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到燧皇时代 >

第26部分

穿越到燧皇时代-第26部分

小说: 穿越到燧皇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住上草棚,他们也是人啊。

    还没回过神来,四叔骑着骏逸,六叔骑着奔牛赶来了。

    来到近前,四叔潇洒地一提缰绳,骏逸扬起前蹄,嘶鸣着停住,站立起来。然后稳稳地落地,声随人到:“大祭司、大盟主,有好事不能少了我呀,我是一接到信报就赶来了,结果到了房舍是人影不见,还是小主妇告诉我,汝等都在这里那,我就循迹而来。”四叔说着还拽起来了。

    六叔凑过来说道:“我可是赶了几个时辰才到的,有吃的没有?我可是饿的不行了。”

    外姨赶紧蹬车取来我们家的美食——肉菜包子捧给四叔,四叔赶忙礼貌的接了过去,边吃边说道:“这是咱们新主妇吧,可人怜爱。嗯?这是什么啊,太好吃了腻滑油爽的,新主妇能自来两个吗?”

    我娘笑着说道:“六盟主先吃着,晚一会儿到我房舍还有上汤喝呢。”

    “行了,这里吾等都看见了,明天看大哥的就行了,快点回房舍进餐吧。”六叔急切的催促着,一众人笑着往回驶去。

    回到娘的房舍,姨已经把鱼汤煮好了。不过来的人比较多,娘、姨和外姨还有我们几个小辈的只能先吃团子,喝点水了。

    大祭司被抬到林荫下放好,外姨跪坐在跟前,给大祭司喂着鱼汤,大祭司惬意的尝着,手轻拍着外姨的大腿,轻轻的点着头。那两位叔父是呼噜呼噜地喝着鱼汤,那是赞不绝口。

    “我看这几天就先不回去了,在这里喝几天鱼汤那就不虚此行了。”六叔畅快的说道。

    一会儿,一大缸鱼汤就不见了。好在娘和姨一回来就放上缸,倒水,放进鱼和生姜又继续炖了起来。

    六叔只好先和父主聊起六部落的事情:“现在六部落是人丁兴旺,加起来总共有三千来人,每个房舍住两位舍妇,每个窑洞住三个洞妇,精壮还好办,多搭几个棚舍就行了,只是这孩子费点事,我现在是把大一点的男孩子都组织起来,在部落北面隘口,协助精壮守卫,以防毗熊人偷袭,这样抽调一部分精壮警戒五部落方向,随时增援,以防不测。女孩子则协助洞妇们纺织麻布,这么多人消耗也不小,虽然大哥舍命留下的物食够用到秋粮收获,但这衣物还需要加紧储备。”

    说到这里,六叔用眼睛瞟了一下汤锅。父主是看在眼里默不作声。

    “六弟啊,你最近有没有到五弟那边去看看,那边的房舍盖的怎么样了?”父主过了一会儿问道。

    六叔咽了咽口水接着说道:“我两天前去过,现下已盖好房舍有二十来间,洞舍挖了百八十个,陶器炊具制造场坊都在原址,水灾没有影响,所以问题不大,如果可行,可以先迁一部分妇孺过去,也可以把那边的纺织物事干起来,以备冬用。五哥也同意,毕竟女人太少,精壮也忍受不了。如果大哥没疑问,舍弟回去后就先迁一半寄宿的妇孺过去。”

    “我没有疑问,富登酌情商量着办吧”,父主明确的答道。

    “上汤好了,您等盟兄弟先喝汤,再聊吧。”娘和姨招呼着,各端了一碗汤过来。

    四叔一听这话,自己就走过去盛汤喝了起来。娘腾出手来也给我们几个孩子盛好了汤,我们也饿了,自然就香甜的吃力起来。娘和姨也做了下来,端碗喝汤。我隐约看到娘大腿内侧的磨伤结皮已经开始结疤脱落,不知道娘这几天受了多少罪。

    晚上,六叔去邹大主妇茅舍睡觉,四叔则在姨的房舍就寝,父主自然是和娘在一起。我们几个孩子和外姨,再加上大祭司住在了外姨的茅舍里。这一天也确实累了,两个妹妹还在聊着白天的事,我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见房舍外人声不断,众人都相约着,向湖塘方向走去。我也赶紧爬起来,洗了把脸,吃点东西,赶上车往工地方向驶去,毕竟我是工程的组织者。

    来到胡塘边看到近千人的精壮都已经按照各自的任务部署到位,湖面上两个竹筏,每筏三人,一人撑筏,二人接应。独轮车三人一组,一人推车,一人供土,一人夯土,轮换进行。东岸接土筐是四个人,两人一组轮换进行,挂土筐三人一组。有几个人提着木铲随时铲土,其余人或挑土,或夯地,或用木铲平整坡堤。河对岸送土带绳六个人,其中两人轮换,接筐处四个人,两人赶牛,两人取筐。这样算下来每个天车需要十个人,四组天车需要四十个人,五十辆推车需要一百五十人。河里竹筏六个人,加起来将近两百人。其余近八百人除了取土、挑土外,主要的工作就是取石和挑石。不一会儿,在大盟主的带领下一干头面人物尽数到齐。

    父主大声宣布:“湖塘水利工程开工。”

    工地上“呜啊”声是此起彼伏,连续不断。

    接下来是天车转动,土筐传送,人车往复,锄夯铿锵,人流如梭,往来奔波。大体上还是很有效率的,特别是天车的土筐就像传送带一样,不停地把西岸的土运到东岸,而东岸很快就堆起了几个土堆,土堆马上就被挑担的、推车的运往南北两边的河堤上,紧接着打夯声就此起彼伏的响彻在工地上空。

    很明显,东岸因为土方需要西岸运送,一部分人无土可运,自然打夯的也就闲了下来,而西岸需要挖山土,人手有些紧张。我急忙叫来大农办和副军旗,命令调东岸三分之一的人到西岸参与挖土、运土,提高工作效率。一天下来,令我吃惊的发现,西岸四个大土山几乎被削平了,可是东岸的湖堤仅上升了计划的三分之一。

    看来需要再从后面的高山丘上接力取土,我急忙命令,工织办组织人手在增加天车,可惜只有两台新天车可以投入使用,这样传送到东岸的土方量下降了一半。我再次从东岸调走全部推车,支援西岸,用于往两个没有接力的土丘上运土,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进度比第一天减少了两成,不过就这样算下来,有一周的时间也可以完成加高湖堤的全部土方工程量。

    第三天我集中了全部二十辆的运货驿车,拉运石料,用于铺坡护坡,共组织人力约两百人,东西两岸并进。这一天的土方作业速度下降了一半,但是护坡的进度明显加快。照此速度计算,两岸湖堤表层石料护坡一个月内肯定能完成。

    一周过去了,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天车也相继拆掉,仅留下一套,更换了支撑轴和轮盘用于必要的时候,拆下来的转轮和轮轴都磨损的几乎不能再用了,独轮车也损坏了一半,石木工具损毁的更多了,只有三分之一还能用。

    搬运石料的工作相当耗费人力和时间,我只好在抽出二百人搬运石料。并预留较大的石料,作为封堵湖口的地基。我在抽出二十人开始搬运陶管,当外方内圆的陶管运过来后,我探头观察陶管内壁,好像是红褐色。什么情况?原来是内壁烧制的时候因为封闭的原因,温度较高,变成红砖的颜色了,看来烧制红砖也并非难事。

    我命人在湖口处打竹桩,再用绳子把各个陶管绑好后,距离竹桩约二十公分远,一点点地沉入湖口。很快汹涌的湖水就变成了多股喷泉,众人看到这样的奇景都为之惊叹。

    完成了湖口沉管的工作后,我让这些人开始在湖岸土里埋放竹根鞭,再覆土压实,等待生长起来后,能够起到护堤的作用。

    又是一周过去了,石料护坡的工程完成了一半,其他的工作均顺利完成。我让一半精壮歇息一天,另一半继续石料护坡工程,第二天在轮换。

    带着愉快的心情,我来到工棚检查一下,物食保障情况,看着十几个穴妇正在烧水煮粥,喝粥主要是用来临时充饥,从茅舍送来的饭食才是正餐。走进气味难闻的工棚里,但见精壮们横七竖八的躺在草垫子上,远处一个精壮正旁如无人的与一个穴妇做着人体大战。从穴妇难受的表情可以猜到,应该是服务了不少精壮了。

    一会儿,结束了战斗后,我走了过来,那个穴妇看到我后急忙仰身躺下,并做好准备。我赶忙把她唤起来,示意她该去休息了,穴妇感激的磕了个头,哭着出去了。

    看来这样轮班也不是个办法,这些精壮们闲来生事,我看工程也差不多了,随即命令副军旗,全军回棚规建,担起部落的防务重任。剩下只有耕俘,就好管理了,妇女也全部撤回。耕俘们自己做饭、干活,所有的驿畜都留下来,可以继续驮运石料,运送物食和解决耕俘的生理问题,没有办法,那个年代就是这样。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岸堤上竹鞭已经长出了竹笋,再过几天就会长成一片竹林。石料护坡工程也接近尾声,两岸湖堤已加高加固完毕,最后一台天车也拆卸掉了。事先赶制的竹屏闸门开始下闸,随着多层复合竹闸门的不断下压,湖水开始慢慢地上涨,三天后蟒河的河水又恢复了原河道的水位高度。一场历时一个半月,浩大的水利工程圆满建成。我望着平静的湖水和涌动的河面,心绪却难以平静。

    :

31。第三十章 繁忙的收获时节() 
第三十章 繁忙的收获时节

    我缓步走下河堤,让精壮撑起竹筏,摇着撸摇橹是在我的指导下,匠作监组织设计制造的,我则站在筏头,任凭微风拍打着我那稚嫩的面颊。 湖面成葫芦形状,湖塘中部最大水深大约有五围一围大约一米多深,细腰处湖面宽度大约三十围,最宽处有近五百多围,湖面与河道的交汇处有十多围宽,水深大约一围。

    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不时有河鱼搅动着水面,竹筏顺流来到湖闸近旁,我离筏攀枝,登上了山顶,四下望去,湖光山色,绿野平川,竹林河溪,茅舍炊烟。

    我忍不住模仿南北朝朱元思诗词吟唱着:

    “风烟俱净,草木共席。泉涌薄山,奇峰异迹。

    夹岸高岭,寒树栖息。山静水动,丘谷荡涤。

    水皆缥碧,天下独奇。急湍甚箭,猛浪奔袭。

    从流飘渺,任意东西。鸟蝉争鸣,纷繁成曲。

    竹苇立岸,规划水系。河湖襟连,平洪补需。

    茅舍耕田,休养生息。龙蟒之津,燧明所系。

    人思其变,物有其理。水生万物,变化有序。”

    “吟唱得好”大祭司坐在两人抬着的抬杆轿子上颤声说道。

    我吃惊地看着被抬上山顶的大祭司,什么情况?谁设计制造的轿子?

    看着我满脸惊奇的样子,大祭司干咳了两下,慢条细理地说着:“这可是咱们大囡的杰作啊,有了这个抬靠,老朽也可以登极望远啦。”

    想到这一对儿天资聪颖的妹妹,还能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大祭司环视了一下湖面、山景和田园,不无感慨的叹道:“好景色啊老朽回想此景,仿佛还是在年壮之时。即便如此,也难胜此景啊来人,快去请大盟主一同观景。”

    突然一个磁性的嗓音自半山坡上想起:“不用请了,本盟主是不请自来。”

    父主说着笑哈哈的健步登顶,接着说道:“本盟主方才想找大祭司议事,听闻大祭司坐上新抬靠,到湖塘这边过来,本盟主也赶过来凑个热闹。”

    “正好,柯儿,把你方才吟唱之词请与大盟主听闻。”大祭司颤声说道。

    我又吟诵了一遍诗词,众人静静的听,细细的味着。

    大盟主背着手在山丘上踱步观景,然后转身挥手说道:“龙蟒之津,燧明所系这段词最为精辟,不如我等在此山丘之顶,立碑刻之如何?”

    大祭司点头默想着,沉声说道:“可在西山丘上建亭立碑,亭名——观山亭,碑刻燧明所系。在此山丘上建望园台,立碑刻字龙蟒之津。并修石阶步道,以便上下,大盟主以为如何?”

    “好主意”,大盟主大声说道。我看着湖口闸门溢出的湖水,想着说道:“还可在这闸门之下建一个水轮筒车,将水提到丘顶,可在丘顶挖一个水塘,并用陶罐相连引到田亩,进行田亩浇灌,如此就可解天旱无雨之灾”。

    “柯儿可是又要建大工程?当需多少人?费时几日?”父主不解的问道。

    我急忙答道:“无需太多人,三五十人足以,有十来日尽可,至为重要的是,可以把天车、麻绳和竹料、石料等废弃的物事再次利用起来,用山丘池水通过铺接好的陶筒,引到田亩,进行灌溉,工程建成后,就不怕出现天旱无雨的时节了。”

    “是个好物事,不过还是等到秋收之后更为妥当,到那时,天气清爽,物食丰盈,精壮闲暇,柯儿以为如何?”大祭司颤声说道。

    我歉疚的说道:“祭祀大人所讲甚为周详,柯儿有些操之过急了。”

    “无妨,好物事也需要好时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