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捞便宜。
随后,赵佶又任命蔡攸为副使,与童贯共领大军——实际上,赵佶是派蔡攸充当监军的角色。
蔡攸很快便也带着一队人马离开京城,往北进发。
蔡攸一行人刚走到陈桥驿,就发生了一件令蔡攸很不愉快的事。
那天黄昏时分,突然跑了两个执旗兵。
写着“少师、节度使”和“宣抚副使”的两面大旗,竟然也被这两个执旗兵拐跑了。
官兵们私下里议论纷纷,都说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
第四百六十六章 摆设(求订阅!)()
…
就在蔡攸在陈桥驿下令追捕那两个让他心堵的逃兵之时,童贯正在河间府听取高阳关路安抚使兼河间府知府侯益的汇报。
听完侯益的汇报之后,童贯又亲自去查看了一下军粮仓库和军械库。
结果,情况之差令童贯十分震惊!
童贯连夜提笔给赵佶写信:
臣仰遵睿训,付以北事,寅夕竭虑,深恐不逮,上辜委寄之重。臣奉诏来北,星夜倍道,於四月二十三日到高阳关,整促行军之备。即见,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军粮粗不堪食,须旋舂簸,却仅得其半,又多在远处,运来费时费力。军器甚阙,虽於太原、大名、开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适用,至於得地版筑之具并城戍守御之物悉皆无备。盖因河朔二百年未尝讲兵,一旦仓卒,责备颇难……
从童贯写给赵佶的信可见,童贯见到的是:由于长期处于和平时期,河北禁军兵将骄惰,不加训练,堪用者,百中无一,军需物资粮食甚么的,更是要甚么没甚么。
总之,童贯认为,依靠河北禁军以及河北的军需物资粮防御工事打仗,恐怕要误事。
这时,童贯的自信心其实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禁有些后悔主张收复燕京——童贯毕竟带了二十多年兵,这点见识还是有的,进而从此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但童贯转念一想,这次率军北上,并非是真要与辽国开战,只是显试一下军威,震慑一下耶律淳,期望能不战而收复燕京罢了。
赵佶给童贯的命令其实就是这样的,赵佶御赐的巡边三策就是铁证。
这样一想,童贯感到肩上的压力稍微减轻了一些。
童贯继续北进,也来到了北疆重镇雄州,他打算坐镇此地,动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统筹指挥,希望能一举收复燕京。
一到雄州,童贯就在宣抚司召集各军将领们开会。
雄州知州和诜闻讯匆匆来到宣抚司提醒童贯说:“蔡副宣抚还在路上,咱们是否等一等,等他来了再开会?”
童贯一听,火冒三丈,厉声斥责道:“各路兵马都已到齐,岂能坐等?亏你还是武将出身,这点事情尚不明了,如何带兵行军打仗?”
其实,早就摸透了蔡攸性格的童贯,先是恐吓,然后又让人给蔡攸找了一大群美女,结果蔡攸就在大名府不再向前一步了。
换而言之,蔡攸“还在路上”,是童贯有意为之的,目的就是不让蔡攸来碍他的事。
被童贯当庭训斥,和诜感觉很丢面子,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他本想借请示之名讨好童贯,谁知一不小心,将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和诜不知道的是,童贯与蔡攸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童贯很瞧不起蔡攸,在童贯眼里,蔡攸就是一个花花公子,吃喝嫖玩吹,样样很拿手,可论办事能力,比他爹蔡京就差得远了。
而蔡攸也很反感童贯,觉得童贯倚老卖老,盛气凌人,所以他经常在赵佶面前说童贯的坏话。
和诜常年在地方为官,对童贯与蔡攸他们这些朝廷大员之见的龌龊哪里清楚?
和诜觉得很委屈,觉得童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他大小也是这雄州的一把手,河北禁军的代表。
其实,童贯这是在拿和诜撒气。
一来,童贯气和诜等人将河北弄成这样,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二来,童贯一听说蔡攸担任副宣抚使就很生气,这不是明摆着是官家安排蔡攸来监视他嘛。
让童贯更闹心的还在后面。
会议一开始,种师道就表明自己对伐辽之战的态度,“今举军巡边,招纳燕京,恐怕不会轻而易得。现今辽国遭到女真人重创,这就好比邻居家遭到匪劫,咱们大宋不仅不去搭救,反而上前分抢其屋内之物,此非仁义之举。况且军队师出无名,恐有所失。”,顿了顿,种师道又道:“朝廷贸然用兵,强畀师道以都统制之职。师道唯有鞠躬尽瘁,以勤王事。倘获寸进,此乃社稷之灵,官家之福,师道不敢居以为功。如若事机不顺,稍有磋砣,责有攸归,师道亦不任其咎。今日开宗明义,师道当着诸将之面,把这话讲清楚了,免得将来再有后言。”
种师道的意思是:“我不同意打这仗,不愿意当这个都统制,但你们非要让我领兵打,那我就尽力打,赢了,我不要功,输了,我也不担多余的责任,不给你们背黑锅,咱们谁的责任谁负。”。。
童贯,包括赵佶,其实早知道种师道不赞成这场战争。
但童贯没想到,种师道丝毫不给他、给朝廷留余地。
童贯看了种师道一眼,冷冷地说:“今日之军事,官家既有成算,让你种师道出任都统,是希望用你的威名震慑辽军,仅此而已!事之成败,自有我与朝廷负责。”
种师道冲其他将领道:“辽事成败,自有太师和朝廷负责,诸位可都听见了?”,然后看向童贯,又道:“师道正要修本上奏,太师说的这句话,师道要写在奏章里,请太师勿怪。”
童贯道:“休要恁地麻烦,我来之前,官家让我们务必按照他所授御敌三策行事,你且拿去看罢。”
说罢,童贯一挥手,自有人将赵佶御书的巡边三策拿给种师道看。
种师道看罢,气势立即一弱,“原来官家根本就没想过打仗,要我当都统制,只是教我当个摆设罢了。”
种师道已七十有二,比童贯还大三岁。
虽然他固执的认为不该打这一战,但他还是准备尽全力打好这一战。
不曾想,原来他想多了,这一战根本就不用打。
种师道沉默了一会,道:“师道微名怎比得了太师,还请太师总领全军,让师道回西北。”
童贯何尝不想总领全军,可童贯清楚的知道,赵佶是绝不会允许他亲自统兵的。
所以,童贯道:“官家亲令,你种师道也敢推辞?”
种师道沉默不语。
童贯的政治手段是极为老辣的,很懂得趁机扩大战果。
趁着对手种师道一蹶不振,童贯当即更改种师道之前的部署,宣布:
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是东路军,即雄州驻军,目标是开进白沟河一带,由种师道负责,王禀将前军,杨惟中将左军,种师中将右军,王坪将后军,赵明、杨志将选锋军。
另一路是西路军,即广信军驻军,目标是开进范村一带,由辛兴宗负责,杨可世、王渊将前军,姚平仲、焦安节将左军,刘光国、冀景将右军,曲奇、王育将后军,吴子厚、刘光世、宋江将选锋军,并听刘延庆节制。
从童贯的部署来看,都统制种师道已经降到了跟刘延庆甚至是跟辛兴宗相同的地位,另外童贯将西军完全打乱,让西军不能再成为完整的一块,无法抱成一团。
总之,童贯借着赵佶的巡边三策一下子就拿到了全部的军权。
而明白了自己真正身份的种师道,则完全失去了之前的争劲,进而也就随童贯的便了,“既然不打仗,既然我只是一个摆设,还争个甚么,我还是识趣一点吧。”
……
第四百六十七章 招降(求订阅!)()
…
种师道哑火了之后,并不是说西军之中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
见种师道颓然无声,杨可世站起来,道“太师,这次出兵,整体战略部署怎么安排?辽军那边是什么情况?这些都还不清楚,属下认为应该仔细研究一下,拿出详实的方案之后再行动,不要仓促出动。”
杨可世素以胆大闻名,他还是童贯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所以敢在童贯面前说话。
没等童贯答复,和诜就嘲笑道“杨将军,你平日里自夸胆略超群,能敌万人,现在怎么如此胆怯?你所言是何用意?欲坏官家大事?”
童贯随后道“和知州所言不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位要振奋精神,要争做勇士,要弘扬我大宋的军威,要让辽军闻风而丧胆……目前辽国在女真人打击之下已经奄奄一息,辽帝已经逃往夹山,燕王耶律淳篡位称帝,燕京各地官民都翘首以盼王师,所以,诸位要谨记官家御敌三策,力争不战而收复燕京!”
听了童贯的表扬,和诜感到很高兴,觉得他丢失的面子终于找回来了。
和诜站起来,道“燕地之民,现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倘若金鼓一鸣,必定会比肩系颈,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说到这,和诜看向童贯,朗声又道“下官建议,以宣抚司的名义张黄榜示众,告知燕京官民,若能前来献出州县,定给于高官厚禄!”
童贯很赞同和诜的建议,当即便令行军参谋官刘韐,也就是李衍手下重要谋士刘子羽的父亲,起草招降榜文。
刘韐的招降榜文是这样写的
幽燕一方,本为吾境,陷没契丹接近二百年,比者汉蕃离心,内外变乱,旧主未灭,新君篡攘,哀此良民重罹涂炭。我宣抚使司遵奉睿旨,统率重兵,巳次近边,奉辞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泥于军兵百姓,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贯、大宅一区。惟在勉力,同心背虏,归汉永保安荣之乐,契丹诸蕃归顺亦与汉人一等。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应契丹自来一切横敛悉皆除去。虽大兵入界,凡所须粮草及车牛脚价并不令燕人出备,仍免二年税赋。
童贯下令从雄州当地招募勇士,让他们携带榜文穿越边境,深入到辽国境内,四处张贴散发。
同时,童贯又严令各军不得过界挑衅,以避免发生军事冲突。
……
以宣抚司的名义颁布的招降黄榜陆陆续续地散发到了辽国易州、涿州、燕京等地,童贯等人则在雄州耐心等待着好消息。
可是!
一连过了数日,也不见一个前来献出州县的辽国官员,更不见燕地汉民蜂拥而至。
童贯心想“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和诜提供的情报有问题?”
赵良嗣建议“不能再这样干等下去了,应该马上派人去燕京去找耶律淳,向他言明利害,劝他献出燕京。”
童贯觉得赵良嗣的这个建议不错,于是他亲自起草了一封给耶律淳的信——童贯与耶律淳曾有过一面之交,那年他出使辽国路过燕京时,曾专门去拜访过耶律淳,两人交谈甚欢。
信的内容如下
“太师、领枢密院事、充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楚国公童贯谨致书秦晋国王阁下
盖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得人心者,可以立国,失人心者,罔克守邦……国王温恭和裕,通达古今,存亡之机,洞然深悉。善为计者,因败以图成,转祸以为福,如能开门以迎降,归朝纳土,使国王世世不失王爵之封,燕人亦无蹈斧钺之患,如其不然,当议进兵。国王势蹙事穷,天厌人离,欲北走则无所归,欲南归则安可得,当此之际,虽悔何追?况大辽五路所管州城,四京已为草莽,区区之燕,必不能守。国王平日以仁爱之心,若能知昔人存亡之机,全燕蓟一方之命,其余阴德与世无穷。贯与国王幸有一面之契,不敢不以诚相告,惟审思而熟计,勿为庸人所误。”
信写好了之后,童贯有些犹豫派谁去送信?
赵良嗣说“我去,我对燕京很熟,也认识耶律淳,能和他说上话。”
童贯摇头,道“你不合适,还是让归朝官张宪和赵忠去吧。”
所谓归朝官,是指原来在辽国燕云地区当官的汉人,他们后来回归宋朝,继续在宋朝当官,就被宋人叫归朝官。
其实,赵良嗣也算是一个归朝官。
另外,宋朝还有所谓“归朝人”、“归明人”、“归正人”之说。
所谓归朝人是指燕云地区的汉民,也就是汉儿。
所谓归明人是指原来不是汉人,后来归属于宋朝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