二十步筑起一道土墙便可挡住左右,不至于为炮火所伤,墙高一步即可,厚二十分,没有夯土,木头也成,那些哨楼大可不必,宋人的炮火会先顾及它们。”

    “照你所说,岂不是需要上万道土墙,这哪里是短时可成的?”

    李大椿四下看了一眼,灵机一动“麻袋,麻袋装上泥土,再用木头桩子打下去,就成了。”

    “这些墙有什么用,挡下炮火拦得住宋人步卒么?”

    “挡不下也拦不住,只能减小我军的伤亡。”李大椿坦然说道“只要军心士气尚在,有大汗看着,将士们便能视死如归,等到天色黑下来,他们的火枪火炮失去准头,就是咱们的机会到了,这是小的们在昌平县城用数万条性命换来的。”

    阿塔海明白了,这些墙是为了防止炮火落下来后将守军一锅给端了,为此,他需要这些墙里头堆上人头,每道土墙只需要站上一个人,那么就算每一发炮火都十分精准地落入土墙里,也不过是杀死一个守军而已,用一个人换一发炮弹,消耗掉宋人的炮火,直到宋人步卒攻上来。

    这是一个绝户计,用一次成千上万的性命来拖时间,拖到天黑,拖到转机的到来。

    只一瞬间,他就下定了决心,阿塔海解下自己的佩刀,交到李大椿的手上。

    “此刀是大汗亲赐,送与你,持此刀监军,准你便宜行事,带上我的亲军,号令全军,他们都会听你的,有不从者,皆斩。”

    李大椿兴奋地全身都在颤抖,拿起佩刀便欲朝外走,不防被阿塔海一把拉住,后者有些为难地看了一眼他,李大椿先是一怔,继而开口说道。

    “若是大帅想说家父的事,小的相信,他若不死也绝不会降敌。”

    阿塔海放开手“你去吧。”

    “你我都是瓮中之鳖,家小都在城中,拿什么去献,敬甫啊,宋人那边容不下缙绅,也难容你我这等儒学之士,老夫劝你,死了那些心思,大元虽然有些挫折,可大半国土在手,还握有江南之地,宋人虽有利器,人数并不足取,又得罪了仕林乡绅,将来能不能坐稳天下犹未可知,陛下安排太子提前去了和林,便是想到了这一层,他对咱们汉臣有戒心不假,但不可或缺,想通了便没什么。”

    “那姚公还在忧心什么?”

    “我所忧心的是,太子才具不足,若是承平之时不失一仁君所望,陛下便是因此才会御驾亲征,想在有生之年为太子铺平天下之路,可如今呢,老夫另可太子守在大都城中,换陛下去和林暂避锋芒,为将来计,这才是大元之福啊。”

    王恂一愣,他又不蠢,如何听不出言外之意,如今的大元需要的是一个开拓之主,而不是守成之君,太子真金比起他的大汗阿瓦,相差实在太远了,如果大都城最终不保,死在这里的君主若是忽必烈,将

    。

第十五章 决战(十五)() 
午时末申时初,初春的阳光渐渐西去,照在刚刚露芽的野草上,沿着山坡投射出大片大片的阴影。

    这一带的地形还保留着初始的地貌,山坡前是一片低洼地,遍布其中的茅草和芦苇被山风吹得伏倒,又顽强地直立起来,形成一种摇曳生姿的景象。

    七百年后,这里应该是四环还是五环?刘禹莫名地有些恍然,无论是哪一环,房价都得往十万上走吧,就这么一片破地,老百姓要付出一辈子的努力,都未必能挣下一方栖身之所,也许有一天,琼州会走上这一步么?

    这是经济规律,无法用律法或是暴力来约束,从一千多年前就有“长安居大不易”的感概,那是因为大都市的虹吸效应,让人向往,人一多了地皮就会俏,与什么制度什么时代没有关系,或许只有等到按需分配的实现的那一天,才能真正解决吧。

    刘禹带着他的亲兵都赶到了战场,依然坐着那辆战旗,身前是射声前厢、左厢和右厢三万多人组成的庞大阵型,身后则是射声后厢、忠武军的两个厢组成的行进队伍,浩浩荡荡地拉出十几里地,从几个方向形成压迫之势,他们的面前,敌人的营帐一座挨着一座,旗帜插得漫山遍野,从瓮山一直延续到大都城,一眼看不到边。

    眼前的一切,让他突然间明白了奋斗的意义,脚下的土地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地通过战斗赢得的,只有消灭了那些占着地的敌人,才能最终把它建设成为人人都买不起但又无比向往的高价都市,拿下全球最贵地价的五百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